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上一篇《不必闻造假而色变》所分析的,陈永洲撰写的报道《中联重科再遭举报财务造假 神秘大户逾亿设备先买后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或许还与它是一篇调查性报道有关。阅读陈永洲写的中联重科(000157.SZ)相关报道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文章中有大量的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内容。这也是为什么长沙市公安局会说“在报道过程中,陈永洲没有具体依据,也未向相关监管、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咨询,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
问题是,即使是调查性报道,其陈述的也未必都是事实。例如,近来中医诊脉验孕是否科学在网上引发热议,成都中医吕即来在公开场合下接受挑战,但相关媒体的报道却很难说客观,“猜对”一词彰显出其立场,幸好有视频为证,人们得以知道事情真相。
调查性报道如果失实,读者很难辨别出来。与调查性报道相比,分析性文章的立场是否客观公正要好判断得多。在陈永洲的财务分析文章中存在着部分数据失实、选择性地对比等错误,有经验的读者能够判断出其立场可能有问题。对于立场有问题的作者所写的报道,无论是分析性报道还是调查性报道,我们都要多加一份小心。
部分数据失实
2013年10月23日,在陈永洲向警方承认所写报道失实之前,《新快报》有关负责人曾这样评价陈的报道:“我们核查过陈永洲对中联重科所发的所有报道,没有发现陈永洲有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他关于中联重科的报道中唯一的事实性差错就是将‘广告费及招待费5.13亿元’错写成了‘广告费5.13亿元’。”
查阅陈永洲报道的原文后我发现,陈这样做很有可能并非出现疏漏,是在读年报的时候看错了。在《一年花掉5.13亿元广告费 中联重科畸形营销高烧不退》第一段原文如下:
“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经结束。新快报记者统计发现,去年1186家公司共支出广告费582.5亿元,122家公司合计支出促销费67.46亿元。从分布来看,无论是广告费还是促销费,食品饮料公司都是当之无愧的支出大户。但中联重科却以5.13亿元广告及业务费位居上述总榜单第18位,成为前30位中唯一上榜的工程机械公司,则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其广告投放占净利润的6.99%,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显然,陈永洲知道中联重科的5.13亿元是“广告及业务费”,但在同一句话中他就偷换了概念,认为它是“广告投放”。
下面的事实更为确凿。陈永洲于2012年9月26日发表的《中联重科财技曝光:坏账计提藏玄机 半年虚增利润7亿》是一篇以财务分析为主的报道,在这篇文章中也有数据失实。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此外,不仅在坏账计提上暗藏玄机,中联重科在其他财报数据上也呈现出低于行业水平的情况以推高业绩。例如‘房屋等资产折旧费’一项,三一重工的折旧期限为20年,但中联重科却长达35年,此举无疑直接减少了固定资产成本,变相增加了利润。”
这篇报道分析的是中联重科2012年的半年报,我查阅后发现,陈永洲的上述叙述严重不实。按半年报披露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中联重科房屋及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确实是35年;但三一重工(600031.SH)却并非20年,而是15至40年。此外,徐工机械(000425.SZ)为20至44年。
从实际计提的金额来看,中联重科对房屋及建筑物类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与行业内其他企业水平相比相差不大。我猜测,或许中联重科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披露有误,按其披露,其房屋及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为2.77%,但实际计提水平超过不少。
选择性地对比
从前面引用的语句可以看出,陈永洲极为看重三一重工,直接将它的折旧年限作为工程机械行业水平。在同一篇文章中分析中联重科的现金流问题时,他又拿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作了对比。文章原文如下:
“中期财报显示,上述‘三巨头’是工程机械行业内,近5年来仅有的现金净流入的公司。其中,三一重工堪称‘一枝独秀’,现金净流入超过100亿元,而中联重科则不及前者的一半,仅47.44亿元。
同时,中联重科这近50亿元的现金净流入,实际上主要由两笔出售所贡献上的,2011年,中联重科将149亿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无保理追索;2012年上半年,又进行了101亿元融资租赁应收款无保理追索。也就是说,在出售250亿元融资租赁应收款无保理追索后,中联5年多来保证了约53亿元的现金净流入;而若没有这两笔,公司5年多的现金净流出甚至会高达200亿元。
所谓保理,又称为保付代理,是一种金融中介服务,即购买方将出售方大量的应收账款以现金方式支付给企业,帮助出售方改善财务状况、及时变现;而无追索权保理,即购买方确定出售方的资信调查和信用额度后,在信用额度内收购应收款,对出售方无追索权。业内人士指出,若购买方无利可图、出售方不是急缺现金,这样的业务就无法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中联重科2012年上半年采取无追索保理方式终止确认的融资租赁款为80.43亿元,并非陈文中的说的101亿元。陈永洲之所以得出101亿元这个数字,是加上了采取无追索保理方式终止确认的应收款项20.63亿元。
一个被陈永洲有意或无意回避的事实是,三一重工2012年半年报中有这样的披露:“截至2012年6月30日止,本公司采取无追索保理方式向银行转让应收账款,终止确认应收账款金额20.02亿元。”那么,我们能否据此判断三一重工“急缺现金”?
从以三一重工一家公司的做法为行业标准,到避而不谈三一重工也做了同样的事情,陈永洲在同一篇文章中如此选择性地进行对比,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态度是否客观。
独立思考很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可以断定陈永洲的立场可能存在问题,对类似的立场有问题的报道要多加小心。但是,如果就此全盘否定他的文章也并不可取。
2012年3月16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交易的方式出售全资子公司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下称“环卫机械”)80%的股权。公告信息显示,中联重科管理层控制的公司有意参与该笔转让。陈永洲就这一事件写了数篇文章进行批评,认为拟转让股权评估价过低,中联重科有向管理层输送利益之嫌。
两年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中联重科2014年半年报中的一段话:“公司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30.63%,从产品分部来看,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导致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塔机等产品市场需求同比明显下降……而由于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各地政府加大对相关设备采购力度,公司清洗车、扫路车及垃圾压缩车等产品销售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公司环卫机械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6.51%,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板块下降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中联重科的环卫机械业务一直发展得不错,从2013年起更是明显好于公司主营业务的整体水平。
由此可见,尽管陈永洲的立场有问题,结论未必成立,但他的文章也不是一无是处。客观来看,如果当年中联重科转让环卫机械股权成功,会对其现在的业绩造成伤害。
巴菲特强调投资者要独立思考,信然!
问题是,即使是调查性报道,其陈述的也未必都是事实。例如,近来中医诊脉验孕是否科学在网上引发热议,成都中医吕即来在公开场合下接受挑战,但相关媒体的报道却很难说客观,“猜对”一词彰显出其立场,幸好有视频为证,人们得以知道事情真相。
调查性报道如果失实,读者很难辨别出来。与调查性报道相比,分析性文章的立场是否客观公正要好判断得多。在陈永洲的财务分析文章中存在着部分数据失实、选择性地对比等错误,有经验的读者能够判断出其立场可能有问题。对于立场有问题的作者所写的报道,无论是分析性报道还是调查性报道,我们都要多加一份小心。
部分数据失实
2013年10月23日,在陈永洲向警方承认所写报道失实之前,《新快报》有关负责人曾这样评价陈的报道:“我们核查过陈永洲对中联重科所发的所有报道,没有发现陈永洲有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他关于中联重科的报道中唯一的事实性差错就是将‘广告费及招待费5.13亿元’错写成了‘广告费5.13亿元’。”
查阅陈永洲报道的原文后我发现,陈这样做很有可能并非出现疏漏,是在读年报的时候看错了。在《一年花掉5.13亿元广告费 中联重科畸形营销高烧不退》第一段原文如下:
“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经结束。新快报记者统计发现,去年1186家公司共支出广告费582.5亿元,122家公司合计支出促销费67.46亿元。从分布来看,无论是广告费还是促销费,食品饮料公司都是当之无愧的支出大户。但中联重科却以5.13亿元广告及业务费位居上述总榜单第18位,成为前30位中唯一上榜的工程机械公司,则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其广告投放占净利润的6.99%,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显然,陈永洲知道中联重科的5.13亿元是“广告及业务费”,但在同一句话中他就偷换了概念,认为它是“广告投放”。
下面的事实更为确凿。陈永洲于2012年9月26日发表的《中联重科财技曝光:坏账计提藏玄机 半年虚增利润7亿》是一篇以财务分析为主的报道,在这篇文章中也有数据失实。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此外,不仅在坏账计提上暗藏玄机,中联重科在其他财报数据上也呈现出低于行业水平的情况以推高业绩。例如‘房屋等资产折旧费’一项,三一重工的折旧期限为20年,但中联重科却长达35年,此举无疑直接减少了固定资产成本,变相增加了利润。”
这篇报道分析的是中联重科2012年的半年报,我查阅后发现,陈永洲的上述叙述严重不实。按半年报披露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中联重科房屋及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确实是35年;但三一重工(600031.SH)却并非20年,而是15至40年。此外,徐工机械(000425.SZ)为20至44年。
从实际计提的金额来看,中联重科对房屋及建筑物类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与行业内其他企业水平相比相差不大。我猜测,或许中联重科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披露有误,按其披露,其房屋及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为2.77%,但实际计提水平超过不少。
选择性地对比
从前面引用的语句可以看出,陈永洲极为看重三一重工,直接将它的折旧年限作为工程机械行业水平。在同一篇文章中分析中联重科的现金流问题时,他又拿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作了对比。文章原文如下:
“中期财报显示,上述‘三巨头’是工程机械行业内,近5年来仅有的现金净流入的公司。其中,三一重工堪称‘一枝独秀’,现金净流入超过100亿元,而中联重科则不及前者的一半,仅47.44亿元。
同时,中联重科这近50亿元的现金净流入,实际上主要由两笔出售所贡献上的,2011年,中联重科将149亿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无保理追索;2012年上半年,又进行了101亿元融资租赁应收款无保理追索。也就是说,在出售250亿元融资租赁应收款无保理追索后,中联5年多来保证了约53亿元的现金净流入;而若没有这两笔,公司5年多的现金净流出甚至会高达200亿元。
所谓保理,又称为保付代理,是一种金融中介服务,即购买方将出售方大量的应收账款以现金方式支付给企业,帮助出售方改善财务状况、及时变现;而无追索权保理,即购买方确定出售方的资信调查和信用额度后,在信用额度内收购应收款,对出售方无追索权。业内人士指出,若购买方无利可图、出售方不是急缺现金,这样的业务就无法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中联重科2012年上半年采取无追索保理方式终止确认的融资租赁款为80.43亿元,并非陈文中的说的101亿元。陈永洲之所以得出101亿元这个数字,是加上了采取无追索保理方式终止确认的应收款项20.63亿元。
一个被陈永洲有意或无意回避的事实是,三一重工2012年半年报中有这样的披露:“截至2012年6月30日止,本公司采取无追索保理方式向银行转让应收账款,终止确认应收账款金额20.02亿元。”那么,我们能否据此判断三一重工“急缺现金”?
从以三一重工一家公司的做法为行业标准,到避而不谈三一重工也做了同样的事情,陈永洲在同一篇文章中如此选择性地进行对比,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态度是否客观。
独立思考很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可以断定陈永洲的立场可能存在问题,对类似的立场有问题的报道要多加小心。但是,如果就此全盘否定他的文章也并不可取。
2012年3月16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交易的方式出售全资子公司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下称“环卫机械”)80%的股权。公告信息显示,中联重科管理层控制的公司有意参与该笔转让。陈永洲就这一事件写了数篇文章进行批评,认为拟转让股权评估价过低,中联重科有向管理层输送利益之嫌。
两年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中联重科2014年半年报中的一段话:“公司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30.63%,从产品分部来看,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导致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塔机等产品市场需求同比明显下降……而由于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各地政府加大对相关设备采购力度,公司清洗车、扫路车及垃圾压缩车等产品销售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公司环卫机械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6.51%,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板块下降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中联重科的环卫机械业务一直发展得不错,从2013年起更是明显好于公司主营业务的整体水平。
由此可见,尽管陈永洲的立场有问题,结论未必成立,但他的文章也不是一无是处。客观来看,如果当年中联重科转让环卫机械股权成功,会对其现在的业绩造成伤害。
巴菲特强调投资者要独立思考,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