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的加速度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9.8%,少数民族教育是甘肃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民族教育 ,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 ,提高劳动者素质 ,尽快使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少数民族教育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方针,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下 ,甘肃省的民族教育事业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积极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从政策设计、经费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加大倾斜力度,促进民族各类教育跨越发展,加快缩小与全省教育发展平均水平的差距,民族教育基本形成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变迁和跨越 ,进入了民族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教育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始终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省民族地区教育自身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服务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与能力显著增强。
  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甘肃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发展落后,教育基础更是薄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很多偏远牧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些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的帐篷学校和马背学校都是那个时期的典型代表,学生入学率很低。
  进入新世纪,随着“两基”攻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全面改薄项目的落实,甘肃省民族教育发展逐步迈入了快车道,通过着力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日新月异。
  2011年,甘肃省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1-2017年我省民族地区共下达幼儿园项目682所、资金6.04亿元, 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现了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基本构建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彻底改变了以往无园可入,园少难入,园远不入的历史现状。
  忆往昔,岁月峥嵘,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督导检查,切实推进民族地区“两基”工作,确定全省民族地区从1986年起,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前后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用25年左右的时间,到2010年前后基本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1989年,临夏市率先基本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003年,积石山县、东乡县和玛曲县3县基本实现普初,至此,民族地区全部实现了普初,甘肃省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任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6.43%,女童入学率95.28%;小学毕业生升入普通初中升学率46.4%,其中女童升学率41.2%。从此,民族地区步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新阶段。
  2004年,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靖县实现“两基”。天祝县“两基”目标的实现标志着甘肃省藏区“普九”实现零的突破。也是从这一时间起,甘肃民族地区教育实现了倍速发展。从两基攻坚到均衡发展,甘肃省借助“全面改薄”东风,将项目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民族地区基本办学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截至目前,已有10个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占民族县总数的47.62%。
  在义务教育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不断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到2016年,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7%,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省出台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实施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在具备条件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设置了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累计招生800余人,省财政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补助,扩大了民族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与此同时,实施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紧密对接扶贫攻坚决策部署,助推藏区脱贫致富,按照“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要求,2015-2017年培养藏区“9+3”中职学生321人、296人和268人,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
  在高等教育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甘南州1978年只有2000多人參加普通高考,2017年增加到6704人;高考录取人数从1978年76人,增加到2017年的6178人;高考录取率从1978年2.6%,提高到2017年的92.14%。40年的艰辛努力,40年的普初、普九、“两基”到均衡发展之路,决定了甘南将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在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高校科研项目、本专科招生计划等方面向民族院校倾斜,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推动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发展,努力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智力支撑。
  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教育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师资队伍,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民族区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据统计,1990年,我省民族地区小学专任教师13,09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952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44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99人。2000年,甘肃省民族地区小学专任教师14,93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274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260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07人。
  为了加快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甘肃省改革省内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制度,实行定向招生,举办民族办、预科办、民族地区专升本师资班,使民族地区的师范类学生能进得来、学得好、回得去,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通过开办教师培训班,选送民族地区教师到省内外高校参加学历达标进修等渠道,逐步解决部分教师学历低和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通过对等协作培养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的实施以及有计划地送教下乡等办法,不断加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教师队伍从量到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004年,甘肃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把發展民族教育作为全省科教兴省的重点来抓,明确“采取倾斜政策,制定有效措施,扶持发展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同年,甘肃省教育厅制定发展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的特殊措施,并逐项落实。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一是创造条件,支持合作市第一中学建设,从省级示范性高中每年选派一批教师到合作市第一中学支教,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二是通过成人招生考试定向培养渠道,帮助解决甘南高中教师学历提高问题。三是根据甘南的实际需求扩大对等招生规模,加大高中“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四是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用三种模式覆盖甘南全州,帮助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提高远程教育教师、管理人员素质。五是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新的扩散项目对甘南州全部覆盖,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2009年,首批招聘的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满,近九成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任。这充分证明,保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就要在教师准入制度和机制上作出创新和改革。在国家和省上多项政策推动下,我省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教人数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从教,为民族地区补充了大批师资,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农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2016年,临夏州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民生实事项目基层中小学考录、幼儿园教师招聘和州自主招聘等渠道,累计招聘教师4396名,有效缓解了教师短缺的问题。启动实施教师培训工程,投资1000万元新建临夏州教师培训中心,先后通过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美丽园丁”等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校长3.7万人次,实现了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全省共通过“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收民族地区17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全国重点高校进行培养深造;通过全国“八协”对等招生协作机制,每年与内蒙、新疆、河北、吉林对等培养70名双语学生;通过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累计为民族地区培养180名高素质师资;通过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累计为民族地区培养200名高层次师资;通过国家“特岗计划”为民族地区补充师资8400名;通过省政府民生实施项目为民族地区补充师资4600名;通过“三区支教”计划,从省内相对发达地区每年选派300名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支教;每年选派400名优秀大学生参加顶岗支教实习通过大学生实习顶岗支教,不断壮大双语教师队伍,有效的解决了双语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该计划实施后,仅甘南州就招录(转岗)幼儿教师1163名。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4463万元、班主任岗位补助资金1111万元,并投入8678万元新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054套。截至2017年,甘南州全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8%、99.81%和87.84%。而全省民族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4%、96.20%和83.88%。
  编辑:蔡扬宗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民族音乐;特色课程;民族器乐;少儿民乐团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68—01   一、课程开发背景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浏览祖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史,可以发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民族器乐更加精彩纷呈,艺术精品美不胜收,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笔非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未来教室;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73—01   “未来教室”其实就是学习环境无所不在、教室随意、高互动的课堂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场所。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不用带教材,也不用带写字用的笔,每个学生的状态都是精神饱满、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未来教室”与传统教室是大不相同的,传统的黑板板书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交流;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100—01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强,所以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观点更明晰,思维也更加活跃。但是由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枯燥性,使得学生作文学习和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写作文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瞭高山下,银凤湖畔,白银西区广场附近,近年突然崛起了一片高雅气派的建筑群。这里绿树成荫,人文锦绣;亭台楼阁,井然有序;操场球地,芳草青青;更兼有书声琅琅,课铃悠扬,便成为了一块人才荟翠的圣地,一方成就梦想的厚重沃土,这里就是新建成并投入教学的白银市白银区武川新村学校。   筑梦想矢志不移,几代人奋发图强。2008年,为解决武川移民新村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白银区第九小学在白银西区武川移民新村开始
期刊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宋芳明加入教师队伍已经有二十四个春秋了。蓦然驻足,静心沉思:一路走来,她有过付出,也有过收获;体验过苦痛,也感受过欢笑;难忘教之艰辛,更铭记师之责任。  党的十九大指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十九大报告将教育从原来的“社会发展的先导地位”提升为“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个提升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每一
期刊
众所周知,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一是验证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检查孩子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批改学生作业,本就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这当然也不需要有什么规章制度来规范,就像公交车司机的任务就是开车一样,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孩子的每次作业都要家长“越俎代庖”批改,那这作业不就变成了家长作业?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配合,但如果老师把批改作业的事儿一股脑地推给家长,显然就是在转嫁自己的工作任务,是在公然推
期刊
近日,杭州的霍先生(化名)遭遇了一场麻烦,开法拉利跑车到学校去送孩子上学,结果被其他孩子的家长看到了。当天晚上老师在家长群向霍先生发起建議,让他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来接孩子上学,理由是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笔者看来,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未必真会引起孩子们的攀比心理,但肯定是引起了家长们的嫉妒心和自卑感,也就是说,根本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身上,这是自私狭隘的和自卑逃避的心态作怪。在多数家
期刊
在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以及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在双语教学、教育保障等方面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双语教學”是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内容,对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依据法律,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基础上,采取“两种模式”的
期刊
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作为古代中华民族科技文明的杰作,数十年来被载入国内历史课本。不过,由于历史久远,真实的张衡地动仪早已失传。教材上所使用的图片,仅仅是上世纪50年代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后汉书》记载复原的地动仪模型。  尽管王振铎的复原模型,颇符合张衡地动仪的史书记载,“以精铜铸成,形似酒尊,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但在地震学界中却饱受争议,质疑声
期刊
【关键词】 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演进;  争论;展望  【中图分类号】 G6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0—0026—01  普通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教育考试,主要通过考试机制、志愿填报机制和录取机制三大机制运行。限于技术手段等原因,起分流阀作用的志愿填报机制长期处于研究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高考制度的发展。下面,笔者从志愿填报机制的历史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