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航天一院科技委专业组专业建设的思考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一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多型号研制并举、研制和批产并重的科研生产结构,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委专业组作为院战略研究平台、高端交流平台、型号支撑平台、学术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其专业建设水平为院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是院形成专业技术特色、树立优质专业品牌的核心关键。科技委专业组自成立以来,积极主动开展专业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了专业技术体系,开展了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搭建了专业技术平台,有效牵引了专业技术发展,有力支撑了领域专业建设。
  一、专业组专业建设现状
  1.重视不够,欠缺专业特色。专业组专业建设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各挂靠单位经济指标等压力的影响,各专业组对专业建设关注度、重视度不尽相同,对专业组特有的定位认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导致专业建设层次和质量不高,专业建设特色化不鲜明。
  2.建设思路不系统,不能完全契合专业定位需求。专业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和举措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作为重点进行统筹研究,契合专业组发展定位。目前,专业组组长单位与成员单位由于各自的特殊性,存在专业建设片面的问题,未完全做到从长远考虑,难以产生系统整体的效果。
  3.专业建设路径创新度不够,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背景需求。专业组专业建设要充分满足航天强国建设目标与集团公司“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新形势发展需求,要充分发挥好专家智库作用,注重专业间交叉融合,把握更好的专业建设机会,创新专业技术发展路径。当前,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原始创新成果和新概念装备少、技术瓶颈尚未根本解决、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专业建设若局限在本单位本部门范围之内,将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
  4.支撑保障条件不健全,专业建设很难取得突破效果。专业建设既包括无形的本质内涵建设,也有有形的硬件建设,既有各成员单位内部建设,也涵盖成员单位间协同建设,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需要专业组挂靠单位统筹协调,全力支撑专业建设,有力保障了专业组工作。若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保障,自我诊断与评估机制不够优化,专业建设很难取得根本性突破。
  二、专业组专业建设要求
  1.专业建设要明确目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本专业技术发展需求和特点,加强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科学论证本专业技术领域五年发展规划,打造新型专业技术体系,合理谋划专业布局,全面覆盖专业组体系建设所需专业,走在本领域本专业最前沿。
  2.专业建设要有所差异。首先应具有独特性,不同专业组、不同专业技术体系发展路线各有特点,专业建设发展需要体现其差异,制定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建设思路;同时应具备创新性,坚持以技术创新促发展,稳步推进专业建设,以典型型号或项目为试点,在继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带动专业建设。
  3.专业建设要高度重视。梳理健全专业建设工作机制,注重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创新和能力水平快速提升,进一步细化明确专业建设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和举措,重视并协助推动专业领域发展建议落地实施,将制约一院型号研制和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核心专业由弱做强,同时要加快缺失专业和新兴融合性专业建设,满足未来新领域、新产业拓展需求。
  三、专业组专业建设思路
  1.顶层规划。系统做好专业组专业建设顶层规划,以需求生成为重点,立足专业组定位,确定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谋划领域方向,梳理现有专业体系,统筹专业发展技术路线和成果应用路线。科学制定专业建设任务,明确专业建设进度,真正做到可落地、可推进、可考核。
  2.协同实施。专业建设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各项内容间应关联协同、边建边用,稳步推进。在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细化各专业组成员单位任务,协同配合,综合协调型号、预研、能力建设等资源,面向未来专业技术发展,以重点任务突破带动院本专业领域能力跃升,全面有效地推进专业建设进程。
  3.系统集成。从过程上看,专业建设每项任务的完成都是对专业建设总体框架的逐步完善;从内容上看,专业建设的各部分横迁融合、衔接关联、协同推进。考虑到专业建设的长期性、跨界性、多面性,专业组专业建设要统筹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区域、总体与专业、预研和批产的关系,协调组内外、挂靠及成员单位内外多方资源,瞄准院专业发展需求,全面梳理各类知识资源,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并聚焦重点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专业建设效率,突出应用效果。
  4.全面保障。专业建设是探索性建设、基础性建设、开发性建设、完善性建设的有机统一,全面实施专业建设需要多方资源的协调保障,各专业组挂靠单位应努力创造建设条件,固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流程,超前布局基础条件保障,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支撑专业组专业建设。
  四、专业组专业建设内容
  1.科学明确专业建设目标。设立专业组专业建设目标,进一步找准定位,紧盯共性基础、前沿交叉领域,构建面向未来发展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支撑可持续发展;聚焦核心技术发展,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有效牵引本专业技术发展,有力支撑本领域专业建设,实现专业领域从“跟跑”向“并跑”转变、从“并跑”向“领跑”转变;实现资源投入优化整合,平台建设基本覆盖全院,技术攻关基本覆盖各领域核心技术,形成保障院专业建设良性发展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2.系统健全专业技术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专业组专业领域涉及的所有技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形成的系统。要在现有专业组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坚持专业定位,发挥专业优势,突出专业建设的目标特色与体系特色,建立能支撑专业组全面发展、层次清晰、界面清楚、涵盖范围全面的专业体系,提升专业组专业建设水平和示范效应。
  梳理优化技术体系,围绕定位确定核心重点,以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自上而下梳理体系技术、系统技术、分系统技术、专业技术、子技术以及更細的子技术,形成技术储备、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技术服务的全方位技术体系框架。   技术储备,侧重覆盖前沿技术、难点热点技术,为创新引领专业发展提供支撑;技术攻关,侧重核心技术、共性技术,为促进基础和专业技术发展提供支撑;技术应用,侧重专业技术在型号研制、产品生产等领域的有前景、有条件应用(包括试点应用),为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支撑;技术服务,侧重专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技术服务领域提供支撑。
  通过持续建立健全技术体系框架,构建满足当前型号研制需求、面向未来技术发展的系统完备的专业技术体系,持续优化专业技术结构布局,明确技术发展路线,形成科学有效的技术体系。
  3.整合优化专业技术平台。技术平台是达到一定技术成熟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科研生产活动中,可以在不同产品、系统之间共享、共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包含文档、模板、各类标准规范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类设计工具。专业组要在整合现有各类知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段,集智攻关、形成合力,任务管理流程化,建设前沿技术储备和优势资源共享为一体的工作协同技术平台。
  技术储备。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突出重点,瞄准对院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领域和新技术方向开展技术储备,在领域开拓、方向遴选、技术培育形成一批有价值的实用性技术成果,纳入专业技术平台。
  资源共享。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支撑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将设计协同、生产制造、仿真评估、模拟试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计算软件、仿真系统、规范标准等各类知识资源,纳入专业技术平台。
  加快形成专业组主导的技术平台多元化发展模式,创造条件吸纳高校、外部科研院所等优势技术,在重点方向形成合力,扩大外部竞争优势,努力增强专业技术平台的灵活性、开放性和适应性。同时,注重平台知识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实现良性循环,逐步建立完善与专业组科研实践相配套的技术平台。
  4.努力做好专业建设保障。各专业组挂靠单位及成员单位,要做好组织机构、建设经费、基础设施、人才配置等条件支撑。
  精细化专业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流程机制。增加专项经费支持力度,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支撑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专业建设基础设施,结合资源投入情况,确定建设范围,实现平台建设基本覆盖全院,技术攻关基本覆盖各领域核心技术。优化配置核心攻关团队,注重体系化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分布、专业水平、年龄结构梯次合理的专家队伍,有序、高效推动专业组专业建设进程。
  五、专业组专业建设监控与评价
  1.专业建设监控。专业组专业建设进程中,由于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变化,专业建设和运行过程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专业组内部在建设过程中,做好自我监控尤为重要。专业建设监控是专业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自我把脉、自我诊断,对于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业组要加以分析,辨析问题根源,督促本单位或专业组成员单位加以弥补、修正。
  2.专业建设评价。科学的标准评价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质量保障,是考核专业建设成效的标准,是促进专业建设的外部动力。专业建设评价包括专业组自评价和院科技委考核评价两部分。各专业组通过阶段性自评价、即时性自评价,系统评估专业建设是否满足建设目标的要求,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是否匹配培养目标的要求。
  院科技委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原则,针对专业组专业建设评价建立了分级评价标准,对专业技术体系建设广度、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深度、技术平台建设强度、专业建设保障力度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院科技委权威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优势,切实敦促专业组组长履好职、挂靠单位做好支撑。同时,建立专业建设评价反馈机制,抓好专业建设评价改进,有力落实提升措施,持续提高专业组专业建设水平。
  (执笔人:张  奇    苏振华    杨松檏    章  雯    吕淮北    張  巍)
其他文献
一、供应链风险  1.供应链风险的定义。供应链风险是指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或者事件,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环节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甚至导致供应链中断。其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无法准确判断风险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形式,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对于受到波及的上下游企业又产生什么程度的损失。  2.供应链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来源可以将风险分为供应链外部风险和供应链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根据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以帮助学生建立最佳智能结构。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语文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 创造性思维 设疑质疑 想象 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的教学都是本着保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原则来开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需要升级,结构急需优化。产业升级带来的是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而我国的人才市场没能跟上这样的变化,从而使得企业普遍缺乏技能型人才。初级技工可以用自动化设备来代替,但自动化设备的大量运用又引起对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维修、编程等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可见,我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受制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  2016年
期刊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因素对单位的经济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进入21世纪以来,各行业领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山区公路养护亦是如此,其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呈现迫切势头。交通部在“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培养引进一批精通智慧公路、熟悉跨界融合等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打造素质优良的技能型、创新型公路基层养护人才队伍。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质
期刊
【摘要】:现在随着我们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效果关键不是教师怎么教,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怎么学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学习效果与正确科学的学习策略之间的密切关系。科学的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减轻学习负担,快乐学习,并能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针对农村小学以分为本的观念严重,德育工作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等现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新的德育教育新尝试,以此引起共鸣。  【关键词】:小学;德育现状;管理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
期刊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速公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高速公路企业要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度。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员工工作能力水平、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即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
期刊
近年来,一些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开始从传统勘察设计领域向以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的工程产业集团转型,深化内部改革,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应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在做好党建工作基础上解决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团结带来广大青年汇聚企业高质量发展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
期刊
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双重预防机制”是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合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又合称为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双重预防机制提出的目的是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一、必须加强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和认识  1.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必须清晰认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切实增
期刊
在互联网、5G时代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轨迹有了巨大变化。目前中国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人们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信息技术如二维码的应用前所未有地融入到了各个方面,进小区、进校园、乘车等皆需扫码,这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方便,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人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自由进出各个公共场所,但仍有一部分无法适应网络生活的人,他们的出行、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得十分不便,如不适宜拿手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