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索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口服,3次/日,连服5周。对照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日,连服5周。疗程结束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3.3%(P<0.05)。心电图的总有效率治疗组80.0%,对照组53.3%(P<0.05)。
  结论: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步长脑心通胶囊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07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43-01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病位在心,兼五脏,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由于本病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因此早期的积极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病例均为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例选择和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为心血瘀阻型。排除标准为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其中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45-86岁之间,平均年龄64岁,心绞痛病程10月~12年,平均7.00±4.11年,体重69.08±3.15kg。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63岁。心绞痛病程0.5~11年,平均6.50±4.5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均排除肝肾功异常者。
  1.2方法。两组均不服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均可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采用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口服,3次/日,连服5周。对照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日,连服5周。
  1.3观察指标:①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主要症状,心率,血压,药物不良反应;②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③血尿粪常规;血脂,血小板,血流变,肝肾功能。
  1.4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①显效:心绞痛明显缓解,且发作频率较少90%以上或心电图异常消失,心绞痛不发作;②改善:心绞痛症状减轻,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心电图改善;③无效:两组使用药物30天后心绞痛发作仍存在,发作频率减少不足50%,或心电图异常五改善。
  1.5心电图疗效标准:①显效:心电图恢复到“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心电图;②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m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或T波有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到阻滞改善者;③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④加重:治疗后S-T段降低0.05mm以上,主要导联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或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2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比较:主要观察心电图S-T段,T波的改善情况。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TC,HDL-C(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C、TG、HDL-C(P<0.01),LDL-C(P<0.05)。
  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治疗组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不影响治疗。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均无明显变化。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病位在心,兼五脏,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因此欲止其痛,必先活血,欲活其血,必先理气。即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故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步长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等药物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本临床观察表明,步长脑心通胶囊组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这提示以益气、活血、化瘀法指导下的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经前期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步长脑心通胶囊中有水蛭素、蚓激酶、抗血栓素、肝素样物质,它们可以调节脂代谢、抗血小板积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抑制凝血酶的促凝作用,使凝血过程减慢,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靠而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波,黄定九.血管紧张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2003,18(1):71-72
  [2]赵步长,伍海勒,赵涛.心血管疾病防治进展
其他文献
摘要:糖尿病肾病历来被广大医家所重视,近年来对其研究更为深入。本文从中西医病因、病理机制的认识,中医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注射剂、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降低血脂、低蛋白饮食、抗凝药物、抗氧化剂治疗及促生长细胞因子抑制剂的使用、基因治疗、肾脏替代治疗、手术治疗等多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  Doi:10.3969/j.is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养肝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给予口服“钙尔奇”治疗)和试验组(73例,给予自拟“健脾养肝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经治疗6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68/7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3%(47/58),组间治疗总有
期刊
摘要:肺炎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也是威胁世界儿童生命健康的四大常见病之一。以往主要应用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应用的升级,其毒性、过敏及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药经皮给药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祖国传统中医学相结合,是集电疗、热疗、穴位疗于一体的多功能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疗效显著、疗程短,减少患儿痛苦。这种无创伤的给药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6例患者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对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随机的分配,分成两组,每组的人数是28例,并且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对照组采用的是西医的治疗方法。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是93%,但是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7%,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差距,并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期刊
摘要:小儿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主要表现为发热,鼻翼煽动,三凹征,喘憋,肺部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属中医儿科“肺炎喘嗽”范畴。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经典方。方中麻黄宣肺平喘;石膏善清肺经实热;杏仁味苦降泄,肃降肺气,止咳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我院接诊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吲哚美辛片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的临床疗效,以便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两组均采取介入治疗,另外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比较分析治疗情况。  结果:经治疗,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3%,对照组为77.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2
期刊
摘要:本文对58例风寒型面瘫患者在急性期,运用针刺治疗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急性期内针刺组针刺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急性期面瘫针刺疗法运用问题讨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2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52-01  2010年以来,我院共接受风寒型周围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疏肝活血止痛汤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肋间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每次50mg,每日2次,连用7d,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我院老中医戴舜珍自拟疏肝活血止痛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连用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远高于
期刊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治疗是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没有明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西医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从病因及对症治疗两个方面考虑,临床疗效欠佳,近年来我们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oi:1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