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授 走向探究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onee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项目化学习,需要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将原本的知识传授转换成真实问题情境下的项目式学习。笔者结合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项目化学习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一、项目化学习的动机源于真实的问题
  “真实问题”是指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的合格公民”。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法”这个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机械地识记一些法律的概念或者法律条文是没有意义的,于是,笔者创设了“说说最近遇到的那些倒霉事儿”的话题。学生说出了如下事件:①爸爸因为违章停车被交警罚款;②自己骑自行车好心捎带同学一程,却受到了交警的批评;③自己网购的物品与描述的特征不符;④自己12岁的纪念照片被老板美颜后放在橱窗里作广告;⑤购买的红烧牛肉面里面根本没有牛肉;⑥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超载的车挤得喘不过气……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碰到倒霉事只能自认倒霉吗?怎样才能远离这些倒霉事呢?这些问题让学生激情高涨。教师顺势导入学习项目:作为社会的人,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得遵守一定的规则,只有人人都遵守这些规则,社会才会和谐有序,所有这些规则中最权威的叫法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哪些规则(或法律)保障了我们不同角色的合法权益。由此,师生共同进入了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项目化学习是递进式的认知过程
  项目活动的设计通常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学生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验证——得出结论五个阶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可以视为《走进法治天地》项目学习的总结,《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又可以作为本阶段项目学习的拓展与提升。这几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有序的社会秩序、调节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法律规则还有道德规范,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认同。
  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流程的设计如下:①发现问题——教师让学生思考创建省级或国家级文明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并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理想化的文明城市;②提出问题——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哪些社会规则;③分析问题——探究建立公序良俗的方式和路径;④评价、论证——规则对公民及社会的重要性(保障人的自由,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的文明进步);⑤得出结论——公民有责任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递进式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持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项目化学习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方式
  实施项目化学习,一般采用“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方式。八年级宪法专册是初中学段的重点内容。本册的项目化学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和主题式合作探究学习,重点要解决好四个方面问题:①宪法的特征;②宪法的核心内容;③宪法的核心价值;④公民与宪法。这四个核心问题中,宪法的地位与特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构及职责、宪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等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刚性规定,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而对于宪法保障公民自由平等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法治化等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则需要师生借助具体的案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体验、交流和分享,进而体会宪法和法律对公民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产生尊重宪法、敬畏宪法、遵守宪法的意识和自觉。
  四、项目化学习的成效通过“展示 论证 评价”呈现
  项目化学习方式是否有效,应该由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是否提升为衡量标准。核心素养是学科学习最终在学生身上留下的痕迹,具体表现为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实践能力,通常以常态化的展示、论证和评价等方式表现出来。
  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为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目标,教材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这部分内容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教学的难点内容。
  设计九年级项目化学习时,要在展示、论证、评价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借助媒体,广泛搜集整理论证性素材,展示中華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展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展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美丽中国的阶段性成就,增强对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认同和理解;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培养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项目化学习的展示、论证与评价也许要花很长时间,但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了完善自我,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既可实现项目化学习的价值,也可实现学科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十堰市郧西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郭思乐  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学校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本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和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出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思
《集合》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主要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素材——计算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的人数,介绍如何用韦恩图表示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人数,思考怎样列式解决问题,从而渗透集合的思想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中,笔者通过巧设障碍、多元表征、数形结合和关联建构,让学生充分感知集合圖,感受用集合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领悟集合思想。
彭爱芬名师工作室是荆州市名师工作室,由19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成员中有特级教师2名,湖北省学科优秀教师4人,荆州明星教师9人。工作室以“以研促教、团队提升、引领课改、服务教学”为宗旨,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工作室主持人彭爱芬是湖北省特级教师,先后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十多篇,参与编写教材教参等五部。近些年带领工作室成员对小学习作教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诗歌用词凝练,往往以空白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这种空白的艺术一般通过视觉空白、听觉空白、意境空白三种方式呈现出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诗歌文本的空白艺术,能放飞学生的思想,使诗歌文本焕发出新意。  一、视觉空白  诗歌视觉上的空白首先表现在“白”“空”“素”“皓”“气”等虚淡、色浅的字词使用上。教学诗歌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类词展开想象和联想,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以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学校课程一般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方面构成。三个方面中,校本课程是最灵活、最具活力的课程。它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破解唯分数论弊端具有重要作用,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考验管理水平与教师素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武汉市江汉区卫星
好的课程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课程包括多个方面,笔者简要谈谈综合课程和游戏课程。  综合课程。幼儿课程包括五大领域课程(主体课程)、园本课程、生成课程三部分。三类课程既相互独立,又能统一。如时令季节、乡土人情、民风民俗等既是领域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园本课程进行挖掘和开发,同时也可生成新的课程。鲜活的生物个体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等皆是教育资源;生活中的幼儿、家长、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通过设置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或主动参与讨论,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情景、设置议题、活动教学、方法指导、学习评价等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剖析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学会运用“两点论”“重点论”等方法认识和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笔者通过一个具体案例,阐述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议
课堂教学节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实情况从语言、内容、环节、评价、详略等方面及时调控,保证课堂教学节奏的和谐美妙。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谈谈如何从把握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调控教学节奏。  一、整体内容:目标地位不动摇  教学预案是教学行为的蓝本,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精细预设与教学现场的不一致,往往会让教师陷于两难境地
将鲜活的活动资源恰到好处地整合到品德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能起到推动作用。然而,泛化式的整合却无处不在,如为了呈现课堂的精彩,课前进行大量的准备性活动;为了促使目标的达成,课中开展诸多的实践性活动;为了体现教学的延伸,课后布置众多的拓展性活动。泛化式的整合让学生始终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让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应有的育人价值。笔者认为,品德课活动资源的整合不在多而
5年前,大冶市灵乡镇中学(以下简称“灵乡中学”)“闻名”全市:市教育局、镇政府、中心学校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时,对学生上课成片睡觉的现象屡次提出批评,并下了最后通牒——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上课睡觉问题。  5年后的今天,灵乡中学又在全市声名鹊起:学校一跃成为大冶市教改名校,全市各学校纷纷派代表前来学习课改经验。  变化源于学校推行的“135”快乐课堂教学改革——  面对学生厌学、教学质量萎靡不振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