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个美好的梦,梦中的自己学富五车,梦中的学生聪明懂事,梦中的课堂生机勃勃!
我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梦去奋斗,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师个人的魅力对学生的指导和对其语文基础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塑造个人魅力 激发学生热情
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实例:有一个男孩,学习特别优秀,从上小学一直到上高一,总是班中前三名的学生。这个男孩上高二时换了一名语文教师,男孩认为新语文教师很没水平,课堂上总是拿着一本教参读,而且对学生也不够一视同仁。他便觉得上语文课毫无意思,甚至看到语文老师就反感。一学期下来,男孩的语文成绩大大地退步了,高考更是由于语文的失利,和重点大学失之交臂。
先不去评价这位学生不理智的一面,我们确实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热情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有个人魅力的老师。
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各方面知识。在课堂上,要能够巧妙地把广博的知识象涓涓细流一样汇入学生心田,而不是拿着参考书照本宣科。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因此,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精彩的教学语言具有情化和催化的功能。课堂时间有限,精炼是课堂语言的第一要诀。所谓精炼,即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讲述要精当,要向 “丰而不舍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的标准靠近。
没有生动的语言就吸引不了学生进入你的课堂。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点要求,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为风趣。只有生动形象才能有感染力、鼓动性、吸引力,才能把学生送入知识的殿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
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的工作有很强的典范性,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培养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师应该会爱,处事公正无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会笑,笑对学生、朋友,笑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教师应该细心,尽可能地在教育过程中减少每一个教育细节的小失误。一个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二、营造宽松氛围 展现学生智慧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当今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爱,而是更希望老师能“ 蹲下身来“,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老师应放下架子,设法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推心置腹,诚恳相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妹、朋友来看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使他们乐于接近老师,心中有话敢对老师说。
另外,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教学《愚公移山》后,召开一次小小“人物评论会”,围绕“你认为愚公的举动是愚是智?”开展评论。这样既发挥集体的智慧,又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还有,可以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评价中的“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激励性评价语言可以创设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烈日之烈或暴雨之暴”的环境描写时,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教师说“你读得让我感觉到烈日还不够烈”。第二位读得有进步,教师就说:“哦,这下烈日有点烈了”。第三位读得情感到了位,教师评价道:“呀,这下我仿佛看到了祥子是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拉车的”。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之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学生读得趣味盎然,参与学习的热情自然特别会高。三、夯实基础技能 提升学生素质
在激活课堂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忘记高考的成功最后取决于分数。所以,对于学习语文的一些基本技能必须夯实。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对文章条分缕析,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们基本上生活在教案的世界里,学生生活在老师的见解里,没有学习的乐趣,没有独立的思想,与其让学生忙得不可开交,还不如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抛开传统的课文分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重在引导学习,指导学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授人以鱼,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潜能才得到充分调动,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这样才能教好语文,学生才能学好语文。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课文或试题的内容,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讨论中增加言语实践的机会,在讨论中提高自己。这样,学生摆脱了机械、被动的听课方式,明白了如何从多角度出发理解课文或试题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语文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文化经典,需要通过诵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一般来说,学生善于背诵和记忆,我利用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在课前和学校规定的朗读时间加强了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环节,以读促进记忆,加深理解,积累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要抓言语,言语训练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要使学生对言语的运用得心应手,只有对言语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引导他们准确地读、流畅地读、有表情地读,对有些文段要求熟读成诵,这样能克服课堂上重“讲”轻“读”的现象,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明显提高。
作文教学的通病是缺乏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刻板化、程式化,写得少,周期长,与生活脱节。由于是高三学生,我现在基本上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并且进行及时的讲评,效果很明显,学生对写作文也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时常给学生印发经典的例句、好的作文开头和结尾、历史名人的介绍等。告诉学生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平时要多看课外书,尤其是读者、青年文摘、高考满分作文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班级在每学期开学时都会订购。学生会在没有任何框框束缚的情况下,积累生活、锻炼技能,想象能力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畅游把!对于我们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分数,更是学生的钦佩!
我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梦去奋斗,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师个人的魅力对学生的指导和对其语文基础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塑造个人魅力 激发学生热情
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实例:有一个男孩,学习特别优秀,从上小学一直到上高一,总是班中前三名的学生。这个男孩上高二时换了一名语文教师,男孩认为新语文教师很没水平,课堂上总是拿着一本教参读,而且对学生也不够一视同仁。他便觉得上语文课毫无意思,甚至看到语文老师就反感。一学期下来,男孩的语文成绩大大地退步了,高考更是由于语文的失利,和重点大学失之交臂。
先不去评价这位学生不理智的一面,我们确实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热情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有个人魅力的老师。
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各方面知识。在课堂上,要能够巧妙地把广博的知识象涓涓细流一样汇入学生心田,而不是拿着参考书照本宣科。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因此,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精彩的教学语言具有情化和催化的功能。课堂时间有限,精炼是课堂语言的第一要诀。所谓精炼,即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讲述要精当,要向 “丰而不舍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的标准靠近。
没有生动的语言就吸引不了学生进入你的课堂。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点要求,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为风趣。只有生动形象才能有感染力、鼓动性、吸引力,才能把学生送入知识的殿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
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的工作有很强的典范性,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培养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师应该会爱,处事公正无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会笑,笑对学生、朋友,笑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教师应该细心,尽可能地在教育过程中减少每一个教育细节的小失误。一个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二、营造宽松氛围 展现学生智慧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当今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爱,而是更希望老师能“ 蹲下身来“,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老师应放下架子,设法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推心置腹,诚恳相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妹、朋友来看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使他们乐于接近老师,心中有话敢对老师说。
另外,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教学《愚公移山》后,召开一次小小“人物评论会”,围绕“你认为愚公的举动是愚是智?”开展评论。这样既发挥集体的智慧,又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还有,可以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评价中的“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激励性评价语言可以创设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烈日之烈或暴雨之暴”的环境描写时,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教师说“你读得让我感觉到烈日还不够烈”。第二位读得有进步,教师就说:“哦,这下烈日有点烈了”。第三位读得情感到了位,教师评价道:“呀,这下我仿佛看到了祥子是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拉车的”。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之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学生读得趣味盎然,参与学习的热情自然特别会高。三、夯实基础技能 提升学生素质
在激活课堂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忘记高考的成功最后取决于分数。所以,对于学习语文的一些基本技能必须夯实。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对文章条分缕析,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们基本上生活在教案的世界里,学生生活在老师的见解里,没有学习的乐趣,没有独立的思想,与其让学生忙得不可开交,还不如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抛开传统的课文分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重在引导学习,指导学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授人以鱼,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潜能才得到充分调动,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这样才能教好语文,学生才能学好语文。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课文或试题的内容,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讨论中增加言语实践的机会,在讨论中提高自己。这样,学生摆脱了机械、被动的听课方式,明白了如何从多角度出发理解课文或试题的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语文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文化经典,需要通过诵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一般来说,学生善于背诵和记忆,我利用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在课前和学校规定的朗读时间加强了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环节,以读促进记忆,加深理解,积累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要抓言语,言语训练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要使学生对言语的运用得心应手,只有对言语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引导他们准确地读、流畅地读、有表情地读,对有些文段要求熟读成诵,这样能克服课堂上重“讲”轻“读”的现象,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明显提高。
作文教学的通病是缺乏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刻板化、程式化,写得少,周期长,与生活脱节。由于是高三学生,我现在基本上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并且进行及时的讲评,效果很明显,学生对写作文也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时常给学生印发经典的例句、好的作文开头和结尾、历史名人的介绍等。告诉学生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平时要多看课外书,尤其是读者、青年文摘、高考满分作文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班级在每学期开学时都会订购。学生会在没有任何框框束缚的情况下,积累生活、锻炼技能,想象能力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畅游把!对于我们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分数,更是学生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