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在粮食生产、交通区位、人口资源、工业体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十四五”开局之年,对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河南如何找准定位迈好第一步?今后5年,河南有何规划和举措再上新台阶?记者日前采访了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
“到了河南在更多领域奋勇争先、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
记者:“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河南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河南应如何找准定位迈好第一步?
王国生:河南答卷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手抓防控,全力以赴把疫情管住了;一手抓发展,千方百计把经济稳住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从一开始就清醒认识到河南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艰巨性。河南一是紧邻主战场,二是返乡人员超1370万。我们扎实开展群防群控,在一个人口上亿的大省,将死亡病例控制在22例,筑牢了“中原防线”。同时服务全国大局,疫情最重时贡献了全国支援湖北三分之一的医用防护服、五分之一的N95口罩、七分之一的普通医用口罩,并及时将大批生活必需品送往抗疫前线。
此外,推动经济逐季回升,增速由负转正,有两个可喜亮点。一是战疫情不误抢农时,全年粮食产量136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在特殊年景起到了增信心、稳预期的压舱石作用。二是稳外贸、扩需求,“空中丝绸之路”不断航,中欧班列(郑州)率先恢复常态化开行,前11个月进出口值增长11.5%。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河南有几个优势。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枢纽链接优势。随着“四条丝绸之路”通达全球,米字形高铁网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4小时高铁圈、1.5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让河南省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以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二是人口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河南6500多万劳动力的优势将更加凸显,而且人力资源呈现结构优化、层次提升的良好态势。还有农业农村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人文历史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优势,等等。这些都是河南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可以说,已经到了河南在更多领域奋勇争先、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一是搞活流通优环境。把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战略任务,促进生产和消费高效连接。二是挖掘潜力扩内需。三是项目带动抓投资,实施基础能力和民生补短板行动。四是扩大开放提水平,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五是注重龙头牵引优布局,持续优化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
“河南乡村面大,是发展的短板,也是新的增长点”
记者:作为中原粮仓,河南将如何继续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特别是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解决我国存在的种源“卡脖子”问题?
王国生:河南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牢记嘱托,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在布局“十四五”规划中,我们明确提出要打造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口粮生产供给中心、粮食储运交易中心、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中心、农业装备制造中心和面向世界的農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期货价格中心。
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二是持续提高耕地质量。在建成691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再新建750万亩,把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三是提升品质品牌。打造更多“豫农名片”,持续走好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提质增效之路。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河南是重要的农作物和畜禽制种供种大省,我们将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豫麦”品牌,为中国人的饭碗里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农业和农村人口大省,河南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国生:河南乡村面比较大,既是发展的短板,也是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外部挑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三农”的战略后院作用更加凸显。推动乡村振兴,是河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优势所在。
我们今年将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为抓手加快产业振兴,以乡土人才回归为抓手加快人才振兴,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文化振兴,以接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快生态振兴,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抓手加快组织振兴,着力在一些关键环节上破局开题、立柱架梁。
一是有机衔接。比如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帮扶工作,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入贫。二是做强产业。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三是建好乡村。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促进农村和城镇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四是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集体产权等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让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足”
记者:河南作为工业体系较为完备的省份之一,装备制造业已成万亿级产业,当前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举措?
王国生:总书记要求我们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河南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工业总量长期居全国第5位,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40个,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结构层次偏低、创新水平不高仍是我们的短板,传统产业占比达46.7%。
围绕挺起产业这个脊梁,我们将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培育十个万亿级产业、十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让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高、更足,努力在科技创新上走在中西部前列。
一是把优化产业链和提升创新链协同起来。近年来,河南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盾构、新能源客车、耐火材料等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我们将大力实施科教资源引聚突破行动,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
二是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结合起来。实施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打造千亿级鲲鹏计算产业集群,拓展“数字+”“智能+”应用领域,构建数字经济新高地。
三是把持续锻长板和加快补短板统筹起来。在装备制造、食品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十个战略新兴产业链、壮大六个战略支柱产业链,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同时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
“到了河南在更多领域奋勇争先、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
记者:“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河南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河南应如何找准定位迈好第一步?
王国生:河南答卷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手抓防控,全力以赴把疫情管住了;一手抓发展,千方百计把经济稳住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从一开始就清醒认识到河南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艰巨性。河南一是紧邻主战场,二是返乡人员超1370万。我们扎实开展群防群控,在一个人口上亿的大省,将死亡病例控制在22例,筑牢了“中原防线”。同时服务全国大局,疫情最重时贡献了全国支援湖北三分之一的医用防护服、五分之一的N95口罩、七分之一的普通医用口罩,并及时将大批生活必需品送往抗疫前线。
此外,推动经济逐季回升,增速由负转正,有两个可喜亮点。一是战疫情不误抢农时,全年粮食产量136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在特殊年景起到了增信心、稳预期的压舱石作用。二是稳外贸、扩需求,“空中丝绸之路”不断航,中欧班列(郑州)率先恢复常态化开行,前11个月进出口值增长11.5%。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河南有几个优势。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枢纽链接优势。随着“四条丝绸之路”通达全球,米字形高铁网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4小时高铁圈、1.5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让河南省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以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二是人口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河南6500多万劳动力的优势将更加凸显,而且人力资源呈现结构优化、层次提升的良好态势。还有农业农村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人文历史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优势,等等。这些都是河南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可以说,已经到了河南在更多领域奋勇争先、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一是搞活流通优环境。把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战略任务,促进生产和消费高效连接。二是挖掘潜力扩内需。三是项目带动抓投资,实施基础能力和民生补短板行动。四是扩大开放提水平,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五是注重龙头牵引优布局,持续优化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
“河南乡村面大,是发展的短板,也是新的增长点”
记者:作为中原粮仓,河南将如何继续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特别是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解决我国存在的种源“卡脖子”问题?
王国生:河南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牢记嘱托,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在布局“十四五”规划中,我们明确提出要打造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口粮生产供给中心、粮食储运交易中心、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中心、农业装备制造中心和面向世界的農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期货价格中心。
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二是持续提高耕地质量。在建成691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再新建750万亩,把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三是提升品质品牌。打造更多“豫农名片”,持续走好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提质增效之路。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河南是重要的农作物和畜禽制种供种大省,我们将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豫麦”品牌,为中国人的饭碗里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农业和农村人口大省,河南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国生:河南乡村面比较大,既是发展的短板,也是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外部挑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三农”的战略后院作用更加凸显。推动乡村振兴,是河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优势所在。
我们今年将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为抓手加快产业振兴,以乡土人才回归为抓手加快人才振兴,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文化振兴,以接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快生态振兴,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抓手加快组织振兴,着力在一些关键环节上破局开题、立柱架梁。
一是有机衔接。比如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帮扶工作,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入贫。二是做强产业。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三是建好乡村。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促进农村和城镇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四是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集体产权等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让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足”
记者:河南作为工业体系较为完备的省份之一,装备制造业已成万亿级产业,当前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举措?
王国生:总书记要求我们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河南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工业总量长期居全国第5位,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40个,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结构层次偏低、创新水平不高仍是我们的短板,传统产业占比达46.7%。
围绕挺起产业这个脊梁,我们将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培育十个万亿级产业、十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让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高、更足,努力在科技创新上走在中西部前列。
一是把优化产业链和提升创新链协同起来。近年来,河南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盾构、新能源客车、耐火材料等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我们将大力实施科教资源引聚突破行动,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
二是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结合起来。实施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打造千亿级鲲鹏计算产业集群,拓展“数字+”“智能+”应用领域,构建数字经济新高地。
三是把持续锻长板和加快补短板统筹起来。在装备制造、食品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十个战略新兴产业链、壮大六个战略支柱产业链,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同时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