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您赞成吗?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不再是与语文和数学同等地位的主科,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外语的主科地位。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莫衷一是。作为家长——
  被外语折磨了小半生,结果发现外语根本就用不着
  许进委员的建议是相当有根据的。他指出,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外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他在调研中发现,现在,翻译机可以提供包括英语在内的多种语言服务,水平不低于大学英语6级水平,技术十分成熟。智能手机也可以安装翻译软件,解决问题的水平可以满足甚至高于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的外语《教学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翻译位居即将被淘汰职业的前10名。
  “音乐、体育和美术‘三小科’等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偏低是各级学校面对的实际问题。不再将外语课设置为必修主科,将解决素质教育缺乏课时的问题。学校应该用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许进说。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严女士告诉笔者,放眼全国,外语的主科地位早有动摇迹象:“去年安徽出台中考改革方案,将外语直降30分,由原来的150分降为120分,语文、数学的满分则保持150分不变。今年辽宁出台中考改革方案,计划将外语满分由原来的120分降为100分。尽管只是征求意见稿,仍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降分还不够多。”
  严教授认为,安徽、辽宁相继降低中考外语分值,不再将外语作为主科,率先向全国各省市释放了一个中考改革信号:外语降分,变主为副。
  南京市家长郭女士对许进委员的建议举双手赞成:“如果真能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那就太好了!我儿子对外语不开窍,从小学到现在的初二,外语考试几乎没有及格过,基本上放弃了。我上学的时候,也是外语这门课学得最苦,成绩最差。被外语折磨了小半生,结果发现外语根本就用不着。很遗憾,我没有赶上把外语变成副科的好时代,白受了那么多年的罪。”
  不可否认的是,国人在学外语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越来越多。对于很多人来说,初次接触外语并非从小学开始,而是从幼儿园、早教班,甚至胎教就已经开始。
  早在2013年,某教育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学习外语。如今,在北京,少儿外语培训课的学费高达每年3万元。孩子们学习外语的年龄也在不断下降,一线城市的外语教育机构开始向两岁的幼儿提供外语课程。电梯里、大街上对“双语宝宝”的营销,加深了父母的教育焦虑。
  然而,这样的努力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根据某教育集团发布的《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尽管中国人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学习外语,实际效果依然不佳,在全球46个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与地区中,中国人的英语熟练度排名倒数第7。
  湘潭市家长高先生认为,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是大势所趋:“外语是许多学生升学的‘拦路虎’,如果不是因为外语,他们必将有更光明的前途。我不是说学外语没用,如果孩子对外语感兴趣,将来想当翻译家、外交家,抑或对外交流的科学家,当然可以学,但是如果因为他们需要就强制所有孩子一起学,这不是挟持吗?”
  顺德市家长洪先生认为,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外语,把外语当成主科来考试,但有多少西方国家真正尊重中国,把汉语当成他们高考的必考科目?中国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就必须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下大力气把汉语打造成世界语言,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应该加强学习,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上,这样才能真正令外国人尊重!”
  外语到底是一个语言工具,还是一个文化体系?
  北京市中学英语老师姚先生认为,外语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门应试学科,外语也许不比语文、数学等学科更重要,但外语不只是一门语言,还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反对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他通过微博严肃地指出:“任何把外语视为工具,乃至无足轻重的工具观,都是短视的。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同全民外语学习的热情无法分割。”
  武汉市语言学家禹教授同样反对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认为外语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这样的看法太浅薄了。”
  他还引用英国学者奥斯勒的观点——不同的语言传统,有不同的性格特征:“阿拉伯文的高贵低调及平等主义;中文和埃及文有难以撼动的自负;梵文展现了复杂的分类和阶级;希腊文对创新充满自信,但也导致自恋和卖弄;拉丁文隐含公民意识;西班牙文固执、贪婪、准确;法文崇尚理性;英文则多推崇生意才干。”
  “这些语言的性格,是使用者集体性格的表现,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手机翻译软件能再现吗?”禹教授笑道,“我们学习外语,是要通过语言了解异域的文化,这个根本目的是不能变的。所以,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我认为是开历史倒车,不足取。”
  济南市中学数学老师梁女士认为,社会上有取消外语主科地位的呼声是正常的,但不值得讨论:“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取消外语必考科目地位的呼声就没有停止过,原因只有一個:外语太难学了。学不好就要求取消,这逻辑站不住脚。以此类推,写不好作文的要求取消作文,学不好数学的要求取消数学,那不乱套了?多年前,社会上的确有把数学踢出高考的呼声,居然获得了70%的人赞成。如何看待70%的人赞成在高考中取消数学?有位网友的回复特别经典:‘或许,数学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将这70%的人筛选出去。’现在有人提议把外语踢出高考,我想用这句名言回敬他们。”
  许进委员在建议中提到,一旦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那么学校就可以安排更多课时给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科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此,大同市社会学家韦教授认为,把外语和其他学科置于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是不妥的:“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村寨里,有关于‘毒药猫’的传说。村民们相信,从外面嫁入村寨的女子会在夜晚变身成毒药猫来吃人,或把深夜行走的人推下悬崖。所有类似的传说都是针对外来人,只有将外来人想象成威胁,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团结自己人。其实,类似的思维模式在人类历史上很常见,比如欧洲对犹太人长达千年的迫害,将瘟疫、经济衰败、战争等问题统统归咎于犹太人。外语就是中国教育的毒药猫。人们一方面需要外语,但另一方面只要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外语身上。语文教育出问题了,是外语害的;音乐、美术、体育等素质教育不足,是外语害的;学生课业负担大,还是外语害的。这也太牵强了吧!”
  贵阳市中学优秀教师伍女士承认,“哑巴外语”现象的确存在,但这不是取消外语主科地位的理由:“‘哑巴外语’是外语教学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建立在以考试为指挥棒,以量化和标准化为方法的教学体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也需要充分地讨论和调研。把所有问题归结为外语的地位过高,是懒惰的,也是危险的。所以,我不赞成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
  在教育界,“内卷”现象很普遍,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外语教育不该成为替罪羊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兼修订组核心专家张连仲接受采访时表示,外语能力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外语教育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外语是全球化时代人类交往需要的重要工具,各个国家都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外语能力也是国家竞争力和发言权的重要标志。同时,基础外语教育承担着提升全民外语能力、培养高端外语人才的重要任务。”
  张教授告诉笔者,21世纪初,教育部决定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至今已20余年。调查发现,20多年来,小学英语教学让近亿的城乡孩子开始接触英语,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语言应用实践和学习能力,特别是情感发展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让中国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在国民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先机,有长远的意义和作用。
  张教授强调:“全球化时代、更加开放的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中国对更美好的世界的理念贡献,更需要我们的年轻人能够用有效的工具,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介绍中国的文明、观点和解决方案。我们目前在世界各种场合的交流表达能力还很不够,外语教育更应加强。”
  青岛市教育学研究员汤先生承认,目前教育界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外语培训是众矢之的,但罪不在外语:“在教育界,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各种‘内卷’现象很严重(“内卷”: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意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家长也跟着焦虑不堪。这是整个教育界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反思的,外语不该成为替罪羊。外语课在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在全面课改中,外语课的育人目的更加明确。通过外语学习,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理解和鉴别、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体验、有锻炼、有思考、有成长、有坚守。这样的进步,为什么家长们看不到?”
  有家长提出,取消外语的主科地位只是减少外语课时,降低考试分值,不是取消外语课,反对者不必小题大做。
  对此,洛阳市英语老师白女士回应:“减少外语课时势必影响到学习效果。语言学习有必然的规律,比如背单词,要通过不断重复才能使记忆牢固。尤其是我们本来就生活在非外语环境中,如果课时太少,学生学習外语会更加困难,外语水平势必整体下滑。”
  编后:
  外语,作为一个“内卷”严重的科目,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的确应该向更实用的方向发展,让外语回归“交流”,但这不等同于外语不再重要。比起外语的主科地位是否应该取消,更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带娃,不只是妈妈的专利,爸爸也要参与,而且很多爸爸也喜欢带娃,并且带得很好。  爸爸带娃,没什么让人不放心的  上周六,我和闺蜜约好去逛街买美裙。正好孩子爸调休,我就把孩子托付给他:“今天我和朋友去逛街,女儿交给你了啊。”  孩子爸抱起女儿:“去吧去吧,我会跟女儿玩得开心,吃得饱饱。”我略微交代几句就走了。  我们逛了半天商场,转眼到了中午,我跟闺蜜商量找个地儿吃午饭。闺蜜说:“你都出来半天了,也
台湾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个单元剧是《妈妈的遥控器》。它以荒诞的剧情,揭示了中国式的亲子矛盾。  纪太太跟丈夫离婚了,她的世界只剩下儿子小伟,而小伟不听话让她十分难过。此时,她从神秘人那里得到一个遥控器。同一时间,小伟为了去毕业旅行,伪造了成绩单。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星期三”,而且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对话……小伟感到恐慌,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联词:微风,舒畅,酸痛,大自然,久久,白云,鸟儿,远远  徐徐微风迎面吹过,好似母亲的双手轻轻抚摸我的脸颊,我酸痛的眼睛得到放松,身心无比舒畅。初秋已至。近旁的小草脱去绿袍,披上金黄色秋装;鲜花悄悄卸下盛装,准备离开春夏舞会;树上的果子換上了红装,像待嫁新娘,美滋滋地等待园丁的采摘。远远望去,那一簇簇、一串串黄金般的桂花,在阳光下怒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  瞧,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它们排着整齐
儿子成了“小电视迷”  2003年6月,我在首都师范大学完成了3年研究生的学习,并顺利通过毕业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当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家时,发现9岁的儿子已经成了小电视迷,哪个频道几点钟有什么节目,早在他的心里排好了队,看完这个看那个。有时,忙得吃饭都要把碗从餐厅端到客厅,宁愿不吃菜也要看电视。  我母亲心疼外孙,就把菜端到客厅,结果菜碟、汤碗大转移,全家人都跟着从餐厅挪到客厅。即便这样,孩子
众所周知,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家庭教育的主力,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妈妈缺位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引发悲剧。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依次放开,许多妈妈摩拳擦掌,因为她们有了修正教育方法的机会。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教授夏妍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如何做合格妈妈这个话题。  妈妈不合格,孩子多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偏激行为,如叛逆、孤独、抑郁、早恋、厌学等  李玉荣(
所谓“关怀强迫症”,是指过度关怀别人,但并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关怀别人的心理需要,既强迫自己去关怀别人,也强迫别人接受关怀。这种霸道的“关怀”,极易出现在亲子之间。  小瑞恨得牙根儿痒:妈妈这样做,等于向同学们宣告,自己是个“妈宝”,完全没有生活能力  最近几天,13岁女孩小瑞和妈妈窦女士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妈妈说话她不理,让她做事她不做,妈妈冲她嚷嚷她就出门散步。妈妈束手无策,只能暗
2010年父亲节,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上,一个赤裸上身的男子扛着一大包沉重的货物,一只手牵着儿子走下阶梯,幼小的儿子抬着左脚,努力跟上爸爸的脚步。当年,这张照片成了网上最火的照片之一。11年过去,这位被称为重庆“最牛棒棒”的男人,一直用肩膀向儿子传递着一个价值观:“幸福是扛出来的。”  他告诉儿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劳动挣钱最光荣!”有同学拿他“棒棒的儿子”的身份取笑时,他理直气壮地说
2005年12月2日,秀美挺拔的黄山松敞开怀抱,迎来了促进社会和谐的财政政策与县域减贫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国内外知名财经专家和财政部门领导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促进社会和谐的财政政策,研究提高县域减贫能力的现实途径,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GDP连续20多年9.4%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6位。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
儿子迷恋网游。为了不让他去网吧,我围追堵截——亲自去网吧找他,无效;下班去校门口盯守,无效;把他的照片放在学校传达室,请门卫帮忙拦截,无效。我管得越严,儿子越逆反。在一次次冲突中,我终于领悟到——  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儿子考了全班第21名,第一次上了光荣榜。我悲喜交加,悲的是儿子读的不是高三、高四,而是高五;喜的是他终于知道发奋努力了!  帮助孩子,时机太重要了——他有需求时家长再伸手,和“皇帝
与父母讨价还价从未成功过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对社交的掌控感,以后与人发生冲突时,他也会放弃协商,要么使用暴力征服对方,要么选择屈服。所以,当孩子主动讨价还价时,父母不要拒绝,而要把这次协商当成孩子未来社交活动的预演。  孩子在学习社交  【案例1】 得寸进尺的月月  月月是个3岁半的小姑娘。她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与妈妈讨价还价很在行,经常把妈妈噎得哑口无言。比如,说好的每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月月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