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特殊课堂”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从事教育工作7年来,笔者一直在西安工业大学附属小学担任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除此之外,从2008年开始,笔者利用业余和寒暑假时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加了志愿者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助老、助残、助学、无偿献血、动物救助站、抗震救灾等。一路走来的教学与志愿者服务,留给笔者太多的记忆,发生在甘肃岷县地震灾区拉路村废墟上的“特殊课堂”最使笔者难忘。
  二、案例描述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当时正值暑假,看到此消息,笔者便向学校请假坐火车到达陇西并转乘汽车抵达岷县县城。第二天,笔者跟随一辆运送救灾物资的卡车前往灾区前线,并徒步进入受灾较为严重的禾驮乡拉路村。看到满山乱跑的一群群孩子,大人们根本无暇顾及,于是笔者便拿出笔和本,挨个帐篷登记村里上学孩子的姓名、年龄和年级,打算回到西安后尽快给孩子们募集学习用品和冬天过冬的衣服。作为经历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我,深知地震灾害带给他们心理的恐惧,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孩子们会产生心理障碍。于是,笔者手写了一份建议,在得到了村领导和老乡的大力支持之后,当天就把满山乱跑的孩子组织起来,用体育教师特有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先从游戏活动开始,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互动过程中,孩子们各式各样的提问让笔者应接不暇。“老师,你是哪里的?你是教什么的?你会不会教数学?你会不会唱歌?……”面对孩子们的渴求,出于职业的本能,笔者决定给孩子们来点儿不一样的东西,在布满救灾帐篷的山坡上,我的“特殊课堂”正式开课啦!音乐课上,我教孩子们唱《明天会更好》《团结就是力量》《五星红旗》《朋友》等歌曲,唱出了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和期盼;美术、英语、数学等学科,没有纸和笔,笔者就和解放军战士一起到垮塌的学校里去刨,让孩子们用这些废旧纸张画出自己心中梦想的家园,当一幅幅稚嫩的图画呈现在笔者面前的时候,我感到褶皱的纸上展现的不只是梦想家园,还有孩子们对救灾官兵的感激之情和对我的友好之意,满满的情谊和心中的期盼展现在纸上,不由得令人感动。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练习跳绳(图1)、跳健美操,打太极拳(图2)、学手语操等,用体育特有的功能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忘记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以来,笔者最大的奢望就是能睡一个好觉,每天最让笔者“恼火”的是天刚蒙蒙亮就已经有孩子在帐篷外叫:“贺老师,出操啦!”“老师,该上课了”。当笔者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帐篷时,看见孩子们早就已经站好队等着笔者,那一刻纵使再累也是值得的。每天早晨带着孩子们去爬山,大家站在高高的山顶,对着大山深处呐喊,喊出了每个人心里积压的一切。
  拉路村有三个村民小组,第一小组在一个安置点,第二、三小组在另一个安置点,笔者在两个安置点之间都要上课。灾区的天气变化无常,早晨起来晴空万里,可不一会儿,天空就乌云密布狂风骤雨。每天早上笔者先给第二、三小组的孩子们出早操和上一节室内课,等到当地团委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后,9点再到第一小组去上课,下午5点放学后又返回这边继续工作。每天如此重复着,不管天气如何,从不间断。有一天笔者因为感冒了,勉强给第二、三小组的孩子们上完第一节课,到了9点就没有到第一小组那边去上课,本想着应该没什么,就回帐篷休息了。可到了11点左右,突然间笔者听见有人叫贺老师,笔者走出去一看,第一小组的孩子都过来了,询问后才得知,孩子们一直在等笔者去上课,见笔者一个多小时了还没到,就集体跑过来找笔者,因为他们知道,贺老师每天都是准时来给他们上课的,孩子们的行为令笔者感动。
  特殊的课堂教学就这样一直延续了十多天,白天给孩子们上不同的课,晚上和救灾官兵挤在帐篷里打地铺睡觉做功课。灾区的生活用水每天都需要老乡开着三轮车翻几座山去拉,每个人都必须节约用水,顿顿吃泡面,也不用每天洗脸、刷牙和换洗衣服。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笔者和拉路村80多个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收获了很多感动,得到了前来视察灾情的甘肃省委领导的亲切问候:“感谢你!老陕,咱们陕甘一家亲!”同时,甘肃省、市、县电视台对笔者做了专题采访报道,笔者被称为“灾区最美教师”。离开的前一天,孩子们都给笔者写了信,请求笔者一定要等回西安后才能打开。离别之时,孩子们哭得很伤心,他们希望笔者能够留下来。一首《朋友》唱出了我们之间的那份最真挚的感情,笔者答应他们一年后会回来看望他们并接一部分孩子到西安游玩。
  回到西安后,《西安晚报》于8月8日刊登了对笔者的采访报道。笔者当天就接到了很多爱心电话,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也第一时间到位,爱心大姐组织募捐的过冬衣服也已整理归类打好包,定于9月开学初全部寄往灾区。当孩子们收到东西后,都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表示感谢。2014年暑假,为了兑现承诺,笔者于8月4日返回了拉路村,孩子们知道笔者要来时,都早早跑到山下等着,令笔者感动。在向家长说明来意后,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16名孩子跟着笔者到西安,游玩期间所有的费用都是由团队中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承担。孩子们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来到大都市,登钟楼,上城墙,坐地铁……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都市快报》《西安晚报》都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返回之时,团队爱心大姐和笔者的另一位伙伴亲自把他们送到家。如今,孩子们还经常给笔者打电话或发短信:“老師,您什么时候再回来看我们?老师,我们想您了啊!”
  三、案例反思
  有人说:你的爱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当用心去感受教育的脉搏时,笔者感受到,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充实还是迷茫,都是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幸福。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教育情怀,也应该用我们学有所长的体育教育这种特殊的方式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学生遭受地震灾害影响时,用运动的方式去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给他们带来梦想和希望,得到了全村所有人的肯定和信任。而笔者只想说:孩子,老师教给你们的,绝不仅仅是一门体育技能,而是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培养敢于面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才是体育的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花样跳绳作为小学生十分喜欢的新兴体育运动,以其新颖、多变、具有挑战性等特点,受到学生的喜爱,近年来发展迅速。花样跳绳练习方法繁多,对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身体控制力、节奏感、力量和弹跳能力、心肺耐力等效果显著。同时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不断突破、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花样跳绳项目的教学对于实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
花样跳绳表演赛中创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配合,在花样跳绳赛的评分标准中包括动作难度(30分)、创意编排(30分)及娱乐表演(40分),虽然仅在娱乐表演版块明确规定音乐的运用占近1/3的比重,但无论是创意编排还是娱乐表演抑或动作难度,音乐都是贯穿始终,其地位举足轻重。花样跳绳成套表演内容的创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从动作主题的确定到成套动作结构布局,从音乐的选择到剪辑
力量是人体身体素质最基本、最综合的表现,也是人体或者身体某部位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在运动中和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但其教学效果比较尴尬,笔者为此内心甚是焦虑。究其原因,莫过于学生对力量练习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局限,加上力量练习手段的单调与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从而产生了厌恶、逃避等心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将教学内容(力量)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融合起来,运用“实战”经验,真实
编者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在实施本标准的过程中,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课标》制订及颁布后,为落实《课标》要求,各地市积极推动《课标》落地,一些地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制订了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文件及纲要等)。浙江省于2012年起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研制了浙江省实施《课标
非常喜欢和欣赏吴老师的这篇案例。首先,这篇案例结构完整,有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剖析-案例策略-案例反思,符合教学案例的撰写要求,且表述清晰、分析透彻,更重要的是案例选材典型、新颖、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其次,从教师职业的层面分析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肩负的责任,使文章的内涵进一步得到了挖掘。再其次,这篇典型的案例往往容易发生在年轻教师身上,对年轻教师的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现阶段,留守孩子在全国
2001年,笔者从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转眼间,已经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了18年。笔者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慢慢成长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在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名师的指引。  一、科学引领,迈出专业成长第一步  在工作的最初几年,笔者虽然认真学习了体育理论,积极地参加体育教师培训,但获得交流与指导的机会较少,专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2012年,
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当前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起点和终点。  一、准确定位:校园体育文化建构的基础  明确的概念与价值定位是校园体育文化建构的前提。校园体育文化区别于体育文化,什么是校园体育文化?多数教师都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
8月28日上午,北京市2019年“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王定东、体卫艺处处长王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首席专家毛振明,以及项目组的40余位专家和来自北京市16个区的158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参加了本次推进会。  2016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让
一、评审背景  高举课改旗帜,力促教学发展,推动教师交流,展示教育智慧。学体杂志安排,一线话题组织,全国同仁翘首,促成案例评比。首届牛刀小试,二届圆满成功,三届及时启动,预祝完美收官。  二、评审过程  晚聚小酌正酣,忽接主持电询,方知被聘评委,参与案例评审。稿件发我邮箱,未见回复问讯,得知消息之后,内心格外激动。辞友急忙回家,评审工作为重,速开专用邮箱,下载评审稿件。承蒙话题青睐,担任四组评委,
新修订并送审通过的人教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是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由此可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