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思维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当前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起点和终点。
  一、准确定位:校园体育文化建构的基础
  明确的概念与价值定位是校园体育文化建构的前提。校园体育文化区别于体育文化,什么是校园体育文化?多数教师都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实,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必须思考为什么构建的问题,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学生,正如江苏孙建顺老师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最终表现形式为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综合参与研讨的教师观点,笔者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创造的一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
  把握校园体育文化特征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关键,不仅仅是体育文化的特征,更是校园文化的特征,更多地应该关注人文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浙江胡松老师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具有校本化、丰富性、人文性、教育性,校园体育文化要充分要实现以文化育人的目标,更要发挥其趣味性、互动性、综合性的特征”。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校园体育文化首先要具备以下3点特征。
  1.全员性。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绝不是“为了几个人”,也不是少部分人的事,而是要确立“为了每一个”“是每一个人的事”的基本理念,做到立足每一名学生乃至教师的发展,让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课程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来,以体育为载体,促进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2.互动性。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绝不是简单的拿来和模仿,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不断生成创造的过程。一方面,师生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社团等活动,通过积极的互动生成许多预设之外的惊喜,师生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师生在进行板报、橱窗、宣传专栏等文化设计时,要尽可能地激活每名参与者的智慧作开放式的设计,定期更新,内容的选取也来自学生的体育生活,激励学生用体育运动的经历、成绩等不断在其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体育文化。
  3.综合性。一是校园体育文化离不开学校整体的文化建设,要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要实现与其他的课程、教学、活动等整合融通,整体实施。如,笔者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小公民意识,在学校各个层面都开展岗位建设,学生体育组织也纳入到其中。二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不仅仅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更要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平台,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多种多样的岗位与任务,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经历体验、历练成长。
  二、回归校本: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路径
  近年来,上级行政部门先后颁布了多个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研发校本课程教材,丰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载体, 强化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课外活动的锻炼指导,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推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校园足球、普及篮球等项目,这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必须回归校本才能实现文化的生长,进而直接作用到学生的成长。
  1.以体育教学为主渠道
  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和开展教法研究,努力创造学生体育学习的新生活,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同时,给学生更为积极的成长体验。笔者学校积极结合学校体育改革实验在高年级积极推行每周2节项目选修课,在单元教学中开展课型教学的研究,通过“比赛体验课型”“合作学练课型”“综合运用课型”,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技能学习的价值,体验友伴合作学习的乐趣,提升体育品德,课堂教学呈现了独有的体育文化。
  2.以体育活动为平台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每一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搭建平台是大家研讨中的共识。浙江赵占云说吉尼斯挑战赛是全校年末的最大盛会,挑战项目全部由学生设置,每名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都可以在学校的挑战卡上写出自己的挑战项目,挑战者进行报名挑战,创造学校的“吉尼斯纪录”,等到第2年,学生可以继续挑战这些项目或者创新其他项目,这样一来学校就有了较为浓郁的体育氛围。另外,还有不少学校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服务,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3.以学校体育组织为载体
  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组织的创新,进一步形成人人参与体育的良好文化氛围,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向纵深发展。班级俱乐部、学生体育社团以及依托校外体育协会(团体)指导下的社团等方式,激活学生乃至家长参与体育的热情,也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步寻找适合的体育项目和服务他人的岗位;完善学校社团运行制度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生、教师成立各种体育社团,鼓励家长参与校内外社团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校园体育比赛“嘉年华”活动。江苏孙尧老师说学校通过让有体育专长的体育教师成立相关项目工作室,她领衔成立了“软式棒垒球工作室”,定期和一批喜爱棒垒球的青年教师进行棒垒球活动和比赛,也扩大了学校该项目的参与人群,他们在熟悉该项目后也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棒垒球游戏和比赛,促进了该项目在学校的广泛开展和相关特色文化的形成。
  4.以文化宣传为媒介
  场地器材设施是校园文化构建的基础保障,让物质基础彰显体育文化的力量离不开人的参与和智慧创造。如江苏武进区的一所学校利用走廊比较宽阔的特点,结合楼层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别构建了田径类、素质类和体育益智类文化区域,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锻炼游戏,把物质文化的创新性构建发挥到了极致。
  三、分享案例:校园体育文化特色构建的策略
  本次研讨主持团队在话题设计和研讨主持中突出实践,每个板块主持团队都提供具体的案例启发引领教师参与研讨,提升了教师在研讨中的互动频次,也促进了相关体育文化特色的分享和相关策略的形成。主持团队欧园明老师提供的“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体质提升工程”的案例讨论,引发了研讨教师围绕校园体育文化的实施路径和特色文化构建展开案例分享。
  1.学校项目特色文化的构建
  从各球类、武术等特色项目文化的建设谈起,浙江赵占云老师分享了他们学校“两节一挑战”项目构建文化;江苏张绍光分享的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武术文化,是以一个项目为切入点,以普及为出发点,以体育项目育人为落脚点,开展主题文化展示、嘉年华以及相关联赛,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等。
  2.学校体育文化的整体性变革
  通过整体设计学校的學生体质提升工作,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整体提升,是未来学校体育构建的一个趋势。一是大课间普修与选修相结合,普修自编校本素质绳操,将高抬腿、纵跳、敏捷绳梯素质练习等融入素质绳操之中,并以不同同伴之间合作完成的方式展开,让绳操体现浓浓的合作锻炼文化和合适的运动负荷;二是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当提高课的运动负荷,提高教学实效;三是体育活动与竞赛均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促进学生广泛参与;四是编写学生体育锻炼指导手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体育和亲子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区域的学校体育整体变革
  各个地区的资源分布呈现不同的样态,也造成了学校体育呈现不同的区域化特点。不同区域学校体育的整体变革也更利于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温州市中小学校依据“学校 俱乐部”模式推动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发展,让每一所学校体育文化特色彰显;常州市地区依托学校体育深化改革,每个学校围绕“每一所学校建设适合的学校体育课程,让体育课程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私人定制;每一所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活动课,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得到有效落实;每一名学生参加一个体育俱乐部”等“六个一”的目标,整体提升区域的校园文化的构建,凸显了区域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
  ——张勇卫(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13000)整理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而展示作为自主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技能展示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技能动作的提升成为我们研修的课题。通过《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中的预习成果展示、初步认知形成时展示、动作系统初步形成时展示、动作自动化成熟时展示,实现进阶展示促进技能提升,提高课堂效率。  一、预习成果展示,激
本次研讨的话题源于江苏省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研讨会,在相城区珍珠湖小学成功举办,话题研讨后引发许多一线教师对于武术教学的思考,希望借助此话题,厘清武术套路教学中阻碍学生学习武术兴趣的因素,从而提升学生习武的兴趣,进一步传承武术文化。  一、突出武术攻防技击特点,减少实用性缺失  武术的实用性体现在技击或攻防动作上。江苏陈晓莺提出:武术的技击包含技击的实用性,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技术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2017年来了。  此刻,无论是温润的南疆,还是冰封的北国,我们都在一起迎接着2017年的到来。回顾2016年,一线话题栏目组秉承着从“一线”教师中来,到“一线”教师中去的服务理念,为一线教师搭平台,给体育教师话语权,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真实的操场经验、真挚的教育情怀、宝贵的教学实践,在小处中见大,在点线中及面,让更多的教师关注、受益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细数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忙碌着,我们感动着,我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也需要各类软硬件的配套,更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理解和配合。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往往会跟随一个人一生,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的一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以往在不少人的记忆中,“体育老师有事”曾是家常便饭,一度与体育课被挤占相
花样跳绳作为小学生十分喜欢的新兴体育运动,以其新颖、多变、具有挑战性等特点,受到学生的喜爱,近年来发展迅速。花样跳绳练习方法繁多,对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身体控制力、节奏感、力量和弹跳能力、心肺耐力等效果显著。同时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不断突破、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花样跳绳项目的教学对于实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
花样跳绳表演赛中创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配合,在花样跳绳赛的评分标准中包括动作难度(30分)、创意编排(30分)及娱乐表演(40分),虽然仅在娱乐表演版块明确规定音乐的运用占近1/3的比重,但无论是创意编排还是娱乐表演抑或动作难度,音乐都是贯穿始终,其地位举足轻重。花样跳绳成套表演内容的创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从动作主题的确定到成套动作结构布局,从音乐的选择到剪辑
力量是人体身体素质最基本、最综合的表现,也是人体或者身体某部位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在运动中和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但其教学效果比较尴尬,笔者为此内心甚是焦虑。究其原因,莫过于学生对力量练习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局限,加上力量练习手段的单调与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从而产生了厌恶、逃避等心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将教学内容(力量)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融合起来,运用“实战”经验,真实
编者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在实施本标准的过程中,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课标》制订及颁布后,为落实《课标》要求,各地市积极推动《课标》落地,一些地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制订了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文件及纲要等)。浙江省于2012年起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研制了浙江省实施《课标
非常喜欢和欣赏吴老师的这篇案例。首先,这篇案例结构完整,有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剖析-案例策略-案例反思,符合教学案例的撰写要求,且表述清晰、分析透彻,更重要的是案例选材典型、新颖、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其次,从教师职业的层面分析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肩负的责任,使文章的内涵进一步得到了挖掘。再其次,这篇典型的案例往往容易发生在年轻教师身上,对年轻教师的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现阶段,留守孩子在全国
2001年,笔者从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转眼间,已经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了18年。笔者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慢慢成长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在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名师的指引。  一、科学引领,迈出专业成长第一步  在工作的最初几年,笔者虽然认真学习了体育理论,积极地参加体育教师培训,但获得交流与指导的机会较少,专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