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从何而来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开发、创新驱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核心之一,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重点发展内容,这此内容都与长丝织造产品的开发息息相关、紧密相联。那么,属于长丝行业的产品开发创新驱动,应从何而来呢?
  为有效推动全国化纤面料产品开发,推进长丝织造产业结构调整,增强长丝面料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7月7日,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主办、岜山集团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化纤长丝面料产品开发年会在山东召开。行业领导、政府要员、资深专家、企业高管及学术界人士等嘉宾共300余人齐聚此次会议,共同探讨长丝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现状催生认知
  最近十年,化纤长丝机织物得到了飞速发展,产量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40多亿米迅速增长到目前的近400亿米,年均增速在20%以上,这一增速是其它天然纤维织物望尘莫及的;产品花色品种数量多,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新产品推出;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得到了大幅提升,原有的许多缺陷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织物的手感、光泽、抗静电能力、起毛起球、永久性折痕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改进。化纤长丝织物属于低档产品的形象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但是,400亿米的产能,这一数字已不是十多年前的几十亿米可比,靠量取胜已经很明显地遇到困难。由于在前期盲目发展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注重数量的扩张,忽视产品的研发和技术装备的投入,这些企业产品既无特色又不上档次,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产品售价压得非常低廉。而由于过分竞争,造成用工紧张、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其它成本也水涨船高,导致企业效益普遍较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目前长丝织造行业织布工月工资已经达到4500~5000元/人,是纺织各行业中用工最高的。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严峻形势,上述企业普遍出现了产品库存积压,经济效益亏损严重,许多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而那些产品开发搞得比较好的企业非但没有受到当前不利环境的影响,产品继续保持了旺销的格局,企业经济效益持续良好。
  这种强烈反差对比,使大多数企业开始觉醒,并开始寻求改变目前被动亏损的局面,开始认识到要改善企业装备,产品开发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广泛认可。许多企业已逐渐清楚认识到,过去是在数量上拼,以不断扩大规模、薄利多销的方式获取利润,现在市场已经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再以这种方式不仅得不到相应的利润,有可能越做库存越多,越做亏损越大。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动力更多是来源于市场需求,来源于比普通常规产品获得更高的效益。在整个行业处于调整周期时,不少企业充分认识到了只有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洗牌中站稳脚跟。
  技术市场两手抓
  受到全球经济情况下滑的影响,今年以来,纺织工业整体情况呈下行趋势。从4月份开始,下行曲线更加明显,全国电力煤碳消费下降,银行资金不足。本来在年初时曾经出现过的小幅回升状态,出现了戏剧化的急转直下。
  长丝织造协会组成四个组,对全国长丝企业进行了走访,总体反应情况是:订单减少,生产增速下降,库存增加。
  对此,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强调:“创新驱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长丝织物来说,产品开发优势明显:长线原料通过化纤物理相结合的方式织成。织造设备喷水织机从单喷到多喷,从单层到多层等设备的增长,有利于对不同结构,不同技术装备生产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功能特色的产品,比如一些绒类织物,绉类织物。
  “近年来长丝行业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靠数量取胜已经遇到了明显的困难。一些企业只注重规模增长,而忽略了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徐文英说:“产能过剩已经是行业公认问题。因此,只有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支撑,研发先进技术,将长丝行业引领成为时尚的新纺织产业。”
  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说:“我们现在有很多复合丝,即同一根丝中有不同的原料和品种,抗静电、防紫外线、远红外防辐射,很多品种的新产品正在发展之中。总体来说,超细纤维普遍需要长丝进行发展。长丝除了仿毛仿丝绸以外,仿棉仿麻都走上了新道路。今后,长丝仍然要努力在高仿之上做到超仿,以此为方向发展突破。”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首席技术顾问叶永茂认为,长丝工业是含有高新技术与时俱进的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它的现状特点是:产量迅速增长,超大型化柔性化节能减排一体化。新品开发不断深化,研发体系日趋完善。高仿真多功能高新技术纤维发展迅速,产学研上下游立体化研发体系逐步健全。对此,应把握住五大市场方向:新型差别化高感性仿天然纤维及其制品,多功能产业服饰多领域用纤维,战略性新兴产业用高性能纤维,生物质及能源多类纤维材料,绿色环保、回收再利用纤维。
  随着生活品质日益提升,人们穿着的心理需求,也已经开始表现在技术研发上。东华大学李毓陵教授认为,简单的技术上的升级换代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整个行业的状况。靠做订单,将越来越难生存。要从“做订单”转变成为“做技术”,这将可能是一条生存道路。
  “新纤维产品的设计实际上也是一种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我们行业的设计不是个人表达,而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李毓陵说,搞好现代纺织品工作需要做好的工作包括: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提出设计主题。通过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的聚合力量,预测下一个流行趋势,激发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现在,等是等不来市场的。通过技术来开拓市场是通过原料和装备,这是硬式的。通过消费来引领市场,这是软式开拓开发,体现的是我们的认知和文化的发展。长丝企业在发展中要软中带硬,软硬兼施。”
  一手技术,一手市场,“软硬兼施”之间,也许将会开辟出属于长丝产业创新驱动的一条新路。
其他文献
在成都服装企业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在广东、深圳沿海地区的打拼经历,这也是与国家改革开放、沿海先行的大时代背景所吻合的普遍现象。在本次记者采访的成都服装人中,从年过花甲的成都服装协会会长郑万勋到正值壮年的雷迪波尔总裁刘长明,无一都是从沿海归来的创业者。  成都对于在外地的游子来说,就像是紧紧拽住他们的那根线,飞得再远都会被心中的那份情拉回来。“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选择回乡创业的成都
期刊
在所有人眼里,“慢生活”是成都的一张名片。老街、茶馆、麻将、酒吧……成都人的生活仿佛永远离不开“享受”二字。千百年来,在四川盆地温润气候的滋养之下,成都拥有丰富的物产,能够自给自足,人们不缺吃、不缺穿,又没有险要的军事屏障,不是兵家重镇,外面世界的变化似乎从不会打扰到这个独立的区域,成都人的生活就像是四川的火锅一样,在自己的体系里不温不火地发酵。  然而,事实却并非仅仅如此。近年来,在国家改革开放
期刊
现阶段,中国服装业正在努力探索从制造大国向时尚大国、品牌大国的转身之道,成都服装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卷其中。然而正如“发展必定会出现两极分化”所言一般,成都服装界内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有的前端已经触及巴黎、米兰世界顶级秀场,接受国际时尚界的赞美,而有的还在某个小镇低矮轰鸣的车间里挥汗如雨。  但是,这并不影响企业坚定信念,追逐梦想的决心,相反越是有竞争的地方越需要榜样的力量,而雷
期刊
1987年出生在即墨市灵山镇的杨敬双,年龄不大,却是一个有着近9年工龄的“老师傅”,培养了几代徒弟;学历不高,却是一个众多光环于一身的“金牌工人”。作为第二代农民工,他身上没有浮躁,也没有自我主义,有的是新生代独有的勤奋与敬业。  一线上成长起来的冠军  “千人纱、万人布”。作为一名挡车工,杨敬双是青岛市数以万计的纺织工人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如果不是2011年获得“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竞赛冠军”、
期刊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转型升级的确不同于传统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概念”,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首先这样定义行业的转型升级。  李陵申指出,产业用纺织品又称技术纺织品,不会再存在转型,它和服装、印染等行业不一样,服装企业可由低端化向品牌化发展,印染企业可基于绿色、环保和社会和谐。转型升级有两个概念,即结构调整和战略升级,产业用行业更多的是升级,是技术创新,怎样完成产品的高端
期刊
“从中世纪英国的羊毛织品,法国洛可可和巴洛克宫廷奢华的织物,阿拉伯天方夜谭中的飞毯,古代中国神秘的刺绣与丝绸,克什米尔文化的万花筒织品……编织服饰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进化史同步而行。”1436创意总监Graeme Black在谈到创作2013秋冬系列的灵感时表示:“此次秋冬系列,旨在向编织艺术致敬。借鉴这些元素与灵感,运用1436最优秀的织造工艺,重现编织的神奇魅力,展现卓越的羊绒新姿。”  匠心创
期刊
2012年,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开了一个好头,50多家新疆本土服装企业亮相,20场时装发布,第二届新疆妇女巧手大赛,让全社会看到了新疆服装产业与民族服装服饰的风采。  今年的服装节将在去年三大活动基础上,又有了许多新的亮点和活动举措。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梁勇接受了《中国纺织》的采访,着重解读了本届服装节的看点与其对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意义。  时尚盛会推进服装“走
期刊
从改变传统的染织环节开始,华孚用“快时尚”的技术倡导迅速做到了上市公司,这是中国纺织“科技”与“时尚”紧密相融的典范。  在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看来,“当今世界已进入美学与视觉时代,时尚、科技、环保是未来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连续举办的“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正是孙伟挺战略构想的具体体现。2013“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以“新色纺 新时尚”为主题,除了探寻时尚
期刊
“我们做设计的人根本不太理解科技的感觉。在这几年做面料评审的过程中,听到李主任等人跟我讲你看这块面料用了一种新的工艺手法,你感觉一下。我并不知道它用了科技手法,但是我拿到手上,我觉得这个面料很好。以前我们只知道向上游索要某种成果。现在我们能更多地参与到面料开发的环节中去,从而更何地合作,更快地做出我们想要的产品。”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首席设计师赵卉洲的这一番话无形中道出了国家纺织产品开
期刊
经编产业很久以来都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骄傲,是其重要的竞争力产业之一。随着国际经编产业的转移,经编产业在中国迅猛发展,据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相关文件介绍,截至2010年,全国已形成11个产业链较完备的经编产业集群,经编机数量为3.8万台,约占世界经编机的85%,经编产品涵盖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如今的国际经编产业已经形成了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  近年来,中国经编产业在纺织行业普遍表现平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