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中国传统园林、日本现代建筑园林和西方现代规划建筑的设计语言,并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 景观设计语言;中国园林;日本建筑;西方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81-01
近年来,随着建设量的增加,我国景观设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初入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喜欢盲目模仿某些知名设计师或某个流派的惯用语言,导致设计作品雷同、精品项目数量偏少等问题的出现。该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西方规划建筑的设计语言,并指出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语言
我国的园林艺术,若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1]。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一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园林以自然风景、山、水等为基础,经过有意识地改造、调整,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二是建筑与自然和谐。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建筑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在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境界。
我国园林秉承“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师法自然”是其核心思想。“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2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客观规律;二是景观要素形象组合要符合自然规律。
2 日本现代建筑园林的设计语言
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国家,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项目。难波公园,是由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总体规划设计的,设计师提出了人造峡谷的设计想法。“峡谷”的设计带来了众多的体验要素,如溪水、山石、植物、岩洞、山间的阳光等,这种体验手法的空间再造,为项目展现了全新的思路[2]。
3 西方现代规划建筑的设计语言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古典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均由人工创造为特点,其设计语言过于苍白,一味追求形式美。到了现代,科学高度发展但生态失衡、能源枯竭,人类意识到了重新认识自然、探讨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存方式的高度紧迫感,于是在仿生学和建筑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一门新兴学科——建筑仿生设计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建筑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外部形态及其象征寓意,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将之应用于设计之中。②建筑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问题。研究最多的是植物的茎、叶以及动物形体、肌肉、骨骼的结构[3]。
建筑仿生可以創造出新奇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建筑师必须善于应用类推的方法,从自然界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机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
4 从大自然中获取设计资源
一是提高审美能力。要经常关注艺术类的东西,通过学习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要博览群书,政治、历史、文化、社科等都应该涉猎,知识面越宽,审美能力就越强。二是提高观察力水平。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关键在于要有观察目的和观察意识,并在平时多实践。三是设计资源的感悟与积累。要热爱大自然,关键是心态要融入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之处,并随时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设计中随时应用[4]。
5 景观设计语言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的根本价值在于创新,景观界目前的“千城一面”现象和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形成了对比。自然语言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并非简单相加或照搬的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5.1 坚持尊重自然的观念
设计的方法要师法自然,设计的对象也在于师法自然——对设计对象的一切认识、利用,都在于师法自然。因此,有必要对自然加以深入的认识,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5.2 坚持概念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公众创造身心再生的场所,现代景观建立在社会、生态、美学效益之上,设计师的任务就是综合和平衡这3个条件。
5.3 坚持创新的宗旨
“千城一面”现象不但使地域文化消失,而且也会引起审美疲劳。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只要善于观察和吸收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现象的内在规律,就能有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大地景观。
6 参考文献
[1] 王玉珍,周正明.个性特色—城市现代化的灵魂[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6):134-135.
[2] 盛兆辉.打造个性化城市关键在于唤醒城市文化[J].城市,2007(2):74-77.
[3] 宋为,李铌.现代城市更新方法与思考[J].山西建筑,2007(5):47-48.
[4] 冯道刚.动态构成手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9-71.
关键词 景观设计语言;中国园林;日本建筑;西方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81-01
近年来,随着建设量的增加,我国景观设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初入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喜欢盲目模仿某些知名设计师或某个流派的惯用语言,导致设计作品雷同、精品项目数量偏少等问题的出现。该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西方规划建筑的设计语言,并指出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语言
我国的园林艺术,若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1]。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一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园林以自然风景、山、水等为基础,经过有意识地改造、调整,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二是建筑与自然和谐。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建筑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在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境界。
我国园林秉承“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师法自然”是其核心思想。“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2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客观规律;二是景观要素形象组合要符合自然规律。
2 日本现代建筑园林的设计语言
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国家,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项目。难波公园,是由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总体规划设计的,设计师提出了人造峡谷的设计想法。“峡谷”的设计带来了众多的体验要素,如溪水、山石、植物、岩洞、山间的阳光等,这种体验手法的空间再造,为项目展现了全新的思路[2]。
3 西方现代规划建筑的设计语言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古典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均由人工创造为特点,其设计语言过于苍白,一味追求形式美。到了现代,科学高度发展但生态失衡、能源枯竭,人类意识到了重新认识自然、探讨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存方式的高度紧迫感,于是在仿生学和建筑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一门新兴学科——建筑仿生设计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建筑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外部形态及其象征寓意,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将之应用于设计之中。②建筑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问题。研究最多的是植物的茎、叶以及动物形体、肌肉、骨骼的结构[3]。
建筑仿生可以創造出新奇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建筑师必须善于应用类推的方法,从自然界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机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
4 从大自然中获取设计资源
一是提高审美能力。要经常关注艺术类的东西,通过学习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要博览群书,政治、历史、文化、社科等都应该涉猎,知识面越宽,审美能力就越强。二是提高观察力水平。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关键在于要有观察目的和观察意识,并在平时多实践。三是设计资源的感悟与积累。要热爱大自然,关键是心态要融入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之处,并随时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设计中随时应用[4]。
5 景观设计语言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的根本价值在于创新,景观界目前的“千城一面”现象和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形成了对比。自然语言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并非简单相加或照搬的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5.1 坚持尊重自然的观念
设计的方法要师法自然,设计的对象也在于师法自然——对设计对象的一切认识、利用,都在于师法自然。因此,有必要对自然加以深入的认识,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5.2 坚持概念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公众创造身心再生的场所,现代景观建立在社会、生态、美学效益之上,设计师的任务就是综合和平衡这3个条件。
5.3 坚持创新的宗旨
“千城一面”现象不但使地域文化消失,而且也会引起审美疲劳。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只要善于观察和吸收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现象的内在规律,就能有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大地景观。
6 参考文献
[1] 王玉珍,周正明.个性特色—城市现代化的灵魂[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6):134-135.
[2] 盛兆辉.打造个性化城市关键在于唤醒城市文化[J].城市,2007(2):74-77.
[3] 宋为,李铌.现代城市更新方法与思考[J].山西建筑,2007(5):47-48.
[4] 冯道刚.动态构成手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