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局部缓释药物治疗牙周炎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剂对牙周病治疗效果及其临床耐药性研究。方法:建立实验大鼠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后,将大鼠分A组(实验组),局部使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药物;B组(对照组)。选择甲基蓝和米诺环素两种抗菌药物,通过检测细菌总数和观察组织学变化,探讨其抑制牙周袋内相关致病菌增殖的方法,了解其治疗牙周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结果发现总细菌数持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牙周袋内相关致病菌总数明显减少,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该复方制剂可产生明显杀菌作用及有效消除炎症现象。结论:应用甲基蓝和米诺环素局部缓释药物能有效抑制牙周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牙周炎;牙周袋;缓释药物;甲基蓝;米诺环素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0-1058-03
  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感染性疾病,菌斑细菌是其启动因子,龈下的革兰阴性厌氧菌和牙周病关系非常密切。在牙周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由于牙周炎是一种多细菌感染性疾病,而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并不能针对所有的牙周致病菌,因此现在更推崇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扩大药物对细菌的作用范围。由于菌斑生物膜的特殊生态环境,对牙周炎的治疗必须首先通过机械方法清除龈下牙石菌斑,传统方法是机械性龈上下洁刮治术,破坏菌斑生物膜,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药物缓释系统是指活性药物能缓慢、有控制地从剂型中释放出来,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使病变局部能较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的特定剂型,牙周病缓释抗菌药物是当前牙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物最理想的剂型,是合理的给药途径,适宜只在低氧浓度下生长的兼性厌氧菌或专性厌氧菌生存, 它具有用药剂量小,牙周局部浓度高,维持时间长,疗效高,且不易引起耐药菌株和宿主副效应的特点[2-4]。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SD大鼠,清洁级,40只(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皖医实动准字第01号),饲养1周。选择体重相对平均的SD大鼠作为实验鼠,实验过程中每周定时过磅,各组大鼠的平均体重相对稳定增加,原则上各组之间体重差距变化不大。
  1.2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40只饲养1周SD大鼠作为实验鼠,采用直径0.2mm的口腔科专用不锈钢线结扎大鼠的下颌前牙(如图1)。从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提取含有厌氧混合菌龈沟液体,作适当培养后将其注入实验大鼠的下颔前牙结扎区内,1次/天,持续1周后检查。实验大鼠的下颔前牙结扎区内产生人工感染牙周炎(如图2)停止注入,未出现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再持续注入1周检查,检测牙周袋深度及牙周附着等指标来评价其诊疗后效果,直到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成功建成并予以确认。
  1.3待实验大鼠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建成后,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组。A组(实验组):使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剂涂布实验大鼠牙周炎模型区连续3天,每日涂缓释抗菌药物一次,使用药物后禁食、禁水1h左右; B组(对照组):实验大鼠形成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感染持续,不做进一步处置。
  1.4细菌总数检测:分别于实验后第0、1、7天采样,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动物下颔前牙结扎区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区用灭菌纸针进行微生物采样,进行牙周病原菌培养3天后做细菌总菌数检测。
  1.5组织学观察: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动物,分别于第0、1、7天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处死实验大鼠作组织学观察,取大鼠的下颔前牙结扎区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区唇舌向组织切块,所得标本用10%福尔马林常规固定24h,然后进行系列脱钙、脱水、石蜡固定包埋后,连续切片厚4UM,常规HE染色、观察;同法取未感染大鼠标本。
  2 结果
  2.1总菌数检查结果:经过1周的观察和定期取样检测发现:实验组A组检测结果发现总细菌数持续下降,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B组检测结果发现总细菌数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总菌数观察结果:为了解本实验用牙体局部缓释药物治疗人工感染牙周炎患者的抗菌效果,笔者采用根面平整术,牙周洁治术后再辅以相关药物局部应用,通过探诊检查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现牙周袋内相关致病菌数明显减少(见表1)。
  2.3 组织学观察结果:笔者于实验后第0、3、7周后分别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各1只,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发现相关药物能有效抑制牙周袋中细菌的生长和增殖,可以更有效抑制牙周袋中病原菌的生长,达到牙周病治疗的目的[5](如图1~6)。
  3 讨论
  牙周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其进一步发展易引起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组织破坏进而发展为牙周炎。因此,控制细菌感染是治疗牙周病的关键。研究发现,靠近龈缘和龈沟内有一薄层(60μm以下)以革兰阳性球菌占优势的菌斑。细菌培养研究证明,其优势菌是以血链球菌为主的链球菌。此外还有少量的革兰阴性菌,如Velonella、Campnocytophaga等[6]。因此清除牙菌斑和防止或减缓菌斑的再聚集是治疗牙周病、防止其复发的主要途径[7],并依靠患者的自我菌斑控制来保持疗效减少复发。有研究报道,引发牙周病的细菌总是相关存在[8],密切相关组成的细菌可能和其在菌斑形成过程中共聚的选择性有关。为增进疗效,近年有向复方药物缓释剂型发展的趋势[9]。复方缓释剂型可克服以往牙周局部药物剂型的性能单一、降解过快、持续时间短、需频繁复诊的弊端,并且局部用药剂量小、有效抑菌浓度高[10]。
  本研究将甲基蓝联合米诺环素的复方局部缓释药剂放置在龈下牙周患处,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可被唾液、血液及龈沟液缓慢的溶解,使药物呈缓慢释放,在牙周袋内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充分发挥其抑菌作用。并以甲基蓝(Methylene Blue) 为主要成分,利用其还原作用减缓米诺环素(Minocycline) 被氧化破坏的作用,并且甲基蓝本身亦为一有效的杀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直接抑和杀菌效果,加上米诺环素(Minocycline)主要是对革兰氏阴性菌有直接抑菌效果,利用两种抗菌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可以更有效抑制牙周袋中病原菌的生长,达到牙周病治疗的目的[4]。本研究证明,该复方局部药物缓释剂对人工感染的牙周炎有明显的抑菌及有效消除炎症的作用,但患者仍应定期检查,且牙周炎的治疗首先应包括彻底消除病原刺激物,如洁牙、根面平整等。   总之,基于以上理论及动物实验研究证明,本研究找出一种新颖且有效的复方局部缓释配方治疗药物,利用甲基蓝的特殊作用起到双重抑菌的效果并产生对米诺环素的保护作用而延长药效,此配方可供口腔医护人员对牙周病有效而准确的治疗,降低牙周病患病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11]。随着高分子材料学和药剂学的发展,新型可生物降解的载体材料也逐渐应用于牙周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从而为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顺应的新型药物制剂。
  [参考文献]
  [1]孟焕新.牙周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
  [2]刘颖婷,廖先曼,肖艳.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2): 80-83.
  [3]陈武,孙卫斌,李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应用对龈下菌群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15 (9):488-491.
  [4]蒋晓燕,梁学娟,项燕,等.超声洁治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980.
  [5]Aimetti M,Romano F,Torta I,et a1.Debridement and local application of tetracycline-loaded fib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periodontitis: results after 12 months[J].J Clin Periodontol,2004,31(3):166-172.
  [6]刘宇,隋强,姚万俊,等.甲硝唑和替硝唑缓释药膜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27(2):161-163.
  [7]马兆峰,张建霞,孙立荣,等.牙周基础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3):470-472.
  [8]DaroutIA,AlbandarJM,SkaugN,et al.Salivary microbiota levels in relation to periodontal status,experience of carles and miswak use in Sudanese adults[J].J Clin Periodontol,2002,29(5):41l-420.
  [9]Trombelli L.Which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are effective for treating the periodontal intraosseous defect[J].Pefiodonto1,2000,2005,37(1):88-105.
  [10]毛永利,刘鲁川.牙周药物缓释系统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8,28(5):271-272.
  [11]De Oliveira LF,Jorqe AO,Dos Santos SS.In vitro minocycline activity on superinfecting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J].Braz Oral Res,2006,20(3): 202-206.
  [收稿日期]2013-02-20 [修回日期]2013-04-20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少年人群临床牙冠中心高度来分析托槽在不同人群间的定位高度。方法:制取74副乌鲁木齐市某高中维吾尔族16~18岁青少年正常牙合模型,使用精确到0.01mm的游标卡尺进行临床牙冠中心的测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少年人群的临床牙冠中心高度呈正态分布且标准差较小(<0.5mm);②同名牙临床高度测量值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讨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中波高能紫外线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48例儿童白癜风患者89处皮损,每周治疗1~2次,规律治疗12周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皮损的痊愈率为31.46%,有效率为75.28%,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部位、病程以及照射频率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装置结合头皮游离植皮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儿,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术后1周更换1次并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待创面坏死组织彻底清除,肉芽新鲜时,于头部切取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大块或邮票状植于创面,继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1周~10天去除VSD敷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案,评价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颌面部恶性和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作为实验组,应用医学美学原则进行手术,另一组进行普通外科手术,作为对照组,其中65例为良性肿瘤,35例为恶性肿瘤。术后进行定期随访,调查患者对本次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患者是否进行了二次手术修复。结果:实验组相对
期刊
颅颌面外科主要的治疗对象是各种先后天因素造成的颅颌面骨及相应软组织的严重畸形,这类畸形多数为医学史上公认的一类疑难病,对患者的危害极为严重而治疗的难度很高,风险也很大,其诊治必须以整形外科为主导的多学科专家的密切配合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现就数字化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数字化外科技术的概况  数字化外科学是以医学影像学及解剖学为基础,将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期刊
随着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技术的不断提高,脂肪组织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内分泌组织,被认为是现今国内外整形外科领域中较理想、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良好的人体软组织填充材料[1]。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供区皮肤表面几乎不留瘢痕的优点,而且自体脂肪组织没有免疫排斥反应和毒性物质吸收等问题,临床使用较为广泛[2]。但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后成活率不高,容易出现液化、硬化、钙化结节等并发症,也一直困扰着广大整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和X线根尖片在牙根纵裂诊断中的准确度,探讨CBCT对牙根纵裂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检查中疑似牙根纵裂患牙50例,分别进行X线根尖片、CBCT检查诊断和外科手术诊断;对X线根尖片和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83.33%)高于X线根尖片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47.61%),P<0.05。结论:CBCT比X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探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纠正早期安氏III类错牙合且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方法:混合牙列早期安氏III类错牙合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III类错牙合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BEGO种植系统进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BEGO种植系统对302例部分前牙缺失患者进行即刻或延期种植,共植入482枚种植体,采用金属烤瓷冠桥或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估种植体周骨高度丧失情况。结果:观察1~4.5年,3颗种植体于种植后6个月进行二期手术时发现未形成骨结合,松动取出;其余种植体均稳固无松动,完成冠桥修复,成功率达99.4%,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婴儿术前应用鼻模的临床效果。方法:给15例出生在6~60天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婴儿佩戴合适的鼻模41~113天,定期复诊加垫片,给予鼻前庭持续、温和的支撑力,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照片的鼻孔高度、宽度及鼻小柱偏斜度。结果:15例患儿鼻前庭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鼻小柱偏斜度减少,患侧鼻孔宽度变窄、高度抬高,扁平的鼻翼呈拱形隆起。结论:单侧不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