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史料》的创办和意义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刊于1978年的《新文学史料》是新中国第一本以刊发作家回忆录为主的期刊。它的诞生是为了抢救“左联”老作家的资料,但创刊号的办刊策略显示出编者“为了反映文学史全貌”采取了更多的主动性。总的来说,以牛汉为代表的编者的选择,不仅深刻塑造了刊物的面貌,也通过恢复个体文学记忆的方式为后来兴起的“重写文学史”做了史料上的准备。
  关键词:《新文学史料》;办刊策略;牛汉;文学记忆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8年创办的《新文学史料》,被誉为“独树一帜的阵地”“奠定了现代文学学科的重要基石”。在《新文学史料》创刊前,以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内部编印的《鲁迅研究资料》为代表的不定期出版的研究合辑,以及一些地方文艺刊物,虽也会刊载一些老作家回忆文字,但是题材范围有限、编发也并不固定。以发表“五四”以来作家回忆录、传记为主的《新文学史料》的出现,丰富完善了新中国文学刊物的版图。
  2018年,《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在创刊纪念会上提到:“四十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一批编辑名家高瞻远瞩创办了这份以收集和保存‘五四’以来文学史料为宗旨的刊物,呼吁老作家写回忆录,呼吁文学工作者挖掘考证史料,希望以一刊之力恢复文学记忆,重新沟通久已湮没的‘五四’新文学传统……”如果把创办《新文学史料》这一事件向深追溯,就能揭示更多的细节。客观来说,《新文学史料》的问世,是政治、文化力量相互激荡的结果;以牛汉为代表的编者的办刊策略和实践,超越了最初设想,不仅塑造了刊物面貌,也恢复了个体文学记忆。
  一
其他文献
本研究结合写作体裁和写作主题设置任务复杂度,基于学生对任务的感知判断确立任务难度,探讨双向量干涉对学生英语写作产出的影响.采用句子平均长度、子句平均长度、每T单位句
学衡派是“五四”时期以文言古体诗翻译西诗的代表.一方面,学衡译者的译诗实践的确受到文类规范的困囿;另一方面,他们努力挖掘文言古体诗容纳新材料的潜能.学衡译者采用“以
美国南方左翼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深受所处时代优生话语影响,其代表作《烟草路》《上帝的小土地》均体现了优生话语对文本想象的塑造.前者中具有生理遗传缺陷的勒斯特家族暗
期刊
翻译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动态实践过程.本研究从认知视角解析了翻译中的两次概念整合过程:第一次整合是“识解源语语义过程”.此过程是译者与源语的整合互动,产出源语的部分或
期刊
期刊
期刊
汉字是对自然最真实的表达,原始先民通过“观物取象、依类象形”将自然万物凝炼成一个个形象的生动符号。从甲骨文至今的三千多年时间里,汉字发生了极为复杂的变化,不同时期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其内在的构形原理和文化内涵却一脉相承、古今相通,保留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蕴。
摘要:阿城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棋王》《树王》《孩子王》一直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当下语境中,本文试图重读阿城“三王”,从经典地位的形成与建构、时代性与超越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反思、审美自主性的探索四个方面就其经典性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进行探究和阐释。  关键词: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经典性  阿城是中国当代文坛“新时期文学”中一个独异而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