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奔驰一号虽然是人类第一辆车,但它以天为被的样式还无法完全释放汽车的功能性,直到类似马车车厢的结构被装上汽车,让汽车有了完整的车壳,车的实用功能性才算正式大爆发。
紧接着……人的欲望被勾引出来了,对车的乘载空间提出大而全的要求,希望它能像哆啦A梦的口袋载人载货多多的,于是厢型车诞生了!
1906年:商业的推动
19世纪初,人类足迹快速扩张,商品贸易开始崛起,除了海上贸易外,便是以马车为载体的陆上贸易,根据报告显示,早在1670年,人类就在马身后制造出一个车厢拉货,这为后续货车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20世纪初,人类设计出封闭的高车厢车辆,车厢材质多为木质,例如1906年所推出的reliance车厢便是如此。1908年,福特T型车量产后,标志现代汽车工业正式起步,1910年,福特推出了ModelTchassis车型,其只有底盘和动力部分,车厢可由车主随意打造,满足不同人群需求。1929年,福特推出一款名为modelAwoodystationwagon的厢型车,内部采用3+2+3三排座椅的布局,与如今MPV基本一致,显然,它不再只是追求货运,开始讲究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可客货两用。1936年,名为StoutScarab的厢型车创新性将后门设计在车身中央位置,好方便乘客进入车厢,且座椅可移动,它是北美地区第一辆被称为minivan的车型,以方便和福特E系列这样全尺寸的皮卡区別开来。
1949年:MPV标准定义出台
1949年,大众推出一款名为T1的厢型车,是的!就是目前红遍全宇宙,还被国内一些仿制厂学得栩栩如生的那个经典T1!它的出现,相较于传统货车样式有了极大改变,平头的设计使它车内空间更宽敞,实用性更灵活多样,较高的离地间隙还带来不错的通过性,并且还有侧滑门设计,使得后面的第二、三排乘员上下车都能进出方便,可满足全家人周末游玩的需要。
在英式英语中,T1是最早被称为MPV的车型,并定义其行业标准:紧凑的长度、侧滑门、上开式尾门、搭载乘用车座椅、多功能性。从这些要素来看,它与北美称法“minivan”基本可视作为对等术语。
1980~2000年:MPV的黄金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MPV在全球家用车市场变得火热,车企在推出一款新车后,还会推出不同版本,包括对于载物容积、乘坐人数等方面进行定制化,并开始在空间利用率、驾驶感受、豪华氛围的层面上竞争,逐渐开创出成熟的细分市场。
根据数据表明,1980年代,美国minivan的销售量甚至超过皮卡,引起车企纷纷制定新车开发计划,开发前驱、大轴距的平台,车型价格门槛逐步降低。2000年,美国minivan整体销量高达140万辆,创下历史最高成绩,不过随后几年则被SUV车型抢占市场份额,有调查指出,这与不少年轻消费者认为minivan外形老气有关,一些美国车企于是退出这一领域,或者定向开发销售给欧洲市场的车型。2013年,美国minivan的整体销售额为50万辆,下降至2000年的三分之一水平。
相较于美国市场,欧洲MPV市场则比较慢热,1984年,雷诺开发出名为Espace的MPV车型,四门皆采用铰链结构算是打破了MPV一贯的定义,也因此产品推出初期销售量上升缓慢。另一方面,1987年,克莱斯勒打造出ChryslerVoyager,没想到这款一改以往卡车底盘基础,而是运用轿车底盘打造以提升舒适性的minivan居然成了爆款,在欧、美都大行其道。1995年,福特欧洲分部与大众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生产FordGalaxy、SEATAlhambra等车型,直到现在它们都是欧洲MPV市场销量榜前几名的车型,雷诺则制定紧凑型MPV计划,开发出RenaultScenic车型,走差异化道路。
亚洲市场长时间为日本车企主导,从一开始便聚焦于紧凑型MPV级别,并尽可能使其功能完善,像1982年推出的NissanPrairie便配置滑动门、折叠后座椅……等配备,战略目标是为打开美国市场,以至于产品都超过日本的尺寸法规,随后开创出如ToyotaPrevia、HondaOdyssey皆为经典车系。
一世纪的积累
从上世纪初诞生到八十年代之前,厢型车不断改进、完善,直到八十年代到2000年前后,这大约20年算是MPV或minivan最风光的一段时间,各家车厂的厢型车百花齐放,为消费者带来了多样化的产品。
如今,MPV似乎荣景不在,各家车厂如何破局?答案请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