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例开发的背景
  (一)缘起蹭培训
  2018年暑期,我回家乡休假,从上海知明教育咨询公司周子房博士和赣南师大王从华博士处得知,2018年8月7日至12日,江西省教师质量检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与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将联合举办协同实验校区语文骨干教师写作教学高级研修培训。两位博士盛情邀请,家门口的免费培训,不蹭岂不可惜?于是我果断改变休假计划,腾出时间直奔培训地点。
  (二)合作议话题
  培训设计注重的是做中学,学中做。专家们的讲座、报告为培训者提供知识准备,接下来就是真刀实枪的案例设计与分享环节了。我参与到小学组的分组活动中。虽然伙伴们不断聊着各自的想法,但是要选定一个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话题,还是让我们纠结了半天。这时,我们小组的一位年轻教师为大家贡献了一个话题,法国动画片《昆虫总动员》,其中有一个关于蚂蚁之间爆发战争的视频片段,很有意思,或许可以成为一个作文教学的话题。
  我们迅速上网查找,一圈儿成年人开始有滋有味地看起了动画片。动画片是好看,如何化身作文话题,确定任务情境,并提炼出学习元素呢?时间有限,大家陷入焦虑中。
  还是从年段目标着手吧。这个视频片段,描述的是红黑蚂蚁之间的一场战斗,比较适合进行场面描写的训练。小学五六年级是有场面描写的训练要求的,大家没有异议。
  周子房博士对这个视频片段的选定也大加赞赏。他认为,现时的教学材料,适合男孩子的确实不多,这个材料,一定会赢得男孩子的喜爱。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个深受男生欢迎的话题,这是后话。
  (三)分工写初稿
  因为只有半天时间,要完成从话题的选定,到情境与任务的设计,还要做学情分析,提炼学习元素,并制作成PPT,下午要做现场分组报告,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我赶紧主动承担教学设计任务,并建议组长把小组成员分成两部分:截取视频中的相关画面,设计小组报告的PPT;写下水文,设计蚂蚁战斗场面的片段描写,作为提供给学生的范文。
  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蚂蚁世界的大战》教学设计初稿。当时的“情境与任务”设定为动画片的主角七星瓢虫,从第三方的视角,目睹了一场蚂蚁大战,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在8月8日下午的小组报告中,我们的案例点燃了大家的热情,专家和参训学员展开了热烈的评议,并一致赞赏话题有趣,拟真的任务情境明确了写作的目的。
  然而,选定话题,拟定情境与任务,确定学习元素,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具体到教学环节中,如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可行的写作支架,如何一一落实教学目标,保障学习元素在教学事件中得到体现……
  经过反思和研讨,我在课堂教学环节做了以下设计:
  第一步,播放视频片段,导入课题:蚂蚁世界突然爆发了一次大战,同学们观看视频,看看战斗双方分别是谁:进攻的一方是谁?防守的一方呢?七星瓢虫是哪一方的伙伴?
  第二步,借助情境启发想象,引导学生由古代兵器联想到蚂蚁世界的战争可能需要怎样的兵器。学生分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武器收集站),再交流。限定一分钟,写得越多越好。
  [武器收集站 战斗双方 人类古代战场上
  出现的武器 蚂蚁世界战场上
  出现的武器 进攻 1.箭
   2.火炮
   3.战车
   4.战马
   …… 防守 1.滚石
  2.盾牌
  3.火把
  ……
  ]
  第三步,指导学生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借助归类发现武器来源的不同,从而能够想象出更多样的、适合蚂蚁的武器。
  第四步,用游戏活动展示学生头脑风暴的结果。
  其一是“嘴巴叫阵游戏”。学生分成红、黑两队,用嘴巴叫阵打仗,一方报出一种武器名称,另一方需要立即报出一种武器与之对阵。不必计较武器之间的强大弱小,只须报得出蚂蚁可能用得上的武器名称即可。其二是“武器排排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武器的威力大小,给你选择的武器排排队。
  第五步,在游戏结束后,引出任务情境:(1)指名朗读任务情境的文字;(2)根据各种武器的火力值,设想战斗的结局,选择攻防双方每一回合较为恰当的武器,填写构思图表。
  第六步,小組合作完成三个故事回合的写作。
  (1)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写第一回合的战斗场面。
  (2)小组交流,同学点评。
  (3)出示下水文(基本式:从点到面)。读范例,师生共议:先出现点(个体、近景)的描写,再出现面(群体、远景)的描写。
  (4)对照范例,用基本式的方式,根据自己选用的武器,尝试描写第一个回合的战斗。
  (5)交流点评。提供评价修改的基本标准:
  你选择的武器是否有新意,是否符合蚂蚁的特点?
  你是否能运用点面结合的三种方式来描写场面?
  (四)实践完善
  10月10日接到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电话,希望我能去上海上一节公开课,晚上收到电邮才知道是去参加一个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教学交流活动。我赶在出发前一天,用自己的班级进行试教,学生反应强烈,至少证明这个课例确确实实很受学生尤其是男生的欢迎。
  上海的教学经历鼓舞我们再次修改完善,我的同事们在11月份用两节课完整呈现了这个案例,得到周子房博士的赞赏。两次实践都证明了同一个问题:学情需要教师慢下来,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思维碰撞、构思研究和文字酝酿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统编教材以外的写作话题,源自一次写作教学研训活动,截取了动画片《昆虫总动员》的视频片段,片段从黑蚂蚁巢穴的某个日常开始,红蚂蚁群突然举兵进犯黑蚂蚁巢穴,由此红黑蚂蚁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视频片段中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战斗过程、使用的武器等都脑洞大开,想象力丰富。该视频片段提供的不仅仅是丰富有趣、真实奇特的写作素材,更是视角独特、空间无限的写作话题。   (二)情境与任务
  蚂蚁世界突发一场战争,红蚂蚁大队人马攻击黑蚂蚁巢穴。在你来我往的战争过程中,双方用了哪些武器?是黑蚂蚁家园被毁,仓皇逃命,还是红蚂蚁进攻失败,无奈退兵?请你结合视频情境,创编一个包含三个战斗场面的故事,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三)学情分析
  1.当前教材的文本,尤其是关于写作教学的话题、素材,偏温柔细腻,要求文质兼美。而适合男孩子的,或粗犷豪放,或血脉偾张,或古灵精怪,甚至桀骜不驯、上房揭瓦的素材,少之又少。
  2.关于战争、战场、打仗等话题,多数男孩子会比较感兴趣。但是感兴趣,不等于拥有述诸文字的能力,且一部分女孩子可能会对这个话题缺乏热情,需要设计不同活动来调动不同性别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通过异质分组合作方式,来形成取长补短的互补团队。
  3. 在日常阅读文本中,有关场面描写的训练,学生接触也不算多,需要在写作过程中设计更为细致适用的學习支架。
  (四)学习元素
  1.围绕视频情境,想象双方使用的武器,创编一个包含三个战斗场面的故事。
  2.根据情节的展开,用全景+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蚂蚁世界战斗过程的场面。
  (五)教学环节与活动
  【板块一:构思故事框架】
  1.视频导入,初步了解故事开端
  昆虫世界突然爆发了一次大战,同学们观看视频①,看看谁能发现战斗双方分别是什么动物。进攻的一方是谁?防守的一方呢?
  板书:蚂蚁世界的大战
  2.头脑风暴,脑洞大开设计武器
  (1)自由猜测,在蚂蚁世界的战场上,适合蚂蚁的武器可能有哪些?教师引导:蚂蚁没办法用上人类的那些武器,它们的武器可能会来自哪里呢?
  (2)观看视频②,启发想象。倒计时,头脑风暴写武器名称。
  (3)嘴巴叫阵游戏:学生分成红、黑两队,用嘴巴叫阵打仗。一方报出一种武器名称,另一方需要立即报出一种武器与之对阵。
  3.创设情境,构思故事框架
  (1)揭示任务情境:指名朗读“情境与任务”,明确写作要求。
  蚂蚁世界突发一场战争,红蚂蚁大队人马攻击黑蚂蚁巢穴。在你来我往的战争过程中,双方用了哪些武器?是黑蚂蚁家园被毁,仓皇逃命,还是红蚂蚁进攻失败,无奈退兵?请你结合视频情境,创编一个包含三个战斗场面的故事,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2)观看视频③,小组合作,准备讨论设计故事框架。
  (3)小组合作构思故事框架:讨论故事最后的结局,根据结局,选择攻防双方三个战斗场面所用的武器,填写下列表格:
  [故事框架 谁?用了什么武器? 第一个战斗场面 第二个战斗场面 第三个战斗场面 这场可怕的战斗结束了!                             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
  (4)指名小组分享各自设计的故事框架,教师相机点评,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三个战斗场面之间的衔接,以及第三个战斗场面与结局设计的合理性。
  【板块二:初试特写镜头】
  4.尝试描写,特写镜头初体验
  (1)小组合作,看图写话,初步体验视频镜头的不同角度。
  学生继续分组合作,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份工作纸。每份工作纸上均有一个视频截图,有红蚂蚁突然偷袭黑蚂蚁巢穴时的远景画面,有黑蚂蚁保卫家园进行反击的近景画面,有红蚂蚁或黑蚂蚁选用各种奇特武器进攻对方的近景画面……
  (2)分享小组合作的写话作品,发现不同小组所写画面的不同特点,区分全景与特写。
  教师根据小组分享的不同作品,相机引出“全景”与“特写”两个不同的概念。
  板书:全景(概括叙述) 特写
  (3)出示红蚂蚁发射牙签场景的三幅连贯画面的图片,师生共议,进行画面描述。
  (4)出示教师所写的范例,体会特写镜头的细节描写。
  板书:细节描写
  (5)教师小结。
  板书:动作  神态  声音  ……
  【板块三:合作创编故事】
  5.合作写作,分享交流
  (1)小组合作完成三个回合的完整故事。
  展示台:
  借助下面的开头和结尾,把你们的故事连起来读给大家听。
  开头:
  一个平平常常的早晨,黑蚂蚁们和往常一样忙碌起来。工蚁们有的在照顾蚁后,有的在喂养幼蚁,还有的准备外出寻找食物。兵蚁们则在室外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突然……
  结尾:
  这场可怕的大战结束了!                               ,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2)小组报告,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前,提供学生评价与修改的依据。
  【评价与修改】
  [符合下面要求吗? 我的意见和想法 故事中的三个战斗回合之间过渡自然流畅吗? 故事中有全景镜头的描写吗? 有几个特写镜头的描写?哪些特写镜头写得精彩激烈? ]
  三、教学反思
  从2018年8月确定话题,就此搁下,忙着开学,认识两个班的学生,备课,上课,战台风,转瞬就到了2018年10月。距交流活动不到一周的时间,突然接到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电话,我匆忙应承下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教学交流任务。临出发前夕,在澳门的课堂上,我第一次将教学设想付诸实践,甚至来不及修改反思,即刻赶往上海,在活动现场,80分钟的教学任务,用了将近60分钟时间,基本完整地展示了一遍《蚂蚁世界的大战》的作文教学过程。   再到12月初在赣州文清实验学校,因为几位专家的宽容与鼓励,我硬生生用了70分钟,将自己对《蚂蚁世界的大战》作文教学的构想,完完整整呈现给了各位专家和老师们。
  三次教学实践,不断修改,不断聆听专家们的指导,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教学需要慢下来,不断回头看,再思考。
  (一)“话题”不能无话可说
  无论是澳门培正中学我自己两个班83个孩子,还是上海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的48个孩子,或者是赣州文清实验学校的36个孩子,无一例外都用自己的热情验证了话题的吸引力。
  我们常常说,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要求孩子们表达真情实感。然而,我们设计的作文题目却让孩子们无话可说,甚至为了完成作文考试,孩子们只有胡编乱造。几年前,我在澳门某所学校驻校指导教研,有一位教师曾哭笑不得地读了一篇学生考试作文给我们听,为了写难忘的一件事,一个孩子硬是把自己的同班同学给写“死”了。
  (二)“素材”也要性别平衡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通常都比较关注描写细腻,文辞优美。那些内心丰富而敏感、语言优雅而华美的女孩子,相对比较容易脱颖而出,受到老师们的赞赏。而满脑子胡思乱想、语言直白的男孩子们,语言快过脑子,插嘴不过脑,惹人嫌弃;动作快过嘴巴,未及制止,已经闯祸,让人恨得牙痒。对于这些男孩子,华丽的辞藻不是他们的所爱,细腻的抒情更非他们所长。
  难得有这么几回,作文也能体现阳刚之气,可以天马行空,打打杀杀不被批评,男孩子们能不兴奋吗?不要说现在的男孩子太娘,问问我们自己,阅读文本、作文话题、写作素材,是否阴盛阳衰?是否性别失衡?
  (三)“支架”如何恰到好处
  周子房博士在《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刊于《语文教学通讯》2015.7-8)一文中指出:写作教学设计的重点就是构建支持写作学习过程的支架系统。《蚂蚁世界的大战》写作学习元素之一是:围绕视频情境,想象双方使用的武器,创编一个包含三个战斗场面的故事。
  想象战斗双方所使用的武器,这里不仅需要学生脑洞大开,敢于大胆想象,同时也需要合理想象,适合蚂蚁且武器来源合情合理。然而,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学生大胆想象与合理想象过程中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提供合适的支架呢?我运用三个步骤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第一步,抛出问题,鼓励大胆猜测:蚂蚁可能会用什么武器?第二步,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导,武器来自哪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的武器可能来自身边的环境以及人类垃圾。第三步,学生头脑风暴,分组写武器名称。我在教材中提供了一个支架——“武器库”,供学生选用。
  然而,三次课堂实践,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受到“武器库”的影响,很难再突破,不少学生干脆直接在“武器库”中抄写武器名称。
  反思我的构想,正是出于对孩子们的不放心,更是因为要上公开课,不能出现学生想象贫乏、设计单一的局面,我设计学习支架的初衷已经偏离了“支架”自身的目的与意义。
  《蚂蚁世界的大战》的另一个写作学习元素是:根据情节的展开,用全景+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蚂蚁世界战斗过程的场面。这个学习元素的设定,也是几经反复。场面描写的指导切入点,到底落在哪里比较合适?学习支架以什么形式,是在自由创作过程中,还是在交流或是修改过程中提供给学生?
  以学生分组完成故事框架,分享交流之后的教学活动为例:
  在上海的方案,我是先分组自由看图写话,通过分享,引出“全景”和“特写”的概念,再以给句子排序的方式,将教师所写的范例拆开,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特写的细节,指导学生通过特写镜头学习场面描写。
  在赣州上课时,我保留了小组合作、看图写话的环节,句子排序环节则调整为,师生共议三幅图,再呈现教师所写的范例,引导学生发现特写的细节,指导学生通过特写镜头学习场面描写。
  基于教學时间的考虑,上述学习活动的设计,我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了“特写镜头”上,提供的学习支架都是关于场面描写中的特写镜头写作范例。然而,支架的运用,无论是把范例拆开,借助句子排序的方式,还是师生共议之后再出示范例,其效果都与出示范例给学生读一遍相差无几。
  因此,要提升学习支架的效能,不如放手让学生先尝试对“特写镜头”进行描写,再二次播放“特写镜头”视频片段,对照观察,自主修改;然后提供细节描写的支架,再次修改。
  此外,既然这是个比较受学生尤其是男孩子们欢迎的话题,就要大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孩子们的兴奋点上不要打断他们的思路。学生分组完成故事框架的设计,分享交流故事框架,有时间进行自由创作。在故事的三个战斗场面的衔接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指导,如设计“词句超市”作为学习支架,让学生“选购”合适的过渡词句,小组合作完成故事的创作。
  (作者单位: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
其他文献
导 读: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是“语文共生教学”的倡导者,他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体验,用自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做到“眼动”——有质量的读、“嘴动”——有质量的说、 “脑动”——有质量的思考、“语言动”——有质量的语言活动和语言训练。他执教的课例《背影》,就是运用上述理念进行教学的代表。  一、关注反常处  师:黄老师现
期刊
【片段一】  师:上星期,我们班同学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每人可以投三次。首先出场的是小力,他三次都投中了5个球。……要表示小力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接着小林出场,麻烦来了。(出示小林三次投中的个数:3个,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  生:不同。  师: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1: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
期刊
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思想表达、数学思考加深的过程,有序、有理、有法是其内在的重要标尺,也是数学教学所应该追求的“本原”。在杭州的“千课万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特级教师许卫兵执教的“李白喝酒”一课,以古典名题为依托,视角独特,价值厚重,意蕴悠远,诠释了“策略”思想特有的魅力,细细品鉴,犹若旷谷幽兰,清新脱俗,恰似静水流深,别具韵味,养眼,怡心,导行。  【片段一】“暗香浮动
期刊
一、教什么:備课过程中的难题破解  新课程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定位为习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统编本教材采用双线单元结构体制,一条线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课文,一条线以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必要的语文能力以及写作、综合性学习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由浅入深来编排。下面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
期刊
江西湖口,扼江控湖,自古以来即为军事要冲。湖口有石钟山,苍翠秀丽,当年苏东坡月夜泛舟绝壁之下,考证石钟山名称由来,批评某些士大夫“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虚浮学风,写下融叙事议论于一体的散文名篇《石钟山记》,至今仍警策人心。  湖口县金砂湾学校就在石钟山畔,校长江轶强秉承苏东坡求真求是的务实精神,积极推进大读写教学——教师从读经典、读专业,到读课堂、读学生,阅读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
期刊
童话类课文具有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节奇妙等特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类课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生丧失对童话学习的兴趣。下面,笔者以小学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误区一:学童话就是学对话  有位教师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考虑到童话故事里有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夸张的人物,而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文中人物的对话,于是,这位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时立马让他
期刊
看惯了那些长篇累牍、鸿篇巨制式的教育学著作,当我拿到李政涛教授的《教育与永恒》一书时,如遭遇了一场难得的漫天飞雪,那些简短细腻的语句,正如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花,纯净、美好、耀眼。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政涛一直是一位专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他的《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教育科学的世界》等著作以及大量的学术论文,都严谨、规范、系统、深刻。然而,他为什么又会出这样一本随感集?他在序言中说,是周国平的
期刊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发展学生素养,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在教与学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河南省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于2018年10月开展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各学科教师赛课活动。六年级数学教师黄静展示的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的认识”一节课。  一、导学设计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谈话: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时至今日,整整八年过去了,老师们已经逐渐树立起了语言运用的意识,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已逐渐成为常态。近两年统编教材的使用更是让老师们信心倍增,语文要素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语言意识,为老师们进行语言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抓手。不过,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读写结合的针对性不强,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屡屡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  春遇见冬,有了岁月,  天遇见地,有了永恒。  循着縷缕书香,沿着潺潺清泉,缥缈月影里,我们披着夏夜的漫天星辰,袅袅晨雾中,我们步着雨后的点点红莲,随光阴流转,跨越山河,心向远方,只为,在最美的时光里与你相遇……  书香氤氲润心田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与温文尔雅的张祖庆老师的相遇,便是与温润书香的相遇。  “我是那个在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