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33.67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新兴学科,并且在新课程要求下,信息技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有效性 提升路径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高中信息技术是在顺应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下,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提升,对学生现代技术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新学科。新课程标准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需求有效地传授教学知识,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不仅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还要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氛围里理解知识和掌握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双向的,老师在选择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制作视觉冲击较强的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学习Excel软件时,老师不仅要讲解软件操作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操作软件,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索软件的函数功能。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影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老师,主要表现为老师的系信息素养需要提升;二是学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差异性较大,缺乏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要从老师和学生方面共同入手。
1、教材内容的延伸
新课程标准视阈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要改变机械、单一、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基础,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基础内容上适当地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拓展内容的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由于教材是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载体,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教学之前,老师要阅读教材,查询资料,分析教材,确定目标、重点、难点等,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和适当延伸,使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2、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了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认知结构、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例如:在学习Excel的排序和建图时,把数据转换成图表是学习难点,老师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实操排序操作,让基础好的学生实操建图操作。这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成功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3、加强教师素养
由于老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业务素养、道德素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不仅需要老师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意识,还需要老师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不断关注和研究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才能使教学内容跟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
4、创设情境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和情境相关联,在创设情境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经验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当前知识的同化和索引,探索新知识。只有当学生具有学习欲望后,才能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Excel的公式和函数学习中,通过创设计算开心农场的作物总量、月平均产量、月平均收益等情境,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使用Excel的公式和函数。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強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的课程强调实操能力,而教学任务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的载体,老师可以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等,选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内容,并且要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分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小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碰撞思想和相互竞争。
6、合理评价
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知识,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把实践操作转化成具体的作品,例如: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老师对于学生的作品要进行展示评价,评价时遵循公平性、多元化、激励性的原则。公平性是指客观地展示和公正地评价学生作品;多元化是指评价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可以让其他学生发表看法;激励性是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对于学习作品的合理评价,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强师生沟通,增进师生友谊。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过程引导,又要重视操作结果,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又要重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才能有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学华.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王晓刚.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 中小学电教(下),2013,07:44.
[3]胡敏.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1,87:146-147.
[4]段振林.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中),2015,03:85.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新兴学科,并且在新课程要求下,信息技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有效性 提升路径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高中信息技术是在顺应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下,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提升,对学生现代技术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新学科。新课程标准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需求有效地传授教学知识,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不仅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还要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氛围里理解知识和掌握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双向的,老师在选择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制作视觉冲击较强的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学习Excel软件时,老师不仅要讲解软件操作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操作软件,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索软件的函数功能。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影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老师,主要表现为老师的系信息素养需要提升;二是学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差异性较大,缺乏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要从老师和学生方面共同入手。
1、教材内容的延伸
新课程标准视阈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要改变机械、单一、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学基础,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基础内容上适当地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拓展内容的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由于教材是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载体,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教学之前,老师要阅读教材,查询资料,分析教材,确定目标、重点、难点等,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和适当延伸,使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2、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了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认知结构、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例如:在学习Excel的排序和建图时,把数据转换成图表是学习难点,老师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实操排序操作,让基础好的学生实操建图操作。这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成功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3、加强教师素养
由于老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业务素养、道德素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不仅需要老师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意识,还需要老师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不断关注和研究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才能使教学内容跟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
4、创设情境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和情境相关联,在创设情境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经验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当前知识的同化和索引,探索新知识。只有当学生具有学习欲望后,才能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Excel的公式和函数学习中,通过创设计算开心农场的作物总量、月平均产量、月平均收益等情境,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使用Excel的公式和函数。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強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的课程强调实操能力,而教学任务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的载体,老师可以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等,选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内容,并且要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分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小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碰撞思想和相互竞争。
6、合理评价
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知识,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把实践操作转化成具体的作品,例如: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老师对于学生的作品要进行展示评价,评价时遵循公平性、多元化、激励性的原则。公平性是指客观地展示和公正地评价学生作品;多元化是指评价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可以让其他学生发表看法;激励性是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对于学习作品的合理评价,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强师生沟通,增进师生友谊。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过程引导,又要重视操作结果,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又要重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才能有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学华.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王晓刚.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 中小学电教(下),2013,07:44.
[3]胡敏.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1,87:146-147.
[4]段振林.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中),2015,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