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一句巧分析 立意中心见真淳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pei713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六十分,通篇都扣题,最少五十一;一看就跑题,最多三十七。毫不夸张,当前学生作文中的致命弱点就是偏离题意、扣题意识极差。写作时凭着自己的好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不好文章的症结恐怕就在这里。而偏题题意、中心不明、立意不当的文章,只能评为“四等作文”。所谓“扣题”,就是要扣住话题,扣住审题后提出的中心论点,也叫“点题”,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明自己的作文在文题范围内运作。那么,考场作文有哪些点题扣题的有效方式呢?
   一、标题扣住法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鮮明、准确、新颖、简洁,就能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留下美好印象。标题如何扣题?就是在文章的标题中嵌入体现话题或观点的字眼,让阅卷老师既能一眼看出中心论点,又有文学色彩,方为最佳拟题方式。比如《人民日报》的时评文《千古第一是坚持》,读者一目了然,可见文章的中心话题是坚持,又极具语言的冲击力。
   二、开头扣题法
   开头是高考作文的重头戏,考生要开门见山,开篇便点明题义,不要离题太远,要尽快切入话题。文章开头不转弯抹角,直截了当地点明写作主题。这样的开头讲究要言不烦,片言明旨,寥寥数语即能概括全文内容,明题旨,摄魂魄。如内蒙古高考优秀作文《眼界无穷自然宽》这样开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考生开篇就直接扣住材料进行分析,因势利导提出中心观点,扣题意识极好,避免了文章游离于话题或材料观点之外,紧紧抓住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三、主体部分关键处点题
   正文部分既要展开观点,又要紧扣文题。在议论的主体部分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我是紧扣文题作文的。如果文中偶尔有偏离中心的情况,赶紧点题是修正离题现象的急救办法。
   比如通过三个分论点的设置段首明义,每一段段首尾又扣题分析,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又比如用小标题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切割部分,文章既结构清晰,主旨鲜明,又很好地论述了话题,大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再比如点题句独立成段,干脆利索,挽救离题文的枝枝蔓蔓。例如满分作文《忘记和铭记》的中间几段,就是几个点题句独句成段,“忘记历史,意味着成为众矢之的”,“忘记痛苦,铭记快乐”,“忘记名利,铭记奉献”,题义凸显,引领全篇。
   四、反复扣题
   高考作文经不起沉默,必须反复点题,即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扣题,渲染并突出话题。当然,这里的反复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既不是乱点题,也不是滥点题,不宜也不必过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面对高考作文的主流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扣题不仅在于分析时不忘点明中心论点,还要论证时不忘扣住作文材料简明扼要地进行分析,不能在开头概述材料回答问题,后面再不见材料的踪影。最好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五六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联,彼此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组合。这样的点题设计既能使话题得以逐渐强化、升值,又可以让主旨不断呈现、深化,帮助你在紧张的考场上成就佳作,获得高分。
   绝处逢生,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也能救活一篇考场作文,成为挽救你离题文的“救命稻草”。以上几点是笔者作为几次高考阅卷老师触目惊心,感受最深的几点考场扣题方法总结。
其他文献
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本诗选自《秋瑾集》。秋瑾(1875—1907),字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会稽(绍兴)人。1904年夏,自筹旅费去日本留学。1905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6年初,为反对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日学生而归国,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1907年春,回绍兴任大通学堂督办,组织光复军,与
期刊
鲁迅先生的作品博大精深,让人百读不厌。每教读一次总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一、四婶为什么不认同柳妈的学说?    本已精神恍惚的祥林嫂又听信了柳妈的“地狱之说”,第二天,“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了。于是她按照柳妈指出的一条“光明之路”,向庙里花了十二千大钱,捐了门槛,回来时,“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她不曾想,鲁家祭祀时,她仍然遭到了四婶“你放着罢,祥林嫂”的断喝。  那么,柳妈的学说,到
期刊
美文多自改中来,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在创作中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有的“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的讲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的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可是,现在有很多学生却往往忽略了修改这一环节,导致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考试时难得高分。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修改作文呢?    一、修改标题  标题就是作文的眼睛,精心扮靓,一定会点亮全篇。有的学生在写全命题作文时,常常粗心大意而
期刊
“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中华古典诗词用语言化腐朽为神奇。  目前的中学诗词教学,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教师仍没明确古诗词教学对人的素质培养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受自身文学素养的限制,往往忽视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表现为用机械的教学方法进行单调枯燥的分析,用过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解剖一首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词。他们或只顾讲清诗句大意,或只顾简单交代诗人身世、写作背景,或只顾罗列诗词
期刊
一、题型分析     分析古诗手法试题与考纲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点相对应。分析手法试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设题方式: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007年山东卷)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2005年全国Ⅰ卷)  3.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006年天津卷)  以“‖
期刊
从前,以为《论语》中不过是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语段,想象当中几个弟子在那儿摇头晃脑地自我陶醉,整个一个封建社会的腐朽态势。如今,随着孔子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大兴“儒学文化”,孔子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随着和谐社会理想的到来;随着社会礼节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捧起手中厚重的《论语》,翻开扉页,就有一阵历史的醇香扑鼻而来。  我才发现,《论语》内容之丰富;我才发现,孔子思想之伟
期刊
《滕王阁序》以其辞采华美、诗情画意、生动感人而传诵千古。我们读此文往往会因太注意辞藻,而忽略作者的情感。在文章第4自然段中作者写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兴尽悲来”便是全文情感的主脉。纵观全文,作者先“兴”后“悲”,脉络清晰。  “兴”有四喜  一喜“躬逢胜饯”。王勃去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小小年纪,能遇到如此盛会,这是难得的机缘,千载难逢,应是意外之喜吧。  
期刊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诗人民性最显著的特征,是杜甫人生的中心思想。读这首诗,一位忧国忧民的人民诗人就浮现于我们面前,倾吐对人民苦难的焦虑,肝肠如火,涕泪横流。其强大的感染力量,足以震憾读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人民性原则是领悟杜诗的钥匙和突破口。杜诗人民性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一、广阔性    这是杜诗人民性的第一个特征。一部杜诗,是唐社会的一面镜子,真实地照射出
期刊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短篇小说。大家对它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很少有作品以如此短的篇幅散发出如此长久的魅力。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也是脍炙人口的。一般认为这个故事讽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近年来有评论注意到在主人公含苦如辛赔偿的事实中也流露了作者的同情。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的性格也正是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示。因此,要认识这个形象,就有必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