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始觉海非深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城艳阳洒在浅黛色的屋顶,庭院中石榴花开得正盛,恍若剪碎的红绡。饶平如随父亲去老友家做客,走过天井,正要步入堂屋时,忽见西边房屋小窗正开,一女子穿着湖蓝色旗袍,在窗前揽镜自照,左手拿着口红专心涂抹,他心知是她—将要陪自己度过一生的妻子。他的脚步虽未停留半分,可到底把心停在了那一刻。
  毛美棠落落大方地随父亲出来迎接他们,他看着她略显消瘦的身影,心中一动,忽然想起少时自己还拿玩具给她一起玩耍过,曾经娇巧玲珑的女孩已亭亭玉立,四目相对时,反倒是他红了脸颊。
  随父亲入席谈话,他似不经意侧眼望去,看着她陪弟妹玩耍说笑,心仿佛化作一池春水,涟漪随风轻皱。饶父将平如母亲生前留下的一枚金戒指郑重地交给毛父,转而戴在了毛美棠的手上。父辈离去,只余一双羞涩的小儿女,听光阴静静流淌,她拿出一叠小照,饶平如选了许多,心中得意,打算回去分给战友,告诉他们,这个美丽的女子就是他的未婚妻。
  探亲假甜蜜而短暂,饶平如很快就搭上轮船返程归队。站在甲板上,看着远方红日时隐时现,帆影闪烁,耳畔汽笛长鸣,江水滔滔,他的心情却和归来时大有殊异:“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悠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也许这便是一生的牵绊吧,从少时进入黄埔军校,数年战火喧嚣,他空旷的心里忽然住进了一个倩影,令他牵挂不舍。不久他便决定回家举办婚礼。
  1946年,饶平如与毛美棠在江西举行婚礼。金色的阳光照进大堂,明亮辉煌,他着一身淡黄军装,她一袭洁白婚纱立于他身旁。身畔红烛艳艳,身后花团锦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唯愿岁月静好,琴瑟在御。
  婚后的日子很是甜蜜,毛美棠喜爱唱歌,清亮的歌声娓娓动听,他就用口琴为她伴奏,两人妇唱夫随,爱人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彼此都心有灵犀。
  新婚宴尔恰逢时局动荡,夫妻俩为谋生计,四处辗转。虽辛苦疲惫,可在他们眼中,宛如蜜月之旅。美棠初学烹饪,兴致盎然地要蒸肉丸子,却把肉皮一起切了进去。向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为他洗手做羹汤,平如又是感动又是好笑。那时,夫妻俩住在“亭子间”—一个四面加板而成的亭子,一到下雨天,窗板噼里啪啦地响,狂风大作,雷鸣滚滚,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两人却觉得诗意盎然,逸趣横生。
  生活的滋味不仅有酸甜,亦有苦辣。
  转眼间他们相携走过了八年光阴,也有了四个孩子,本以为他们会一直这般让人艳羡地走到白头,却不想政局动荡,饶平如竟被下放到安徽。他这一走,整个家的重担都落在了美棠肩上—母老子幼家贫,他们看过太多夫妻离散,却不曾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为了维持生计,毛美棠去工地背水泥,因此还落下了腰伤。
  乡下条件艰苦,因缺乏营养,饶平如忽然得了一种肿胀之症,无药可医。听闻此事的毛美棠不久便给他寄去十分贵重的乳白鱼肝油,他不知这是妻子怎么攒下来的,但吃下鱼肝油后,身体竟奇迹般康复了。可她的腰伤却因嫌医药费昂贵而耽误治疗,变得愈来愈重。
  此后二十余年,美棠一人肩负全家的重担,而饶平如只有在除夕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可这样的分离也不曾让两人离心,他们懂得彼此的艰辛,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后来,他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岁月给曾经爱美的妻子的双鬓染上风霜,眼尾的细纹里叠着生活的不易,却在见到他微笑的那一瞬,心头变得无比柔软。此后他们一起买菜,坐在桌边弯腰剥毛豆,在公园里散步,含饴弄孙,将过往的分离一点点补回来。
  可时间无情,老病相催。1992年,美棠肾病加重,平如辞去所有工作,专心照顾她。每天五点起床,一整天都围着妻子打转,事事亲为,为她梳头洗脸,这样坚持了四年,从未发生过一次感染。因为他的坚持就是他的梦想,妻子若能再多陪自己几年,于他而言就已足够。
  再到后来,美棠病重,越来越不愿配合治疗。她想看书却看不清字时,他就画给她看;有次她突然想吃杏花楼的马蹄小蛋糕,87岁的饶平如就深夜骑自行车去买,送到枕边时,她却不吃了。儿女们都说母亲已经老糊涂,他怎能深夜独自骑车出去,头发花白的平如傻笑,她说的话他怎能不依呢?
  饶是整日犯糊涂,可清醒的时候,她就拉着他的手叮嘱:“你不要乱吃东西啊,不要骑脚踏车了。”转眼便又昏睡过去……美棠走的时候很平静,眼角淌下一滴泪,他握着她的手直到渐渐转凉,忽然想起曾经衣食无忧时,她天真地说,愿像《浮生六记》中的沈复与芸娘一般,清贫安乐便好。他离家的年月,她盼着孩子快点长大,这样她就可以安心去陪他。数十年的坎坷艰辛终于等到老来相伴,相守的日子都弥足珍贵。
  追悼会上,他写词吊唁:“坎坷岁月费操持,渐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恸今朝,君竟归去。沧桑世事谁能料?阅尽荣枯,从此红尘看破,盼来世,再续姻缘。”
  用一生相守,用余生思念,他用简单真挚的画笔画下他们相知相爱的岁月,名为《我俩的故事》,扉页上他写道:“同生死,共患难,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载隔幽冥,绝音问,愁肠寸断,相思始觉海非深。”是啊,从一见钟情到鹣鲽情深,回首漫漫人生,才知相思始觉海非深。
其他文献
她本不是杀手十三月,她叫莺哥,黄莺的莺,却不是莺歌燕舞的歌。父母怕养不活她,便用哥字镇邪。自小她便比寻常姑娘多了几分清醒倔强,却仍旧无法抗拒命运的洪流。  父母早亡,家中只剩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小妹。那天,她饥肠辘辘,沿街乞讨,望不到去路,亦不见归途,少年容浔如天降神祗般出现在她眼前。她无法拒绝,也不想拒绝。自此,世上没了莺哥,他叫她十三月。  不过几年,她便成了容浔手下最好的杀手。如果不去想那些血
期刊
颠簸的马车载着忐忑凄凉的王婉容,奔赴一个不知结局的未来。她瘫软在车上,面容憔悴,本是潋滟动人的眸子也落满银霜。意识蒙眬间,如刀冷风掀起车帘,送来袭人寒意。她搂紧肩膀,轻叹一声,寒意料峭的风裹挟着昔日旧事,似江水泛滥般席卷而来。  她仍记得与赵佶初见时他眼中的那抹惊艳和欣赏,而她也就此沉沦在那样深情的目光里。  那日碧空如洗,绿意含烟,瞧着满园的姹紫嫣红,王婉容不由玩心大起,即刻折下一枝花簪于发上,
期刊
多年以后,黄河水滚滚逝去不复返,河底的沉沙葬了一指风华,这时便再也无人提起昔日群雄争霸的楚汉盛唐,也没人再忆起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历史为他们每个人都举行了一场悲情而盛大的葬礼,史官轻轻提笔写下当年那些风月霁华,然而钟离眛却注定要为那些星光般璀璨的人物陪葬。  钟离是复姓,眛才是他的名字。钟离眛的前半生给了一个帝王,后半生轻信了一个故友。他的名字就像在嘲笑他曾经叱咤风云的铁血生涯,嘲笑他愚昧而又
期刊
那年的春天来得有些迟,燕子飞来时,柳枝刚刚吐出新绿。清风拂过柳梢,吹皱一池春水。湖边的游船上,一位青衣女子怀抱琵琶独坐船头,枝叶间投下的光影散落在脸上,她的面容清丽恬静,眉眼盈盈,有淡淡的忧伤弥漫在双眸中,仿佛散不去的云烟。  “燕歌,有客官前来听你唱曲儿。”船老大的声音从舱内传来,被唤作燕歌的女子收回远望的目光,轻轻拨弄起琵琶,一曲流音缓缓唱起。  唱曲的女子名叫刘燕歌,自小失去父母,所幸学会唱
期刊
摇橹的人划开一池湖水,水波漾起涟漪,西湖倒映的荷花倏忽就不见了,只剩满城夏意。常书鸿便是在西湖边与陈芝秀再次相逢。  陈芝秀是常书鸿姑姑的养女,彼时来杭州游玩,频频拜访常家,两人年纪相当,就此结识。常家家大业大,子弟们也有着寻常人难以比肩的学识修养。常书鸿风度翩翩,年轻俊秀,站在堤岸边轻轻点头:“陈小姐。”  陈芝秀一袭素色旗袍,与他泛舟谈笑。至今留下的数张照片里,陈芝秀眉眼秀丽,笑容甜美,落落大
期刊
夜晚昏黄的灯光亮起,她如往常一样蜷进椅中,戴起褐色镜框的老花镜,继续读他写的那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他离去的日子里,读他的书已成她睡前必做之事。  有时年幼的孙儿会问她看的是什么书,她会含笑轻答:“是一本有关爱情的书。”是啊,是一本有关爱情的书,他写的书哪一本不有关爱情,哪一段爱情离得开如薄酒似微雨的悲伤?  挑灯夜读的她时常会想,若是能早一点读懂他藏在书里的悲伤,或许就能早一点读懂他内心深处难
期刊
◎顾素玄 巴蜀才女,好山乐水。爱红尘,喜文学,煮字慰一梦,天涯觅知音。  浮生百戏,信仰与美好的一切相逢。  有很长一段时日想遁隐山林,体味一番山居生活。山间云雾迷离,翠竹欲滴,等闲无事,可坐在石凳上饮茶,饮至落日倦鸟归,再枕着夜色看飞花流萤舞。  王安石退隐后选择于金陵山内小居,但他真正觉知山居的好,是在邻屋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家中。杨家庭院只是普通住宅,可王安石每次访谒,院中必是素雅清洁,落叶无扰
期刊
人至暮年,落魄不堪的严嵩裹着敝衣破裘,一人独坐在落寞风雪中。恍惚间又想起那年初见,陌上杨柳色,她碧色玉佩,裙裾微风轻轻摇动,仅是回忆就令人感到温暖如春。  他与妻子欧阳淑端自小定亲,那娴雅端静的女子一如池上白莲,亭亭盛开在他的生命里,一如她的名字一般。彼时两家都是名门望族,又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待到严嵩19岁那年,欧阳淑端一袭红妆嫁他为妻。  欧阳淑端较他年长一岁,少时因生天花,面容上留下了疤痕,然
期刊
◎沈善书 希冀用文字温暖每一个心有千千结的你,一直相信美好,相信此刻的付出会得到岁月给予的答案。  秋天的声音里,总少不了鸟鸣。  若说春日鸟鸣是为催生一场百花盛开的繁艳,夏日鸟鸣则是女儿家们在练歌喉,轻灵欢快。而秋天的鸟鸣,是告诉人们别在红尘奔波太久,记得学会放下,做一回闲人。  立秋已过,第一场秋雨如约而至,翌日起床,空气里弥漫着亲切的泥土味。闲来无事,便搬来木凳坐在老屋门前看母亲料理花草,手
期刊
窗外鸟声啼破晓雾,她对镜坐着,忽而一枝李花斜斜簪进她的发髻。花儿开得正好,她抚着李花,笑着打趣眼前人:“贪吝老贼,几十年了,也不肯换个花样。”  她将一缕头发绾罢,忍不住抚上铜镜,镜中人已生华发,锦衣华服却遮不住岁月蹉跎的老态。她宛然一笑,这又如何,身后的他也老了,一副糟老头子的脾性,再不复那个眉目朗朗的少年郎。  她对镜整妆,王戎便去了外庭。忽而一阵车马喧嚣,侍女惶急地跑进屋子,“齐王的人将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