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由于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其审美取向的偏差,人文关怀的不足,以及在此背景下凸显出来的技术化、功利化、世俗化取向都日渐成为不争的现实,不仅左右着小学音乐教师的判断与选择,而且关涉正常的教学活动及其育人效果。因此,农村小学音乐听赏课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变迁的社会环境,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强化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音乐教育作用,便成为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首要问题。下面我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1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听赏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听赏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资料很少;其次,他们不懂怎样去欣赏。
1.1身临其境,体验听赏能力。意境是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鸟叫虫鸣、水流草动、雨落风起,等等,这些都是音乐语言的重要来源。如《野蜂的飞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农村学校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具有城镇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间听各种鸟叫,听风吹禾苗的声音,听各种农机具的声音,听各种劳动的声音;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下雨时红薯地和玉米地雨打叶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
1.2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欣赏能力。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听觉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也能把你带进崇高的文化世界。在那欢快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忧伤,多了几分快乐地笑声,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乐欣赏课《小傩面》时,我出示仫佬族的风土人情景图,在欢快的歌声中把学生引入少数民族的原始世界,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欢快的心情,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多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和原始文化。让学生通过带面具反复感受歌曲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2鼓励学生表述,提高直觉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大致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乐,直接接受音乐信息,获得直观审美感受。特别是在音乐审美体验阶段后,欣赏者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活动。想象、联想和情感在欣赏审美体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欣赏者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这是更高层次的欣赏,是欣赏的深化。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接触面较窄,而且语言能力低,我对学生表达不做任何规定,可以不用专业术语,也不分对与错,只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认识与感受,重在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不论学生说得好不好,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欣赏后有各自的感受就够了,集体的欣赏过程也只追求大致相近,“求大同,存小异”,教师决不生硬地将所有人的感受统一起来。
3音乐课欣赏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当代世界大小民族约有两三千个,各民族都有自已的文化,也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加上各国文化交融下生成的新生音乐,现代音乐呈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就我国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音乐都不尽相同,我们想通过某人的演唱或演奏来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音乐的体载、演奏形式,演唱特点的多样化,都决定我们不可能亲身亲历。所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特别是英特网的出现,将大大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喜欢动画形式的音乐作品,音乐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定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形式多样,上得有声有色。例如动画片《狮子王》中的很多曲子都很好非常具有表现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让学生分析音乐情绪的变化在片中的运用。音乐随生动的情节而变化,加上漂亮的画面深受学生的喜爱。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为了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突出所欣赏音乐作品鲜明的基本形象,确定“听”的内容;二要重视生动形象的歌词,明快的节奏,符合乐曲主题的解说,并以此选择不同的“听”的方法;三要合理处理欣赏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侧重积累听觉记忆和欣赏经验,积极进行教师演示“说”和学生表述“说”,引导学生将欣赏到的模糊的音乐感受“说”出来,深化欣赏,将欣赏“进行到底”。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处理好以上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音乐欣赏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听赏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听赏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资料很少;其次,他们不懂怎样去欣赏。
1.1身临其境,体验听赏能力。意境是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鸟叫虫鸣、水流草动、雨落风起,等等,这些都是音乐语言的重要来源。如《野蜂的飞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农村学校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具有城镇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间听各种鸟叫,听风吹禾苗的声音,听各种农机具的声音,听各种劳动的声音;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下雨时红薯地和玉米地雨打叶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
1.2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欣赏能力。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听觉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也能把你带进崇高的文化世界。在那欢快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忧伤,多了几分快乐地笑声,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乐欣赏课《小傩面》时,我出示仫佬族的风土人情景图,在欢快的歌声中把学生引入少数民族的原始世界,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欢快的心情,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多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和原始文化。让学生通过带面具反复感受歌曲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2鼓励学生表述,提高直觉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大致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乐,直接接受音乐信息,获得直观审美感受。特别是在音乐审美体验阶段后,欣赏者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活动。想象、联想和情感在欣赏审美体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欣赏者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这是更高层次的欣赏,是欣赏的深化。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接触面较窄,而且语言能力低,我对学生表达不做任何规定,可以不用专业术语,也不分对与错,只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认识与感受,重在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不论学生说得好不好,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欣赏后有各自的感受就够了,集体的欣赏过程也只追求大致相近,“求大同,存小异”,教师决不生硬地将所有人的感受统一起来。
3音乐课欣赏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当代世界大小民族约有两三千个,各民族都有自已的文化,也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加上各国文化交融下生成的新生音乐,现代音乐呈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就我国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音乐都不尽相同,我们想通过某人的演唱或演奏来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音乐的体载、演奏形式,演唱特点的多样化,都决定我们不可能亲身亲历。所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特别是英特网的出现,将大大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喜欢动画形式的音乐作品,音乐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定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形式多样,上得有声有色。例如动画片《狮子王》中的很多曲子都很好非常具有表现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让学生分析音乐情绪的变化在片中的运用。音乐随生动的情节而变化,加上漂亮的画面深受学生的喜爱。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为了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突出所欣赏音乐作品鲜明的基本形象,确定“听”的内容;二要重视生动形象的歌词,明快的节奏,符合乐曲主题的解说,并以此选择不同的“听”的方法;三要合理处理欣赏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侧重积累听觉记忆和欣赏经验,积极进行教师演示“说”和学生表述“说”,引导学生将欣赏到的模糊的音乐感受“说”出来,深化欣赏,将欣赏“进行到底”。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处理好以上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音乐欣赏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