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班会不再苍白无力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o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主题班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班会由于活动形式呆板,活动内容挖掘不深,无法吸引学生,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目的。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如何将单调冰冷的班会面貌变得和蔼可亲?让我们通过本期两篇文章,看信息技术在班会活动上是如何应用的。
  如何与时俱进,讲求德育的实效是为师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德育内容紧跟时代主旋律,创新的余地不大,但是德育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大有文章可做。近日,我校的一节《防溺水安全教育》观摩课让我感触颇深。
  片段一:上课伊始,班主任并未像往常一样开门见山地板书本课主题,而是打开“百度搜索”,输入“赣州6名小学生溺水”,出现好几万条搜索结果。班主任这么做是让学生意识到该事件的社会影响之大。班主任点击一条进入,全班学生都集中注意力阅读起来,还不时发出惊叹声,马上就有学生表示:“不能去玩水啦!”班主任立即接过话题:“没错,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游泳还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关键是我们要做好防范措施,若出现意外,要沉着冷静,恰当施救。”由此引出课题——防溺水安全教育(板书)。
  点评:班主任的开课方式新颖别致,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提供资源,容易吸引学生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片段二:说到游泳,学生立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論起来。班主任并未制止,相反,请学生回忆过去都去过哪里游泳、有没有出现过危险情况、遇到危险情况是如何处理的,等等。学生参与讨論的气氛非常热烈。讨論之余,班主任开始播放视频《野泳》,请学生对照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播放之后,班主任打开一张市民聚集在赣州浮桥边游泳的图片,总结道:“浮桥边游泳是赣州人纳凉消暑的一种方式,但这不是正规游泳场所,也算是野泳,不会游泳的同学一定要带好救生圈,千万别随便跳下去。”
  班主任又用PowerPoint出示了野泳具体指的是哪些地方,如山塘水库、溪流湖泊、人工湖等,紧接着,用红色粗体字出示游泳要严格遵守的“四不”原则,即未经家长或班主任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点评:说身边故事,明简单道理。班主任选取学生们潜藏危险的亲身经历为例深入讲解,切入点准,教育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加强防范意识。
  片段三:游泳时,万一发生溺水,如何展开急救、施救是本节课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班主任将若干施救的方法剪辑制作成多个片段,由学生来分辨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同时说明正误的理由是什么,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之后由班主任小结:下水救溺水者时特别要注意防止被抱死。此时,PowerPoint打出警语: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
  当然,在等待救护人员到来时的岸上急救也非常关键。班主任先给2~3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論自己会怎么做,再打开之前准备的剪辑视频,请学生判断正确与否,错在哪里,自己是否会这样做,从而学习到正确有效的施救措施。
  最后,观看《安全宝典》中专家示范的施救要领,班主任总结、升华安全意识。不知不觉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一堂安全教育课。
  点评:多媒体课堂中,教师不是讲解员,更不是放映员,而是总导演。学生不是听众、观众,而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思考、去实践,或许才是真正的教育。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每周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习惯摆事实、讲道理,阐述重要性,或者举案例、谈危害,时刻敲响警钟,甚至课间还要挤时间开展个别教育,可谓“用心良苦”。殊不知,这种死板的说教收效甚微,学生的一句“老调重弹”尽显传统德育的苍白无力。
  《防溺水安全教育》这一堂课中,无論是从作为观摩者的我的感受,还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都是成功的,也是有效的。班主任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气氛活泼而不散乱,教育效果寓教于乐,一改过去主题班会索然无味、与现实脱节的局面。
  其一,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使其产生身临其境感,同时进行角色情感体验,调动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其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利用学习资料和生活积累主动获取知识,自己去探索新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这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已是教学发展的新要求,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論、模式与方法,更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专业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运用信息技术转化为自觉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关于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的阅读。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新鲜或不成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发散性思维。这个要求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这个要求不仅符合一般的阅读规律,更符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规律。很多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
随着现代性发展,身处都市丛林的我们时常会被无休止的忙碌和繁复所裹挟,时刻在追求简单,却发现陷入无尽的时空漩涡之中。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时间都去哪了,忙碌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种对于慢节奏、闲暇生活的期盼,成为人们对安逸生活最初梦想的共同“乡愁”。前些年,一曲《时间都去哪了》传唱街头巷尾,而木心先生的《從前慢》也在网络迅速传播得到广泛共鸣:“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7年的探索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基层学校都在努力理解、践行和倡导教育的新理念,身体力行地推行素质教育,努力达成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7年的改革,大家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在教学领域,这项改革的成果更是百花齐放、活跃而且深刻。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也在健康、迅速、有序地发展。教育部在今年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特别明确提出,
【摘 要】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知识亟待更新。本文从TPACK这一框架出发,对信息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具体分析,形成了基于TPACK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时代教师培训者以及培训课程设计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教师培训;TPACK;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8-0035-04  信息时代我
MOOCs: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标志  21世纪最严峻的挑战,就是两股潮流的汇聚,即全球化和信息化。信息化给教育将带来革命性影响已经讲了十五年,十五年过去了,大家产生了怀疑:这种变化会发生吗?同样,在国外也出现了“乔布斯之问”:20年来,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为什么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20年前,国际互联网掀起的数字化生存风暴风靡全球,当时很多人都乐观地预测,电脑屏幕上的学习将取代书本学习
二师教育发展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简称“二师”坐落在天山南麓号称“华夏第一州”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全师23所中小学校,点多、线长、面广,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校际差距十分明显,特别是边远落后团场学校基础设施薄弱,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两基”目标的实现解决了兵团子女“有学上”的问题,而要满足兵团子女“上好学”的期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第二师教育发展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创建于1978年,是专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综合性企业。针对普教市场的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公司携手韩国BICOM公司共同打造适合于行业标准化的“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近日,围绕着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主流业务工作以及“三网融合校园数字化系统”,本刊编辑部专门采访了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总裁李兴植先生。    记 者:从目前社会与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
名师速写  时至今日,谈起2012年的“陶昌宏教研创新研讨会”,陶昌宏老师仍难掩激动心情。他感慨又风趣地说道:“回首五十八载,牙齿依旧在;头上鬓发斑白,远看人还帅;常常整日伏案,身板还能直起来;眼睛老早昏花,写字依然较快;备课高兴之时,歌声随之而来;师生一起交流,心动冲动最爱;往事历历在目,感动感动情满怀!”  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陶昌宏老师一直为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中学物理教师而努力工作,为一线教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发展状况极不均衡,因此按照适合本地区的方式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市海淀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自建设之日起就走在了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列,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早的区域之一,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逐渐形
嘉定区实验小学拥有较为完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并充分利用高校、中央电教馆、教科院等多渠道人力资源,为学校“数字化学习”的特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创设“数字化学习”的办学特色,学校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信息化整合研究与实践。  近两年,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和上海市大力推进的“电子书包”项目为抓手,以三类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