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保健食品号称吃了以后能增强记忆力,凡事忘不了,可是某学生偏偏早上经常忘了吃它。随着保健食品的平民化、日常化,这样的尴尬事似乎也日渐增多,广告神乎其神,实际功效很难说清,这已引起了卫生部门的注意。
今年5月初,卫生部通报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已经获得批准文号的12种保健食品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这些保健食品,在其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中,违法宣传与其批准功能不相符合或大相径庭的内容,有的还暗示其产品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这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卫生部要求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立即停止违法宣传保健功能的行为,并在6月底前将整改结果上报,如果经整改仍不合格者,就要被撤消批准文号。5月15日,广东省卫生厅公布了应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查处出自福州的某保健食品的情况,该产品获批其保健作用为补钙,但此产品在一些电视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夸大宣传,声称“服用1个月后可长高6厘米”,这种自我宣扬的”增高功能“就是夸大其辞,属违规操作,理应查处。6月29日,卫生部又发出通知,要求查处一批没有任何批准文号、却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大肆夸大功效的所谓“降脂胶囊、伟哥酒、壮阳酒”等64种“保健食品”,这些产品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被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卫生部连续几个通知,表明了管理层面对保健食品市场的混乱,开始说“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保健食品市场的利润巨大,厂家趋之若鹜,不惜违法违规,铤而走险。
那么,究竟什么是保健食品呢?
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也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入市以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动物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生产保健食品的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其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所以保健食品的“验明正身”,并非是厂家的一面之辞,而是要经过卫生部门的严格审查认定。
保健食品有哪些保健功能呢?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不同,往往对人体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但它又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卫生部批准同意保健食品对人体可有22种保健功能,它们分别是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保健食品在对外宣传功能中如有超出此范围当属违法,是不确切和不可靠的,应予以查处。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如何呢?
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产业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是朝阳产业。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保健食品消费的增长幅度已明显超过药品消费的增长。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讲究营养均衡,希望能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等功效。从历史上看,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祖国医学宝库又提供了许多药食同源的食物,于是保健食品就应运而生。80年代末,保健食品市场开始启动,90年代初,随着用马俊仁秘方配制的”生命核能“配方以1000万元的价格拍出,保健食品的市场开始空前繁荣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全国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达3000多个,总产值达400亿元。十几年的发展涌现出了中华鳖精、太阳神、脑黄金、脑白金、三株口服液、红桃K、昂立一号等销售额达到数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著名品牌,充分显示了保健食品的巨大市场潜力。然而我国的保健食品也是良莠不齐,有的产品只是昙花一现,在目前的3000多种保健食品中,国家正式审批的有2000多种,而上市的仅五六百种,大部分都是进不了市场的低水平重复产品。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保健食品市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纵观保健食品市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部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上市时擅自更改产品名称及批准说明书。据有关方面调查,保健食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幼儿、中小学生、中老年人及遭遇慢性病或多发病且不易治愈者。有30%的家庭将保健食品当做高级礼品送人,城市有90%的儿童曾服用过保健食品。他们希望通过进食保健食品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智力、健康长寿等目的。于是一些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就开始玩起了“猫腻”,大搞文字游戏,夸大宣传:减肥、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宣传成对高血压、冠心病、提高智力有改善作用;抗疲劳保健食品则积极夸大其能增强性功能;“免疫调节“讲成“补血、补肝、避免酸中毒”:“改善睡眠”变成了“预防老年退行性疾病(如失眠症、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及性功能低下等)、促进健康、延年益寿”:“调节血糖”可有“消炎止痛、强肝助肾作用”。还有些保健食品在宣传上利用”典型病例”或杜撰病例明示或暗示其有治疗作用,故意混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更改说明书,删除注意事项或扩大适用人群。②一些产品自称“保健食品”,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卫生部门的生产许可证,乃属无证经营,应该强制取缔。③保健食品市场简单地重复现象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产品重复与保健功能重复,如市场一段时间西洋参类产品好卖,于是诸多厂家一哄而起,大家都搞西洋参,大家都讲自己的产品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降血脂”,而宣称有这3种功能的产品占了市场70%~80%的份额。④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不规范,有了批准文号,却无生产基地,于是相互委托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低劣。⑤一些保健食品厂家为了尽快达到其宣传的产品功效,在保健食品中加入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如减肥食品中加人芬氟拉明、去氧基芬氟拉明、安非拉酮等,长期服用该类产品,会降低食欲,损害心脏瓣膜,同时由于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对此产生依赖性。⑥部分保健食品营养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中央电视台曾曝光过2只甲鱼做160盒鳖膏的事件,有的钙奶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0.02%,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1%标准。以上诸如此类的违规做法,严重扰乱了保健食品的市场,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保健食品市场的整改与发展趋势
客观上讲,保健食品的出现满足了部分人群的需要,为了因势利导,整肃市场,1996年3月,卫生部正式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保健食品评审技术规程)、<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 通用卫生要求管理办法)等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卫生部是保健食品的最终审批机构,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由食品卫生与营养、毒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2级评审委员会,对申请的保健食品进行技术审查。要求申报者提供保健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稳定性报告。同时对保健食品的标识、标签及说明书做出规定,统一设立了保健食品标志和卫生部批准文号,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2000年4月,在北京又召开了卫生部首届保健食品理论研讨会,会议涉及到我国保健食品管理模式的探讨、保健食品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保健食品现况与21世纪发展趋势等。会议同时召集部分曾经“违规”的保健食品企业进行座谈,了解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清理整改的情况。大会强调对没有取得批准文号的产品坚决取缔,对有批准文号但有违规现象者限期整改,到时仍不合格,将撤销批准文号。
针对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在广告宣传方面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愈演愈烈,卫生部有关部门最近也在酝酿对现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拟结合一些相关法律条文,增加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限制性条款,对保健食品的宣传广告将做出详细的规定。如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包装及广告内容必须符合卫生部批准的保健功能和产品说明书,不能利用标签等宣传材料任意夸大其功能,不能在包装说明书中以典型病例来宣传产品等。提倡在产品宣传形式上采取更灵活一些的方式,如科普式宣传等,但不能涉及产品本身,不能特指某一品牌的产品,且此类宣传品不能随产品一同销售。
为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避免误导消费者,今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开展中药保健药品的整顿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公告被撤销批准文号的中药保健药品目录。被撤销批准文号的品种一经公布,应立即停止生产,2002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2002年12月31日前撤销审批的全部“卫药健字”批准文号,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这就意味着市场上现存的“健字”号保健药品将慢慢消失。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为纯净并壮大保健食品市场提供了契机,因为这些中药保健药品肯定会有一部分转化成保健食品。目前保健食品的销售已稳中有升,并且有从馈赠礼品加快发展成日常消费的趋势。而保健食品市场经过整顿,产品合格率已有很大的提高。据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科严隽德科长介绍,7月初,他们对全省食品卫生监督抽检结果表明,平均合格率为91%,对于不合格产品则视其情况分别给予停产、销毁违法的产品包装及说明书、处以经济罚款,其目的是要求生产厂家提高认识,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件。通过整改,应该说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消费者不再盲目跟着市场跑,生产企业也认真地进行市场论证,力图开发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新产品,而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却远未饱和。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评审委员会委员金宗濂教授的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保健食品首先注重功能,其次是品牌;我国保健食品的消费平均每人台湾省260元、内地仅27元,市场潜力巨大。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法制化管理力度的加大,剔除糟粕,留其精华,保健食品市场会涌现出更多的功能贴切、价格合理的品牌保健食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放心大胆地选用了。
(樊 明 综述)
今年5月初,卫生部通报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已经获得批准文号的12种保健食品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这些保健食品,在其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中,违法宣传与其批准功能不相符合或大相径庭的内容,有的还暗示其产品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这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卫生部要求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立即停止违法宣传保健功能的行为,并在6月底前将整改结果上报,如果经整改仍不合格者,就要被撤消批准文号。5月15日,广东省卫生厅公布了应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查处出自福州的某保健食品的情况,该产品获批其保健作用为补钙,但此产品在一些电视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夸大宣传,声称“服用1个月后可长高6厘米”,这种自我宣扬的”增高功能“就是夸大其辞,属违规操作,理应查处。6月29日,卫生部又发出通知,要求查处一批没有任何批准文号、却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大肆夸大功效的所谓“降脂胶囊、伟哥酒、壮阳酒”等64种“保健食品”,这些产品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被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卫生部连续几个通知,表明了管理层面对保健食品市场的混乱,开始说“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保健食品市场的利润巨大,厂家趋之若鹜,不惜违法违规,铤而走险。
那么,究竟什么是保健食品呢?
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也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入市以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动物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生产保健食品的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其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所以保健食品的“验明正身”,并非是厂家的一面之辞,而是要经过卫生部门的严格审查认定。
保健食品有哪些保健功能呢?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不同,往往对人体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但它又与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卫生部批准同意保健食品对人体可有22种保健功能,它们分别是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保健食品在对外宣传功能中如有超出此范围当属违法,是不确切和不可靠的,应予以查处。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如何呢?
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产业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是朝阳产业。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保健食品消费的增长幅度已明显超过药品消费的增长。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讲究营养均衡,希望能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等功效。从历史上看,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祖国医学宝库又提供了许多药食同源的食物,于是保健食品就应运而生。80年代末,保健食品市场开始启动,90年代初,随着用马俊仁秘方配制的”生命核能“配方以1000万元的价格拍出,保健食品的市场开始空前繁荣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全国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达3000多个,总产值达400亿元。十几年的发展涌现出了中华鳖精、太阳神、脑黄金、脑白金、三株口服液、红桃K、昂立一号等销售额达到数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著名品牌,充分显示了保健食品的巨大市场潜力。然而我国的保健食品也是良莠不齐,有的产品只是昙花一现,在目前的3000多种保健食品中,国家正式审批的有2000多种,而上市的仅五六百种,大部分都是进不了市场的低水平重复产品。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保健食品市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纵观保健食品市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部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上市时擅自更改产品名称及批准说明书。据有关方面调查,保健食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幼儿、中小学生、中老年人及遭遇慢性病或多发病且不易治愈者。有30%的家庭将保健食品当做高级礼品送人,城市有90%的儿童曾服用过保健食品。他们希望通过进食保健食品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智力、健康长寿等目的。于是一些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就开始玩起了“猫腻”,大搞文字游戏,夸大宣传:减肥、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宣传成对高血压、冠心病、提高智力有改善作用;抗疲劳保健食品则积极夸大其能增强性功能;“免疫调节“讲成“补血、补肝、避免酸中毒”:“改善睡眠”变成了“预防老年退行性疾病(如失眠症、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及性功能低下等)、促进健康、延年益寿”:“调节血糖”可有“消炎止痛、强肝助肾作用”。还有些保健食品在宣传上利用”典型病例”或杜撰病例明示或暗示其有治疗作用,故意混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更改说明书,删除注意事项或扩大适用人群。②一些产品自称“保健食品”,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卫生部门的生产许可证,乃属无证经营,应该强制取缔。③保健食品市场简单地重复现象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产品重复与保健功能重复,如市场一段时间西洋参类产品好卖,于是诸多厂家一哄而起,大家都搞西洋参,大家都讲自己的产品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降血脂”,而宣称有这3种功能的产品占了市场70%~80%的份额。④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不规范,有了批准文号,却无生产基地,于是相互委托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低劣。⑤一些保健食品厂家为了尽快达到其宣传的产品功效,在保健食品中加入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如减肥食品中加人芬氟拉明、去氧基芬氟拉明、安非拉酮等,长期服用该类产品,会降低食欲,损害心脏瓣膜,同时由于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对此产生依赖性。⑥部分保健食品营养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中央电视台曾曝光过2只甲鱼做160盒鳖膏的事件,有的钙奶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0.02%,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1%标准。以上诸如此类的违规做法,严重扰乱了保健食品的市场,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保健食品市场的整改与发展趋势
客观上讲,保健食品的出现满足了部分人群的需要,为了因势利导,整肃市场,1996年3月,卫生部正式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保健食品评审技术规程)、<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 通用卫生要求管理办法)等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卫生部是保健食品的最终审批机构,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由食品卫生与营养、毒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2级评审委员会,对申请的保健食品进行技术审查。要求申报者提供保健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稳定性报告。同时对保健食品的标识、标签及说明书做出规定,统一设立了保健食品标志和卫生部批准文号,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2000年4月,在北京又召开了卫生部首届保健食品理论研讨会,会议涉及到我国保健食品管理模式的探讨、保健食品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保健食品现况与21世纪发展趋势等。会议同时召集部分曾经“违规”的保健食品企业进行座谈,了解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清理整改的情况。大会强调对没有取得批准文号的产品坚决取缔,对有批准文号但有违规现象者限期整改,到时仍不合格,将撤销批准文号。
针对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在广告宣传方面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愈演愈烈,卫生部有关部门最近也在酝酿对现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拟结合一些相关法律条文,增加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限制性条款,对保健食品的宣传广告将做出详细的规定。如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包装及广告内容必须符合卫生部批准的保健功能和产品说明书,不能利用标签等宣传材料任意夸大其功能,不能在包装说明书中以典型病例来宣传产品等。提倡在产品宣传形式上采取更灵活一些的方式,如科普式宣传等,但不能涉及产品本身,不能特指某一品牌的产品,且此类宣传品不能随产品一同销售。
为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避免误导消费者,今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开展中药保健药品的整顿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公告被撤销批准文号的中药保健药品目录。被撤销批准文号的品种一经公布,应立即停止生产,2002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2002年12月31日前撤销审批的全部“卫药健字”批准文号,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这就意味着市场上现存的“健字”号保健药品将慢慢消失。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为纯净并壮大保健食品市场提供了契机,因为这些中药保健药品肯定会有一部分转化成保健食品。目前保健食品的销售已稳中有升,并且有从馈赠礼品加快发展成日常消费的趋势。而保健食品市场经过整顿,产品合格率已有很大的提高。据江苏省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科严隽德科长介绍,7月初,他们对全省食品卫生监督抽检结果表明,平均合格率为91%,对于不合格产品则视其情况分别给予停产、销毁违法的产品包装及说明书、处以经济罚款,其目的是要求生产厂家提高认识,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件。通过整改,应该说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消费者不再盲目跟着市场跑,生产企业也认真地进行市场论证,力图开发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新产品,而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却远未饱和。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评审委员会委员金宗濂教授的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保健食品首先注重功能,其次是品牌;我国保健食品的消费平均每人台湾省260元、内地仅27元,市场潜力巨大。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法制化管理力度的加大,剔除糟粕,留其精华,保健食品市场会涌现出更多的功能贴切、价格合理的品牌保健食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放心大胆地选用了。
(樊 明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