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使得当前人们对于历史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道德修养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师应自觉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能力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中学历史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
  1.前言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质”的概念,并对课程进行了修订。而实际教育的关系中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它可以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模式和发展。教师应以核心素质为理念,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道德修养四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史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
  2.1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历史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历史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深入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并且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相关负责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探究教材的逻辑因素,使学生严格遵守逻辑规则,并且根据实际的推理来进行正确的决定,在进行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如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合理,分析和纠正错误,努力实现“更好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柔软性。要实现多问题多解,也就是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探讨是否还有其他解决办法。通过探究对立命题、改变条件、增加问题、扩展结论、鼓励学生思考变化来尝试问题。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当前素质教育是教育中十分关键的方式,并且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推行。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刻板,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因此素质教育更加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初中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初中历史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其理论知识的来源进行了解,做到史论结合,历史不单单停留在记忆某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这几个方面,更应该结合具体的事件或者实例,探讨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并得出自己的观点或者结论。这样才能通过推导公式以及相关的规律使得学生的实际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2.2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能力。牛顿说:“我的成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必须不断地思考去寻找。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进入心理活動。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从“教”到“学”的转变。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需要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学习,加强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相关熟练度,更多的是使得学生进入社会时能够更加自然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历史人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进行是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对前人所凭空想象的知识进行学习,所有的历史知识都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只有在真实生活中將历史知识以及方法应用的更加自然才是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熟练度进行控制,同时更加需要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区别,并且当前学生的个性也越发的鲜明,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得每个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都能够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只有学生真正将其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历史知识的价值。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解释和补充。教师也可以使用教学程序来指导学生。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精神内化的过程,初中历史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点,历史的教学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明的教学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爱上历史。人文教育需要精神上的认同,对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挖掘人文资源的基础上,依据精神变化的机理和人文思维的模式来对接。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的“史论结合”的教学策略,既要关注人文内容素材的发掘,还原历史史实,提升课堂品位,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的人文体验,加强学生对人文思想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庞卫鑫.强化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4,(7):23.
  [2]雷平.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14,(12):184-185.
其他文献
摘 要:设置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项环节,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越来越活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更好地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也要求教师加强对提问环节的重视,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情境中的数学問题展开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技能。  关键
期刊
摘 要:如今,人人都开始关注身体健康,都意识到健康的体魄是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体育这门学科自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系统性接触体育知识的基础阶段,注重对学生实施多样且有趣的体育教学,使得学生具有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进行体育。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冲击了传统教学的根基。部分教师在早期开始将小组合作教学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小组合作教学的本意在于“合作”二字,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达到“1+1>2”的学习效果。本文将从“优化组合”,提升学生之间互补性;“突出亮点”,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竞争发展”,实现组员的良性竞争三个方面,围绕小组合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策略运用这个重点展开系统性论述。
期刊
摘 要:学校的是以班级作为单位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班主任对班级的整体成绩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最高领导,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学习效率。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要教好自己的学科,另一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育,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素养,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小学教学;班主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必须改革课堂,强化读写结合,才能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多文本阅读教学与写作选材相结合、多文本阅读教学与作文建构相结合、多文本阅读教学与仿扩训练相结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本文谈谈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探究。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思维能力  “读写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在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因为一定程度上,“家国情怀”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的体现。鉴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十分必要的,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自己要充分理解新课标中所规范的“家国情怀”的内涵,再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有关“家国情怀”的教学资源和素材,结合典型的教学案例,精心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
期刊
摘 要: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耗时又低效,学生经过9年的语文学习,仍不能独立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不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感。教师只教教材,学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更别提新课标的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对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短板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选文组文;设计议题;课堂设计  老师们在教学中,日复一日讲解一篇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篇到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的分析,把课文解刨的支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进步,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活动融合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能够极大地促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使其以积极认真的心态来对待课堂教学,从而为高效化教学课堂的构建提供可能。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
期刊
摘 要:迈入高中后,学生的心智逐渐由青涩转向成熟,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在日常学习中,他们更渴盼被肯定、被关注,而不是一味围着书本和试卷打转。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如果只顾着传授给他们知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却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认同感,那么不但容易造成学生的情感缺失,课堂也会失去原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情感教学”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感教学;课堂  情感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迁徙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去城市居住生活,导致城市的人口过多,而农村的人口过少,学校的生源量越来越少。由于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师资条件相差较大,更多的家长更愿意将孩子高中送到城市学习,导致农村的生源更加缺少。但是人数相对较少的生源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孩子们能够相对分配到更优越的条件和教育资源,更能够方便老师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