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三足鼎立:2006中国电影回望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影坛,向来爱以商业片、艺术片和主旋律片来划分。相当长一段时间,这种像三国一样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直居主导地位。那么,随着2006年中国电影的潮起潮落,人们有理由要问,这种局面被打破了吗?然而,阅读下边的文章后,你会再次发现——
  
  从《夜宴》到《黄金甲》:国产大片在非议中继续前行
  
  在开始涉及这个题目之前,我们最好应该先把目光投射到几年前或者更远些的中国影坛。当时,国产电影一片萧条,整个市场几乎已经被所谓的引进大片(多数为好莱坞影片)所垄断。那个时候,人们的电影记忆,大多只是《泰坦尼克号》一类的美国影片。于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在中国民族电影工业面临生死考验的关头,中国大片开始了其艰难之旅。
  2002年底,首部国产大片《英雄》问世,立即在市场上掀起了“票房旋风”。多年不见的场景,再度出现。人们开始排起长队,等待观看一部国产影片。随后的几年里,《十面埋伏》与《无极》又相继出现,也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业绩。
  


  很快,中国大片的巨大市场效果,开始显现。由引进大片主宰的市场格局被迅速扭转。而单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成绩,也很难再与国产大片相比拟。并且,由于大片的带动,近年来国产片(包括一些进入内地市场的港产片和合拍片)在内地的总票房,已经超过了进口片。在全世界主要电影市场大多被好莱坞影片所占领的情形下,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此外,在海外市场,中国大片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业绩,一向只能在西方艺术院线与少量观众见面的中国片,终于进入到欧美的主流市场。其中,《英雄》更是取得了北美周票房冠军的佳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片在国内遭遇到的种种批评与非议。这些批评与非议,构成了有关中国大片的另一道风景。因为就国内而言,国产大片属于某种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由于是以前没有的以及不太完善的,特别容易引发争议和批评。比如,当年牛仔裤初入中国,舆论沸腾,铺天盖地,而若干年后,已成为国人最普遍的穿衣习惯。对于国产大片来言,恐怕也难以避免这一番历练。
  时间进入2006,曾经以多部卖座贺岁片而闻名的冯小刚,携《夜宴》加入“大片军团”。令人惊呀的是,这位颇有“票房意识”的导演,竟然完全放弃了以往的经过市场检验并且受到观众欢迎的表现技巧,而改走一条新路。这种勇气令人钦佩,其结果却令人难以恭维。首先,一部商业大片,不宜于选择大悲剧式的主题,因为一般而言,这种主题更适合于用艺术电影来表现。其次,商业大片一定要坚持所谓的商业路线,不可以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来回摇摆。
  不过,《夜宴》仍然具有一些颇有魅力的电影段落,其音乐、美术、武打也相当精彩而考究,充分显示出创作者们所具有的杰出艺术才能。同时,该片在盈利方面也表现不俗,创造了冯氏影片新的票房纪录。尽管如此,影片公映后的批评浪潮,也的确值得该片的决策者们与创作者们深入思考,什么才是中国大片所应该遵守的正确方向。
  当然,2006年最引人瞩目的中国大片,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无论是高达3.6亿的中国电影史上的最大投资,还是以张艺谋为首的超强主创阵容,都使该片在推出之前便令人充满期待。
  与张艺谋此前的大片《十面埋伏》不同,《黄金甲》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更加深入和完整。似乎张艺谋对以往所受到的批评与诟病,已经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从而更加注重人物与故事的精心打造。
  同样是改编自名著的作品,《黄金甲》却显得比《夜宴》更加成功。因为它在保留了原著(《雷雨》)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故事与人物关系的同时,又精心地转移了原作深入拷问人性的主题。在这样的改编策略下,影片的情节推进扣人心弦,而正与邪的斗争也颇为明显。此外,宏大而奢华的宫中场面,以及气势磅礴的宫廷搏杀,都再次表现出大片所特有的电影“奇观”。最终,一部颇为典型的精英作品,被成功地转型为一部商业佳作。
  在笔者写此文之际,《黄金甲》正在全国各大院线里,一路高歌猛进。尽管我们还难以预估最终的票房结果,但狂卷票房的趋势却已成定局。同时,从目前各种媒体对观众的采访来看,其满意度也都超过近年来的其他几部大片。不过,非议之声仍然存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会形成一定的影响。
  经过几年的探索,也经过失误与失败的考验,中国大片的确有所进步和改变,《黄金甲》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不过,除了以上谈论过的问题,创作题材的过于狭窄,也是国产大片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总是古装片,总是动作片,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因而求新求变,应该是未来国产大片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除了《夜宴》与《黄金甲》,在2006年,一些港产或者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大片,也为内地的电影市场做出了贡献。比如《墨攻》,比如《宝贝计划》,等等。
  


  
  《石头》激起千重浪:怎样振兴中小投资的国产商业电影
  
  本年度最有戏剧性的电影事件,是有关一部低成本的影片。这部由“新生代”导演宁浩打造的、名为《疯狂的石头》的电影,不仅在票房与口碑方面大获全胜,还成为许多媒体不惜版面、大加讨论的话题。
  让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六月底,京城电影院线,一部小投资的商业片,悄然上市。没有什么宣传,也没被寄予什么希望,一切似乎都与往常一样。不过,没有几天的工夫,情况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石头》在不知不觉之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其贴近现实的题材与连绵不断的喜剧效果迅速受到许多观众的追捧。而靠着口耳相传,更多的观众又接连涌入影院和剧场。于是,在暑期看《石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部几百万投资的影片,产生了三千万左右的票房。这种难得一见的景象,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让媒体在兴奋的同时感觉到有文章可做。一时间,有关《石头》以及中国电影发展方向的讨论,成为一种颇有声势的力量。
  其实,风光的《石头》,只是一个特例,并没有多少普遍的意义。对于每年大量生产出的中小投资的商业电影而言,其命运,实在是无法与《石头》同日而语。不仅许多影片难以盈利,就连收回成本,都属于殊为不易。多年来,中小投资的国产商业电影,一直处于某种恶性循环之中。质量不佳导致票房惨淡,票房惨淡导致成本回收困难,成本回收困难又导致再投资萎缩,而再投资萎缩又导致新的影片质量不佳。
  此外,宣传、发行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而行业的不景气,又导致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并且,留在这个圈子里的不少主创人员,还缺乏种种商业电影的创作技巧。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国产中小型商业电影多年以来的艰难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石头》的杰出票房表现,的确令人惊奇,也令人振奋。不过,指望未来能有多部《石头》一样的影片出现,毕竟不太现实。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但《石头》终究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其一,在国产中小型商业电影的所谓恶性循环中,制作是一个关键环节。如果在这一环节取得突破,其他问题便显得容易解决。比如《石头》,好片子带来好票房,好票房带来好盈利,而好盈利最终又带来了好投资。如此,一个局部的良性循环,宣告完成。
  如果我们能够逐渐地扩大这种良性循环的规模,终有一天,会出现整个局面的改观。到那时,所谓的恶性循环,就会成为历史,而不再是令人苦恼的现实。
  其二,解决中小型商业影片质量不佳的关键,在于要有大批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像导演这样的领军人才。以《石头》为例,导演宁浩的核心作用,就为影片的大获成功,奠定了基础。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将那些具有高昂创作激情并表现出杰出才华的年轻导演,不断推向主流电影的领域,仍然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就拿宁浩来说,年龄只有29岁,在《石头》之前,从未拍过商业电影;不过,其所拍摄的几部艺术片,的确是受到了好评。
  其实,这些年来,已经有一些“新生代”导演,陆续进入到主流电影的领域,并做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比如2005年李虹的《诅咒》,张菁的《七夜》,以及鄢波的《阿斯匹林》,等等。
  在2006年的中小商业电影市场上,除了《石头》,也仍然还有其他一些优秀影片。比如,张一白的《好奇害死猫》,将一个爱恨情仇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其情节设计,堪称颇为考究;而其人物塑造,也达到了一定深度。并且,由于对惊悚、推理等电影技法的出色运用,整个影片给人以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再比如王光利的《血战到底》,以带有荒诞色彩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平民百姓间的真实故事。该片融入了多种商业电影的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在当前中小型国产商业电影相当不景气的形势下,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可贵。
  


  此外,《鸡犬不宁》也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在真实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流露出某种黑色幽默的色彩。
  以上的几部影片,大多出于“新生代”导演之手。他们的勇气与创新精神,在商业电影的领域内,继续得到施展和发扬。而未来这一市场的希望,也正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从历史到现实:主旋律影片取得成就
  
  在当今中国影坛,主旋律是一种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特别关怀的电影类型。因为,除了一般性的电影功能,它还兼有传播国家意识形态政策的重要使命。就2006年的电影创作来看,主旋律影片的确取得成就。
  先来看历史题材。历史题材一向是主旋律创作的重要领域,诸如《开国大典》《孙中山》《大决战》《张思德》等影片,都曾经影响深远。同样,2006年的历史题材创作,也产生了一些优秀作品,其成就也是可圈可点。
  其一是《云水谣》。该片在传达主题思想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艺术手法。一对相互深爱着的台湾青年,因为政治原因,被隔绝在海峡两岸。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们彼此相互思念,却始终未能见面。这种纯洁的爱情,被表现得相当优美,也相当浪漫。而两岸间多年的冲突与对立,也只是被淡化为某种时隐时现的时代背景。于是,尽管影片没有明言,但男女主人公的世事沧桑,实际上已经成为实现两岸统一的最好与最生动的理由。此外,影片有迷人的风光,以及相当准确的历史场景,观众可以在几十年的时光里自由穿梭,这些都为提升作品的观赏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二是《东京审判》。这是一部有着现实意义的影片,因为当今日本国内的右派势力,可以说是相当强盛。因而,重现当年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场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由于属于法庭片,以及种种史实的限制,影片的摄制,便成为一种颇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过,在导演高群书的掌控下,影片于总体上还是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法庭上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国法官与检察官为严惩战犯的竭尽心力,以及部分盟国法官对日本战犯的姑息态度,都得到了真实而生动的表现。而片中对战后日本社会的解剖,也达到了一定深度。总之,作为国内第一部表现当年远东国际审判的影片,该片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三是《我的长征》。虽然,有关长征的影片已经拍了许多部,但这一次,依然令我们感动。影片以一个小战士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将长征中许多重要的事件贯穿在一起。红军的忠诚、勇敢与不怕牺牲的精神,成为该片极力张扬的主题。
  实际上,诸如长征等革命战争题材,之所以一拍再拍,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外,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奇性与英雄色彩,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过雪山草地,这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史诗般的事件,的确具有永恒的魅力。因为热爱英雄、崇敬英雄,一直是人类的某种天性。这种天性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再来看现实题材。作为主旋律影片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的现实题材创作,就曾出现过不少的佳品。比如《秋菊打官司》《凤凰琴》《孔繁森》,等等。而2006年的现实题材创作,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其一是《天狗》。该片可以说是一部主题有些悲壮的影片。某家林场,新来了一位跛脚的护林员。由于林场周围的村民,一向以盗伐林木为生,故此常常会与护林员之间,形成某种很是微妙的关系。不过,这一回有所不同。新来的护林员忠于职守并且相当耿直。贿赂被拒绝,断水断电也没能把他赶跑。最终,当地恶霸采用了暴力殴打,而身负重伤的护林员,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盗木者射出了正义的子弹。影片没有回避现实中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护林员与盗木者之间颇为悬殊的力量对比,也给人以深刻印象。于是,与一般的主旋律影片不同,代表正义的男主人公,需要以个人的力量,去与周边庞大的灰色势力,进行殊死的较量,并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其二是《马背上的法庭》。该片出自于“新生代”导演刘杰之手,之前刘杰曾从事过多年的摄影工作。此片以大山里的基层法官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纪实性的拍摄手法为主要风格,在真实表现现实的基础上,努力张扬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片中的主人公老法官,在山路上行走了几十年。他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多山民尊敬他,视其为亲朋好友;而他也把山民们的疾苦、困难放在心上,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们。为此,他自己的家庭不能团聚,而他却没有因此而放弃。所有这一切,都被导演以一种平静而舒缓的方式讲述出来,让你感觉不到任何的说教成分。在不知不觉中,你被老法官的坚定与执著所感动,并且对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山村法官生涯充满敬意。毕竟,在一个日渐物质化的社会里,类似于老法官式的人物,显得更为稀有,同时也更为宝贵。
  多年来,主旋律影片一直在向“寓教于乐”的方向转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2006年的主旋律创作,也依然如此。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主旋律影片还存在着生硬、粗糙的弱点,在未来的日子里,必须予以改变,从而更好地完成这一类型所肩负的使命。
  
  艺术片领域:“新生代”处于主导地位
  
  多年来,国产艺术电影,一直是一个颇有成就的领域。比如,那些大大小小的国际奖项,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这一类型所曾经取得过的杰出成绩。而在2006年的艺术电影创作中,也依然有许多影片,值得评点。
  其一是《三峡好人》。贾樟柯的这部最新影片,是2006年最受瞩目的一部艺术电影。除了贾樟柯的作品一向引人关注以外,该片所获的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也是使其处于媒体焦点之中的重要原因。毕竟,这是继张艺谋之后,第二次有内地影人的作品,荣获这一奖项,并且,也是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所获得的最好成绩。此外,对于“新生代”而言,这一胜利,也相当富有意义,因为它的确加强了这一代电影人在国内与国际影坛上所占据的地位。
  其二是《租期》。对于一向坚持现实主义方向的路学长来说,其最新作品也没有脱离这一路线。依旧是现实题材,依旧是我们身边的人物。一个负债的小老板与一个三陪女郎之间的故事,最终感动了我们。其实,故事并不复杂,人物也没有几个,但那种极其贴近现实的感觉以及从人性深处升发出来的真善美,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片中的三陪女郎,从初始时纯粹的金钱关系(“租妻”),发展到后来的仗义救人,更是在拯救他人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与以往一样,路学长的作品总是充满浓郁的人文理想与深刻的人文关怀。
  其三是《看上去很美》。在“新生代”导演中,张元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虽然,其改编自王朔同名作品的新片,看上去好像只不过是一部儿童电影,其实却并非如此。所谓幼儿园里的故事,带有浓重的象征色彩以及丰富的寓言意味。那位强硬而僵化的女阿姨,实际上是在扼杀儿童纯洁而富于幻想的天性。而片中幼小而倔强的男主人公,则非常具有叛逆的性格;他坚决捍卫自己的自由与权利,并且决不妥协。尽管最终支持他的小朋友们纷纷“倒戈”,他却依然在坚持自己的立场。
  


  其四是《梦想照进现实》。该片由青年女导演徐静蕾执导,王朔担任编剧。全片只有两个人物,一个场景,非常具有探索精神。与徐静蕾之前的两部作品颇为不同,该片几乎没有故事,也几乎不讲究人物塑造。但在两个角色的彻夜长谈与争吵之中,却涉及到人生与现实中的许多重大主题。而随着对话的深入,他们也在不断地自我解剖与相互解剖,从人性的弱点到人生的无奈,再到每一个个体都难以摆脱的种种宿命。此外,片中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智慧,给许多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某些观众会感到枯燥,但作为一部艺术电影,该片还是有许多值得赞赏之处。
  其五是《新街口》。作为音乐人雪村的银幕处女作,该片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题材来看,表现上世纪八十年代“草根”阶层生活的主题,可以说是相当新颖。并且,对当年地域环境与时代气息的努力营造,也相当成功。其主要人物,从着装到语言和行为举止,也很符合我们对于当年的记忆。于是,跟随着影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胡同里,回到了那个年代。不过,影片在不少地方还显得相当稚嫩,这或许是与雪村本人的初执导筒有关。
  以上的五部影片,均出自“新生代”导演之手。所谓“新生代”导演,是指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一批电影人。他们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陆续登上中国影坛,并拍出了有一定影响的影片。艺术片一直是“新生代”施展才华的传统领域,许多导演都是在这一领域里成就了自己的电影事业。而在2006年,“新生代”导演的艺术电影依旧引人瞩目,甚至可以说,已经处于主导地位。
  与“新生代”的杰出表现同时,第五代导演也拍出了一些不错的艺术影片。比如宁瀛的《无穷动》,便是其中的代表。该片以四个中年女人的一次聚会为主要内容,深入表现了她们复杂而无奈的内心世界。虽然衣食无忧,虽然不用为生活发愁,但在她们的情感世界里,却远远谈不上幸福。实际上,在富足生活的阴影下,是一个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与宁瀛以往的作品一样,该片在思想与情感方面,都具有相当的深度。那种无聊到骨子里的感觉,的确不同凡响。
  如前所述,对于中国电影而言,艺术片一向是具有优势的领域。而2006年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不过低水平的艺术片,也仍然存在,对此,创作者们应该提高警惕。
  纵观2006年的中国影坛,商业片、主旋律、艺术片三分天下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其间,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我们祝愿2007年的国产电影,乘风破浪,一路走好。
其他文献
一、身体的下半身臃肿,腹部因为脂肪的集中像个小球,臀部平宽且有浮肉下垂。    大、小腿肥胖型的女性里,大多人喜好甜食,除了一日三餐外,偶尔吃些零食和宵夜,饮食中纤维含量较少,最糟糕的是吃完马上就坐下来。西洋梨型是东方女性中最常见的体型,尤其是上班族的女性居多。     瘦身要点:  应注重雕塑下半身的曲线,加速肌肉深层脂肪的排毒和分解。   不分体型的盲目瘦身,只能让该瘦的地方没瘦下去,减了体重
期刊
在中国军旅作家队伍中,有一位朴实得常让人辨错身份的作家:他少许有几分口吃,因其这点毛病,当着众人一说话他便有几分紧张,一紧张便有几分脸红。如今他年近六旬,外出时常着便装,因此,他常被人们误读为“市井老汉”。然而,社会对他的尊重除了他这至为朴实的宝贵品格之外,更多的还是源于他那些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的优秀作品:《冷的边山热的血》《风流殇》《女兵营》《大迁徙》《儒将肖华》等一部部行文流畅、极具军人气韵
期刊
易中天的如日中天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会儿,许多人都会在茶余饭后闲聊之时扯一扯易中天的大名,如果这个时候你露了怯,发着呆露着迷惑的眼神问谁是易中天,那你就等着四座鄙视的眼神射向你吧。这年头,你可以不知道杨振宁可以不知道杨利伟但你决不能不知道易中天,不知道易中天就跟不知道李宇春一样可笑,什么世道刮什么风,易教授的大名都没听过,那只能被当作是外星来客。  我有位名叫张笛的朋友曾嬉笑说:“易中天品三
期刊
我从怡隆电脑服务中心走出来,街上已是阑珊的灯火。  大街尽头,是一条灯火并不嚣张的小巷,有间名叫“夏梦”的咖啡屋,这处在喧闹的市区中心,安静如诗的小酒吧,在高光之下依然能保持着温馨和浪漫,它还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简洁,简洁的杯碟,巧克力的色调,独特的壁画,里面回荡着舒缓的萨克斯风伴着的浅吟低唱。  我走了进去,选了个偏僻的座位坐下,染色的灯光被音乐调和着,忽明忽暗,将玫瑰的梦幻搅得浓
期刊
在中国画各门类中,人物画是最早发展成熟起来的一个门类,也是难度较高的一门。所以过去有“画者以人物居先”“画人物最难”等说法。这不仅因为对人物的要求是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还因为人物画家,不但要熟悉作为对象的人物本身,又要熟悉人物所处的环境:山水、花卉、宫室、器物等等。除此之外,我以为还应该有作者自己的个性面貌、风格和格调,这就更加不易了。  观王征的人物画,造型朴拙,色彩明丽,意态闲适,有天真之趣,无
期刊
顾此失彼与难圆其说    一天晚间看电视,是讲当年红军长征中抢渡大渡河的故事。这类故事过去虽已耳熟能详,但出于对长征这一历史伟大壮举的崇敬之情,还是想听专家和讲评人是怎么说的——有何新意与高见。  专家与讲评人总的说来讲得是不错的。他们讲刘伯承与小叶丹的结拜佳话,讲他们歃血之盟相互帮助与支持,从而使红军顺利地通过彝区而成功地渡过了天险。彻底击碎了蒋介石曾预言的能在大渡河造成石达开第二的呓语。专家和
期刊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按我国传统的说法,过春节就是过年。在旧社会,对于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穷人来说,最怕的就是过年了。记得陈毅同志在1923年曾写过一副春联,上联是:“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这是对穷人过年心情的真实写照。“过年”就是“过关”,不少人往往被催租逼债而走投无路,杨白劳不是在黄世仁的逼债下除夕自杀的吗?  今非昔比,那不堪回首的年月早已踪迹全无了。即使一般的老百姓也都衣食无忧,过
期刊
总是看到大家在为失去的感情写文章。只懂得怀恋过去的人,永远看不到未来。  时间永远在流失,没有什么可以永恒。  人在感情的挫折中就像一滩水流过一段台阶。水每流过一层台阶的时候总会流下一点水渍,那就是你过去的感情分流的爱,有的人留下的多,有的人留下的少,但不论多少,到最后那滩水都不是百分百的。只要你“曾经”的时候真心付出过,你就没有遗憾。生活其实很简单,爱也是。  爱萌芽,源于彼此吸引。爱生长,源于
期刊
张一一要脱了,李湘当上教授了,吴友富要“弃龙”了。一时间举国上下都瞠目结舌要沸腾了,有人笑了有人骂了有人呐喊了,不管是张了嘴的还是没张嘴的,所有的人心里都都憋足了劲,又有好戏看了!  芙蓉姐姐的“女体盛”时代刚刚趋于平静,张一一的男体艺术就拉开了帷幕,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作秀大旗永不倒。这唱戏的角儿演的热闹,看戏的主儿也决不含糊,欣赏之余,“观后感”也随之此起彼浮。  张一一何许人?人称“80后
期刊
看完一台文娱节目,你会欣赏的话,就会增添这台节目的品位;看完一场体育比赛,你会欣赏的话,就会增添这场比赛的意趣;看完一部文学作品,你会欣赏的话,就会增添这部作品的情韵。  应该说,欣赏是一种再劳动,一种再创造,一种心灵独特的感受:枯燥的东西一旦赋予欣赏,就会呈现生机;沉闷的东西一旦赋予欣赏,就会表现活泼;烦愁的东西一旦赋予欣赏,就会展现欢乐;朦胧的东西一旦赋予欣赏,就会出现神奇……  欣赏是情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