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说明文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是初中學生重点学习的三大文体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相比于记叙文,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不免感到枯燥、乏味。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就证明了这一点。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说明文呢?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前辈孔子也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要让学生学好说明文,就得先让他喜欢上说明文,而让学生喜欢说明文,就得想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怎样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的趣味
  学生不喜欢说明文,是因为说明文的语言大多平实,不生动,缺少美感。而现在的语文教材所选择的的说明文,大多语言优美,具有散文一般的语言美。如《看云识天气》的第一段,作者就巧妙的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单看这一段,其语言的生动性,所写景的美妙,不逊于很多写景的记叙文。而云又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样,就很容易将学生熟知的知识与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这样的篇目还有很多,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也是一样。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初中学生的共同特点,而现在教材所选择的说明文,除了生动性外,内容也很有意思,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如《奇妙的克隆》,就介绍了人们不太熟悉而又想知道的科学知识——克隆技术。又如《落日的幻觉》一文,就打破了人们对太阳的习惯认识。落日变扁,落日比平常要大两三倍,空中出现几个太阳,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会深深的吸引学生,从而去一探究竟。
  语言风趣,是现在教材所选说明文的又一特点。如《生物入侵者》一文,就巧妙地运用了“移民”“偷渡者”“漏网之虫”等词语,使文章语言生动风趣,读来忍俊不禁。其趣味性不亚于小说。结构明晰,层次一目了然,是现在教材所选说明文的另一特点。现在教材所选说明文,很多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具体内容或用小标题(如《奇妙的克隆》)标示,或用数字(如《中国石拱桥》)标明,或用提示性的词语(如《大自然的语言》),就用“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标明。使文章的内容一目了然,一读之后就能很容易的掌握文章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只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有利因素,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就会让学生喜欢上说明文。
  二、巧借其他学科知识
  教学说明文的目的是给人以知识。说明文中常常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苏州园林》,里面景物的设计,无一不与美术知识相联系:图案画、美术画、色彩的配合都会调动学生的美术知识。《落日的幻觉》,很多现象就是物理中的光学知识。《恐龙无处不在》,涉及到地理中的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生物入侵者》又关联到生物学知识。阅读说明文,就会给学生一种阅读百科全书的感觉。
  三、让学生动手
  说明文,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会很枯燥。教学中,教师如果让学生动手体会,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会使课堂充满趣味。如《中国石拱桥》一文讲“石拱桥”特点时,有这样一句:“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各”字的使用之妙。既让学生明白了“各”字的使用之妙,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如教学《落日的幻觉》时,让学生用光的折射知识,动手画图,解释落日扁的原因。教学《看云识天气》第一段时,让学生动手仿写。这样,可以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趣味多多,学生就不会不喜欢上说明文了。
  四、学以致用,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说明文就更需要与实际联系。这是说明文的特点决定的。说明文说明性强,也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如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用课文中的知识来评价该桥设计的原理、合理性、美观性等。学生学过《看云识天气》之后,让学生观察云,并记录好对应的天气情况,看作者的介绍是否正确。这样的做法,既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优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以上所说,只是我的一些粗陋见识。
其他文献
【摘 要】合作学习如同生命的网络,各个因素是不孤立地存在的,任何一个因素对合作学习的作用都可能导致整个合作学习的成败。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若要想较为全面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应出现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方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师生的能力得以升,综合素
期刊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时代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更加充满智慧。这应该是当前我区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让巴州教育充满阳光。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想学、会学、学好,在学生心里洒满阳光呢?  一、 回归生活 燃起语文课堂之光  生活是生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即是课堂,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期刊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已经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真正提高课堂实效,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环节。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愉快地走进文本,积极探索,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所学文章的重点难点,加深对内容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逐步深入,对我们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强制性、封闭性、划一性等弊端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僵化,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等现象,导致师生在课堂上面搞空架分析,强输硬灌,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如何使用新的客改理念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成为课改的核心问题,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又是一次严峻性的考验。  【关键词】课改;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能主动学习,一般就会产生愉快和谐的气氛。这种氛围的保持则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的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在課堂上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形成高涨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导并指导预习,启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如果忽视学生课前的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
期刊
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地带,学生基础差,学习差,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十分有限,不利于语言的连续学习和语言习惯的养成。在平日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单元教学设计为依据,尽可能增加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量,这就象训练运动员一样,必须“加大运动量”。英语的综合训练也要增加不断复习,多次循环,逐步扩展,加深。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
期刊
【摘要】小学是孩子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大纲要求我们老师要尽量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的愿望,尽量消除孩子们的畏难情绪。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文体束缚,不受篇章束缚,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放胆作文”。但是,在写作中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一一直是孩子写作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至关重要。  【关键词】素材;兴趣;方法  “无话可写”一直是孩子写作道路上
期刊
语言的三大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词汇障碍,没有一定的词汇作基础,要想获得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词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词汇教学遵循的原则  1、以意义为核心
期刊
【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