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我的军营生活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8933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在2018年国家机关体制改革中首次设立“退役军人事务部”,随后陆续制定《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有序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工作。7月,国务院又公布了《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地确保悬挂工作落实到位,彰显党和国家赋予军人家庭的榮誉。与此同时,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信息采集工作全面铺开,为落实悬挂“光荣牌”任务作准备打基础。
  作为一名曾在空军部队服役6年,1961年底告别军营的退役军人,上述一连串喜讯犹如一夜春风扑面而来,令我感到无比温暖十分自豪,仿佛看到久违的军营徐徐打开大门,正在向我们这些老兵频频招手……
  走进航校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这是我年轻时梦寐以求的心愿,读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后,这个心愿更加急迫。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的是志愿兵役制,一般不征召在职适龄青年,而我刚成年时已参加工作,就被挡在军营大门外了。
  1953年夏,吴江县大规模的扫盲任务基本完成,我们这些扫盲干部开始分批转岗,我接到了去人武部的通知,在那里遇见了陈昌义、倪正言、黄剑刚、赵文熙等老同事,这才明白是参加保密部队不面向社会的内部招兵。遗憾的是体检中谁也未曾过关,前后约半个月的追梦期便夭折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田,毕竟与军营有了一次相约。
  1955年,我在吴江震泽区开弦弓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寒假前接到了去“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后改省教育学院)进修的通知,正乐滋滋地准备春节后前往南京报到,孰料空军部队到吴江征兵的消息传开了。这一年已经实行义务兵役制,在职的适龄青年也在征召之列,立即唤醒了我深埋心底的参军梦。翌年早春2月,我在“吴江人民大会堂”参加征兵动员大会,首批登台报名,表示无条件服从祖国挑选。
  圆梦的时刻终于降临,接到应征入伍的通知后,没来得及辞别宜兴县老家的慈母,按时去苏州空军新兵营集中等候分配。五天后,我北上南京前往空军南京军区报到,受命到安徽芜湖的军区直属卫生教导大队学习。一个多月以后,突然接到上军校的通知,这是我料想不到的喜讯。
  军校的全称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航空预备学校”,坐落在吉林市郊松花江畔,占地百余亩。航校学习有多个科目,其中政治课重点讲解国际形势和国内大事,文化课以数学为主,由专职文化教员讲课。此外,内务、队列、射击等军事课程交叉进行,学习内容排得满满的,生活既有规律又十分充实。
  坚守山东半岛前哨
  在迎接1956年国庆节前夕,我正埋头学习,刻苦训练,憋着一股子劲争取每个科目都拿到优秀成绩,不负应征入伍初心。一天上午,突然响起紧急集合的军号声,于是各个班级学员立即列队进入“八一会堂”。开会前,各个班级相互挑战,拉拉队你追我赶,军歌声此起彼伏,会堂内雀跃欢腾。大会开始后,迅即静如止水,首长登台简短动员后,教务处领导便宣读命令,全体学员提前结业,立即统一分配。
  学员们纷纷打起背包,来不及一一道别,便奔向四面八方。我独自一人去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报到,在军人招待所小住三日。接到军区调令后,我坐上南下的火车,直奔山东潍坊市驻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317支队(312雷达团)报到,团部分配我编入新建制的第6连。到了连队,我才知道美军太平洋第七舰队早已驶抵台湾海峡,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台海紧张局势骤然升级,我军相应加强部署,以应对美蒋的军事挑衅。第六航空预备学校提前结业分配,原因皆出于此。
  新编雷达连装备的是当年最先进的苏制π—20,可监控预警的空域范围大。雷达探测有多远,国防安全就能有多远,所以我们这个连队便入驻山东半岛最东的海滨荣城县郊区。这里是四面环山的小山村,没有营房住民房,我们全班分到一小间养骡茅草房。
  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是加快经济建设、大干快上的岁月,人民生活逐渐好转,开始过上富足安宁的好日子。但看似平静的广袤大地和辽阔天空从来没有平静过,在我们的雷达屏幕上隔三差五出现可疑的荧光点,有时敌机会利用雷达电波的盲区,悄悄从超低空或超高空闯入我领空,侦察我军事目标,散发反动标语传单,伺机挑衅破坏。在防范敌机入侵中,雷达的探测预警至关重要,我们全团分布在山东半岛的各个连队,用雷达的电波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天网覆盖空域,昼夜严防死守,决不让敌机成漏网之鱼!
  在荣城山沟里待了半年多,连队接到调防命令,转驻青岛柳亭海军机场。转移那天,所有装备全部装车集中在山村边缘的一片谷场上,除警卫班在外围设岗外,我们负责雷达装备的警戒,轮流放哨,每人1个小时。不巧的是,我被安排在深夜2点钟,睡得正香时被唤醒了。已到深秋时节,天空没有月亮,几颗稀疏的星星无力地眨着眼睛,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秋凉。我紧握子弹已经上膛的枪,瞪大双眼在昏暗模糊的黑夜细心观察,不留任何死角。
  那个年代,山东半岛,尤其像荣城这样的海岸线一带,入夜后往往会在阵地不远处升起信号弹,这是敌特在暗中联络,蠢蠢欲动。一天半夜,山顶雷达车前10多米远处突然冒出一个黑影,哨兵发现后喊“口令”没有回应,立即开枪射击。可惜这是个新兵,“砰”的一声,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便宜了这坏蛋。
  到达青岛柳亭后,有营房住,条件好多了。最幸运的是,我们还出色完成了一次为中央领导领航的任务,并因此受到集体表彰。
  为毛主席、周总理领航
  1958年深秋的一天,我们接到了二级战备,即进入临战状态的命令,要我们执行一次导航任务,确保座机安全降落。
  机场加强了警戒,各道口全部封锁了。当日午后我们便进入了指挥室。那时我才20出头,敏感、好奇而富于想象。我戴上耳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在猜测,甚至在推理,几经肯定—否定—肯定,始终难下定论。我凝神思考,目光转向明净的窗口,机场全景顿时映现眼前;继而左右扫描,视线最后停留在跑道上。我心里想:按往常惯例,凡客机着陆,都滑行至指挥室前不足百米远的停机坪,在此迎来送往。我便将指挥室仅有的3架望远镜中的一架高倍的放在自己身边。   太阳撒下暖融融的光辉,天空明亮如镜。往日喧嚣的机场,变得一片宁静。我焦急地期待着雷达站传来讯号,整整等候一个下午,毫无动静。
  炊事班为我们送来了晚餐,还留下了面包,备作充饥。
  我们寸步不离自己的岗位。夜深了,寒气袭人,我披上了军大衣,但毫无倦意,又整整守候了一夜。
  “情況!”耳机终于出现了清晰的讯号。“XXXXXX!”“……!”一连串的数据从雷达站源源输送过来。数据由方位与距离组合,据此在标图板上标点连线,显示飞机的航向与航迹,供导航作判断的依据。我们都全神贯注地奉行自己的职责,室内唯有断续传递讯号的声音。标图板上标示的轨迹清楚地显示:从南京方向飞来一架大型客机,航迹在不断延伸,越来越接近机场,我们心情也越来越紧张起来。
  讯号突然中断了。机场上空响起了阵阵引擎轰鸣,客机盘旋一周后,徐徐着陆,滑行到指挥室前。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临,大家争着涌向窗前。我抽出高倍望远镜,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屏息静观。
  舱门打开了,舷梯放下了,探身出门的是一位短发空姐。我期待着,期待着是谁出现在我的镜片前,可是等了又等——我们失望了。
  “情况!”一霎时,新的讯号出现了,我们立即重返岗位。仍是同一型号客机,仍是同一轨迹航向,仍是盘旋一周后着陆,我们仍是各自占领着窗前的地盘。飞机停稳后,舷梯上先走下一位空姐。接着,呵,看到了,那是一位体魄伟岸的巨人,他,就是我们日夜思念的毛主席!我使劲抓稳望远镜,紧盯着看,唯恐浪费了哪怕是万分之一秒的宝贵时光。毛主席红润的脸膛,神采奕奕,亲切而慈祥,健步走下舷梯,微笑着与迎候的地方和基地同志一一握手,然后弓身进入轿车,离开机场。
  不料,雷达站再次传来了讯号,迫使大家不得不即刻关闭各自激动难抑的感情闸门,继续尽心尽责地忠于职守。
  半小时以后,第三架客机又在机场降落。我抓起望远镜守候着,边观察边猜测:这次走下机舱的会是哪一位中央首长呢?我迅速调整焦距,把镜头对准了舱门。片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走下舷梯,他用宽厚诚挚的笑意,向迎候的人员举手致意,显得那么随和亲切。随即,也乘坐轿车离开机场。
  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而且是为毛主席和周总理导航见到的,我一直把这作为终身的最高荣耀珍藏在心坎里。1994年我曾撰写《我为毛主席、周总理领航》的短文,刊登在《银潮》月刊第5期。
  1958年,连队受命进驻潍坊市郊,这里距离潍坊军用机场较近,我们雷达团的团部就在机场里。这是我服役的第三年,已从列兵、上等兵晋升至下士,也算“老兵”了,已经完全适应连队军营生活。在潍坊郊区待了不到一年,一天连长找我谈话,告知接到团部调令,让我去团部直属连报到。到达团部后,从此我不再昼夜轮换值班执勤,过上了有规律的安定日子。
  “千里眼”护卫蓝天
  全国解放以后,黄海、东海、南海伸展数千里的海岸线及其辽阔空域,潜流暗涌,并无宁日。美帝国主义与溃退台湾的蒋介石并不死心,沆瀣一气,不断挑衅寻事。除从海面偷渡派遣或空投敌特分子外,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常常从台湾或南朝鲜(韩国)空军基地起飞敌机抵近侦察,伺机闯入我领空,有时甚至深入腹地骚扰,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空军雷达部队是捍卫祖国领空的哨兵,全国布防的不同型号雷达昼夜360°全方位运转,用电波编织严密的天网,捕捉在荧屏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机回波,及时发出预警,供上级指挥机关早作决策,予以应对。
  我们雷达团负责监视山东半岛空域,包括黄海、渤海上空。我所在的连队配置当年最先进的苏制π—20雷达,电波覆盖面积广,回波清晰度高,目标数据精准,是全国顶尖“千里眼”。故而我们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必须全天候昼夜值班,曾多次在复杂环境中发现敌机,准确无误地上报其飞行轨迹,为拒敌于国门外提供有力保障。
  当年侵犯我国领空的敌机有侦察机和战斗机,1952年9月20日我空军首次击落美军RB29重型远程侦察机,拉开了新中国国土防空战的序幕。1953年4月23日,在青岛外海击落美海军F4U战斗机一架;同年11月6日,又击落美海军RBM-5A水上侦察机一架。1954年3月18日,在大陈岛上空击落台湾P-47战斗机两架……1958年2月18日,我们团和海军雷达连一起发现台湾一架RB-57A高空侦察机企图入境,驻青岛海空411师双机起飞迎头痛击,在海上15000米高空将其击落。这是空军和海军雷达兵联合监视领空,及时准确整合情报取得的战果。
  使我终生难忘、余悸难消的是1959年10月7日夜间的一次值班,团部通报一架敌机从东南沿海上空入境向北飞行,命令我连严密监视,发现敌情立即上报。敌机飞抵京沪铁路上空后,继续北上,进入山东空域,不久就被我连雷达发现并跟踪,我空军起飞米格-19歼击机拦截,但敌机使用最高升限远超我战机,飞行高度的落差导致看得见打不着,只能监视无法击落。敌机有恃无恐,不断向北京靠拢,毫无返航迹象。
  情况万分危急,在值班室我和战友们都聚精会神,坚守自己的岗位,精准应对,做到上报数据绝无误差。
  让人更揪心的事情终于出现在眼前,敌机竟然肆无忌惮地逼近与北京近在咫尺的通县上空。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是我们祖国的心脏,严峻的敌情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心快跳到喉咙口了。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敌机的回波在我们雷达荧屏上突然消失,反复搜索,目标再也没有出现。
  这是怎么一回事呀?我们都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奇。不久,团部指挥室发出电报告知,敌机是台湾RB-57D高空侦察机,飞至通县高空时,被我地空导弹二营命中击落,飞行员当场毙命。听到这一喜讯,大家抑制不住无比兴奋的心情,尽情享受扬眉吐气的欢乐。
  其实,1956年我国就从苏联购进高性能雷达π—20和地对空导弹萨姆-2,从而形成有效防空系统,开始主动掌握制空权,宣告美蒋高空侦察机入侵如入无人之境的时代已经结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61年我超期服役两年后,团部批准我退出现役。为国尽忠和回家尽孝都是我的本分,我十分感激团部领导对我的信任和理解。我参加了团部举办的1961年全团退役士兵欢送会,并拍照合影留念。从此以后,6年军营生活便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美好回忆,也是永远珍藏在我心中激情洋溢的奋斗故事。
  2019年12月30日
  (作者为苏州市吴江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 周峥嵘
其他文献
20世纪伟大人物邓小平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桥牌。  桥牌是一项两两捉对对抗的4人扑克牌戏,三缺一即不能成局,高雅又充满对抗性的桥牌为邓小平终生所热爱。邓小平步入退休生活以后,朱成是他最为经常的桥牌搭档或对手之一。  这张打桥牌照片的标题叫“对手”  桥牌同样是朱成(1918-2008)一生的挚爱。他从太湖之滨走向长城脚下,来到未名湖边的燕园,携来一生波澜。纵然有多少跌宕,桥牌总和他相伴在一起,其中有1
期刊
1969年1月,李德生同志(时任陆军12军军长,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通知我要找我谈话。李德生同志对我说,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你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件很重要、很光荣、很难做的工作,想请你来把这项工作抓起来。你在省军管会文卫办公室时,处理农垦学校学生的问题处理得很好,不管工作多难,冲击多大,你都能顶住,从不上交矛盾。后来你负责几届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做得也很好,政策把握得很准,把几万
期刊
半个世纪前,我在上海图书馆工作时,正逢“文化大革命”时期,但因仍从事图书业务,就遇到三件有关图书借阅、咨询的趣事。光阴如流水悠悠,至今仍记忆犹新。  因为《天演论》军代表要我向管理员道歉  那是在1968年军宣队进驻时,有天军代表张营长找我谈话,开门见山就批评我态度不好,要我主动前去向管理书库的张善信先生道歉,说我对他不尊重,不礼貌。  道歉什么?面对富有威严、一本正经的军代表,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期刊
编者按:1971年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首轮比赛中,初次亮相世乒赛的郑怀颖爆冷击败上届世界冠军日本队名将小和田敏子,一战成名;在4月4日中国队乘坐大巴从训练场前往体育馆时,她亲眼目睹庄则栋打破沉默,走向搭错车的美国运动员科恩并赠送织锦的历史一刻;1972年初,在首都体育馆挥拍为访华的尼克松表演,4月由周总理提名,入选中国乒乓球访美代表团,在白宫受到尼克松接见,并留下珍贵合影。今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工人下岗日多,增加就业成为大家都很关心的事。“双休日”提案的初衷,也是冲这来的。当然也不仅限于此,还有一点“私心”。  曾经的超级“星期七”  年纪稍大的人,大约都有过 “超级星期七” 的感受。 星期日怎么成了“星期七”呢?是加班加点吗?不是。加班加点是有的,那是特殊情况。这个“星期七”是常态,是做“私活”(家务活)。双职工,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平时忙于上班,除了
期刊
编者按: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并呈扩散蔓延之势,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作为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个亮点,在海外受到广泛瞩目。回首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曲折发展之路,不能绕开的一位重要人物就是提出“振兴中医”口号的崔月犁。他并非中医出身,却立志在中医事业上有所作为,以实践化解中西医之争,因此,他被中医界人士誉为“岐黄殿堂一伟人”。  崔月犁(1920-1998),抗战时期曾是晋察冀抗日根据
期刊
编者按:今年5月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世纪》创刊主编王国忠(1927-2010)先生逝世 10 周年。他是卓有成就的编辑出版家,历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组书记,上海市出版局局长。他被誉为“科普编创学科带头人”,主持编辑出版《十万个为什么》《新十万个为什么》等影响深远的科普类书籍。他还是爱国统一战线事业的辛勤开拓者。1986年10月,王国忠出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期刊
2002年季秋,经友人引荐,我赴沪拜访了《文汇报》前辈谢蔚明先生,送上了拙著《百美图》。谢老获知我与书画界稔熟,与我谈起了他1950年代在上海文汇报驻京办的往事。谈着谈着,又从抽屉里找出了他最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我见过的齐白石》一文。我当即拜读了全文。谢老在文中提到了一位常在齐白石身边走动的裱画师傅刘金涛,当时他只有三十来岁,是位大步流星走路的中年裱工。我告诉谢老,我与刘师傅极熟,想把此文带
期刊
24年在文史馆重度青春  我在中华书局退休之后,于1995年12月应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对我来说,是我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一个新岗位,也给了我继续学习、继续工作的好机会。因为我多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履职后馆领导就分配了几项工作给我。一是协助吴小如先生编内刊《诗书画》的文字部分;二是参与审读《世纪》的清样;三是承担了馆员文选《崇文集》初编和续编的责任编辑工作。  这是我本职工作的继续,也是向
期刊
北京检察机构从合署办公到初具规模  我于1953年下半年从中贸部进出口总公司调回政法口担任北京市检察署常务副检察长。  旧中国没有检察院这一机构,只在法院内部设有检察官。新中国成立之初检察机构很不健全,基本是挂个牌子,实际工作大都由公安局代办。  北京市检察署从筹建开始,就与公安局合署办公,地点在前门内路东老警察局院内,占了老式两层楼十来间房子。当时只有二十来人,设有检察科、起诉科、办公室。每科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