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琴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
  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他用大拇指把帽檐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
  “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
  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那男人说:“我知道。”
  “您想卖掉它?”
  “是的,先生。”
  “贵姓啊,您?”
  “于贝尔·托马斯。”
  “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
  “十六年了。”
  老人又摸了摸琴,说:“还是留着吧。”
  “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十六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
  “我需要钱。”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他咬咬嘴唇,“公众音乐会也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
  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
  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整整一分钟,两个人都一动不动。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您的手也殘了?”
  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这桩意外是在我十六岁时发生的。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迄今为止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
  音乐家始终低着头。老人继续说道:
  “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再返回家里。每星期一次。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地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
  “正是那个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进行了演奏。”
  小提琴家抬起了头。老人继续说道:
  “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


  “我演奏了《回忆》,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澈洁净。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
  “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
  “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老人继续说道:
  “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
  “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会,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汪’的一声!”
  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
  制琴师接着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来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
  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十六年,更没有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
  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
  老人悄悄地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凳上。
  于贝尔·托马斯默默地看着老人,他站起身,迅速扣上纽扣……
  (来源:《费利克斯·勒克莱尔短篇小说选》)
  【阅读导引】音乐家虽是主人公,但是制琴师才是作者要重点表现的人物。用大量篇幅描写制琴师,就是要写出他的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珍视生活、乐观向上,这样的生活态度足以影响音乐家的人生选择。
  【文本聚焦】小说结尾处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音乐家是否卖掉了自己珍爱的琴?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其他文献
读罢“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中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犹如高尔基读完福楼拜的短篇小说《一颗纯朴的心》,被小说那力透纸背的艺术“迷住了”,像是“聋了、瞎了”似的,机械地对着光亮寻找文字背后神奇的魔法那样,我也为莫泊桑对复杂人性深入的解剖,对人物性格的准确刻画、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所折服;进而深思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何以支撑其佳作呈现出的真谛。笔者对此有如下体会
期刊
多年以后,当张功浩站在承包地的山头上,吹着山间凉爽的清风,听着林中的鸟叫声时,他会记起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中午。那时张功浩八岁,已经开始学种地了。但是不管家里怎样辛勤劳动,过年都没有像样的饭菜,常常是有上顿没下顿。那天中午,毒辣辣的阳光像鞭子一样抽在张功浩的背上,他拿着锄头,正考虑去避暑。  这时密林里突然传来了动静。张功浩警觉起来,山间飞过一只杜鹃,树林里钻出了一支军队。这是一支奇特的队伍,有些人拿
期刊
天地间风起云涌,他早就预料到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灾难。于是他牢牢地握紧了手中的风筝线。  阴云密布的天空俨然是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四周都被映得黑沉沉的,仿佛一座巨大的监狱,密不透风地笼罩在人们头顶。他抬头望着,深深地咽了一口唾沫,可那发白的手指更用力了。  此时,天空中随风飘荡着无数只风筝,那种无处停留的萧瑟仿佛也预写了他的结局。但他倔强到近乎执拗的力气和信念又似乎是在告诉世人他从不惧怕,他会成
期刊
“宠辱不惊”这个典故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唐高宗时)承庆尝考内外官,有一官督漕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承庆嘉之,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唐朝时,对各级官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考核制度,称为考课,也叫磨勘。考课由吏部考功司主持,根据考课等级进行奖惩,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
期刊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是主动不见,还是父子隔阂?需结合背景资料)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点明是追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祖母为何而死?原是被父亲气死)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为何交卸?原来是咎由自取)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触发、呼应心中的荒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朱自清此时会作何
期刊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住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马可瓦多则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气,如同转
期刊
如果说读诗怡情的话,我首先让孩子选择读李白的诗,因为李白的诗可以让人不畏惧人生的困难,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点亮了每个人的心灵,让无论前路困顿还是天资迟缓的人都能遥想明天的希望,活着就有一份自信。李白的诗好,他被后世冠以“诗仙”的大名,是当之无愧的。但对李白平生遭遇的评价,有很多人为拔高和误读的因素。这种拔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李白是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吗?  唐代沿袭隋朝的科举取士制
期刊
1.古今基本相同  “问讯”这个词语,意义和读音古今基本相同。《汉语大词典》在其条目下注有以下四个义项:①互相通问请教。②打听。③问候;慰问。④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辭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与《汉语大词典》相比,仅少第①义项,因此可以说其词义古今基本相同。  2.复词同义连用  “问讯”这个词语,从结构上讲是个并列式的合成词。“问”表达一般的询问,“讯”的本义是
期刊
有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和事业都有了基础,却觉得生命空虚,感到彷徨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  医生听完了他的陈述,说:“我開几个处方给你试试。”于是开了四帖药放在药袋里,对他说:“你明天九点钟以前独自到海边去,不要带报纸杂志,不要听广播,到了海边,分别在九点、十二点、三点和五点,依序各服用一帖药,你的病就可以治愈了。”  那位中年人半信半疑,但第二天还是依照医生的嘱
期刊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