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浸润、内化: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就语文学科而言,密切关注并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最终实现语文教育根本目标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基础所在,一线教师要深刻把握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本质要求,深入探究实施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从初窥语文之门径,进而深度浸润于语文之境,最终实现核心素养内化的培养目标,为助力语文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初窥门径;深度浸润;渐趋内化;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夯实与提升,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具备成就个体和适应未来社会进步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最终实现语文教育根本目标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把握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采取有效举措来完成这项重要任务。首先,引导学生初窥门径,持续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体系,使其初步感受到语文之美;其次,鼓励学生浸润语文之境,促使学生发展语文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创新发展的优秀品质;进而,再助学生实现内化,鼓励其将个体生命与生活实践、文化传承紧密联系起来,以语文所蕴含之养分来丰盈个体生命,最终形成正确的审美规范、并掌握正确的语用方法。
  一、初窥门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儿虽不识月,却可见“月”之美,皎皎月轮、剔透莹白,令人心神向往。汉语是极富形式美感的语言文字种类,语文之美,在其音、在其形、在其韵,铿锵朗然的音节音韵、生动形象的框架结构和蕴涵丰富的文化积淀,使语文通身都充满着美的炫彩。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于激发起学生对语文之美的感知与渴慕,进而主动开始语言材料的输入、加工和内化,并最终掌握输出和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基于身心发展和知识掌握情况,小学生最初对语文所产生的是一种类似于遥望“白玉盘”的朦胧美感,而这也将是他们进一步感受语文之意、之韵的基础和起点。为了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的形式之美,教师应当重视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整体认知,构建相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实现语言知识和素材的极大丰富,进而达到提升语文审美情趣、完善语用思维和技能的目标。其中,语言知识和素材的累积与丰富,即大量的语言知识和材料的输入,是实现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重要路径,而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又是语言体系的建构与运用的关键支撑,如此方可谈及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终极目标的达成。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如白纸一般,有待于教师耐心细致引导。为了更好完成语言知识和素材的积累任务,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展现语文之形态美,如,字形的巧妙构成、语词的朗朗上口、诗句的音韵和谐,亦属此类。“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以语文之美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作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肇始和开端。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在课堂内外所接触到的“语文”皆有可观之处,无论是校内语文课堂中所选用的语篇诗歌,还是校外阅读中的佳句美文,都是可供学生吸纳的重要素材:其中,语文课本可谓是一本荟萃了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精品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一篇篇优美流畅的小品文、跌宕起伏的小故事,逻辑严密的论述文,无不镌刻着美的点点星辉,蕴含着美的无尽情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子,为学生铺陈展示。当师生共同吟咏诵读、细细品味,学生从感性和直觉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和形象之美,体会文章于方寸纸上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和;而学生在校外可读可选的语文阅读材料,则其选择更为宽泛、品味更加多样,教师可秉持“开卷皆有益”的态度,在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后,鼓励他们自行选取。
  同时,教师应当“授人以渔”,不仅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素材的累积,还要帮助他们掌握高效累积的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启蒙时期的孩童,其头、眼、耳、口、手皆是吸收语文素材的重要感官,为了提升这些感官的敏感度和吸纳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通过头思、眼观、耳听、口诵、手抄,充分运用思考、默读、聆听、朗诵、抄写的方法,以此来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接受语文熏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晨起、课上、课余时间,建立起常规性的语言材料累积制度,制定合理的语言材料累计计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每学期要背诵所学教材中若干篇语料,要完成多少的经典诵读都要细细明确,使学生在日常中不断进步、持续提高;另一方面,语料积累的技巧。在语文材料积累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鼓励学生做素材笔记,如摘抄美词、美句和美段,在班级进行素材笔记的评比与展览活动,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恰当分类,如对写景好词、记事美语、绘人佳句分门别类,鼓励学生将各类别进行比较,对于薄弱类别适当补充,支持学生之间开展比赛争夺识记小能手称号,等等。
  二、深度浸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了一种心灵与心灵实现共振、相互交融的美好境界,虽然身处不同时空,但心神却因同一轮月、同一份情而密切相连。作为一份以心灵来激荡心灵,以情感来触发情感、以思维来启迪思维的教育,语文之中蕴含了丰富、深刻而隽永的情感因素,“文章并非无情物”,尤其是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汇集的名篇佳作,蕴含了具有深刻价值的珍贵情感,如,感人至深的人类之爱、雄浑壮阔的自然之景、深刻凝练的哲学之义,这些无一不是世间最美好情感的具象反映。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第二个层级,教师应当引领学生深度挖掘、全面感受、慢慢咀嚼,以情激情、以情动心、以情促知,促使学生将自己所产生的那份对语文恍如天边之月的感性認知上升至理性层面,帮助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之境,这也是学生为语文之美所感染、触动之后的又一关键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一点,心灵的震撼、情感的感染和思维的完善都是学生个体内在的一种成长与提升,教师作为一种外界所存在的“力”,只能刺激、激发、促动,不可包办替代。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第二层级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以尊重、顺应和启发学生之“心”的态度,采取有效策略来以情动人、以情引趣、以情促学,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来,真实感受语文之中所蕴含着的真情厚意。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着感人至深的英雄《黄继光》、讲述着动人心魄的《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描画着优美隽秀的《桂林山水》,务必要强调的是学生是否真的形成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应引导他们将自身所产生的朦胧、杂乱的情感梳理清晰,并进行总结和升华,最终得以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能够感动自己。“真情是掺不得半点假的”,写作者在创作时只有将情真意切灌注作品之中方能打动人心,教师作为执教者,更有责任将这份真切情谊从作品中挖掘出来,如此才算掌握了撼动人心的巨大力量,真正撩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促使其达到因情动而勃发的境界,实现打动学生的目的。其次,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当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图文展示、音乐渲染、场景重现的手段时,能够更加逼真地创设出语文教学情境,迅速激起学生的认知感受,引领学生的情感反应,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语文教学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永远的痛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学时播放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生动视频,不但渲染了课堂气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最后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打通语文之境与现实世界的通道,鼓励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和接纳语文,使语文不再是所谓的“空中楼阁”而是学生所能感受的真实人生。如,在讲授《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课本剧表演来强化自身感受,深入体会各个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感受晏子的语言魅力。
  三、渐趋内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命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开阔壮观图景,星子垂照于平静开阔的江面,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眼前这千古佳境,不知缘何时而起,更不知从何时而终,个体生命本身虽然是短暂单薄的,却也会因为融入时代精神、承载民族文化而呈现出一种丰盈厚重、疏朗笃定的美好姿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第三层级为语用能力培养及其文化的传承。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是文化的基本构成,现行语文教材是解放心灵,提升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人文情怀的绝妙材料;语文教育是丰盈生命、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文化获得并得以内化的关键过程。教师应尝试从民族性、典范性、精神性与创造性等几个维度来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现个体生命与群体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愉悦自由之美;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在通过语言材料积累、优秀语篇鉴赏、丰富情感激荡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感受语文思辨之美、品味生命精彩、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语言来表现美和创造美,最终实现个体生命观照、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目标,这也是其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表征之一。
  因身心发展和现实情况所限,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人生阅历浅薄、眼界视域窄仄,这导致学生个体在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稍显不足,在文化传承方面始终乏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承载和思想教育功能,借助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述的事件经过、所展现的价值取向,给予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和引导,以帮助学生从最初悦耳悦目的感官体验,上升为对悦心悦意的精神愉悦,进而上升到对人生理想悦神悦志的理性层面,最终架构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生、哲学和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呵护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所得来的点滴收获,最终使其品性得以怡养、行为得以教化、人格得以完善,实现个体思想和价值观的塑造与构建。例如,笔者在讲解《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赞许魏格纳博学善思的同时,也借机与学生一起探讨自己受到了哪些启发,引导学生就善思、乐学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了提升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依托于学生的成长实际,激发其学习热情。小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年龄小,个性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但缺乏稳定性,乐于参与但缺乏持久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循语文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并从中获得真切体验。只有激发其内在热情,并采取一些有效手段维持这种热情的长效发挥作用,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语文即生活”,语文同生活实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课程,其字、词、句,段、篇、章,所述思想情感亦或具体事件,所观照的都是现实世界、人生百态。因此,语文知识的学习同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掌握和应用语文知识;三是,强调开放包容。在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开拓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尝试理解、鉴赏、接纳其他国家、地区、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就是语文核心素养中传达出的對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校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奠基阶段,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任重而道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言鉴赏、学习和运用过程中所构建并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所形成并发展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等综合能力体现。小学一线语文教师要深刻把握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充分把握语文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深入探究推进语文教学深度改革的有效路径,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均玲,黄瑞夷.从“教读文”转向“教读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之一[J].语文知识,2017(01).
  [2]潘涌.语文核心素养:“表达力”和“思想力”——基于PISA最新分析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3]陈洁英.利用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1).
  [4]惠黎明.从“学得”到“习得”,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观舞记》教学片段设计分析及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
  [5]陈芳,王涤菲,孙景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黑河学刊,2018 (02).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为我们开展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 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 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 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幼儿提供
【摘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耐心地培养他们的语感,逐步提高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语感,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感;积累;诵读;提高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语言、语意、语言情感的感受等
【摘要】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践,巧妙捕捉课堂上的“意外”资源,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创造出更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意外资源;发散思维;数学课堂教学;精彩  教学中,教师常常“意外”,若担心“意外”会打乱我们的教学思路,使自己无法驾驭课堂,而去阻止“意外”的发生,将会使教师错失许多因“意外”而生成“精彩”的良机
【摘要】农村小学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差,所以更应该大力促进课外阅读。本文从营造家校阅读氛围,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农村小学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摘要】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两者关系也日益密切。通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以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文章通过和自身教学经验相结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里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  在小学的教学中,语文这门基础性学科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摘要】学校的发展之路,通常取决于校长如何做出抉择。而学校的好与不好,通常取决于学校的目标管理方法。所以校长要多强化自己的管理思想,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关注学校师生具体的教学与学习情况,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制定合适的管理目标。一个好的管理目标,进行的顺利的话,会让学校的管理更加合理。  【关键词】中小学校;实施;目标管理  引言:如果把一所学校比作一个公司,那么校长就是其中的总裁,教师就是公司的员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健全,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国家更加注重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校园足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校园足球成为体育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小学校园引进足球项目,促进了小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向发展,也是为我国储备足球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然而,新的教学项目的引进,进展都不会很顺利
【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想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通过科学、有效
【摘要】要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必须跳出囿于课堂教学的封闭模式,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课内外沟通,融洽学科联系,在生活中实践,全方位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构建;开放;教学模式;大语文观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的挑战,“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
【摘要】儿童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的异常。这些异常的行为极大地限制了自闭症儿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所存在的缺陷,更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和关爱,很多成功案例也证明,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这些孩子都会有很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闭症;情绪;干预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