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痕迹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一段或几段难忘的记忆,不论记忆中的故事怎样,我们都会将记忆安置在一个场景里。青年摄影师黄奔则将记忆定格在曾经居住的故乡场景里,通过画面中所展示的空间、物件我们似乎也慢慢想起了曾经的往事。
  问:你所拍摄的场景是按自己的回忆布置的,还是真实的场景?
  答:这些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场景,我并没有去改变它的原貌,只是进行了一次记录与传达。不过,从另外一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不是最初的那个场景了,因为在画面中某个物品也许已经改变了,或许它的墙皮是新刷的,这也构成了记忆的“痕迹”。
  问:你怎么看待自己与这些场景的关系?
  答: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对于故乡的记忆,有着那个年代的时代感。时间不断推移,周边的事物和环境不断变化,而这些空间却凝固于此。这些空间、物件就像感光材料一样在逝去的时间里发生着化学反应。但时间逝去也会让我的这些记忆越来越模糊,所以再次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我就想用相机把它记录下来。
  问:影像中的场景有破败感,这与你的记忆之间是否存在断裂?
  答:我认为记忆有其特有的残缺性,有时候记忆中的一个物品往往只有一些细微的痕迹。而影像中场景这种破败感却是由时间造成的,它并不改变记忆的形状,所以两者之间也许并不存在断裂。
  问:你为什么选择用胶片表达时间的痕迹?
  答:时间在物品和环境上留下的痕迹就像是时间和光在底片上留下的影像,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所以我选择用胶片来表达。
  问:你在自我作品阐述中用了“时代”一词,你认为彼时与此时的空间结构有怎样的变化?
  答:不管你如何去封存空间,它总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虽然在这个空间里有些物件还是在原位,但是它的环境已经改变了。我有一幅作品是一张旧桌子和一些零碎的物品,墙是新刷的半截绿墙,桌子还是老的桌子。这里面存在的墙已经不是那个时代的墙面,所以这其中存在的一种时间矛盾应该就是你说的彼时与此时的空间结构变化吧。
  问:我是不是可以简单理解这个空间,实际是内心的变化?
  答:对,这里面是有我的内心变化,因为我在那里出生并长大,虽然儿时的记忆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因为房屋闲置在那儿很多年无人进出,所以空间变化不大,这样才得以让那个年代的记忆有些存留。并且我觉得城市的快速变化发展也让我们的记忆变得越来越不清楚,所以我想把这种场景呈现出来也是不想让它只成为一种记忆,而是去表达我真实的感受。
  问:你描述记忆是通过物件的承载和空间遗留下的痕迹,能结合作品说说画面中的符号与自己的记忆吗?
  答:一种是空间里留下的痕迹,另一种是在物件上留下的痕迹。墙上腐烂发霉的漆皮、旧的海报、日历、贴纸、破损的家具,还有那个时代的空间结构,每一个单张作品都存有一个小的叙事,连串起来便是时代的微缩。这组作品有一张是整个墙面都贴满了小的贴画,里面有那个时代的一些所谓“偶像”,但是到今天已经褪色、损坏。我觉得这就是在空间存留的痕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一幅是一个绿的大柜子,那是我母亲结婚时候的嫁妆,这个柜子具有那个年代的特征。虽然我现在对它的记忆有些模糊,但是那个时代的那种感觉依稀存在,这应就是物品与环境承载记忆的能力。很多记忆都可以通过物件承载或在空间遗留痕迹中找寻,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来表达我对过往的追忆。
其他文献
1990年代纪实摄影在国内风头正兴,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的作品曾被国内众多有志于纪实的年轻摄影人奉为标杆,他的经历也被津津乐道。直到最近,还有一些国内的展览机构正在联系引进萨尔加多的作品作为摄影活动的压轴大戏。20余年过去了,在世界范围内,摄影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纪实以及报道摄影的生存环境也不复往日,而在国际上,被许多人视为大师的他却日渐引起两极分化的争议,本刊特约评论家江融结合去年纽约国际摄
期刊
1962年生于南京的马康,早年学习油画并酷爱现代艺术,1993年开始摄影创作。马康在创作上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另类”与独行,对他来说,用照片反映时代境况,玩味这种“视觉的方式”,似乎很能满足自己的表达和激情。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次政治运动和现代化建设摧枯拉朽的潮流中遭遇厄运,并承受着复杂与矛盾的堆砌、自然与被迫的适应。马康的系列作品“不确定时代”最早创作于2005年,作为一种“信
期刊
Q:你从事摄影的初衷?  A: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的是版画专业,毕业后还画了很多年油画。我觉得我比较幸运,我的老师是英若识先生,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多看似与艺术无关的课程,摄影课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个课程只有短短的半个学期,却让我迷恋上了相机与照片。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以后要做摄影,而这对于我日后的摄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Q:为什么后来选择放弃绘画来做摄影呢?  A:画了多年的画之后,我发现用绘画
期刊
这组表现上海外滩的系列作品,貌似艺术味道颇浓并洋溢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其实这组作品的产生完全是一单商业合同,是受上海市国资委所属上海久事集团委托拍摄的。该集团十几年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上海的外滩进行保护、规划、再次开发建设,并需要进行营销推广宣传。这组作品委托合同价格250万元,历时数月完成。这是我及我的团队继《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全家福》、《印像上海》、《航拍上海》、《上海老工业》、《百年思南路上的思
期刊
学摄影,原本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在《解放军报》工作21年,都是同文字打交道,从没有拿过照相机。  曾经有人问我自己的摄影作品有何特点,我答:1、从来没有预定拍摄计划,多是利用出差和出国访问,走到哪里拍到哪里,全部作品都是现场抓拍的:2、因为是从学习新闻摄影开始的,因而比较关心社会,关注人,以拍摄人物为主,特别是妇女、儿童是我的最爱,有人开玩笑地说我摄影也是“以人为本”;3、镜头主要对着世间美好的
期刊
满目都是中国式的山水,却疑惑于绘画与摄影。  这些作品设置了一个游戏,让观者在画面前猜测、选择。其实,艺术不过就是成年人的游戏,只不过是在趣味中玩得更有意味。  如果把某类照片理解为艺术,从来没有人说过照片应该是什么样子。在人们看来,这组貌似中国水墨的摄影作品,有着极强的传统意韵,光影的交错分明是水墨的点染。  而我并不想追究它所用技法的倾向,讨论和寻找像什么、如什么、似什么,或许都是对这组作品的
期刊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家拍卖公司“嘉德拍卖”的老板,同时也是泰康保险公司老板的陈东升出资1.2亿元,为其母校武汉大学捐建了一座万林艺术博物馆。2015年5月9日正式开馆,同时举办“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  陈东升远见卓识,开中国企业收藏当代艺术、支持当代艺术发展的先河。一方面,泰康收藏从一开始就将理性化、体系化、学术性作为目标,以收藏作为梳理历史、书写历史,从而再造现实
期刊
摄影作品的结集出版从来就是摄影者创作生涯的纪念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摄影书,除了作品集,从摄影史早期的照片贴册,到传统洗印时期延续到现在的家庭相簿,从配合摄影展览制作的图录,到摄影家的手工书等等,书就是照片天然的展现方式。  摄影书就是阅读者手中的摄影画廊。在阅读者与作品近乎无间的观看、翻阅过程中,照片与照片之间,照片与阅读者之间演化出伴随着时间流动而不断成长的内在关联。在自媒体时代,当影像在互联
期刊
优秀的综合像质及操控性能,是尼康D810最大的特点,该机取消了光学低通滤镜,并使用了在尼康D4S上受到好评的EXPEED 4影像处理器,因而在像质上有了明显进步。而全新的调焦系统和机身模具,则使得该机的操控性能和把持舒适性以及环境适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综合像质  D810拥有3535万有效像素,能够胜任绝大多数专业摄影师在影像放大印制时对像质的要求。由于取消了低通滤镜,其像质细腻程度较之D
期刊
PARIS PHOTO的巴黎国际照片展销博览会,自2013年4月从欧洲首闯美国,便选择落脚在世界娱乐中心的好莱坞,插足洛杉矶搞出其第一个美国版展销博览会Paris PhotoLA,到2015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2015年的Paris Photo LA气若长虹,共有来自世界17个国家的79个画廊和摄影媒体等机构,携参展艺术家265名共襄盛会。5月1日至3日的洛杉矶周末风和日丽,中黄底色的Par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