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瞬间近百年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zhe_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家拍卖公司“嘉德拍卖”的老板,同时也是泰康保险公司老板的陈东升出资1.2亿元,为其母校武汉大学捐建了一座万林艺术博物馆。2015年5月9日正式开馆,同时举办“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
  陈东升远见卓识,开中国企业收藏当代艺术、支持当代艺术发展的先河。一方面,泰康收藏从一开始就将理性化、体系化、学术性作为目标,以收藏作为梳理历史、书写历史,从而再造现实的手段;另一方面,泰康人寿自2001年以来鼓励、推动国内当代艺术的实验探索,通过设立企业内部的艺术部门一一泰康空间,组织和赞助艺术活动,泰康空间秉持“追溯和激励”的目标,在历史性地回看艺术实践及其社会文化情境的同时,以前瞻性的眼光把握当下现实和未来可能。
  建立在泰康十余年来收藏与支持艺术并重的工作基础上,本次开馆展览由泰康空间担当策划与实施任务。本次展览的策展基础是泰康空间“追溯与激励”的空间理念和“将对当代艺术的观看和研究放置于1942年以来的历史跨度之中”的学术研究体系。依托泰康人寿丰富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收藏,展览力图呈现百年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媒介发展特征。
  此次展览精选泰康艺术收藏中46位艺术家的70余件(组)作品参加展示,绘画作品包括林风眠、吴作人等前辈力作,也包括刘小东、尚扬等当代精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展品中有18位摄影者的30余幅作品,包括193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摄影作品,其中有从郎静山、张印泉到吴印成、吴鹏、王庆松等。从横向上看,此次展出的从20世纪30年代到2010年之前的作品媒介是油画与摄影,从作品的选择和历史跨度上,公众在观看展览的同时可以对这两种艺术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每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有一个大体脉络的了解。其中的摄影类藏品更是泰康人寿首次向外界集中公开展示。2010年以后的作品则聚焦于年轻艺术家的新媒介创作,有装置、行为、录像、生成艺术(generativean)等,通过这些极具实验性的年轻艺术家的新作,呈现这一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美学样貌。展览从媒介的角度尝试发现艺术家关于艺术语言、关于媒介本体的创作思考。
  泰康表示,一直以来极为关注摄影作为艺术在中国的演变,他们希望将其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观察和探讨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线索,尤其是对著名摄影师个案的研究也是泰康摄影项目的一个特色。
  这次展出的最早的摄影藏品是上世纪30年代的“南郎北张”,其中郎静山的两幅是较为熟悉的《狮子》和《仙山阁楼》,张印泉的5幅小尺寸(长边均不超过20厘米)作品,其中表现一位女青年在树下沉思的《芭蕉树下》最为精彩。
  194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展出了高帆、孟昭瑞拍摄的《北平入城式》《西苑阅兵》《开国大典》:吴印咸1942年到1945年间拍摄的大家极为熟悉的《毛泽东》4幅:同时还有吴中行的沙龙式作品3幅。
  1950年代展出了候波、孟庆彪1959年拍摄的《毛泽东标准像》,姚经才1956年拍摄的《周恩来标准像》,但是未见“大跃进”等历史事件的相关影像。卢施福两幅风光也在这一部分,略显突兀的。
  1960年代选择了晓庄拍摄的关于“文革”的作品4幅,而那一时期翁乃强、李振盛等人作品并没有出现。吴印成1965年拍摄的一组16幅《北大荒农业丰收与人物、风光》(9×14厘米)颇感新鲜,但似雷同。
  1970年代只有吴鹏1976年4月拍摄的3幅“天安门事件”。
  1980年代展出了陈宝生的《马系列》,韩磊的《陕西》和任暑林的《八十年代中学生》,这样的选择,多少有点看不明白其用意。
  1990年代展出了张大力的《拆·紫禁城》,刘铮的《三界系列》和王彤的《墙上的毛泽东像》。
  在当代艺术异常活跃的21世纪的头十年,只有洪浩的《我的东西系列》1幅,王庆松的《过去,现在,未来系列》3幅。
  不知泰康出于怎样的考虑,他们未能透露目前藏品中摄影作品所占的比例及数量。如果抛开数字,仅从次此展览中以时间为序所展示的摄影藏品,从中还是基本可以窥见“作为艺术”出现的摄影所携带的时间与历史的印痕。此次展览中的摄影作品或许并非泰康收藏的全部。但是展览选择的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者和作品,似有遗漏或也看不出明确的标准:对摄影的艺术表达、纪实记录、政治宣传的分类与理解,展览并没有呈现出特别清晰的逻辑关系与脉络,让人多少有些遗憾。
  但是,在当下摄影界内部,如何书写中国摄影史也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泰康为建立一套能够呈现中国现代摄影史发展脉络的收藏体系所做的努力,呈现出中国现代企业难能可贵的文化胸怀。假以时日,随着藏品的丰富,相信很多的问题都会得到廓清。
其他文献
我使用“天空与梦想”、“最后的太阳”和“宇宙结构学”等题目,持续拍摄关于20世纪末的照片。对于已经过去的那个世纪的人们,我有一种瞬间的同感能力,那些人们滋养着关于苍天的梦想和怀旧情绪。  ——川田喜久治  相比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杉本博司等等,同为日本摄影家的川田喜久治(KikujiKawada)的名字并不为我们所熟知。在过去的2014年里,川田喜久治的作品却在世界范围里再次广泛引起关注。2014
期刊
塔楼,作为青岛老城的一道风景,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沧桑。徐崇德《水中的塔楼》,带给我们的是一道关于塔楼的别样的风景。  其实徐崇德借助独特的视觉元素所解读的,不仅仅是塔楼作为一种美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他以整体组照的系列空间,引起了人们对塔楼的关注,从而让影像的魅力,延伸到了哲学的、社会学的层面,带来了有意味的结构形态。  回顾整个摄影史的影像历程,其中也不乏借助水中的倒影展开现实世界的纷繁世像,尤其是
期刊
受访嘉宾  佳能ICP事业本部长、专务董事:真荣田雅也  佳能ICP副事业本部长、ICP第一事业部(EF镜头)事业部长、执行董事:冈田正人  佳能ICP第二事业部(数码单反相机)事业部长:户仓刚  佳能第三事业部(消费类数码相机)事业部长:溝口芳之  佳能ICP副事业本部长、ICP第四事业部(数码摄像机)事业部长:枝窪弘雄  佳能ICP战略企划中心所长:吉冈达生  Q:佳能未来是否会制造智能相机,
期刊
索尼α7Ⅱ是索尼全画幅微单α7的换代产品,新款相机的最大变化是增加了机身防抖功能并改进了自动调焦系统。  有效像素:2430万  感光元件尺寸:35.8×23.9mm  快门范围:30-1/8000秒  连拍速度:5幅/秒  调焦系统:增强型混合调焦系统  感光度范围:IS0 100-51200  视频标准:1920×1080/50p  取景器:100%视野率电子取景器  液晶屏:3英寸、123万
期刊
1990年代纪实摄影在国内风头正兴,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的作品曾被国内众多有志于纪实的年轻摄影人奉为标杆,他的经历也被津津乐道。直到最近,还有一些国内的展览机构正在联系引进萨尔加多的作品作为摄影活动的压轴大戏。20余年过去了,在世界范围内,摄影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纪实以及报道摄影的生存环境也不复往日,而在国际上,被许多人视为大师的他却日渐引起两极分化的争议,本刊特约评论家江融结合去年纽约国际摄
期刊
1962年生于南京的马康,早年学习油画并酷爱现代艺术,1993年开始摄影创作。马康在创作上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另类”与独行,对他来说,用照片反映时代境况,玩味这种“视觉的方式”,似乎很能满足自己的表达和激情。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次政治运动和现代化建设摧枯拉朽的潮流中遭遇厄运,并承受着复杂与矛盾的堆砌、自然与被迫的适应。马康的系列作品“不确定时代”最早创作于2005年,作为一种“信
期刊
Q:你从事摄影的初衷?  A: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的是版画专业,毕业后还画了很多年油画。我觉得我比较幸运,我的老师是英若识先生,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多看似与艺术无关的课程,摄影课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个课程只有短短的半个学期,却让我迷恋上了相机与照片。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以后要做摄影,而这对于我日后的摄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Q:为什么后来选择放弃绘画来做摄影呢?  A:画了多年的画之后,我发现用绘画
期刊
这组表现上海外滩的系列作品,貌似艺术味道颇浓并洋溢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其实这组作品的产生完全是一单商业合同,是受上海市国资委所属上海久事集团委托拍摄的。该集团十几年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上海的外滩进行保护、规划、再次开发建设,并需要进行营销推广宣传。这组作品委托合同价格250万元,历时数月完成。这是我及我的团队继《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全家福》、《印像上海》、《航拍上海》、《上海老工业》、《百年思南路上的思
期刊
学摄影,原本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在《解放军报》工作21年,都是同文字打交道,从没有拿过照相机。  曾经有人问我自己的摄影作品有何特点,我答:1、从来没有预定拍摄计划,多是利用出差和出国访问,走到哪里拍到哪里,全部作品都是现场抓拍的:2、因为是从学习新闻摄影开始的,因而比较关心社会,关注人,以拍摄人物为主,特别是妇女、儿童是我的最爱,有人开玩笑地说我摄影也是“以人为本”;3、镜头主要对着世间美好的
期刊
满目都是中国式的山水,却疑惑于绘画与摄影。  这些作品设置了一个游戏,让观者在画面前猜测、选择。其实,艺术不过就是成年人的游戏,只不过是在趣味中玩得更有意味。  如果把某类照片理解为艺术,从来没有人说过照片应该是什么样子。在人们看来,这组貌似中国水墨的摄影作品,有着极强的传统意韵,光影的交错分明是水墨的点染。  而我并不想追究它所用技法的倾向,讨论和寻找像什么、如什么、似什么,或许都是对这组作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