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教育到完成学校要求的常规工作和临时性工作,不但牵制了老师许多精力,更多的是班主任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做班主任,尤其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老师更不愿做班主任。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观察,巧用“心理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可以让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一、利用“首因效应”,打开良好的局面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首先要打响第一炮。万事开头难,一个班级管理得好不好,取决于开学初的一段时期,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接任一个新班级时,一开始都要化很多精力在班级管理上。
首先,班主任要认真地介绍自己,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第一印象: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凡事认真、爱护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个值得他们信赖的老师。其次,制定好班级管理的目标并详细解释给学生听,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再次,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并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能说出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了解他们,学生会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最后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从打扫教室和宿舍卫生、个人卫生、物品放置到穿着打扮等等,从小事、细微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评讲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个别教育和指导,一般开学不久就能使班级管理井然有序。
二、利用“自己人效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关系,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使对方不感到压力,也无须有戒心,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自己人效应”。只有学生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学生才会信赖老师,接受老师的要求。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但在多数学生的意识里,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中职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大多属于被忽视、冷落的群体,很少得到老师的积极评价与鼓励,因而师生关系比较淡薄,甚至敌对,具体表现为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敏感、偏激,自我防御意识较强,因而更容易造成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所以班主任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的生活和学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放下身段与学生交朋友。平时要经常下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宿舍卫生与纪律,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学生聊专业、学习方法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等等。下教室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作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习惯。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的关心,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把老师当成他们的朋友,能真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三、利用“进门坎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向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进门坎效应”。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进门坎效应”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刚接任一个新班级时,班主任不要向学生提较高要求,以免学生做不到而受打击,可以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尊重老师,自修课不讲话、不睡觉,做好值日生工作,并保持宿舍、教室的美观整洁。等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宿舍评比中争当文明宿舍,班级评比中争当优秀班集体等等,这样学生在不断接受要求的过程中也在提高着自己。
四、利用“反馈效应”,激励学生更好地扬长补短
学习者需要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了解,而这种结果的了解又起到强化作用,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的学习,从而增加学习效率,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反馈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反馈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及时改进不足,督促学生朝着班级制定的奋斗目标努力。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每天放晚学的时间,及时总结一天中班级管理的情况,合理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了解班级每天的现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所处的班级情况,从而督促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课时间,班主任可以总结班级管理一周的情况,包括上课情况、任课老师的反馈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和表现。利用周记或谈话形式,与每一位学生交流,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和为班级做出的贡献,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可激励学生多做反思,不断完善自己。
五、利用“超限效应”,提高教师的管理艺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听教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这个故事说明了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心里的极不耐烦或反抗。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我们经常听有些班主任抱怨:“我每天都与学生讲学校的规章制度,可学生就是不听。”很多情况都是因为“超限效应”作怪,因为我们有些班主任一直用说教的方式在教育学生,学生早听厌烦了。这要求我们班主任要不断改变方式方法,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督促学生改掉不良习惯,逐渐进步。尤其有些学生常常犯相同的错误,老师一贯的说教,学生自然听不进去。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时,不能旧事重提,不能反复唠叨、批评,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教育。
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巧妙运用心理效应,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的水平,可使班级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心理效应,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自觉完善自己,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紧紧围绕班级的创建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利用“首因效应”,打开良好的局面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首先要打响第一炮。万事开头难,一个班级管理得好不好,取决于开学初的一段时期,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接任一个新班级时,一开始都要化很多精力在班级管理上。
首先,班主任要认真地介绍自己,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第一印象: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凡事认真、爱护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个值得他们信赖的老师。其次,制定好班级管理的目标并详细解释给学生听,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再次,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并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能说出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了解他们,学生会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最后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从打扫教室和宿舍卫生、个人卫生、物品放置到穿着打扮等等,从小事、细微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评讲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个别教育和指导,一般开学不久就能使班级管理井然有序。
二、利用“自己人效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关系,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使对方不感到压力,也无须有戒心,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自己人效应”。只有学生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学生才会信赖老师,接受老师的要求。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但在多数学生的意识里,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中职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大多属于被忽视、冷落的群体,很少得到老师的积极评价与鼓励,因而师生关系比较淡薄,甚至敌对,具体表现为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敏感、偏激,自我防御意识较强,因而更容易造成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所以班主任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的生活和学习,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放下身段与学生交朋友。平时要经常下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宿舍卫生与纪律,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学生聊专业、学习方法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等等。下教室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作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习惯。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的关心,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把老师当成他们的朋友,能真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三、利用“进门坎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向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进门坎效应”。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进门坎效应”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刚接任一个新班级时,班主任不要向学生提较高要求,以免学生做不到而受打击,可以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尊重老师,自修课不讲话、不睡觉,做好值日生工作,并保持宿舍、教室的美观整洁。等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宿舍评比中争当文明宿舍,班级评比中争当优秀班集体等等,这样学生在不断接受要求的过程中也在提高着自己。
四、利用“反馈效应”,激励学生更好地扬长补短
学习者需要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了解,而这种结果的了解又起到强化作用,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的学习,从而增加学习效率,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反馈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反馈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及时改进不足,督促学生朝着班级制定的奋斗目标努力。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每天放晚学的时间,及时总结一天中班级管理的情况,合理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了解班级每天的现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所处的班级情况,从而督促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课时间,班主任可以总结班级管理一周的情况,包括上课情况、任课老师的反馈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和表现。利用周记或谈话形式,与每一位学生交流,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和为班级做出的贡献,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可激励学生多做反思,不断完善自己。
五、利用“超限效应”,提高教师的管理艺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听教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这个故事说明了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心里的极不耐烦或反抗。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我们经常听有些班主任抱怨:“我每天都与学生讲学校的规章制度,可学生就是不听。”很多情况都是因为“超限效应”作怪,因为我们有些班主任一直用说教的方式在教育学生,学生早听厌烦了。这要求我们班主任要不断改变方式方法,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督促学生改掉不良习惯,逐渐进步。尤其有些学生常常犯相同的错误,老师一贯的说教,学生自然听不进去。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时,不能旧事重提,不能反复唠叨、批评,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教育。
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巧妙运用心理效应,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的水平,可使班级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心理效应,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自觉完善自己,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紧紧围绕班级的创建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