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师与生之间,教与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为媒介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将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信息。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课堂可以不用语言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很好地使用语言,并且把语言作为一门艺术进行认真推敲、研究并且巧妙应用。这对学生接受、理解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师生情感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学论著《学记》上记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课堂语言既不是生搬硬套的书面语,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日常用语,而应该是严谨的书面语和灵活、生动口头语的巧妙结合。凡是教得好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特点:课堂语言既充满科学性、逻辑性,又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性。善于讲课的教师,讲起课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不善于讲课的教师,学生听起课来味同嚼蜡,使人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得过好语言这一关。使用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准意切,通俗易懂。词准意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语言必须准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辞。特别是对一些阅读或专业术语,要求教师要明白真正内涵,不能望文生义、随意揣测、信口开河。对传授的知识不能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能明确哪种说法对,哪种说法错,甚至于向学生传授错误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推敲,到底应该怎样说才妥当,只有这样,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才准确。
在教学中既要有书面语的严密精确,又要有口头语的通俗易懂,只有这两者有机巧妙地结合,才能使学生对传播的知识听得懂,学得会。学得会的前提是听得懂,要让学生听得懂仍然要在语言上下工夫。首先,教师的声音要洪亮,普通话要标准,语调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一般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太快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到的信息来不及分析处理,节奏慢的学生听起来思维断层,这两个方面对教学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流畅,不能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让学生听起来糊糊涂涂。有些书面语,例如有些课文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遍又一遍地读,学生即使读一千遍一万遍也不理解,况且有些书面语很规范不好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充分理解、感知教材内容以及精通其相关知识,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再把书面语转化成比较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这样才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既要词准意切,又要通俗化、形象化、口语化。
第二、激情四溢、热情大方、文明礼貌
教师这个职业很神圣,也很辛苦,连上三节课头晕目眩,口干舌燥,还有第四节课怎么办?是敷衍了事?还是重整旗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拿出敬业精神,打起精神,保持高度的兴奋,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召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这样整个班级的气氛就会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气氛反过来会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
热情大方、文明礼貌不仅在社会交往中应用,在教学中也应该加以应用。教师在教学之中语言亲切、大方、得体,充满着对学生关爱之情,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以宽为主,以严为辅,宽严结合,不要老板着脸。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一次鼓励,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次善意的批评,这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之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三、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生动形象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让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听起课来就有精神,思维就活跃,记忆就深刻。反之,如果教师语言呆板、平淡、抽象,缺乏一种吸引力,学生听起来平淡无味,自然会印象肤浅,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语言生动、风趣,并不是要求像相声演员那样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但是课堂上运用适当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认为只要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把上述教学语言技巧应用到教学之中,对提高教学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
我国著名教学论著《学记》上记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课堂语言既不是生搬硬套的书面语,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日常用语,而应该是严谨的书面语和灵活、生动口头语的巧妙结合。凡是教得好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特点:课堂语言既充满科学性、逻辑性,又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性。善于讲课的教师,讲起课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不善于讲课的教师,学生听起课来味同嚼蜡,使人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得过好语言这一关。使用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准意切,通俗易懂。词准意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语言必须准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辞。特别是对一些阅读或专业术语,要求教师要明白真正内涵,不能望文生义、随意揣测、信口开河。对传授的知识不能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能明确哪种说法对,哪种说法错,甚至于向学生传授错误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推敲,到底应该怎样说才妥当,只有这样,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才准确。
在教学中既要有书面语的严密精确,又要有口头语的通俗易懂,只有这两者有机巧妙地结合,才能使学生对传播的知识听得懂,学得会。学得会的前提是听得懂,要让学生听得懂仍然要在语言上下工夫。首先,教师的声音要洪亮,普通话要标准,语调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一般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太快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到的信息来不及分析处理,节奏慢的学生听起来思维断层,这两个方面对教学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流畅,不能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让学生听起来糊糊涂涂。有些书面语,例如有些课文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遍又一遍地读,学生即使读一千遍一万遍也不理解,况且有些书面语很规范不好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充分理解、感知教材内容以及精通其相关知识,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再把书面语转化成比较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这样才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既要词准意切,又要通俗化、形象化、口语化。
第二、激情四溢、热情大方、文明礼貌
教师这个职业很神圣,也很辛苦,连上三节课头晕目眩,口干舌燥,还有第四节课怎么办?是敷衍了事?还是重整旗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拿出敬业精神,打起精神,保持高度的兴奋,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召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这样整个班级的气氛就会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气氛反过来会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
热情大方、文明礼貌不仅在社会交往中应用,在教学中也应该加以应用。教师在教学之中语言亲切、大方、得体,充满着对学生关爱之情,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以宽为主,以严为辅,宽严结合,不要老板着脸。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一次鼓励,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次善意的批评,这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之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三、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生动形象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让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听起课来就有精神,思维就活跃,记忆就深刻。反之,如果教师语言呆板、平淡、抽象,缺乏一种吸引力,学生听起来平淡无味,自然会印象肤浅,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语言生动、风趣,并不是要求像相声演员那样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但是课堂上运用适当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认为只要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把上述教学语言技巧应用到教学之中,对提高教学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