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自我审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成年人的心中,中学生的心理处在幼稚与成熟的边缘,不能正确认知事物。可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能够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并有意识地涉足社会生活,重视精神体验,并展示精彩的自我。了解了中学生的自我认知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解他们,从而完善教育方式。
  关键词: 中学生 自我认知 评价
  
  中学阶段是学生摆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自然顽皮的外表掩盖不住要长大的愿望。这一阶段的青年永远都是值得关注的,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复杂社会环境下,更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比之童年,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外,心理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自我意识的变化。德国哲学家斯普兰卡称作青少年“是第二次诞生”,是指他们发现了一个内心的自我世界。正是这个自我的出现,他们的独立性、成人感日趋增强,因而需要独立处事。而我们许多成年人看不到这一点,总认为孩子还没有长大,于是两代人的冲突就逐渐增多。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就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如何认识、介绍、展示和评价自己的。
  
  一、客观的我
  
  人作为生命存在来说是自然的产物,作为个体来说是社会的产物,心理学家称之为客观的我。要认识自己,首先应该承认客观现实中的“我”,对客观自我如何看待、评价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对自己的外表形象满意吗?
  2.你有哪些特长?
  3.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4.老师对你是如何评价的?
  在所调查的50名对象中,有10人对自己的外表形象非常满意,36人对自己的外表形象认为比较满意或一般,有4人对自己的外表形象不满意。可见,学生可以通过客观的相貌等感性特征观察自己。其次他们大多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没有特长或者未发现自己有什么特长。在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一项中,回答为“一般”与“不清楚”的占了绝大多数,很多人对这一方面没有过多的考虑,这说明了他们认识自我的不全面性,他们的任何行为活动都属于自我领域,与他人无关或者说他们不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言行对别人的影响。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提问中,成绩好的同学能明确回答出自我感觉的印象,成绩较好或一般的同学认为不知道、说不来,可见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对学生自我认识的影响。
  客观的我受到了主观自我的价值判断和他人评价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印象,得到别人对自己评价高的人往往充满自信,反之亦然,他们或者迷茫,或者无所适从。由此看来中学生和教师、家长的正常沟通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增强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这一点。
  
  二、本能驱动的我
  
  人具有极强的潜意识,即人的行为表现具有内在的驱动力。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怎样靠心理意识来驱动、支配自己的行为的呢?问卷涉及如下几个环节:
  1.你是否追求享乐(自由自在、无人约束),如何看待这种心理?
  2.你的待人处事原则是什么?(包括与家人、同学、老师或他人)
  3.你赞同“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吗?你吸烟吗?
  4.你的自控能力如何?(在学习、生活、其他方面)
  中学生虽然正向成年人过度,但是他们的内在潜意识中仍然有追求舒适、安逸的享乐心理。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也就是说他们认识到这是人的一种本我反应。但也有1/3的人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也很正常,但不能经常有,否则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不利。可见,他们能够较为正确地看待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并且可以严格按照自己的原则去做事,他们都渴望真诚,并且以真情去换取友情,强烈的责任感、讲求信用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在吸烟问题的调查中,同学们100%反对吸烟并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他们认为,看到别人吸烟有种神气感,个别同学有过吸烟的现象。谈到个人的自控能力时,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判断自己的自控能力,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在出现较为严重的利益、情感冲突时,在强大的诱惑力或者哥们义气趋使下,自己会失去自控能力。现实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现象严重,可见应及早在中学生中进行心理学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实现理智的自我本能驱动。
  
  三、自我评价与自我体验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和个性特点、状态的判断。自我评价直接影响个体自尊、自信的确立。那么现在的高中生究竟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
  学生往往强调在突出的、能够充分说明自己的方面诠释自己,虽然达不到客观、全面,但是说明他们可以发现问题的内在性,寻找自己的不足和原因,评价的范围扩大,内涵也逐步丰富,并且稳定性增强;他们也会经常反思、分析自己,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掌握自己的行为。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盲目和概念化,他们逐渐可以本着正反两方面的态度,既不着重强调优势,又不刻意掩盖缺点,给人以诚实的感觉并具有客观性。
  自我体验是对个人的情操、情感的体验,例如,自信、自卑、自满,自我欣赏。自我体验反映了主体“我”的需要与客观现实的“我”之间的因果关系。
  学生的成人感日趋增强,因而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能够客观地接受自己[1]。调查发现学生在自己的身上可以找出自己认为肯定的地方,但或许是因为对自己某些方面不满意,或许因为个人心理的自卑,有近10人不赞成自我喜欢,自我欣赏。大多数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们在日记中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怀,表达自我精神体验,记录自己感觉有意义的东西。但是,由于成年人对中学生的行为往往缺乏信任,惟恐他们步入歧途,漠视他们的情感体验,忘记最基本的冷静的交流,这使得具有新思维的年轻人与传统观念深厚的成年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
  中国有句古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几千年来,国人以谦虚谨慎为美德。在当今全面开放的形式下,对先辈的传统我们应当予以继承,但在现代社会的新形式下,人心浮躁与之又形成明显的反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塑造谦虚内敛人格精神和自我个性追求这两方面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朝着成人化的趋势发展。他们渐渐有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潜在的那种自由散漫情绪逐渐会被理智所控制。学生的独立性格和人格正在形成,正在有意识地涉足社会生活,并展示着精彩的自我。认识自我是重要的,也是很困难的,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尽管这个目标并不宏伟,但是它切合实际而没有幻想。教师在平时应当帮助他们更好地自知、自审、自爱、自好,加强自控力,增强自尊心,提高自信心。在正确审视自我的基础上,我们应适时地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与他人乃至社会各方面作接触,以有利于他们很好地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戴风明,陈锦秀.关于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4,(11).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在教育界中非常重要,此阶段是幼儿对所有事物启蒙阶段,对所有事物都会感到新鲜好奇,所以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中展开教学,这个过程很容易提高幼儿对课堂的兴趣,所
摘 要: 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又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学生进入独立学院,独立学院贫困生群体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资助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健全机制、经济资助、心理引导、岗位提供等方面进行探讨,积极构建资助体系,使贫困生群体能够健康、和谐地成长。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贫困生 资助    2008年3月6日,教育部发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
摘 要: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作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本文作者提出了将商务智能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并给出了基本思路,同时在成绩管理模块中尝试具体运用,旨在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数据视图,为相关的应用人员提供准确、快捷、高效的教学业务数据查询平台,尤其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方向指示。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 商业智能技术 数据挖掘    1.引言
摘 要: 性教育是关乎人生幸福的教育,性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对于完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参与式教学相关理念为指导,应用讨论法、头脑风暴、游戏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教学法,进行了性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旨在寻求科学的、有效的性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 性健康教育 参与式教学 教育方式    参与式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
《数据库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平台课程,从完善课程标准、对照知识点来提炼思政目标,结合社会热点通过引入新冠疫情项目、采取案例教学、开展思政讨论、改革考核方式来
摘 要: 新课程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转变观念、转变角色、鼓励个性、深挖教材、改革教法等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 三维目标 人文精神 培养方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是为了对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进行训练开设的课程,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促进思政教育的融合渗透,能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日益成为中学关注的焦点,掌握新改革的理念和校本课程的理论,在中学新课改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掌握了关于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开发校本课程,以下是我对于校本课程的一些意见,在此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什么是校本课程    我们甘肃省在2010年全面进入新课改,根据我的了解,有很多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校本课程,怎样开发校本课程,这样的问题
以丙二酸单甲酯单甲酰氯、苄胺为起始原料,经与DMF-DMA反应后形成的关键中间体分别与胍或脒缩合关环,合成了2-取代嘧啶酮-5-甲酰苄胺化合物6和7。产物经1HNMR、13CNMR、MS、H
2011年,“微课”这一概念在国内首次提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等特点.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