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活的启示录:田湘诗歌印象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ung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光启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论》《“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现代汉诗”的眼光——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诗集《噢恰当》等。
  2009年6—9月,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 (Chinese Christian Scholars Association in North America) 该年度访问学者。2010—2011学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费曼项目(Freeman Fellowship Program) 学者。
  2008年3月,获“中国十大新锐诗评家”提名;2015年7月,获“安徽诗歌奖·优秀评论家”奖。2015年8月,被评为首届“湖北文学人才”。
  河池这个地方非常特殊,中国的版图上,广西已经是西南边陲,河池地区更是广西的边陲,地理位置可谓偏僻。从资源物产方面来说,桂西北虽风景秀丽,但多处是石头和山岭,说贫瘠也不为过。但是,正是这样的地方,却为广西贡献了多位有全国影响的作家,比如广西文坛前辈,散文家、词作家潘琦,小说家东西、鬼子和凡一平,以及诗人田湘。田湘(1962年生)是一位特别的诗人,他早年毕业于河池学院,是学校文学社社长。毕业后长期在铁路公安局这一部门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诗,但新世纪以来,田湘再度写作,且成就斐然 ①。这里我想谈几个方面:第一,田湘作为一个诗人给我的印象或者说他给我的启示;第二,田湘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他的詩歌写作有什么特点;第三,在这些诗歌里面,我认为最好的部分可能是爱情诗;第四,田湘诗歌的优势,或者说是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第五,他的诗歌也有不足的地方;第六,我对他的诗歌写作的一些建议,不是针对田湘个人,而是我自己对于当代诗歌的一点思考。
  一
  田湘作为一个诗人,他给我的触动是很大的,我认为他的诗歌对当下中国有“生活启示录”这样的意义。这个意义具体是什么呢?你接触一个诗人,你不用看他身上的标签(主席、处长什么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要看诗歌在他的生活和生命当中有什么样的位置。我第一次听到田湘先生朗诵自己的诗——《雪人》,非常深情地朗诵。他的朗诵给我很大的震动。新诗和旧诗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新诗很难被记住,很多写新诗的人不能背诵自己写的诗,但是田湘可以,这非常不容易。田湘在朗诵自己诗歌的时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让我仰视的人。我很惊讶,在那一刻,他的形象变了,他不再是一位有一定级别的干部,而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它诉诸意象,运用意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情感、经验和想象,它追求的效果是意境,它在语言的哪些地方下功夫呢?在语言传递人的经验和想象的部分,然后是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效果。诗不是让我们收获真理,不是让我们收获真相、本质,而是让我们获得一种感觉、经验和想象上的具体性。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你有语言能力,你也可以是一个诗人。不过有的人没有那种言说自我的需要,有的人有,诗人就是有言说自我的需要并诉诸写作实践的这群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有一本小册子叫《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在第一封信里面他讲到,有一个诗人想请里尔克评价一下他的诗,里尔克没有评价他的诗是好还是坏,而是问他为什么要写诗。话说,里尔克问那位青年的话就是:“你不写会死吗?”对于有的人来说,用诗歌的方式言说自我,是一种生命的需要,他不写出来就真的很难受。所以田湘对我很有触动,他有自己的社会身份,有自己的工作,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身份、工作,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这就是我说的田湘的诗歌具有生活启示录的意义。你也可以借着这样一种言语活动,使你的生活更有意义,去遇见那个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自己——你的存在意义和你更深的价值。
  文学写作,包括诗歌写作,并不是说完全为了发现你自己,它有一个很深的对自我认知的功能,余华在自己小说《活着》的序言里面有这样的话:“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那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间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这里面至少有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第一个,写作不是天才的事业,不是“我”有灵感才写作,而是在写作中获得灵感,你只有源源不断地写才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一个不写的诗人,他是等不到灵感的。第二个,写作有什么意义呢?写作就像挖井这个行为一样,它在不断地开掘自我的内心,让我们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这是田湘作为一个诗人给我的启示,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活着。我想这不仅是对我,而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意义。
  二
  成熟的诗人往往有一个标志,就是他的整个诗歌写作会展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意象系统,他的说话方式会渐渐形成一种象征秩序。一个诗人用什么东西来象征什么来表达什么,是慢慢才形成的,而不是在初期写作的时候,东一点西一点,寻找合适的意象,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比如田湘诗歌中常出现的沉香、黄梨木、铁路、火车,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经常读到,这不是一种重复,而是一个成熟的诗人特有的意象系统、特有的象征秩序。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诗人经常写的东西,我们的生命中也会有。不同的是,就像石头慢慢在贝壳的肉里面变成珍珠一样,成熟的诗人把那些东西慢慢固定下来,形成了自己的“珍珠”、自己的意象系统。比如说沉香、火车,这些是田湘生命当中非常珍惜的东西,他在写作当中不断地磨砺,最后变成了这些诗,这是田湘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所有的标志。
  那象征秩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田湘无论写什么东西,他可能最后都写到了爱情。这是他抒情的一个制高点。我特别喜欢他写火车的那一系列,因为他是在铁路工作的人,他把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变成一种让读者都能够体会得到的公共经验。一个诗人不能只写个人的经验,或者说你的写作不能完全没有超越性,那不是文学,文学写作会在个人经验和公众接受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如果你把写作只当成你个人写的东西,那它是日记。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在特有的生活场域产生的经验,变成一种普遍的经验,让更多的人可以理解、接受和感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比如说以前在广东东莞一个五金厂打工的诗人郑小琼,当然现在她已经很有名了,以前她在五金厂打工,写了很多的铁、铁器、机器这一类的诗,很多人尽管不是五金厂的工人,读到依然十分感动,因为她是从个人的生活场域中去描写出一种人类普遍的困境:体制化的生活,面对命运人无力反抗,等等。大家熟悉的湖北诗人余秀华,她的《我爱你》《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作品也有这样的特点,这是好的诗歌共有的特点。   田湘写的关于火车的诗也有这个特点,我也关注到了像大家经常提到的这首《读特朗斯特罗姆》,这位伟大的瑞典诗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有点长,但是田湘说:
  你的名字太长太长/特朗斯特罗姆/每个字读起来都很费劲/就像我坐过的绿皮慢车/我只能把有你名字的诗集/带到高速行进的动车上
  最后他又说:
  安静的动车上/好像所有人/都在听我读你的诗/你的名字/好像也不那么长了
  真实的生活也许像这个啰唆、拗口的名字一样让人感到不快,但诗歌如同一列动车,当我们安静地坐在其中,静静地思想自己、言说自己,生活也就容易变得忍受,有时甚至还有短暂的美好。在这里,“动车”的意象指向被诗歌提纯的生活(一切变得“安静”美好),“特朗斯特罗姆”的名字也是一个意象,它指向的也是被改变的生活,因为诗歌(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这个名字“好像也不那么长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读改变了环境(周遭的客观环境与作者的内心)。这也是我说的,我们能从田湘的诗歌中得到一种“生活的启示”,如何使贫乏的日常生活过得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文学阅读与诗歌写作能帮我们成就。田湘的诗有很多写火车、坐火车这样的经验,都是他的日常生活,但是田湘最后都能够提炼成对于人生的某种思考,对于生命的某种体会,这是田湘诗歌非常优秀的部分。
  三
  在田湘诗歌里面,我认为从主题看,写得最好的部分,当然是他的爱情诗。比如说《雪人》《沉香》《嗍螺蛳》,他很多的诗,最后主题都落到了爱情上面。《沉香》这首诗大概定了他的爱情诗的基调:
  被你爱/只因我受过伤害/刀砍。雷劈。虫蛀。土埋/在苦难中与微生物结缘/在潮湿阴暗之地/结油 转世/一截木头换骨脱胎/腐朽化为神奇
  这里的爱情不是年轻人的欢悦的爱情,而是中年人才有的沉痛的愛情或者说关于爱情的沉痛。田湘的很多爱情诗和《沉香》传递的经验都很相似,他常常要言说的是“我”在爱情上面受过伤害,或者说,“我”在爱情上面体会到一种很痛的经验。诗人努力把这些经验呈现为一种意象,而“沉香”这种意象也许不是诗人刻意寻找,而是他的沉痛到了合适的时候,这个身边的事物就在诗歌中浮现出来,或者说自然地进入了诗歌。说田湘是“沉香诗人”,我的理解是,不能说他写了这一种木料,就以这种物质来称呼他,这只是在诗的题材或主题性上来说——而应该是,他是一个将爱情的沉痛经验积淀为诗的人,“沉香”是他的一种写作方式。
  四
  整体上,我觉得田湘的诗歌有非常明显的特点。除了关于爱情,表达一种很痛的情感经验,就像《沉香》中的那种特殊木料一样,它是疼痛中的一种结晶,一种特别的气息与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田湘写诗在用语上,常常无所顾忌,相当自由。我注意到,他不避讳很深情的词语。他个人的诗歌写作机制里,我觉得有一种浪漫主义的驱动力,他的诗往往是在热情当中迸发出来,比如说他的叙述中,常常有很深情的东西,他干脆直接地抒发出来,而这一点,对于很多抒情诗人,是相当克制甚至是忌讳的。
  田湘的诗歌更多的是口语诗,但这里有一种口语诗里面很好的品质,就是诗歌想象和语言上的活泼与自由。像《校花》《嗍螺蛳》《田耳的外婆》这些诗歌就非常有代表性。
  美味总是让人垂涎
  年轻时,我带上你
  在路边摊嗍螺蛳
  这首《嗍螺蛳》也是田湘的得意之作,他也喜欢朗诵这一首。此诗从头至尾,都是寻常语句,但却是层层铺垫,到最后交代“我”的内心:这是“我”最难忘的经历、最痛的爱情。在极白的叙述与极深的情感之间,有一种张力,有一种惊讶,让人触动。
  口语诗貌似容易,但要写出好的诗意,是很艰难的。比如说“第三代”诗人的作品,像韩东《我们的朋友》这样的诗,传达出的主要是整体的诗意,你如果只看局部,你会觉得都是废话,但是当你读完你会非常感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曾认真地和写口语诗的诗人有过交流。写口语诗的诗人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写诗比你们更费劲,因为我们要用这些废话写出有诗意的东西。我们知道贾岛为了追求诗意的传神,“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实写口语诗的诗人比贾岛要更费劲,他们在语言的干净、直白、废话上,到了非常彻底的地步,但是整体上会让你觉得非常有意思。因此写好口语诗非常不容易。不过,田湘的诗比口语诗又多出一个东西,就是他的诗有很深情自由的部分。我不知道他平时是不是特别喜欢朗诵,但是他的部分口语诗,是非常适合吟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诗中有时一些词语让人受不了的原因,其实这和他的诗的整体风格有关系。他从性情激烈之处而发,自由吟咏,有时就没有避讳抒情诗的一些现代法则,比如客观化、非常个性化、情绪的克制等。
  五
  当然,这种写作方式一定会带来相应的问题。有的时候有些作品在语言和意趣上难免显得直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田湘的有些诗在结尾经常做一个点题。这个作为现代诗来说,是非常忌讳的。比如这首《你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我身体里跳出的小鹿/会惊恐,追逐,迷失”,这些意象是非常好的,但是这首诗的结尾直接点题:“你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这在诗歌写作当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诗,尤其是现代诗,它特别强调和散文的区别。余华1991年在《收获》上发表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后来出单行本叫作《在细雨中呼喊》。这两个题目是有差别的,“在细雨中呼喊”,这是一个散文的句法,而“呼喊与细雨”,变成两个意象的并列,意象之间缺乏关系的交代,这是诗的,这个题目更有意味。因此我们在写现代新诗时,对于习惯写流畅、明白的口语诗作者,如果有时锻炼一下如何把一首诗写得不那么流畅、连缀,也许是一种矫正。
  还有一个方面,和田湘的写作方式有关。写诗要尽量地避免陈言套语。当然,陈言套语不是绝对的,一句话要写得很有意思是和具体的语境有关系的,比如说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面,出现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陈言套语,但出现在那首诗的独特的语境里,我们就能够接受。但有的时候,在其他的语境里,陈言套语就不是十分合适。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田湘的《沉香》:“多少眼泪才能结油成香/成香 沉香/让你安神竟是我的心伤。”这里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接下来:“当暗香浮动了你/我所有的不幸/都变成美丽的曾经”,这需要注意。“我所有的不幸/都变成美丽的曾经”这样的话,意思我们当然明白,但能否用更具体的感觉性的、想象性的语言来代替这类陈言套语,来传达出我们更具体的感觉、经验和想象?如果我们想写出更好的作品,我觉得在这些地方诗人是要注意的。
  六
  田湘诗歌是有整体性的,风格多样,他有些作品有一定的缺点,这无可厚非,每个人的写作都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不过,优秀的诗人还有这样的特征:在一部分作品中的问题,在另一些作品中,他却表现出对此问题的克服。比如这一首《大海不停地运送浪花》:
  大海不停地运送浪花
  她知道你想要:这盛开的孤独
  这激情的泪,她知道你想要
  这献给沙滩与岩石的祝福
  太阳在清晨点燃自己
  海鸥盘旋优美弧线
  大海弹奏崭新的五线谱
  她知道你想要:这恢宏乐曲
  我觉得这首诗在田湘的诗作中有一种积极的代表性,田湘的诗歌写作可以在这里有一个思索。前面我也提到田湘的诗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和热情,那种自由喷发的东西,这是田湘诗歌的特色,在这首诗中保留了;并且这首诗并没有太口语化,有一定的书面语特征,也保留了可以被吟咏的特点,非常适合朗诵。特别是意象的并置方式,也使这首诗呈现出某种现代诗应有的破碎感。这种破碎感不是为了故意增强诗对于读者的晦涩感与神秘性,而是诗的言说方式所决定的。诗不是散文,它在意象与意象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疏离性,它的意蕴的最终完成,需要读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参与。
  注释:①田湘已著有诗集《城边》《虚掩的门》《放不下》《遇见》以及配乐朗诵诗专辑。作品散见于《诗刊》 《星星》 《诗歌月刊》《诗潮》《青年文学》《作家》《天涯》《花城》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年鉴。2014年11月在北京举办诗集《遇见》首发式暨研讨会。获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公安部第十二届金盾文化工程艺术奖,2015年“诗歌心时代”杰出贡献奖,是广西2014至2015年重点扶持作家,公安部2015年至2016年签约作家,荣登2014中国诗歌十大新闻,有“沉香诗人”之誉。
其他文献
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除了短暂地离开故乡几年外,其余时间都厮守故土,这是有幸还是不幸?我全然不知。但这半辈子,我就这样死守在拉萨这个城,往小一点说,就是守着八廓街,再往更小处说,是生活在八廓街东头的阿罗群则院里。  或许,这正是我的悲哀吧!因为太过于熟悉,太沉溺于其间,才不会产生出游子对故乡的那份撕心裂肺的思念,没有相隔十万八千里之后的归心似箭,夜夜梦回故里的泪湿枕畔……碌碌地存活于其间,钝钝地感知
期刊
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未乱(按:指太平天国时期)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稍黯淡。又按沿江一路两岸,石壁如此类者多。  ——清光绪九年(1883年)修《宁明州志》  一、孟卡祭画  起初什么也没有。只有晦暗的天际涌动着滚滚乌云,苍茫远山化为若有若无的一线墨绿。平日与世无争的明江也在暴雨的撕咬下,陡然膨胀了自己的身体;滔滔黄浆打着漩涡,冲决狭窄的河堤
期刊
张清华 1963 年10 月生,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出版《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天堂的哀歌》《文学的减法》《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等著作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四百余篇;
期刊
它在灰蓝色的空中,飘浮着  如神降临  我忘记了烈日的炙烤  用相机不断地追逐着  此刻的太阳,被一个艳丽的光圈环绕着  美而虚幻  我想起了一个比喻:时间的转盘  它在慢慢转动  上面还笼罩着一层温和的雾气  铅灰色的云  鸟羽般整齐地排列  宽阔而完美  它们轻轻扇动着丰腴的翅膀  向光晕靠拢  在盛夏非凡的时刻  一棵乌桕树,其玲珑的身影  同时进入了我的镜头  我看到了日晕里一棵树的阴影 
期刊
马金章 河南浚县人。已在《十月》 《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广西文学》《延河》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有作品被《小说选刊》 《小说月报》 《小小说选刊》等多家选刊转载。《血型符号》《臼声》《伏龙肝》《秀穗》《鳖爷》曾被选入人教版、粤版、鲁版等高中语文试卷。  老鳖奶  燕翅湾的人大都敬重老鳖奶。  老鳖奶生了八个儿子。她为儿子们都起名儿鳖蛋儿。大鳖蛋儿、二鳖蛋儿……从长到幼排下来,一直排到
期刊
徐东 祖籍山东郓城,现定居深圳。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27届作家编辑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出版有小说集《欧珠的远方》《藏·世界》等六部,出版和发表长篇小说《变虎记》《我们》《欢乐颂》等。曾获新浪第三届博客大赛最佳短篇奖、深圳青年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小君是我大学时的同学,曾经为了一位叫小丽的女生喝醉过,把一个橘子连皮吃下去。毕业后我们天各一方,为着生存和发展
期刊
那时候,只要傍晚有空,我就会站在江边  江面不时传来苍鹭咕咕的叫声  我总觉得那是一种呼唤  轮船在江面不急不緩地行驶着  这是樱花凋落的时节  江水正在接受落花的加冕  江边铺满了令人恍惚的一层:粉的,白的  它们随波逐流,一路向东  没有人知道  在隆起又沉下的波涛上,还翻滚着  一个卑怯之人回乡的幻想——  尽管时间曾将其冷漠地,一遍遍熄灭
期刊
那是五月的一个傍晚  看起来天快要下雨了  为了孩子的事儿,我们一直在争吵  车子开到山区时  天色更加昏黄  我似乎闻到了风暴的气息  突然,一团灰色气旋形的涡流  出现在不远处  “龙卷风!”我们同时喊了出来  它正在半空高速旋转并向前方移动  我们停止了争吵  一道闪电  猛然照亮了悬崖上一棵倾斜的刺槐树  凌乱的褐色树杈愤怒地伸向空中  由于害怕  我本能地抓住了你的手  你什么也没说  
期刊
小路尽头有棵乌桕树  我曾路过它叶子的翠绿、金黄和红艳  今天我走过去  看到满树褐色的乌桕果,以及  栖息在树枝间的一只寒鸦  记得从前我绝望的时候  就久久地站在这棵树下  从这里可以看到对面青色的群山  连绵而无言  我更喜欢这里的宁静  几乎没有人注意它  有时候寒鸦不来  我也不來
期刊
小时候,我常常在一节木头上  钉钉子  咬著牙钉,使劲地钉  明明钉进去了,还要再敲几下  唯恐,它会自己退出来  退是没有退出来  这么多年后,钉子依旧死死地待在木头的  体内  和木头的纹理血脉骨肉相连一起  甚至木头腐朽时,钉子成了它的一根  骨刺  这么多年了,至今我也不明白  这根钉子当初是怎样被一双小手钉进去的  而这木头是忍着怎样的痛容纳了钉子  更重要的是,当初他是怀着一颗怎样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