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妾程式中的热闹和苍凉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岱是个爱热闹的人,晚明江南的风月场中没少留下他的踪影,南京秦淮河畔的旧院、杭州西湖的六桥、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扬州的二十四桥……不过,细读张岱的诗文会发现,他混迹于风月场,基本上是以陪客的身份,主角儿不是他。正因如此,他才有足够的时间和闲情去细细地观察。在扬州,他多次陪着要买妾的朋友去挑瘦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扬州瘦马》,简净热闹的文字之后,还有一些沉重的东西。
  一
  “瘦马”一词,出自白居易《有感三首》之二:“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往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明末扬州“养瘦马”成为一时风尚,它是一种商业模式,顾名思义,即低价买回瘦马驹,养肥了再高价售出,商家赚取高额差价。在明末的扬州,养瘦马是指主家低价买下小女孩,进行抚育培养,长到十七八岁再高价卖给官员或富商做妾。扬州是明清时期南北水路交通的枢纽,商人多聚居于此,城市繁华,娱乐业极为发达。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像古人说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世间一切奢靡享乐之事都能在这儿找到。晚明的江南,繁华富庶,享乐之风盛行,扬州是全国最大的享乐中心,对于官员和富商,多蓄姬妾是礼法许可的人生享乐之事,正如李渔所说:“人处得为之地,不买一二姬妾自娱,是素富贵而行乎贫贱矣。”(《闲情偶寄·声容部》)买妾比狎邪之游更为风光体面,《陶庵梦忆》里有多篇记述明末士绅蓄养姬妾的情形。而如何去寻找、挑选合适的姬妾,就必须要去扬州买瘦马了。到扬州买瘦马是官员和富商的时尚,明末的笔记和小说中对此多有记述描写。谢肇淛《五杂俎》卷八云:
  维扬居天地之中,川泽秀媚,故女子多美丽,而性情温柔,举止婉慧。所谓泽气多,女亦其灵淑之气所钟,诸方不能敌也。然扬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然习与性成,与亲生者亦无别矣。
  指出扬州独特的山川风土使这里的女子既有美丽的容貌又聪明温柔。王士性《广志绎》卷二说:
  广陵蓄姬妾家,俗称养瘦马,多谓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啻己生也。天下不少美妇人,而必于广陵者,其保姆教训,严闺门,习礼法,上者善琴棋歌咏,最上者书画,次者亦刺绣女工。至于趋侍嫡长,退让侪辈,极其进退浅深,不失常度,不致憨戆起争,费男子心神,故纳侍者类于广陵觅之。
  经过训练的扬州瘦马明确自己的身份,能够得体地处理大家庭里的事务,她们还有一技之长,可以娱乐主人,或者帮助主人管理家务。扬州养瘦马者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瘦马的。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三云:
  今人买妾大抵广陵居多,或有嫌其为瘦马,余深非之。妇人以色为命,此李文饶至言。世间粉黛,那有阀阅。扬州殊色本少,但彼中以为恒业,即仕宦豪门,必蓄数人,以博厚糈,多者或至数十人。自幼演习进退坐立之节,即应对步趋亦有次第。且教以自安卑贱,曲事主母,以故大家妒妇,亦有严于他方,宽于扬产者,士人益安之。予久游其地,见鼓吹花舆而出邗关者,日夜不绝。更有贵显过客,寻觅母家眷属,悲喜诸状,时时有之。又见购妾者多以技艺见收,则大谬不然。如能琴者不过颜回或梅花一段,能画者不过兰竹数枝,能弈者不过起局数着,能歌者不过玉抱肚、集贤宾一二调。面试之后,至再至三,即立窘矣。又能书者更可哂,若仕客则写吏部尚书大学士,孝廉則书第一甲第一名,儒者则书解元会元等字,便相诧异,以为奇绝,亟纳聘不复他疑。到家使之操笔,则此数字之外,不辨波画。盖貌不甚扬,始令习他艺以速售。耳食之徒,骤见未免叹羡,具法眼者必能自辨。又其俗最重童女,若还一方白绢者,征其原值必立返。以故下山者即甚姝艳,价仅十之三。
  这段文字显示沈德符阅历丰富,眼光毒辣。他提醒买家不要被那些展示才艺的瘦马的表象迷惑,他认为扬州瘦马之所以流行的关键是她们安于卑贱之位,且能够服侍好主人的嫡妻。
  二
  明末清初记述扬州瘦马的文字不在少数,流传到后来,最脍炙人口、最广为人知的当数张岱这篇《扬州瘦马》。张岱的文字功夫真是了得,简练的文笔写活了晚明士人挑选瘦马和迎娶的过程,让读者难以忘怀。张岱开篇写道:
  扬州人日饮食于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驵侩,咸集其门,如蝇附膻,撩扑不去。
  这是强调瘦马背后的商业利益,围绕瘦马有众多的从业者,俨然形成了产业链。天下娶妾者都聚集到扬州来挑瘦马,张岱偏说“娶妾者切勿露意”,不露意怎么能引来牙婆驵侩呢?对于想娶妾的人来说,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张岱却写成“如蝇附膻,撩扑不去”,像苍蝇追逐腥味一样,他对娶瘦马的厌烦之意溢于言表,这给全篇定了基调。
  下文的内容分为两大段。一段写相亲,张岱以白描笔法描绘相亲和迎娶的过程及场面,历历如在目前:
  黎明,即促之出门。媒人先到者,先挟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睄睄!”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睄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几岁了?”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
  文字功夫达到这个份儿上,算是登峰造极了,中国散文史上能和张岱匹敌的高手屈指可数。在写相亲时,张岱于流动的画面中特地插一个介绍:“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以行家的口吻指点看小脚的诀窍,可见当时男性对女子三寸金莲的迷恋,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容貌。这样的程式不断重复,“看中者,用金簪或钗一股插其鬓,曰‘插带’;看不中,出钱数百文赏牙婆,或赏其家侍婢,又去看。牙婆倦,又有数牙婆踵伺之。一日二日,至四五日,不倦亦不尽”,然后又插入张岱的评论:“然看至五六十人,白面红衫,千篇一律,如学字者,一字写至百至千,连此字亦不认得矣。心与目谋,毫无把柄,不得不聊且迁就,定其一人。”在张岱看来,这种简单的不断重复的展示瘦马体貌特征的程序看多了,会让买主产生千人一面的感觉,标准已经缺失,只能随便确定一人。这样的结果与之前的过程相比,显得滑稽可笑。   接下来的一段写迎娶的过程:
  “插带”后,本家出一红单,上写彩缎若干、金花若干、财礼若干、布匹若干,用笔蘸墨,送客点阅。客批财礼及缎匹如其意,则肃客归。归未抵寓,而鼓乐导之去。去未半里,而花轿花灯、擎燎火把、山人傧相、纸烛供果牲醴之属,门前环侍。厨子挑一担至,则蔬果、肴馔汤点、花棚糖饼、桌围坐褥、酒壶杯箸、龙虎寿星、撒帐牵红、小唱弦索之类,又毕备矣。不待复命,亦不待主人命,而花轿及亲送小轿一齐往迎,鼓乐灯燎,新人轿与亲送轿一时俱到矣。新人拜堂,亲送上席,小唱鼓吹,喧阗热闹。日未午而讨赏遽去,急往他家,又复如是。
  这里有一个关键环节,要在红单上批财礼及缎匹满足主家的要求,“则肃客归”,下面的事情就不用买妾者费心了,迎娶过程中的一切人员、器物皆已备办齐全,“不待复命,亦不待主人命”,所有程序都在客人的惊诧中快速完成。这些人员皆为养瘦马的从业人员,在前一家“日未午而讨赏遽去,急往他家,又复如是”,这样的迎娶过程完全程式化和商业化了,虽然也“喧阗热闹”,却缺少了正常婚礼中浓郁的人情,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在做一份有报酬的事,他们的笑脸是装出来的,他们每天都这样操练,感情早已麻木,它完全背离了传统婚礼的核心。这一段文字张岱倒是没有插入议论,只是白描。简练传神的白描,文字中的节奏感极强,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在扬州天天上演的场面。这看似高效而热闹的过程的结尾是空荡荡的,没有生命,没有热情,没有精气神,读者读到最后,只有失落和怅惘,不知不觉间,被张岱精彩的文字带入现场。此时的张岱很像一位高明的导演,用生动细腻的场面把观众引向预设的情感、价值取向。
  相亲程式的机械呆板,迎娶过程的程式化,这一切都源于养瘦马的商业性。瘦马作为一件商品被挑选和出售,以瘦马为核心形成了较完整的买卖人口的产业链,拥有众多从业人员,相应也有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张岱抓住运营模式中的相亲和迎娶环节展开描绘,渗透着张岱对这种模式的厌恶和嘲讽,这样的切入视角和表述形式体现了张岱关于人性的思考。
  三
  明末的江南城市,弥漫着享乐之风,而关于女性、爱情和婚姻的观念也突破传统礼教的规范,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思想。此时最为活跃的是秦淮河畔的青楼才女,她们既有艳丽的姿色,又有高超的才艺,深得士人的青睐,秦淮名妓和士林才俊的风流韵事也被当作佳话传播,像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结合,颇有惊世骇俗的效果。复社名士作为明末士人的清流,他们与秦淮名妓的交往也被视为名士风流,当然也有一些正统的士人对此不以为然,黄道周就批评过复社名士与秦淮名妓的诗酒唱和。这些名士的行为在当时极具影响力,出入青楼只是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众多的官员和富商则热衷于蓄养姬妾,在家中可享受声伎之乐。扬州是明末最大的采买姬妾的市场,这个产业带动扬州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奢靡。明亡前,张岱也可以称得上是江南名士,但他与那些复社名士的政治立场、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都有很大的差距,单单就经济实力来看,张岱就不太具备出入秦淮风月场的条件,他应该是多次陪亲友到扬州挑选瘦马,因为熟悉,才有精细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
  从张岱的生平和诗文著作来看,张岱尊重女性的人格,欣赏她們的性格和才华。在他的观念里,女子是人,而不是商品,他的家优夏汝开临死前把自己的妹妹抵押给他,夏汝开死后,张岱不但不去追索旧账,还准备船只粮食送夏汝开的母亲和弟妹回老家,让其妹嫁一个好人家。张岱对这件事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他对女性的态度,他非常反感用金钱来买卖的行为,一个人的生命是不能和金钱等同起来的。张岱并不认同晚明流行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他欣赏有才有德的女性,尤其那些个性鲜明、才华卓荦的女子,更让张岱击节赞叹,如“性命于戏”的演员朱楚生、“才子佳人聚一身”的闺塾师黄媛介、“含冰傲霜”的秦淮名妓王月。他同情扬州钞关那些半夜还招徕不到客人的低级妓女,他从她们的“笑言哑哑”中听出了凄楚之音,想象她们摸黑回去将受到老鸨的虐待。没有一颗仁厚之心,没有一双深情的眼睛,怎能写出这样深沉的文字。
  张岱并不反对男性纳妾,明亡后依然有两位瘦小的妾伴随他度过贫困的晚年生活,他在诗中也作过描述:“二妾老如猿,仅可操井臼。呼米又呼柴,日作狮子吼。”在《自为墓志铭》中,张岱也说自己“爱美婢,爱娈童”,他也沾染了晚明文人的声色之习,曾细致地描绘友人祁豸佳的优童阿宝的歌唱技艺和形貌韵致,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张岱的艳羡之情。只不过张岱认为,男性与妾也属夫妇关系,在《夜航船·夫妻部》中就有附妾,这是符合古代礼法的人伦规范的。婚姻是人生大事,男子娶妾也不应该草率马虎,《夜航船》收录“名分定矣”一则,颇能体现张岱关于妾的立场和态度。钱谦益以匹嫡之礼迎娶柳如是,在江南引起轰动,就是因为打破了礼法规定的妻妾之间的秩序和匹配的礼仪。嘉兴南湖烟雨楼附近有在船上招徕主顾的妓女,而一些年轻的姑娘和寡妇也学习这种方式约会情人,张岱对此感叹说:“淫靡之事,出以风韵,习俗之恶,愈出愈奇。”以风韵的名号而行男女私通之事,不符礼法规范,张岱斥为恶俗。由此看来,在晚明充斥着情色的社会风气中,张岱坚持传统礼法,重视夫妇之间的人伦关系和礼俗仪式。这与张扬男女之情声色之好的思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刘光斗说张岱“貌恂恂,挹对温克,无卞激之态”(《义烈传序》),邵廷采《张岱传》记张岱“衣冠揖让,绰有旧人风范”。在生活态度上,张岱并不是激进和放纵的,相反,他有点保守和严谨,这并不是沉迷于声色之中的性灵大师的形象。
  回到《扬州瘦马》。尊重女性的人格,把女子当人看,即使是娶妾,也要有庄重的仪式,而不是商业化的流水线。张岱的思路决定了《扬州瘦马》的写作角度和表达方式,热闹的场面蕴藏着张岱的嘲讽和同情,干净利索的文字中是张岱绵延的泪水和深沉的思索。“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关于张岱,我们读懂了吗?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鼎,溯其源,乃“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鼎部》)。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最初鼎是华夏先民用于煮食烹饪的炊具馔器,其型态主要有三足圆鼎、四足方鼎两类,铸造材料有陶、青铜和铁等。鼎之研制开发使得古人拥有质量可靠、功用齐全、便于加工熟食的工具,它将古人的吃食由烧烤扩展至烹煮,属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上古人类的卫生健
期刊
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清末状元张謇先生,胸怀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宏图大略,创办了纱厂、内河轮船公司、实业银行等一大批民族工商企业,还以招股集资方式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农业公司——通海垦牧公司。在一穷二白的通海垦区建办了7所免费入学的堤校(初级小学)后,1920年秋又筹资10万银圆兴建一座三进两院的四合院,创立一所师资设备一流的高等小学校。史料显示,该校拥有教室、实验室及辅助用房等校舍113间,还配有农场
期刊
“震旦”(梵文Cīna-sthāna)与“支那”(梵文Cina)同为梵文舶来词,皆系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谓。梵文“Cina”本有“文物、思维、智巧”之意,而“sthāna”意为“地点、位置、住宅、住所”。故而在梵文本义中,“震旦”与“支那”词源相近,词义相似,皆带有对中国文明的赞赏。“震旦”传入中国后,被广泛用作超越各朝“国号”的中国“国名”。当代主要辞书与历史论著都将“震旦”解释为中国古称。然而,
期刊
广播剧  【故事梗概】  这是一部根据中国海拔最高的派出所那曲车站派出所警察的故事创作的广播剧。  田峰是一位武警出身的铁路警察,多年来从乘警到刑警再到派出所长全干过来了。深秋的夜晚,田峰带领战友们蹲坑守候,又抓获了一个盗窃团伙。然而,在行动过程中,实习民警华旦的疏漏差点让行动失败,田峰也因此受了伤。  繁忙的工作让田峰根本停不下来。在抽空治伤的病床上,他接到了组织派他去西藏那曲铁路派出所任职的通
期刊
豫西地区历史上有正月制作灯盏儿的习俗。光绪《宜阳县志》载:“俗用米磨粉加豆芽菜煮粥,曰‘打茶’。又添豆面做灯盏,蒸熟,燃同油烛……至二十三日,合家食元宵节所遗米粉豆面,打茶蒸灯。儿童歌云:‘正月二十三,打茶熘灯盏,老幼食之保平安。’”汝州同样也深受这一民间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送“灯盏儿”习俗。灯盏儿对汝州民众的生活、情感以及信仰等方面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灯盏儿的源流与制作  灯盏儿,汝
期刊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道理浅显而朴实,是中国民众希求平安、倡导和谐的基本诉求之一。解冤祈福的行为在民间流传已久,往往依附于各类佛教、道教信仰的祈祷形式之中。“解冤结”信仰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独立的偶像崇拜,应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佛教经典《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至北宋时基本形成了所谓的“解冤结菩萨”信仰,并一度出现相关造像龛窟。宋以后“解冤结菩萨”信仰逐渐流变,与道教、民间宗教相混融,逐渐退
期刊
随州祭坛岩画基本情况  随州市地处湖北省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南北通道,“随枣走廊”有“汉襄咽喉”之称,地跨长江、淮河分水岭,东连武汉,西接襄阳,北临南阳,南达荆门。近年来,随州市桐柏山区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岩画,可称随州岩画区。随州岩画区目前发现7处岩画点,分布于淮河镇、府河镇以及飞沙河水库等地。刻有岩画石面59个,岩画150余幅,凹穴符号个体近2000个,岩画以凹穴符号为主,占90%以上。伴有方形祭坛
期刊
一  社火,是中国农村在元宵节等岁时节日或庙会期间举行的,以村或社为基本单位,以迎春、祭神、接福、祈求、娱乐狂欢为目的的大型文艺游演活动。 人们称这一活动为“过会”,在井陉一带俗称“闹玩意儿”。据《井陉县志》记载,自正月十四、十五开始,祭天地、敬宅神,武术花会人员敲锣打鼓,沿庙撒腊。  桃林坪村隶属河北井陉小作镇,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主要以表演古典名著中民众耳熟能详的
期刊
一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全县6万余人,其中藏族约占68.8%。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以红色砂砾构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称,园内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扎寺三大寺院,是中国赛艇、皮划艇高原水上训练基地,“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  “达顿”为藏语音译,“达”意为箭,“顿”意指宴会、节庆,是箭宴、射箭节庆或射箭庆典之意,箭手们经过紧张、激烈的射箭技艺角逐之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狂欢式
期刊
沈长云,1944年生,重慶垫江人,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