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与推广,打破了平静了多年的传统的课程结构体系。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才能把新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6
  课程历来都是推动着教学的运行。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力也明显加大。它将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才能保证新课程标准高质量的实现。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才能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带来的“冲击”
  新课程进入学校并实施,将直接冲击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正视新课程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将是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塑造自身角色遇到的首要问题。
  1. 教师要“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转变。“一本教案教一辈子书”“吃老本”“一桶水”等观念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形势需要了。我们要有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信息,就像涔涔流出的“溪水”一样源远流长。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熟悉教材的体系,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把握教材的宽度和内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重新构建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既是对教师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2. 学生要“解放”——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身与心的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缺乏生动活泼的启发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意志和想象。实践新课程就需要把学生解放出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心理变化来调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身”与“心”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碰撞与共鸣。
  3. 教材要“整合”——依赖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广泛引进新材料。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产生和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目的”将体现在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教学内容与引进的新材料。也就是说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重新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和体验,开拓他们的认知视野。
  4. 评价要“突破”——重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学评价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时刻左右着我们的教学。若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育将失去其特有的吸引力和艺术美感。因此,新课程呼吁教学评价要突破,要打破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探索能够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起来的多元化评论。
  二、摒弃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承与移值,教学形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这是一种适应于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形式。教师的作用只是牢牢控制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教学模式是“人——人”。前面的“人”是教师。此“人”通过口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后面的“人”——学生。在这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应试教育”思想左右教坛、评价过分强调升学率导致的结果。
  新课程教师价值观的转变,起点是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而是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精神。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三、坚持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
  1. 正确认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改革初期,学生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身上深深烙上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印记:
  (1)摆脱不了教材束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束缚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根据课本内容传授知识。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内容上以不超出课本、不超出教学大纲为前提,因此养成了学生唯教材是从,不愿意多学一点教材以外的东西的习惯。
  (2)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依赖教师的講授。传统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的前后顺序、各学科在不同年级的开设时间、涉及知识的进度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这紧紧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因怕影响教学进度,不敢过多地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对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受教材和教师限制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机会很少甚至没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等待着教师的知识填灌。
  (3)学生课后的学习任务以完成作业为标准,缺乏走向社会积极实践的能动性。
  (4)学生的学习范围局限在课堂及教师上。由于传统教学是通过学校、教材和教师实现的,因此学生很少通过学校以外的场所、人员、媒体等来自主、能动地学习。
  2. 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
  (1)给学生明确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要让学生知道教材只是课程标准的一种呈现方式。只有要建立起课程学习中“预习——学习——实践探究——反思——再预习——再学习——再实践探究——再反思”的螺旋形上升的学习形式,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强调学习的途径不仅仅是完成课本上的作业,而是要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等方面紧密联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探究、合作、创造等能力。
  (3)由于教材的呈现方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掌握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而要通过一个过程或阶段来最终完成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因此在评价中应用发展的、有区别的对待,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地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自身角色,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学校 756000)
其他文献
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国际音标、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语法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倍增,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最重要的是学生头脑中有了学习英语的基本
摘要:从事数学教学已近30年了,一直与初中学生打交道。学生年龄小,学习经验欠缺,许多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学习,更不知道怎样进行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指导。在当前课改实验中,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笔者应该经常反思的地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1  从
隐性教育是一种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它是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国外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实效的情况下,我国高校也应把握这一趋势,发挥隐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要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达到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增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2  一、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关于高中英语的短文改错模式一节专题课。短文改错考查内容主要涉及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和逻辑推断和综合辨析,是一种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语言中和运用能力的测试题型,本节课通过由易到难、从单句改错到短文改错,再到作文互批,层层递进、相互学习
期刊
摘要:采取仿写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仿写教学应注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从基本句型、对话,再到短文范文,可创设轻松贴切的生活场景,经由读、品再模仿写作、小组互助,使学生语言思维活跃,进而生活化地加以运用与探索。其中,应始终注重调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信心与兴趣,以赏识式的正向评价为主导。  关键词:英语写作;仿写;策略;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以期给我们的初中数学带来帮助,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5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及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组成的知识体系。数学概念可视为思维的细胞,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
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根、兴旺之本.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