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律硕士(法学)职业化教育困境的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硕士(法学)是2009年教育部新增的一个研究生专业学位,以培养专门型、实务型的高级法律人才为目标,强调职业化培育方向。但当前在其职业化教育方面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我们针对其特点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对该专业性质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强化职业教育,开发专门的就业市场。
  【关键词】法律硕士(法学);职业化教育;实践教学
  
  法律硕士(法学)(后简称法法硕)是2009年教育部新增的一个研究生专业学位,以培养专门型、实务型的高级法律人才为目标,强调职业化培育方向。然而,像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它在许多方面都引起了大家的困惑和争议。尤其在如何实现其特有的职业化教育特点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期望对推进法法硕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一、法法硕专业学位应以培养专门型的职业化法律人才为目标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始于1996年,它是在借鉴美国、欧洲等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建立起来的一种专业学位。其设立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①很显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职业化教育的学位。它与传统的法学硕士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可谓截然不同,从而决定了这两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具有不同的培养重点和不同的教育模式。
  然而,2009年法法硕这个新增专业学位的出现似乎模糊了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原有的边界。因为法法硕既具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质,又有法学本科背景的要求。它就像是一个混血儿一样,游走于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之间,给人们带来不少的疑惑。根据《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法法硕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专门型、实务型法律人才。②可见,法法硕与传统的法律硕士的不同之处在于生源专业背景的不同,前者只招收法学本科学生,而后者招收非法学专业本科学生。而法法硕与法学硕士虽然都只面向法学本科学生招生,但区别在于两者培养目标不同,前者是培养实务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后者是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科学学位。
  设立法法硕专业是对法科研究生培养的一次意义重大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法科研究生培养出现了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职业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教育部已明确表示,要压缩法学硕士学术型学位的教育,逐步加大职业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从培养复合型法律硕士向培养复合型法律硕士与培养专门型法律硕士并举的方向转变,原有的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报考全日制法律硕士,使学生在非法学专业与法学专业之间产生复合的知识与能力,被称为“复合型法律硕士”。新增的法法硕招收的是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利于培养专门化的具有更精深法律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法律人才。
  
  二、法法硕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一)高校师生对法法硕的性质认识不足
  法法硕专业是在200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之后才开始设立的一个新专业,从专业设立到招生之间的时间比较短,之前没有在高校广泛征求意见和宣传,因此大多数师生对此专业性质不大了解,也存在疑惑,所以没能给在校的学生以充分的引导,这使得报考法法硕的生源较少,考生大多是从法学硕士报考者中调剂过来的。以中山大学法学院为例,今年该学院的法法硕专业计划招收100人,但是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并达到分数线能进入复试的考生不足10人,其余只能调剂过来。这容易使人产生一个印象:攻读法法硕专业是法学硕士考生落选后的的一个“无奈选择”。而调剂过来的学生在入学前往往缺乏充足的职业选择准备,在入学后也往往陷入职业发展困惑,不能顺利自觉地按照法律硕士职业化教育需要的方向发展。
  (二)法法硕培养模式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法法硕专业是一个致力于培养实务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专业学位,它强调实践教学和职业化的教育,其培养模式本应有别于以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法学硕士。然而,法法硕的教育实践表明大部分院校对法法硕的培养大多是因循法学硕士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侧重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没有针对法律硕士特点来设置,无法体现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和职业化训练的特色。
  目前,各院校对于法律硕士主要存在着三种教学方式:一是以课本为主的法学本科教学方式;二是采用适用于法学硕士对象的专题教学法;三是采取为迎合司法考试需要的培训式教学法。③显然,这三种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法法硕的教育中照搬这些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培养专门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目标。无奈的是,普通高校的法学教师大多以学术研究为主,兼备渊博法学知识和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此,纯粹依靠传统的学术型导师,很难实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要求。但是由于既有的学术型的师资力量无法迅速实现转型,在法法硕的教育中只能沿用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法法硕的实践教学有待改进
  首先,现行的全国法法硕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与实际教学情况存在一定的矛盾。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法法硕专业学制一般为两年,但所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57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占15学分,时间要求不少于一年,也就是说,剩下的42学分包括学位论文必须在余下的一年中完成。教学任务繁重而学制未能相应延长,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研究生的教学规律。同时,新增专业课程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必修课27学分,除了外语和政治两门课程外,其他10门均为本科阶段的法学核心课程,上课内容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重复,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不明显。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的教学情况,该指导性培养方案无法被执行,各大院校纷纷作出变通性的处理,如华东政法大学把该专业的总学分减少至48学分④,深圳大学将其减至39学分⑤。
  其次,实践教学的推进缺少有效的保障机制。实践教学是法法硕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一年,学生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公证处等司法实际单位或政府法制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工作部门实习不少于6个月。⑥然而,不少高校却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资源去保证与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没建立有效的实习指导、管理及评价制度,学生实习的时间和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培养单位加强教学与科研、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各高校从实务部门聘请法官、检察官、律师授课多半停留在设想阶段,受制于固有的管理制度和有限的教学资源,要将这些设想落到实处,尚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四)法法硕的就业市场尚不成熟
  作为一个新增的专业,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出现体现了专业学位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分化,这是现代社会职业划分细化、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但法法硕专业的内涵与特点尚未被大众熟知,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因此,法法硕要能被就业市场认识和接纳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由于法学硕士和传统法律硕士(非法学)毕业生已有其相对固定的就业市场,其特点为相关的用人单位所了解和熟悉。那么法法硕的学生如何在他们已占领的就业市场中抢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并巩固下来,这恐怕并非容易的事情。
  
  三、改进法法硕职业化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法法硕职业化教育方向的认识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和主题会议大力宣传这个专业,让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理论和实务界充分了解和认同这个专业的设立目的和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的理念。
  其次,各个招生的法学院校应该加大在师生中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法学硕士、传统的法律硕士(非法学)与新推出的法法硕专业之间的区别,了解法法硕专业设置的目的和学生培养方式,改变过去只注重学术学位,不重视专业学位,只注重学术训练,不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同时,可采取增加推荐免试研究生及向学生提供奖助金等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读该专业。
  再次,要向用人单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近几年法律教育的变革比较多,各个类型的学位培养模式容易让用人单位搞不清楚。所以,大学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尤其是与法律界的单位加强沟通,向他们解释两类法律硕士的特点,消除用人单位对法律硕士的偏见和误解。
  (二)形成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教育
  首先,针对法法硕专业的特色,应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培养体系,使其区别于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非法学)的培养。由于法法硕专业的学生本科已经经历了四年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应进一步更新法律知识,深化专业培养,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为此,针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各大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培养方案,建立科学而有特色的培养体系。中山大学法学院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譬如,在必修课程方面,主要通过学科专题、前沿讲座的形式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法学基础,更新法律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在选修课程方面,学院提供了9个专业模块供学生自主进行选修,体现了分类培养,深化专业领域教育的特色。
  其次,在法法硕的培养中应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模式。要充分调研,听取法律实务界的意见,针对以往应届毕业生比较缺乏的能力和知识来设计课程模块,加强实务训练。在法法硕的职业化教育中应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一是加强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适度推广法律诊所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二是适当选择社会调查、旁听审判、专业见习、法律义务咨询等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教学课程;三是改进考核方式,加大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增加学生实践实习课程的学分,完善学生实习考核和管理办法。此外,还应建立一批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持续和稳定的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结构
  首先,要实现培养模式的转变,必须促进现有的学术型导师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型,以适应专业学位培养的要求。一般而言,传统的法学教育偏重理论讲授,师资队伍也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因此,为了满足专业学位的培养需要,法律院校应该加大对实务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可以定期组织实践教学培训和教学经验交流,每年选派一部分老师到国内外专业学位建设得比较好的学校进修,或者为他们提供机会到法律实务部门调研考察,吸收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教师聘任和考核方面应该对上法律实务课程的老师有所支持和侧重,鼓励有关培养法法硕的院校出一批法律实务精品课。
  其次,高校应积极聘请法律实务界的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全面实行专业学位的双导师制,即除了在校教师担任导师外,再创造条件为每位学生增加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来自实务界的兼职导师,如资深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或企业法律专员等。兼职导师按照其所熟悉的领域及专长,为法法硕开设法律实务课程,把实务界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带给在校学生,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学习。此外,兼职导师还可以参与学位论文和专业实习的指导工作,定期与在校的教师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从而弥补传统的学术型导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强化法法硕专业学生的职业化教育。
  (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开拓相应的就业市场
  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的培育目标和职业定位应该是不同的,而传统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和法法硕的生源类别和培养目标也有所区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学位的设立是推进法科研究生分类培养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满足社会法律事务和职业不断细化的需要。所以,首先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学位的特点,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来选择攻读哪个学位,并根据各自职业规划来做好学业规划。同时,我们还要研究我们新创立的这个法法硕专业学位的人才特点,分析他们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适合从事怎样的法律职业。在此基础上,要把法学院培养的几个类别的学生所适合的就业市场做细分,并组织专门的活动来向就业市场推介这个新专业的学生,帮助就业市场熟悉他们,接受他们。
  
  注释:
  ①胡加祥.法学硕士研究化 法律硕士专门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53-57.
  ②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
  ③陈学权.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9(4):35-40.
  ④华东政法大学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BD/OL].http://www.law.ac.cn/pygl/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24,2010-5-19.
  ⑤深圳大学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培养方案[BD/OL].http://www.docin.com/p-65711548.html,2009-7-6.
  
  参考文献
  [1]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法律出版社,2001.
  [2]汤唯.法学教育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3]阎亚林.法学教育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4]胡加祥.法学硕士研究化 法律硕士专门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
  [5]陈学权.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6]董士忠.法律硕士教育现存问题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
  [7]郝晓明.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法学家,2007(6).
  [8]刘恒.中国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
  莫华(1973—),男,壮族,广西桂林人,法学硕士,中山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在高校从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十余年,2007年获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
  何惠莹(1984—),女,广东广州人,法学硕士,中山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律硕士教务秘书。
其他文献
【摘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剧与企业边界的网络化拓展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有限理性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现实基础,即垄断、异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避需要经济调节主体的全球联合。  【关键词】经济危机 企业边界 有限理性 经济调节主体  一、企业的有限理性导致企业层面的垄断、异化和信息不对称  在私有制的前提下,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出企业的信息较多,但
【摘要】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但由于异国的文化、生活以及经济等与我国的差异,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和改善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与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等工作的关系密切,是我国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摘要】从集装箱运输实务出发,分析船公司凭借二程提单收取提货押金,让收货方支付额外不合理费用(滞箱费、修箱费等)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收货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 船公司 收货人 提货押金 二程提单 滞箱费 修箱费  一、集装箱运输简介  集装箱运输(Container transport),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较慢,导致我国大学的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基于此,本文从国家、学校和学生本身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原因 供求失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增大以及国内国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国家政策制定以
【摘要】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情况下,我国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倍受人们关注。改革我国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政策角度推动二元结构的弥合,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措施    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是构成一国社会政策整体的两面。这两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要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改变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克林霉素
【摘要】2012年以来,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地区和行业不断扩大,按照规划,有望在2015年底前完成营改增,目前,在建筑业的试点推进工作已经开始,这将对建筑业财务核算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建筑业中的一份子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企业将会受到何种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呢,本文仅对营改增后的市政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浅议如何应对。  【关键词】市政施工企业 营改增 营业税 增值税  建筑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As usual, China’s annual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which was held on December 15-16, reviewed developments in the past year and outlined goals for the next. But this year’s conference grabbed
期刊
状元及第粥在广州一些地区很盛行。一些盼望子女考上大学的父母,每天都要做上一碗或到饭馆购买一碗给儿女们,借以讨个吉利,愿子女高中而金榜题名。而这个状元及第粥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在明朝,广州西关有一个叫伦文叙的小男孩,由于家里贫困,7岁便出来卖菜。他从小就喜欢吟诗作对,在菜市里还不时有人缠着他吟诗。  有一天,他挑着半担菜路过一间粥铺时,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但又没钱买。店主认出他是诗童伦文叙,便对他说
为了了解临床常见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掌握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为临床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细菌的分离采用常规方法;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进口仪器法。结果:5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