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来源 :中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房价如脱缰野马,越调控越疯狂。一般认为,目前房价高涨局面的一个重要成因既然在于地方的“土地财政”。
  不过,如果将土地财政的兴起完全归咎于地方政府的逐利冲动,将地方政府的行为比附为公司行为,过于简化了2003年以来发展模式转型进程的高度复杂性。土地财政的兴起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几乎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近年来中国在三农、医疗、社保、教育等领域频频出手,企图缩小社会差距,缓解社会矛盾,这些都需要政府调动资源,逆水行舟,对冲优胜劣汰的市场逻辑。但是,会跑的马儿得吃草,在税收没有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政府得有相应的收入渠道来填补日益增多的公共开支。这是土地财政越来越多地被运用的基本背景。
  在这种土地财政和民生投入互动的进程中,的确有“香港模式”的基本轮廓。香港特区政府维系免费医疗等公共福利以及低税收的一个主要依托,正是政府对高地价的支配。这一模式在支撑了民生改善同时,也会带来房价攀升这一重大的民生难题。房价问题的困难之处就在于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它无论跌还是涨都关系到民生的改善。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只有非此即彼的选择,还有一种可能是,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的关键并不在于房价的涨跌。毕竟,个人拥有住房产权和满足住房需求是两个有区别的事情,致力于让每个人都有房产,和致力于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类似于医疗和受教育这样的基本人生需求),是并不完全一样的目标。与这两种需求相应,有两种不同的“双轨制”设计。
  建经济适用房的举措是一种老套的“双轨制”,无论是按市场规则,还是由政府提供土地资源和财政保障,都着眼于让人们获得房产,满足人们获得个人财产的需求,但这种双轨制创造了寻租空间,因为“走后门”太普遍而遭遇了严重的困境。其中的基本教训是,通过公共资源来安排私有产权,必然会诱导出寻租行为。
  如果以让每个人都获得私有房产为目标,那么政府很难凌驾于市场规则之上做太多事情。从目前来看,既不可能只为了保障民生而对投机逐利的资本完全关上大门,也不大可能让政府将调控土地之手让予市场,这关系到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何况也未必能真正降低土地价格(毕竟还要保持耕地红线)。
  但是,如果政府着眼于满足人们居住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是获得个人产权的需求),则可以避开房价涨跌的问题,获得更大的空间。政府提供保障的重点应该在于居住的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而非私有产权的获取。而且,只有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才有可能将公共资源真正公共化,缩小寻租空间。那种一边是市场化,一边是比较彻底的公共化的双轨制,才有希望从市场需求中成功“过滤”出真正的民生需求。
  在这个意义上,重庆目前大建公租房的双轨制是个不错的思路,一是政府出钱出地,公租房只租不售,并避免搞成贫民窟,保持吸引力,租价为市场价的40%,同时产权仍然是公共的,二是公租房避免权力寻租比经济适用房要相对容易。目前阶段公租房的量可以大幅增加,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之后,需要考虑公租房与个人购房需求之间的平衡。毕竟过犹不及,公租房也可培育一批享受公租便利的“富有阶层”,而一般人也还是希望最好能有自己的产权房。
  这一道理也可以用来思考如何保持媒体的公共性。媒体的公共性是其保有公正和良知的基础,而媒体自身结构一定程度的公共性则是其功能的公共性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一基础,媒体很难有足够的公共性。
其他文献
中国目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货币供应过度宽松,信贷过度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等问题。今后还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并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  2008年9B,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2009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全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相对于预期8%的GDP增长率和4%的CPI指标,仍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这一转向是
期刊
地产泡沫的陷阱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持续引发着社会的关注。美国杂志《福布斯》日前评出了七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其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位居第二,其理由是中国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的虚高。  刚刚过去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打击地产泡沫只做出了温吞的表态,这显然不足以与现实的调控需求对接。随后,政府宣布营业税优惠即将中止。紧接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
期刊
度过难关的中国经济,让人在新的一年里充满期待。后经济危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变数,低碳经济的挑战,房价的居高不下,股指期货的“初来乍到”,这一切在新一年都成为搭建中国经济图景的基本要素,但最终如何却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2010年2月2日,我刊携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北京电视台《财经五连发》栏目共同举办“万科·2010中国经济新春论坛”。  我们期待着,来自政
期刊
对中非关系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用“双赢”来概括,也不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噩梦。中国的行为应放在世界体系的大环境下来看,应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近几年来国际上有了许多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讨论,特别是在那些与非洲联系密切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法国。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当然应该接受监察,然而西方精英把中国看作是与西方争夺非洲资源和影响的对手,从而扭曲了关于“中国在非洲”的看法。他们关于“中国在
期刊
美国政府主导研发的ARPANET,早在1968年已经建成。中国建设互联网的努力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面临着诸多封锁和技术进口限制,发展互联网并非一件易事。所幸的是,在国际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使中国成功地接人世界互联网。本文主要对中国进入互联网的那段历史做一简要回顾。    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美国对中国禁售计算机与中德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80年代
期刊
“我不是第一个想要推进这项事业的总统,但我一定要成为最后一个。”  2009年9月9日,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就医疗改革问题向国会进行演说,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些话泄露了隐藏在他的呼吁背后的秘密,以及他执政初年便遭受挫败的原因。  奥巴马推进医改的呼吁,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日常政治。在通常意义上,政治就是党派政治,而要超越它便意味着要成为“无党派人士”或者,按智者们的说法,“后党派人士”。与已故的爱德华·
期刊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发展中国家的现代经济活动的激励。如果我们想要对汇率政策进行更大的国际监督,我认为我们应该如此,那么我们将需要大幅放宽对工业补贴的严格限制。    刚刚走出危机的世界经济,现在又面临两个显然相互冲突的需求。一方面,实现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这要求我们避免经常账户大规模失衡,而这也正是世界经济在危机的前夕往往遭遇的典型现象。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重返高速增长,
期刊
中国正致力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期推进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轮以启动对外开放为核心。1980年中央将深圳开辟为经济特区,进而推动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再到以加入WTO为标志的全方位开放,实施的是梯度推进式的区域开放战略。差别性政策待遇、地缘优势及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使得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带
期刊
如果美联储选择接受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供应,应该说有相当机会市场在经历调整之后会重新将资产泡沫吹起来    新年伊始,对2010年整体经济走势的判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潜在通胀的担心和对于政府退市的忧虑之间的拉锯,这两者之间角力也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市场的短期起伏走势。  经过2009年的先熊后牛,不少市场投资者一方面颇有劫后余生的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也对后市走势多少有
期刊
“新政”措施是欠缺的。对此,我们提供的治理方案是,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或大部分上缴中央财政,然后中央再根据各地情况统一调配这笔资金    中央近期对房地产市场展开了密集调控,几乎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五次出手调控房地产市场。从12月9日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规定,到2009年12月14日的“国四条”,从12月17日五部委发布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通知,到财政部、国税总局12月23日的营业税实施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