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误区,让探究性阅读结硕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阅读教学需要开展探究性阅读,在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中让学生获得个性阅读体验与收获。但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制约探究性阅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探究性阅读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性阅读 误区 教学方法
  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我称之为教学误区。只有有力避开和跳出误区,探究才能是学生的探究,阅读才能是学生的个性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内化提高。
  一、探究性阅读误区的呈现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才能自主建构提示体系,并对所学知识的意义、价值有个性而深刻的理解。但是,现实教学中,老师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中会发现如下一些误区。
  1.教师主导作用被过度放大或窄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往总是老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参与、自主习得的少,所谓的探究是形式上的学生探究,最终以老师对文本或问题的分析、解答为准。如学习八年级上册《背影》时,我们让学生合作探究“在1~5自然段中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对全文有什么作用”?对于第一个问题,作答的点比较多,诸如安慰儿子,给儿子送行,帮忙照看行李,给小费,讲价钱,再三嘱托“我”路上要小心等。有的老师没有耐心,学生没有完全探究出就急急忙忙告诉学生;对于后面的“全文作用”更是一条一条地分析,不顾学生的思考和所得。另一种情况是老师片面认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不重视引导与启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予有效的点拨与追问或中肯的评价;学生的思维不能螺旋式提升,阅读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2.探究内容泛化或解读价值低下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不是每篇课文或整堂课都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些老师片面看重探究的必要性,于是探究无节制,导致探究问题过多或没有必要。如教学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时,老师解读诗文内容之后,提出“花木兰为什么没有被其他士兵发现是女子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这样的探究问题与课文理解意义不大,实际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另外,如对《故乡》中“杨二嫂的两手为什么‘搭在髀间’”进行探讨,非要让学生挖掘出鲁迅先生如此写的深意,虽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与细心,但探究脱离文本整体意义和内涵,阅读教学的探究意义泛化,不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形成。
  另外,探究应该是学生整体参与的探究,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忽略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方法、探究能力的提高,就势必让一些学生无兴趣、无动力参与探究活动,使探究性阅读学习有人“探”、有人“看”。
  二、跳出误区提高探究性阅读效率的方法
  阅读应该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的阅读,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参与、积极地获得的探究,因此,我们要避开误区,提高探究阅读质量。
  1.注重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有备而来,因而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对所学课文的重难点有所把握,能在自主阅读中有问题、有思考,形成一定的问题与质疑,从而让探究性阅读的重点突出,探究问题有质量。如开展九年级下册《变脸》一课探究性阅读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能够整体感知、把握戏剧的情节,认识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将自己的阅读问题记下来,如词语意思的推断,句子含义的理解等,对课文情节的设计艺术进行质疑。具体教学中,我们围绕戏剧人物、情节和矛盾进行探究。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如“《变脸》的形象是美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是美的,美在哪里,我们是怎么解释的”?然后组织学生就探究点进行阅读和探讨,在分析归纳中获得探究结果。当然,我们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指导他们在类比、联想、异同对比中质疑提问,力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从而让互动探究更有质量。
  2.重点加强探究方法的指导
  选择学生学习难点与困惑点组织探究,要让学生知道探究方向与方法,还要在实施过程中把握教学时机,提醒学生调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变脸》一课,我提出:“‘水上漂’和‘狗娃’的高尚人性让我们感动和震撼。但是他们的矛盾冲突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冲突?”学生通过对戏剧内容的阅读,能够找出关键点是“水上漂”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从历史与时代背景两方面进行探究,但是一些女学生对文本理解产生偏差,我们要予以明确纠正,从创作意图、作者情感、现实意义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思想和品质的熏陶。另外,老师还要注意探究问题的设置,关注学情,将教学重点与学生能力亟须提升之处结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让学生懂得标题和特殊句子的理解、故事情节与段落安排、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写作手法等探究之法,力求为学生造就一种自由状态下的阅读,提高探究质量。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品质,更让他们学会阅读,形成个性阅读。只要老师做好组织与引导,以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探讨,用期待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那么,有问题意识、质疑能力的学生一定能在探究性阅读学习中提高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建镇.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5).
  [2]张晓峰.浅谈当前语文探究性教学目标误区[J].现代语文,2013(10).
其他文献
目的:羟基积雪草苷(madecassoside,MC)是中草药积雪草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本实验拟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MC用于治疗AS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高、低剂量(60mg/kg和20mg/kg)治疗组及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MP)阳性药物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式和课程功能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更好地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小学教师必须分析这些问题,思考对策。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思考  审视语文教学课堂,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关注与思考。  一、新课改小语
期刊
摘 要: 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大潮,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进步出发,努力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教育围着学生转,教学围绕学情变,在教学实践中有机渗透一些道德、情感、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放大语文教学效用,通过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转变理念 情感渗透 按需而导 提高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
期刊
翻译的等值性是现代翻译学中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也是译者的追求目标。由于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得翻译的等值性具有相对性,这一相对性体现在语言意义、语言功能、文
期刊
摘 要: 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学生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不高。师生不能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能力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新课改实施至今,以其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构架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春风。讨论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
期刊
摘 要: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目前的教育只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良好品德的形成。语文是人文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师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上应勇挑重担。利用教材,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关键词: 品德教育 语文教育 作文教学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这充分体现了良好品行在人才培养中
期刊
小说是高中课本中的重要文学体裁,所选编的文章片段多为经典作品,被高中学生喜爱。高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通过小说阅读课,从而既提高文学素养,又陶冶情操。但是在高
期刊
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并且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因素。肾小球足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上皮
摘 要: 语文教学中的对比阅读,是将相关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分析鉴定,认识到之间的差异。在对比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特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语文思维空间。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比较阅读 鉴赏能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可以活跃思维,产生理想的火花,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比
期刊
新的职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古诗词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见解。  一、开展强化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吟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职高语文教材选编推荐的这些古诗文是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