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主要对高职高专院校医药类专业的“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查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了新的要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谭杨(1980-),男,贵州铜仁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工作。(贵州省 铜仁市 554300)
[中图分类号] G642.3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注重职业性与应用型,有明显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更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它是伴随着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是以传授相对更高深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责任。从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数学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未来技术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工具之一。1999年,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基本要求中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而我们在“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将其作为专业服务的基础理论课,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太注重于后续专业知识的衔接,忽视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因此我们改革的方向要在培养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医用高等数学”是高职医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医药学所需的数学基础理论,获取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为学习其它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和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由于传统数学教学体系和学生相对薄弱的数学基础,使得“医用高等数学”始终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基础理论课。下面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职医科类72学时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高等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职业教育当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毋庸置疑是专业课,学生的认识中也仅重视专业课学习,片面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很好的掌握能够很好就业的技能。另外公共基础课程中的两科教育和体育教育也有相应的国家政策支持,心理教育课程也逐步引起重视。而数学课程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没有充分的体现在专业应用方面。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能单纯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实际并不多见,常常需要同其他各类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人们往往看重的是专业知识技能,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例如,在医学方面重要的医学统计、药剂效应、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等研究方向都需要扎实的数学知识。
2、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尽管我院早已实现了教师的多媒体化,但大部分教师的定向思维不容易改变,认为数学的教学必须是理论性的讲解。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代表,对于高等数学的讲授大部分仍然是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走进课堂的速度较慢,部分老教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接受不了。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也无法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过于强调逻辑性和理论性,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解决。现有的医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使用的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求过于严谨,计算复杂,过于注重理论推导,忽视知识的实践应用性,这与“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相违背。
二、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1、结合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重视对应用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实坚持理论教学内容“必需”和“够用”的原则。众所周知,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着深刻的已用过、几何或工程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医药专业的特点,针对该专业对数学的实际需要及教学要求而设计教学内容。比如说用定积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医药类中的血液药物含量问题,从求和与平均的运算中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再比如说多元微积分学,在医药方向的应用相对较少,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减少学时,“够用”即可。另外,概率统计知识在医药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应用得非常多,比如临床抽样、疾病传染率监测、药品毒性试验检测等,它为之后的专业课之一《医学统计》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调整讲授顺序,花费较多课时讲授。
2、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设计动态教学课件。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就是在遵循教学目标要求的前提下,面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要解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何教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数学逻辑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常规的黑板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简单且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信息量不多,教学时间不长,较为灵活,比如定理和公式的推导环节,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推导既方便又灵活,再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往往有助于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现代多媒体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较为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极限、定积分、行列式等概念,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图形动画进行演示,学生面对动态的原理解释有助于知识的接受,但这样的教学方法所需的信息量大,花费时间较长。我们不能单一的认为哪种教学方法是更适合教学实践,应该是“教无定法”,看具体的教学效果而定。以个人经验来看,两种方法综合起来的教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3、结合医学类专业工作研究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的语言概括或近似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它是运用数学语言和工具对现实世界一些信息的适当简化,经过推理和运算,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并进过实践检验。在医学专业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比如药物在人体中的表现作用(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药品治疗效果的(统计模型)、传染病动力学建模等都需要较强的数学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将有助于培养医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对各种医学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培养具备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额外增加一门“数学建模”的课程不太现实,而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相关的建模思想,或者可对部分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也可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相关比赛。
4、逐步改进考核机制,重视平时的学习实践,降低考试分数在总评中的比例。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注重学生计算能力、解决理论问题的能力,考评形式较为单一,无法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水平。通常的总评计算方法是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30% + 期末考试成绩×70%,
一次性的理论考试所占的比重较高,也无法体现出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在“医学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中,应该以学生平时的数学应用能力为主要考查依据,一次性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辅助依据。比如说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改为2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调整为30%,数学建模报告或团队数学应用实践报告可作为另外的50%比例。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作能力、数学方法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掌握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适合现阶段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职院校医科类“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如果仅仅是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而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原封不动的话,改革必将失败。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新形势的专业性技术人才,除了理论研究以外还需要结合各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同时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学人才,高要求的教学目标也需要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才能实施。另外需要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学院在政策和资金上应予以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榕波,王志超. 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趋势研究[J]. 大学数学,2004,20(4): 46-48.
[2] 李金寨.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 175-179.
[3] 马书燮. 数学建模融入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中的探索[J]. 教育探索, 2010,8: 74-75.
[4] 刘启贵, 顾作林. 医用高等数学[M]. 科学出版社, 2013.
[关键词]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谭杨(1980-),男,贵州铜仁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工作。(贵州省 铜仁市 554300)
[中图分类号] G642.3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注重职业性与应用型,有明显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更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它是伴随着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是以传授相对更高深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责任。从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数学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未来技术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工具之一。1999年,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基本要求中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而我们在“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将其作为专业服务的基础理论课,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太注重于后续专业知识的衔接,忽视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因此我们改革的方向要在培养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医用高等数学”是高职医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医药学所需的数学基础理论,获取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为学习其它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和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由于传统数学教学体系和学生相对薄弱的数学基础,使得“医用高等数学”始终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基础理论课。下面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职医科类72学时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高等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职业教育当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毋庸置疑是专业课,学生的认识中也仅重视专业课学习,片面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很好的掌握能够很好就业的技能。另外公共基础课程中的两科教育和体育教育也有相应的国家政策支持,心理教育课程也逐步引起重视。而数学课程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没有充分的体现在专业应用方面。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能单纯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实际并不多见,常常需要同其他各类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人们往往看重的是专业知识技能,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例如,在医学方面重要的医学统计、药剂效应、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等研究方向都需要扎实的数学知识。
2、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尽管我院早已实现了教师的多媒体化,但大部分教师的定向思维不容易改变,认为数学的教学必须是理论性的讲解。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代表,对于高等数学的讲授大部分仍然是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走进课堂的速度较慢,部分老教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接受不了。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也无法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过于强调逻辑性和理论性,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解决。现有的医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使用的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求过于严谨,计算复杂,过于注重理论推导,忽视知识的实践应用性,这与“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相违背。
二、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1、结合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重视对应用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实坚持理论教学内容“必需”和“够用”的原则。众所周知,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着深刻的已用过、几何或工程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医药专业的特点,针对该专业对数学的实际需要及教学要求而设计教学内容。比如说用定积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医药类中的血液药物含量问题,从求和与平均的运算中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再比如说多元微积分学,在医药方向的应用相对较少,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减少学时,“够用”即可。另外,概率统计知识在医药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应用得非常多,比如临床抽样、疾病传染率监测、药品毒性试验检测等,它为之后的专业课之一《医学统计》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调整讲授顺序,花费较多课时讲授。
2、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设计动态教学课件。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就是在遵循教学目标要求的前提下,面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要解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何教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数学逻辑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常规的黑板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简单且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信息量不多,教学时间不长,较为灵活,比如定理和公式的推导环节,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推导既方便又灵活,再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往往有助于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现代多媒体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较为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极限、定积分、行列式等概念,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图形动画进行演示,学生面对动态的原理解释有助于知识的接受,但这样的教学方法所需的信息量大,花费时间较长。我们不能单一的认为哪种教学方法是更适合教学实践,应该是“教无定法”,看具体的教学效果而定。以个人经验来看,两种方法综合起来的教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3、结合医学类专业工作研究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的语言概括或近似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它是运用数学语言和工具对现实世界一些信息的适当简化,经过推理和运算,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并进过实践检验。在医学专业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比如药物在人体中的表现作用(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药品治疗效果的(统计模型)、传染病动力学建模等都需要较强的数学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将有助于培养医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对各种医学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培养具备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额外增加一门“数学建模”的课程不太现实,而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相关的建模思想,或者可对部分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也可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相关比赛。
4、逐步改进考核机制,重视平时的学习实践,降低考试分数在总评中的比例。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注重学生计算能力、解决理论问题的能力,考评形式较为单一,无法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水平。通常的总评计算方法是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30% + 期末考试成绩×70%,
一次性的理论考试所占的比重较高,也无法体现出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在“医学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中,应该以学生平时的数学应用能力为主要考查依据,一次性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辅助依据。比如说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改为2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调整为30%,数学建模报告或团队数学应用实践报告可作为另外的50%比例。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作能力、数学方法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掌握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适合现阶段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职院校医科类“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如果仅仅是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而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原封不动的话,改革必将失败。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新形势的专业性技术人才,除了理论研究以外还需要结合各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同时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学人才,高要求的教学目标也需要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才能实施。另外需要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学院在政策和资金上应予以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榕波,王志超. 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趋势研究[J]. 大学数学,2004,20(4): 46-48.
[2] 李金寨.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 175-179.
[3] 马书燮. 数学建模融入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中的探索[J]. 教育探索, 2010,8: 74-75.
[4] 刘启贵, 顾作林. 医用高等数学[M]. 科学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