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云南电影事业发展研究综述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回顾了新世纪以来关于云南抗战时期电影与广播事业以及电化教育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归纳和分类总结了研究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关键词:抗战时期;电影;电化教育
  一、引言
  电影事业在抗战时期中的作用特别突出,他们不仅是大众的娱乐方式,同样有着教化大众,影响社会环境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从研究综述、研究文献分述以及研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展开,重在归纳和总结。笔者通过网络上搜索的论文,查阅的相关文献,加上自己的整理,对抗战时期云南电影事业的研究作一综述性概括。
  二、研究综述
  针对抗战时期云南电影和电化教育的发展,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研究工作的人是怎么进行论述的呢?李林瑞(2008)发表文章《民国时期昆明地区电影事业发展研究》,将昆明的电影事业发展分成三个时期来论述并且介绍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剧团,再者描述了当时电影院的经营状况,文章覆盖内容具有针对性,为后世研究该领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郭善勇(2013)发表文章《近代昆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研究》,文章讲述当时的公共文化事业(图书馆、电影、公园),其中关于电影事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包括影院、影片和政府对当时电影行业的干预等,内容比较丰富,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信息。
  三、研究文献分述
  1、关于抗战时期云南影院发展概况的文章
  车辚(2009)在李林瑞论文的基础上再次发表论文《民国昆明电影放映业的发展》,文章讲述民国时期昆明电影放映业的初步发展与城市化同步,并对电影院的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介绍,也提出到了电影事业的社会功能,文章还列举出当时在昆明的各大影戏院以及经营状况表格,详细情况可见文章,其中表格说明民国时期昆明的影院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
  苏庆华(2009)出版书籍《滇影风云——南屏电影院的故事》,本书向读者讲述了号称“远东第一影院”的南屏电影院1940至2001年的故事,影院的创立和背后的无名英雄,以及电影的概况,以缩影的视角反映了整个昆明电影史的发展。抗战时期云南的电影院还包括昆明市立电影院、逸乐电影院、新世界影戏院等,这些都只是有史料性文献记录或者以很小的篇幅存在于众多研究者关于整个云南电影发展的文章中,很少有像南屏大戏院那样深入的研究。这些影院的新片预告片常年在《云南晚报》、《社会周刊》、《西南周刊》、《昆明夜报》等众多报纸上上进行刊登,《春秋报》、《剧影周报》、《电影故事》、《电影漫画》等报纸还会刊登一些专门介绍剧情、影星动态、影评、娱乐新闻等内容。
  2、关于抗战时期云南电影巡回队发展概况的文章
  柏战(2014)发表文章《抗战时期云南地区电影巡回施教队的发展概况》,文章讲述了施教队成立的社会背景和内部发展状况,也提到了昆明省立昆华艺术师范学校对其的人才输送,文章从巡回施教队的角度分析了抗战时期云南的电化教育,再现当时电影的另一种发展路线。
  3、关于抗战时期云南影片概况的文章
  抗战时期云南地区影院播放的影片不仅有法国影片,还大量引进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影片,因国人的需要大量国产影片也备受欢迎,下面是车辚《民国昆明电影放映业的发展》中对当时影片播放情况的统计:
  表格显示,当时电影院播放的影片种类丰富,数量之多,更反映出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
  郭善勇(2013)发表文章《近代昆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研究》中,文中提到了抗战時期以云南地区为题材的电影,包括《抗战建国之云南》、《建设中之新云南》、《滇越公路被炸实况》、《松山战役》等11部影片,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张研(2007)在其文章《论抗战时期云南的社会教育》中有提到滇西地区开展电影播音巡回教育,播放抗战教育影片《民族痛史》、《上海抗战》、《保卫土地》等20余部影片。
  4、关于抗战时期云南政府对电影事业的管理研究
  抗战时期云南关于电影的众多法律是响应中央的法律规定,郭善勇(2013)讲述当时的公共文化事业(图书馆、电影、公园),指出抗战时期云南颁布的制度法令主要有《修正电影检查法》、《云南省昆明市临时电影检查办法》,内容比较丰富,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信息。
  5、关于抗战时期云南电化教育的研究
  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笔者就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发现,国内有对川渝(黄斌(2015)《川渝电化教育史研究》)、浙江(王会军(2017)《民国时期浙江电化教育的发展》)、江苏(杜光胜(2013)《民国时期江苏省电化教育发展研究》)等地进行抗战时期电化教育的研究,还有从抗战时期与电化教育相关的杂志作为切入点的研究,如周娟娟(2014)发表文章《<电影与播音>杂志研究》,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地区电化教育的研究则相对稀少,可作为一块领域进行研究从而填补学术界的空白。
  四、研究趋势
  基于以上研究,今后在抗战时期云南电影发展方面的研究可向更广、更深方面去发展。具体说是涉及面更广更细,将当时的现状挖掘的更加深入,要用更多史料足以支撑的研究来代替大同小异的研究。影院的具体概况、众多从影人的活动轨迹、影片所包含的表面和深层含义的解读、电影制度的深入挖掘等等,这些甚至更多的方面都等待着众多研究者去细细挖掘。
  参考文献
  [1]苏庆华.滇影风云——南屏电影院的故事[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2]万揆一.昆明古城拾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车辚.民国昆明电影放映业的发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4)
  [4]廖春梅.民国时期昆明人的休闲生活[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8
  [5]赵宗朴.《昆明电影放映事业四十年史话》《云南文史资料选辑》.1984年.第21辑.第7页
  作者简介:
  欧璐(1994-)女,,汉籍贯:四川成都,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抗战时期云南地区的电化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关于《红楼梦评论》的研究多围绕中西悲剧美学的比较或者其与古典文学理论的对比分析等进行的研究。本文从《红楼梦评论》中体现出的无功利主义的美学观点出发,论述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所表示的美学思想脉络,着重对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对其思想的价值进行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无功利主义  一、中西结合的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一个理论
期刊
摘 要:19世纪是欧洲版画发展的一个全盛时期,许多画家和版画家将版画创作作为一种普通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照相技术的发明带给传统的复制版画很大的冲击,也使得版画从复制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版画观念而存在,开启创作版画的新篇章。  关键词:19世纪;欧洲;木版画;复兴  一、出版物的增加及插图的广泛需要  受石版画的普及,画家的素描可以及时地变为一种版画形式而出现,被广大群众所喜爱,随着各种各样出
期刊
冬天来到了,灰蒙蒙的天上洒下了一片片的小雪花。孩子们欢笑着跑向操场,追逐着飘飘扬扬的雪花,伸出小手托住它,出神地看着它变成一颗颗小水珠。  “老师,快来看,这里冻冰了。”随着减声,孩子们蜂拥跑去围住水缸,抓起了一块块晶莹闪亮的薄冰。  “水缸里怎么会冻冰呢?”我提出了问题。“太冷了。”“冬天到了。”“冬天特别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再去找一找,哪儿还有冰?”我启发说。孩子们四散地跑来跑去,在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视市场,有超过10亿的电视观众,有接近6亿的网络视频观众。电视剧行业也是中国增速最快的传媒领域之一,2018年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共323部,共计13726集。电视剧行业是制作技术最复杂、创造性最丰富的行业之一,中国影视警察及战争题材王牌制片人吴晓先生作为最著名的编剧与最顶尖的制作人,见证了影视产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蓬勃,可谓中国这个新兴领域的翘楚。  吴晓先生青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简述彝族传统民歌的种类,进而深入剖析其中的叙事歌“久举合”(jjo jjux hxop),通过介绍“久举合”(jjo jjux hxop)内容形式、分布、历史渊源、衍变过程及“久举合”(jjo jjux hxop)的文化生态,从而分析出彝族传统民歌“久举合”(jjo jjux hxop)如今因族人的不重视及熟练使用和创作叙事歌的人才减少等原因渐渐淡出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进而提出地方
期刊
教室是以黑板、讲台和课桌椅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空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有6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教室中度过的,教室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空间,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地,它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于是,就有了丰富多彩的教室文化,有了图书角,有了植物角,有了班训,有了各类评比台,班主任正在努力把“学园”变成“乐园”。可是,如果我们从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从全人的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室
期刊
摘 要:幼儿园阅读区是幼儿早期阅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重要领域。阅读区材料投放对幼儿的阅读习惯引导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影响。文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精神,立足于幼儿的身心特点,从阅读区材料投放的原则、如何选择阅读区的图书材料和非图书材料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阅读区;环境创设;材料投放;阅读区活动  早期阅读在幼儿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和自我觉醒的过程中有着巨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服装审美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通过不同的服装设计方法来设计创意服装面料变得尤为重要,近些年,中國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提升,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尊重,对于中国纹样的继承和创新就变得越来越关键。五彩鱼藻纹样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的设计也包含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设计水平。  关键词:五彩鱼藻;纹样;设计;继承传统;创新  1 五彩鱼藻纹样
期刊
摘 要:如今,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断冲击,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同样,蒙古舞作为我国传统民族舞种,如今也和现代舞进行了结合,既吸收了现代舞的特色,也保留了蒙古舞的传统元素,获得了观众的青睐。笔者针对现代舞与蒙古族舞蹈语汇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代舞;蒙古舞;融合;发展  一、蒙古舞蹈的特点  (一)豪放性  蒙古人的一大特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默剧素有“无声诗”的美誉,因为肢体动作取代了语言,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和抽象世界的开拓曾让默剧风行一时。一个人、一把椅子、一只袜子、一些碎纸片...口香糖、开车、葬礼、弃婴,后景幕布上依次显示出四幕名称,这便是拿大顶剧社出品的默剧独角戏《HaHaHa》。2018年9月3日,该剧在成都黑螺艺术空间上演。源自古罗马的默剧,历史久远,兴衰浮沉上千年,而今默剧走进中国的剧场,观众打开默剧有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