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歌“久举合”(jjojjuxhxop)调查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简述彝族传统民歌的种类,进而深入剖析其中的叙事歌“久举合”(jjo jjux hxop),通过介绍“久举合”(jjo jjux hxop)内容形式、分布、历史渊源、衍变过程及“久举合”(jjo jjux hxop)的文化生态,从而分析出彝族传统民歌“久举合”(jjo jjux hxop)如今因族人的不重视及熟练使用和创作叙事歌的人才减少等原因渐渐淡出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进而提出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加保护经费的投入、成立彝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机构等保护传承彝族传统音乐的建议。
  关键词:彝族音乐;久举合;文化生态
  一、凉山彝族传统民歌分类
  很多专家学者们将凉山的民歌进行了科学的归纳分类。各民族的语言基础是产生民歌音调与节奏的自然基础,也是形成音乐的民族风格与地方色彩的重要因素,陈建林和谭勇以方言为出发点,通过对彝族民歌唱腔的分析,提出将凉山彝族民歌划分为阿都所地语、圣乍语和义诺语三大色彩区域;吉古夫铁将凉山民歌划分为山歌、童谣歌、劳动歌、喜庆歌、叙事歌、祭祀歌和道场时所唱的歌六大类;还有按照彝族的社会功能将其分为“丫”(山歌)、“兹尼合”(节日歌)、“阿依伙歌”儿歌、“古朱合”(爱情歌)、“媳谐尼几”(婚嫁歌)、“厝史依讷”(丧事歌)、“毕摩、苏尼调”(宗教歌)等。袁艳和景志明认为凉山彝族的传统民歌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毕摩刻录的古民歌,其中就包括祭司、诵歌战歌等;第二种民间自古就有的传统民歌;第三,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新民歌。然而在深入研究彝族民歌后,不管如何分类,其歌词大部分都是以叙事为前提的,或者叙事性是彝族民歌的一大特色。传统叙事歌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社会民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彝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至今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久举合”(jjo jjux hxop)概况
  彝语“久举合”的“久举”意为“人间世事”、“生活”,“合”是“唱”,它包含无数首以彝人、叙元,叙人生轶闻为内容的歌曲,大多数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或事件为歌名(或真实的或典型化的),有真实生活内容的。
  由于缺乏详细的文献资料记载,对于“久举合”的产生时间和发展过程的历史问题上,均无有力的文献资料支持和加以考证。相关的文献资料仅仅限于从歌词文本中介绍和展现“久举合”产生的时代背景,来反映其出现的历史渊源,即“久举合”(jjo jjux hxop)很可能是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后期,此期间彝族内部阶级等级冲突及其激烈,外部矛盾也在加剧,凉山地区推广土司制,土司制实质是民族压迫制,随着明清以来的延续与强化,一首首记录着政治变迁、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久举合”(jjo jjux hxop)产生并流传开来,成为了在全凉山彝区妇孺皆知的口耳相传的民歌品种。
  (一)分布区域
  “久举合”(jjo jjux hxop)流传并闻名于凉山州境内,而甘洛县的彝族居住区便是集中传承地,尤以本县的田坝、玉田、普昌、苏雄等地区群众基础更为深厚。
  (二)历史渊源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民歌“久举合”(jjo jjux hxop),虽然它大多数歌曲产生于近代前后,但任然是古老的彝族传统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是一脉相承的。从它包含的绝大多数歌曲所述的内容、人物、事件反映出的社会时代背景观察,应该是在社会内部和外部矛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激烈的时候。
  据记载,18世纪初,二岭(即上下土司)迁来甘洛田坝,并分别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和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归附清王朝,被授予“眗带田坝土千户”和“眗带密土千户”称号。眗带田坝土千户管辖今胜利乡一带,范围较小,并兼发饷银。眗带密土千户辖地宽,占今甘洛县一半以上,下辖七乡总。田坝因地理位置和社会关系成了甘洛地区的货物与鸦片集散地,鸦片成熟时,各地商旅、烟贩云集田坝,呈现一派病态的繁荣,各种社会组织应运而生。甘洛曾经是凉山北部彝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到赶集日就会看到许多彝族群众到田坝镇买卖商品。在特殊的政治制度下,一首首具有独特艺术形态,以彝人、叙元,叙人生轶闻为内容,大多数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或事件为歌名或真实或典型化的“久举合”(jjo jjux hxop)在凉山州境内产生并流传开来,彝族人民通过民歌表达心声,用民歌来描述生活中的离合悲欢、文化风俗。民歌成了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增进友谊,交流情感、展现民族智慧的重要文化交流方式,更是彝族群众对民族史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全面展现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精神需求等方方面面。
  (三)发展与演变
  “久举合”(jjo jjux hxop)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以解放为分界点。内容上,解放前以唱“苦”为多,“歌声随着哭声唱,泪水伴着酸汤喝”,凉山人称“沙居沙节荷”。解放后唱“乐”为主,“凉山什么最甜蜜,幸福生活最甜蜜”,凉山人称为“党撒得撒荷”,也叫“撒居撒节荷”。解放前凉山彝族地区是奴隶社会,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整个社会成员划分为诺合、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有些地区还有一个凌驾其上的兹莫,其中兹莫和诺合是统治阶级,他们统治着下面的三个等级的人民,其中阿加和呷西是奴隶,统治者掌管着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在这时期,彝族人民所唱的歌曲,内容大都反映控诉、反抗统治阶级,抒发自己感情意愿,表达思想观念,被统治者所禁止。如《》(解脱)中所记载的歌词:
  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压迫,抨击了奴隶社会制度的腐朽与罪恶,反映了被压迫者的内心苦楚与挣扎,渴求解脱、向往自由。新中国成立后,彝族人民得到解放,重获自由,翻身做了主人并迎来了新生活。如《》(现在的生活甜如蜜):
  从中也可以看出久举合歌词内容及演唱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在解放前演唱没有乐器伴奏,一般一字一音,节奏较自由,歌唱的更多是以演唱阶级压迫为内容,因而解放前的叙事歌悲伤、低沉、伤感居多,解放后的比较优美、舒展、欢快、奔放,节奏性较强,歌詞内容从悲苦、黑暗到快乐和美好的转变,适应时代发展的诉求,对民歌中的陈旧内容进行更新,更好的与新时代、新生活相匹配,并且也创作了新词和其搭配起来进行演唱,大多数都是在赞美与歌颂新生活,对党的感恩之情,对新时代的到来充满了快乐与喜悦。展现出了彝族传统民歌独具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三、“久举合”(jjo jjux hxop)主要特征
  “久举合”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不是用于特定场合,或者为其需要,它是彝族民众集体用心声谱成,“心里想唱”,随时随地都可“以唱解怀”。正如其时代特征一样,解放前歌中的主人分多为劳苦民众,一方面反映他们的苦难,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勤劳坚毅、善良质朴的人性品格,与其它传统歌曲祭祀、丧葬、礼仪性的歌全然不同,没有神话或虚构,解放后的“久举合”是根据奴隶制时期的民间歌曲再融合现代生活发展起来的民歌新形式,它的产生和流传基本脱离了传统的生活习俗,打破了原来的歌种界限,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用于现代生活中群众聚会时唱歌自娱或舞台表演的歌曲,但仍以真实的叙人叙事为背景,保持着写实写真的表达方式,真实反映生活。
  (一)鲜明的社会时代性
  “久举合”中大多数歌曲反映的内容,人物事件,表明它产生在彝族社会发展到近代,以土司制为标志的元明时期到清末,社会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加剧,斗争尖锐的社会生活,与传统古老的民歌相比较,其时代特征十分明显,烙上了鲜明的政治文化特征和时代印迹。
  (二)社会下层民众的人群形象
  “久举合”在解放前叙述的事件中人和事,绝大多数是社会中的被压迫剥削的底下层,即使是上层的人和事,也是从平民的角度揭露其“弱肉强食”,对弱者、受害人的同情。歌中的主人多为劳苦民众,一方面反映了他们饱经旧社会的黑暗、苦难、折磨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彝族人民不向黑暗社会低头、勇于斗争的民族精神和勤劳坚毅、善良质朴的人性品格,以及彝族良好的传统美德,展现出了彝族人民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写实写真的表现手法
  正如“久举合”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样,其表现手法也是与其它传统歌曲——尤其那些用于祭祀、礼仪性的歌全然不同,没有神话,传说、虚构、幻想的浪漫色彩,而是写实写真的表达方式,用形象生动的生活语会直述其意如注如诉。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即使“久举合”歌词内容和歌唱形式有所变化,但它仍保持着群众自编自唱,即兴创作,口头流传等民间歌曲所独具的特点。仍然以真实的叙人叙事为背景,把人们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融入其中,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真情实感的真实反映。
  四、“久举合”(jjo jjux hxop)现状
  彝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彝族音乐与社会活动关系又十分密切,具有宗教、社交、娱乐及教育等多重社会功能,而随着这些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及神社性的逐渐消失,彝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彝族音乐具有的社会价值也逐渐被降低,甚至成为了“舞台艺术”,脱离了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久举合”(jjo jjux hxop)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淡出人们生活的原因
  1.对本民族传统音乐的认识不足
  年轻的彝族人对自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不足,缺少民族自豪感,没有看到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对本民族文化教育不重视的双重影响下,许多对彝族文化不了解的少年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了羞耻感,尤其是面对一些传统习俗上,他们觉得是陋习、是民族的耻辱,因此对本民族的文化习俗有抵触,不愿去了解学习。
  2.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教育
  地方政府对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教育,使得彝族新生少年因教育环境的问题接触不到彝文字,如有些县的小学没有实施双语(彝汉)教学,使得许多彝族少年从入学就只接受汉语教学,无法从文字中了解本民族文化,只能从父辈口中得知民族文化。因而出现“彝人不识彝文”的尴尬局面。传统民歌以彝族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彝族文化习俗为叙述内容,对使用者和创作者的要求都较高,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彝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日常生活中不在常唱叙事歌。
  3.缺乏歌词手抄文本资料
  笔者走访了甘洛县档案馆、文化馆并与“久举合”传承人进行了访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缺乏久举合歌词手抄文本资料,传承人出现断层及萎缩现象,并且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摘抄、记录的专门歌本,传承方式基本上都是靠口耳相传来完成。久举合歌者在演唱时情感的自然流露,讲求自由表达,因此很少有演唱者有意识的把歌词记录下来,即使少数歌手有心想把唱过的歌曲记录下来,记录的大多数都是近几年新创作的歌曲,数量上也有限,且记录也不太完整。這一系列问题都给后续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传承“久举合”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保护经费投入
  音乐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音乐揭示了不同的文化本质。由民族音乐的具体表现追溯其文化本源是认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面对处于“生死边缘”的彝族传统音乐,地方政府应该对其的保护与传承都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保障,因而应加大对彝族传统文化保护经费的投入,使民族文化保护项目有充分的资金保障。
  2.加强彝族文化教育(双语教学)
  教育是文化传承最直接的方式和文化保护最有效办法,对彝族传统民歌的保护传承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教育。由于经济的发展,彝区的人民都在使用汉语,有些地方的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实施双语教学,使得许多新一代的彝族青年没有机会接触本民族的文字,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因而需要认真落实并加强彝区的双语教学,让新一代的彝族青年有机会全面、系统的学习本民族的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3.成立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机构
  彝族民歌是彝族民间文学、民间音乐的载体,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化艺术。面对逐渐淡出人民生活的彝族传统民歌,我们可以通过成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所,尽其所能的到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各个地区去收集、挖掘那些传承与彝族人民生活中的民间音乐,将这些音乐用文字将其保留下来,将其中经典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民歌编辑成书,将其指定为凉山彝区中小学课外必读课本,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范围。
  4.与时俱进、兼收并蓄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不能仅仅是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发展,这样民族文化才能源远流长,川流不息。因此在传承彝族传统民歌上我们要“扬弃”,通过与时俱进、兼收并蓄的方法来发扬传承。凉山新时代的音乐组合山鹰组合,实现了集民族性与现代性位一体,他们创作的歌曲呈现出文化多样性,同时也以“彝族音乐”的身份存在着,在歌曲中烙上彝族文化的印记,最大程度的展现了彝族的民风、习俗、信仰、审美、历史及民族在现代化中的变化,这些在其音乐中真实而自然流露了出来。山鹰组合及其歌曲不仅在进行族群叙事,而且实现了一种文化的表达,体现了一种地方性、民族性的活态文化。
  5.开展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节
  开展彝族民歌学术研讨会,建立保护及相关激励机制,举办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传统习俗宣传活动,让彝族人民在生活中感知它、了解它。对其他传统文化如传统音乐,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采取这样方式,开展民族文化艺术节来传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孙晓曼.凉山彝族音乐叙事的文化人类学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8(2).
  [2]陈建林,谭勇.论凉山彝族民歌色彩区域划分[J].四川戏剧,2013(6):120-122.
  作者简介:
  阿呷子扎(1995—),女,四川凉山人,学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汉双语),研究方向:彝汉双语。
  何钧仪(出生年-1998年5月),性别女,籍贯(精确到省市)天津市,职称学生,专业或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天津商业大学。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林泉高致》有言:“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中国山水画仅在方寸之内、笔墨之间可有千里江山之气象万变。在中国人心中雪代表着冰清玉洁,是情感的寄托。自古皆有文人骚客以雪为题,借雪抒情言志。毫不例外在中国历代山水画中,对雪景的描绘从无缺席,历代画者通过雪景这一题材描绘孤寂、清静、隐逸等意境,从而表达自我心境。  关键词:置陈布势;时间空间;笔墨意境;冷寂;隐逸  宋代
期刊
在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中,科技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电影艺术的发展空间全部仰仗于技术的支持。电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除了声音和图像的整合外,电影中的各种声音也是电影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解释电影的情感基调、主题内涵和人物心理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1895年以来,电影艺术一直被称为“伟大的哑巴”。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人们想到了让它“说话”的各种方法。从站在幕后的配音演员的初步尝试,再到实时的音乐
期刊
摘 要:广西漓江画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在广西艺术市场占据着重要位置。而2016年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随之艺术品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所以,此文就以黄格胜于北京御宝嘉和16年春拍成功的《远去的山寨》为切入点,浅析广西艺术品经济现状。  关键词:广西;艺术品;经济;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也开始关注起这股文学作品影视化的热潮。这股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热潮受到受众接受方式、大众追捧以及名利驱使等方面原因影响,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的转变,文学作品影视化给当代文学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促进文学的创新与拓展,引发了作家观念的转变,导致文学严肃性消解并向大众化发展。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文学教育的影响,希望为研究文学作品影视化对
期刊
摘 要:从21世纪始,油画在中国发展至今,如今的发展当然是多元化的,科学、丰富、个性、大胆等等都可以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发展的状况,本文从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环境下,着眼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求当今油画发展所遇见的问题和实践思考,对当今画坛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油画;品味;精神;现状  早前就有关于油画传入中国的说法,一般认为是由利玛窦携带一系列宗教画而开始传播,在康熙年间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许多外国人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带动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藏地特有的室内藏式风格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内地诸多商业空间的青睐。藏式風格中热烈的色彩,淳朴又粗犷的用材,给人以浓烈的民族风情的享受,激起了对藏地的向往。在川西地区诸多商业空间装饰上采用当地特有的藏式风格,一是受地域影响,二是作为热门旅游地,藏式风格的装饰不仅让旅客感受到当地的民俗风格,也由此将本地的文化特色也传播出去。  关键词:室内装饰;藏
期刊
摘 要:当前关于《红楼梦评论》的研究多围绕中西悲剧美学的比较或者其与古典文学理论的对比分析等进行的研究。本文从《红楼梦评论》中体现出的无功利主义的美学观点出发,论述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所表示的美学思想脉络,着重对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对其思想的价值进行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无功利主义  一、中西结合的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一个理论
期刊
摘 要:19世纪是欧洲版画发展的一个全盛时期,许多画家和版画家将版画创作作为一种普通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照相技术的发明带给传统的复制版画很大的冲击,也使得版画从复制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版画观念而存在,开启创作版画的新篇章。  关键词:19世纪;欧洲;木版画;复兴  一、出版物的增加及插图的广泛需要  受石版画的普及,画家的素描可以及时地变为一种版画形式而出现,被广大群众所喜爱,随着各种各样出
期刊
冬天来到了,灰蒙蒙的天上洒下了一片片的小雪花。孩子们欢笑着跑向操场,追逐着飘飘扬扬的雪花,伸出小手托住它,出神地看着它变成一颗颗小水珠。  “老师,快来看,这里冻冰了。”随着减声,孩子们蜂拥跑去围住水缸,抓起了一块块晶莹闪亮的薄冰。  “水缸里怎么会冻冰呢?”我提出了问题。“太冷了。”“冬天到了。”“冬天特别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再去找一找,哪儿还有冰?”我启发说。孩子们四散地跑来跑去,在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视市场,有超过10亿的电视观众,有接近6亿的网络视频观众。电视剧行业也是中国增速最快的传媒领域之一,2018年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共323部,共计13726集。电视剧行业是制作技术最复杂、创造性最丰富的行业之一,中国影视警察及战争题材王牌制片人吴晓先生作为最著名的编剧与最顶尖的制作人,见证了影视产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蓬勃,可谓中国这个新兴领域的翘楚。  吴晓先生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