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红腰朱雀乌鲁恰提的小精灵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ang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山红腰朱雀
  学名:Carpodacus grandis
  英文名:Blyth’s Rosefinch
  喜山红腰朱雀是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又名喜山朱雀、喜马拉雅朱雀、布莱氏朱雀。分布于阿富汗北部至喜马拉雅山西部。有时也作为红腰朱雀的亚种。主要羽色红色,次要羽色褐色,这是鸟类学者给出的关于喜山红腰朱雀名录定义。
  “乌鲁恰提”系柯尔克孜语,意为“雄伟的山峡出口”。纵观此群山集结的地理区位勾勒图,很显然这里就是亚洲群山的母体。
  从卫星云图上很清楚地看到这一区域就是昆仑山和天山的交汇之处,当然也可以从意向的思维空间中去大胆想象一下,换个角度就可以形象地看作天人合一、 男女圣爱之伟大造物酮体。因此,鸟瞰这片类似于胎盘的山结,我愿称它为“群山之母”。

初識朱雀鸟


  在2015年大地回春之际,也正是全球华人喜庆春节、 女婿上门拜见老丈人和丈母娘的大年初二,喜山红腰朱雀与新疆爱鸟人士陈丽在这个古道秘境之处不期而遇了,近距离地来了个百年来喜山红腰朱雀这种鸟与人类在中国大地上唯一的一次照面。这是一次心与缘的相约,是一次灵与魂的沟通,万物有魂,心诚则灵。天公作美,连通了鸟和爱鸟人隔天隔山隔水的天籁绝境,成全了一次有心人必成正果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鸟与人的因果尘缘。
  有了这一来之不易的见证,喜山红腰朱雀从此就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园,不过它本来就应该在那里。就像人口普查,不查又有谁知道你的存在呢?喜山红腰朱雀有了名有了姓,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有了它自己的“宅基地”。这一发现已经超越了爱鸟人士推崇的“创纪录”拍摄理念,也超越了喜山红腰朱雀自身入册“中国鸟类新纪录”的现实意义。是认知、认可和价值体现的开始。
  由于是在中国首次发现,显然对于它的生存习性和种群发展知之甚少,一切都在陌生中求索。
  由于对喜山红腰朱雀知识的匮乏,要做到看到、拍到和理清楚此物种的由来,这显然要走太多的基础路程。且不说观鸟人陈丽等人付出了多少艰辛,因为他们有爱、有钟情于鸟类的热情。因此,那些风餐露宿、卧雪踏冰、刀石破皮、荆棘沥血在他们心中已忽略不计,那我也就不必多言了。然而,要想了解喜山红腰朱雀,我不得不从喜山红腰朱雀生存的区域环境说起。
  喜山红腰朱雀的“宅基地”就在卓尤勒汗苏河、萨瓦亚尔顿河和克孜勒苏河交汇处的乌鲁恰提,这里海拔 2600米。乌鲁恰提位于中国新疆乌恰县城西北部,东西长约61公里,南北宽约52公里,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
  大自然的通灵秘境
  乌鲁恰提沉浮在天山、昆仑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上交汇的地方,是方圆百十公里群山中的一叶绿洲,就像藏在王母锦衣袖筒中的金丝玉缕手绢,喜山红腰朱雀就是绢帕上飞来飞去的小精灵。
  两山并列,各有千秋。东西走向呈驼色天山山脉把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分开,是亚洲群山群峰扎堆之地,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西起帕米尔高原呈黛色的昆仑山山脉,向西南伸开,山山粘连平均海拔都在5500米以上。站在这里,眺望昆仑与天山唯余莽莽,体验地球极地之风物,感受万山天崩地裂之造山运动,觉悟于天地人和之万物恩怨情仇,觉醒于顺应大自然之物语禅道。自然而然乌鲁恰提便是天地山水阴阳交合之地, 是大自然最圣洁的通灵秘境。
  当你站在乌鲁恰提这块隐秘于世的天山山脉、昆仑山山脉、帕米尔高原交汇的任何一个点上,一脚踏两山的雄风自然而来。克孜勒苏河(红水河)环绕东流,正是这两座雄伟山脉的分水界线。喜山红腰朱雀就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小片绿洲上。
  我不止一次来过这里,亲身体验和感受此山的隽秀、雄伟、奇特、险峻、原始、纯真、聚合, 这个万山之结根基所在,这里随处可见亿万年形成的海底贝壳化石、鱼类化石,让你进一步理解世界万物之轮回及乾坤大挪移不是玄幻而是真实自然规律之所在。
  敬畏自然、遵循自然,天更蓝、水更清、小鸟更自由。
  由两山冲击形成的堰塞台地,再经过高山草甸过滤的雪融水浇灌,这片夹在地穴扇地上的黄土层,长出了荆棘类原始林带。像蒿类和盐木、多刺垫状植物 (如多刺紫云英)、棱狐茅、针茅很少, 主要有高山寒漠植物:柳、杨、桦、沙棘、蔷薇等组成的灌丛。这些高原寒区植物给喜山红腰朱雀提供了衣食住行,也为喜山红腰朱雀的族群繁衍提供了特有的条件。

自然轮回


  据陈丽介绍,喜山红腰朱雀混杂在其他鸟类中生活,这说明它有群居的习性,特别是觅食的时候,由于自身种群稀少,很难在光天化日之下保障自身的安全,这种寻求团结协作的生存方式是它们适应自然被迫进化的结果。夏季栖于海拔2720~4900米的桧树林、落叶林及高山草甸,冬季下至较低处,一般成对或结小群活动,甚惧生而隐秘。由于稀少,季节性迁移落差很大,再加上它警惕性极强,飞行速度极快, 很难捕捉到它具体迁移、交配、造窝、孵化、雏鸟出壳和学飞的影像资料。因此,要想更进一步了解喜山红腰朱雀的生存、繁育和区域生态的相互关系,的确任重而道远。拍百种鸟不难,而要全面科学的掌握一只鸟那真是难上加难。
  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峰峦起伏,景色壮观。在这片亚洲大陆几条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的汇结之地,在这个号称连绵逶迤、雪峰群立,与青藏高原同称世界屋脊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缎面上(山体的多彩),山和鸟没有大小排资论辈隶属关系,但它和整个大自然轮回演绎存在血脉关系。
  高山融水经过山体赭石的融磨汇聚到两山谷口(乌鲁恰提),取名克孜勒苏河(红水河)。汹涌澎湃的克孜勒苏河,一路高歌川流乌恰,注入喀什绿洲平原。然而,喜山红腰朱雀却不会随波逐流,在没有大的自然环境改变情况下,喜山红腰朱雀也许永远留在它那千顷“宅基地”之上。
其他文献
学习翻译或者热爱翻译的人,一定听说过不少有关译员的比喻,像“传声筒”、“桥梁”、“灯塔”、“镜子”这些,都是经常用来指代译员的形象比喻。但有一些比喻,一般读者不是很熟悉,但却非常精辟。因此想拿出来启发读者的思考。  车轮  以色列著名作家奥兹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翻译的出现恰如车轮的发明那样重要。他用“车轮”比喻翻译的重要性,是因为车轮的发明使得人们的身体得以更加快速地自由移动,而翻译的出现则使得人们
1914年,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计划徒步穿越南极大陆。对于40岁的他来说,这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探险。  谈起南极探险,有三个名字肯定会被提及,有人总结道:“要论科学有致的领队艺术,当属斯科特(Robert Scott);要论快速高效的行进安排,非阿蒙森(Roald Amundsen)莫属;但要论绝处逢生,于看似无望的困境中逃脱,那就只有真心地祈求沙克尔顿。”
“One man’s trash may be another’s treasure.”  The old woman stops by our apartment buildings routinely rummaging through the three large plastic refuse bins.1 She is old and frail2 looking from a dist
If you’ve lived and breathed and owned a phone in the 21st century, chances are high that you’ve participated in what I like to call cancel-reschedule ping-pong: You make plans but somebody has to bai
一本書的文笔与思想固然重要,但一个能起到点睛之笔的书名不仅能恰当地概括全书的内容,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艺术和商业的双重价值。简短的几个词语,或许就能让读者在目光所及的瞬间体会到一部小说的精髓,这背后的心理学内涵是什么呢?成功的书名究竟拥有哪些必备要素?  What’s in a name? It’s a more complicated question than you might th
1. 《王冠》的成功  《王冠》(The Crown)是一部关于当代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平的传记剧情(biographical drama)电视连续剧。该剧由彼得·摩根(Peter Morgan)编剧兼导演,由左岸影业公司(Left Bank Pictures)和索尼影视公司(Sony Pictures Television)为奈飞公司(Netflix)制作,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别于2016年11月
You know where you are with a British street name. I don’t mean literally. I mean there’s a tacit humility to our islands’ street names: They are short, simple and unpretentious.2  Our street names ar
眼泪,蝴蝶微笑
期刊
或許大部分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电子书比纸质书便宜,在网上付费看电影比购买电影光盘便宜。所以当亚马逊上的电子书定价比纸质书还要高,下载高清版电影比购买二手光盘还要贵时,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电子版带给我们的除了信息内容,还有便利舒适的使用体验,也许你就会觉得多付的钱是值得的。  We’re increasingly paying extra to get the digital v
On the last morning of summer  my garden revives, flaunting1  its golds, crimsoms, and yellows—  one dance before disappearing.  A damp2 chill near the woodpile.  Now only the cedar waxwings3  stop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