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里的转喻、隐喻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延伸的重要方式。本文对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转喻与隐喻的关系、转喻和隐喻的义项分析做了阐释。
  【关键词】: 认知;隐喻;转喻;思维模式;词义延伸
  前言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创立之初,语义问题就备受关注。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以认知模式如隐喻、转喻为工具,对一个词的原义或是中心意义扩展衍生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事物概念化的过程。一词多义现象实际上是在本义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认知形成的。
  一  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
  人们在创造词汇时,词汇的意义是单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且人类的认知也不断地丰富,单一的词义不能满足人类表达的需要,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解决词汇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词汇被赋予新的意义,一词多义现象由此产生。
  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并且这些义项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相互联系的多个义项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语义范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减少了符号的数量,又提高了交际效率,一直深受国内外语言学家、文学家的关注。
  说话者在特殊语境下,为表达某种新的信息,选用旧词来表达新的意义。衍生词义与其源词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理据关系,这种理据关系主要是通过转喻和隐喻两大认知手段实现的。
  二  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
  根据认知语义学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描述现实世界的语言是以隐喻的形式来体现的, 这些语言现象可归纳在意象图式中, 各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 是系统的、自然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呈现连锁状, 即后一个义项是前一个义项的基础。
  (一)隐喻与转喻的关系
  隐喻是将人们熟悉的事物映射到较不熟悉的、抽象的认知域,并对后形成的概念进行理解。在谈及隐喻时,我们常常会谈到转喻,转喻实际上是同一图式内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一个物体有很多种属性,但人的认知通常会更多关注最突出、最方便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从而用一突显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转喻的产生,使人类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赋予某个词语多个义项。
  转喻是语义延伸最主要的过程之一,它与隐喻的关系是隐喻来源于转喻,转喻中有隐喻,隐喻中有转喻,两者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词义延伸的重要手段,可以豐富我们的语言还构建我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转喻和隐喻思维来进行推理和判断[1]。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是不同的认知方式, 最大的差异在于两者的“域”不同,转喻建立在邻近性原则基础上,本体和喻体在同一个域进行,本体和喻体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隐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从一个域的映射到另一个域的映射, 两者属于不同的域, 对一事物的理解基于对另一事物的理解, 本体和喻体之间是一种映射关系,属于不同的范畴。例如:她是一朵花。这是隐喻,花是一种植物,给人美的感受,把“花”映射到她身上,说明她很美或者很高贵,把植物映射到人身上属于两种不同域之间的映射。又如我们需要更多的帮手,这是转喻,“手”是身体部位的一部分,属于转喻中用部分代替整体。由于“域”的界限十分模糊,所以转喻和隐喻不可能完全分开,所以两者的交叉关系也不容忽视。
  (二)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
  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种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转喻呈连锁状延伸,隐喻呈辐射状延伸。[2]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借助转喻、隐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通过转喻、隐喻来扩展语言,是人类普遍的认知能力。例如基本词汇由于受到隐喻的影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人体的器官词语大部分都有隐喻的意义,“脚”的本义是指人或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如“脚面”、“脚背”,由人及物,引申到物体,如“高脚杯”、“山脚”、“桌脚”。“手”的本义是指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后引申成“手艺“、留一手”、“扒手”,从表示具体事物的概念到表示相对抽象的概念,这都是隐喻的产物,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此看来,,词汇不是随意获得新的义项的,而是通过人的认知思维而获得的,一个词语的多个共时义项通常来说是以隐喻理据的方式互相联系的。
  三  转喻和隐喻的义项分析
  词汇义项大致可分为本义和引申义。词义的引申过程是再次对事物进行范畴化或概念化的过程,从单义词的一个中心结构变为多义词的多中心结构[3]。根据英汉大辞典关于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草”的义项如下:
  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草本植物的统称) grass
  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如草料、稻草) straw
  3. [书] (起草) draft
  4.(草稿) draft
  5.(草书; 汉字书写形式的一种) rapid, cursive style of writing
  6.(口语中指雌性家畜、家禽,如草鸡) female
  7.(草率; 不细致) careless; hasty; rough
  8.(初步的; 非正式的,如草案) drafted; not final
  词典给出的8个义项中,第一个义项是它的基本义,这是人们的外界事物最基本的认知,其他7个义项就可被看成是后来逐渐扩展的意义,是随着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逐渐深入形成的。义项2是由义项1发展而来,“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是“草本植物”的一部分,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现了转喻的思维。义项3词性变为动词,把书面初作的粗糙零乱的现象用“草”杂乱的特征形容,后来形成专有,指书面文章的初作,如“起草”;继而引申出用以表达书面文本的“初步性和非正式性”的草义项8;而后又引申出义项4初作的文本“草稿”,文字的粗劣为潦草,潦草的字体为“草书”即义项5,这都是不同域的映射,是隐喻的认知思维。义项6雌性发情、产仔等等与“衔草做窠”的“草”联系密切,有“衔草”习性的动物,都用“草”指称其雌性。而这里的表示雌性意义的“草”与义项1具有不同方面的相似性,是通过联想进行的跨域投射,体现了隐喻的思维。
  四、小结
  转喻和隐喻思维是词汇语义衍生的重要方式,转喻是基础,表现为临近性和相关性,隐喻来源于转喻,表现为相似性特征。转喻、隐喻思维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探讨转喻、隐喻更有利于对语义来源的认识和词义的发展,词汇的发展也不仅受到词语内部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对词义引申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化,一词多义里的转喻和隐喻认知也值得我们继续探究。
  注释:
  [1]曹淑娅.《隐喻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76
  [2]李瑛,文旭.《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 2006(03)
  [3]Taylor,J. R.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Taylor,J. R.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02-3
  參考文献
  [1]汪化云.“草”的词源和俗词源[J].汉字文化,2002(4)
  [2]万甜甜.从“leg/腿”一词多义看认知转喻和隐喻[J].青年文学家,2012(21)
  [3]李瑛.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2006(03)
其他文献
初唐、盛唐时期,是服饰发展的高潮期。由于人们生活富足,不断接受外来文化滋润,审美意识大幅度提高,因此造就了一代崭新的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审美倾向,如在人物造型上以饱满丰腴为美;在图案装饰上以浓艳华丽为贵;在装饰意匠上则追求清新自由,表现勃勃生机,充满生活情趣。盛世唐装中最夺目的要数女装,以及妇女那变幻多样的发髻、配饰和面妆。唐女讲求配套着装,每一套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整体形象。人们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期刊
【摘要】:景军的《神堂记忆》,全书共九章,以甘肃省永靖县大川村孔庙为研究对象,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利与道德”。同样是中国庙宇,山西省柳林县“盘子”文化同样历经变迁传承至今,本文将对二者做相关比较,并浅谈个人感受。  【关键词】:大川;孔庙;柳林;盘子  景军的《神堂记忆》该书有两个主题,第一个涉及人类的苦难,包括个人经历的苦难以及记忆;第二个涉及人们对苦难经历的处理,以及在经济萧条
期刊
【摘要】:舞蹈的真实看似节取自生活的真实,却决不雷同,它是对于生活认知的升华,而精神层面的认知是对艺术最大的认可。是为艺术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  一、生活的真实与哲学的真实  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一举一动,现实世界里的一草一木,理性存在的一事一物,構成了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部分。因为一切都是可触碰的,是真实发生过的,它是客观存在于我们每个平凡个体身边的事实,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治国平家齐天下,皆
期刊
【摘要】:文化旅游是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目前,现在旅游业大多数以文化为核心,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为导向,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这种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机遇甚至带动了本地区旅游发展。  【关键词】:山西文化旅游;特色;创新  一、文化旅游的内涵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尤其喜欢文化旅游。在目前,文化旅游主要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基础
期刊
【摘要】:思维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近年来有关外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角度,分析了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语言表达的影响。由此我们总结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英汉语言的学习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關键词】:思维;语言;表达  一、思维和语言  1.1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
期刊
【摘要】:多民族文化共存共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显著特点。在人口流动性加强、族群杂居等因素的作用下,族群间的文化互动成为常态。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民族杂居地区的文化互动模式,进行民族杂居地区汉藏文化互动的人类学调查研究,对于把握文化互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于整体对待族群文化互动,科学处置族群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藏杂居;文化互动;田野调查  一、引言  涵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
期刊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到中国,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儿童文学的翻译。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而且可以使读者领略到异国文化的风采。对于儿童来讲,书是他们的精神食粮,阅读外国儿童文学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因此,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显得至关重要。异化和归化是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策略,而这二者也长期是翻译界所争论的焦点之一。儿童文学因为读者的特殊性以及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兴事物不断增多,英语语言学的语音和词汇机构也日趋丰富。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从世界第二次战争之后,英语便成为了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成为了全球化的交流语言,便逐渐形成了一种英语语言学的体系。在殖民时代,英语在全球迅速扩张,使英语语言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便是笔者对英语语言学语音和词汇的变异进行了一些探索,期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英
期刊
【摘要】:武陵山区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种类繁多的传统农耕工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实用哲学和遵循自然的创造精神的农耕工具文化内涵,是武陵山区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瑰宝,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武陵山区;传统农耕工具;文化内涵;传承  武陵山区, 指武陵山及其余脉所在的区域,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中部,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这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越来越重视英语,英语成为我们除了母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考试中的重点,也是关乎英语能力提升与否的关键因素。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采用题海战术,这种情况下,在英语阅读中采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成为一种趋势。本文旨在研究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和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