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独有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文章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阐明区域独有高校在发展地方经济,繁荣地方文化和稳定地方政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独有高校 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143-02
  
  一、区域独有高校及所在地区概况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日益凸显。按办学水平及国家要求和支持力度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现有的2200多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体可以分为5个层次:国家重点建设的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国家重点建设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国内一流大学,省(市、自治区)和国家有关部门重点支持的高等院校,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区域独有高校是指在一个地级市(州)区域内唯一的高校,属于我国地方高校的一种特殊类型,处在全国高校体系中第四、第五层次。此类学校有的为省(市、自治区)属高校,有的为地级市(州)属高校,多数由地级市财政拨款,少数由省级财政拨款。区域独有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本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独有高校因处在我国高校体系的最底层,设置在非中心城市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办学资源比较紧张。
  玉林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自治区所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目前有34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大学科门类。在500多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9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61人。学院所在地的桂东南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1/10;人口1050多万,占广西总人口的1/5强,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玉林市2007年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9107元和650元,均远低于同年广西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的12408元和1420元,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玉林师范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发展地方经济,繁荣地方文化,稳定地方政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区域独有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社会发展的实践
  
  (一)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1.区域独有高校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繁荣。区域独有高校作为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体,其运转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因为,虽然大学收入的来源具有多元化和异地化的特征,其支出却具有本地化的特征。大学维持日常运行需要购买的必要产品和服务主要发生在大学驻地,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带来税收收入。考虑乘数效应,大学消费支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将会更大。玉林师范学院2000年由多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时还只是个只有6000学生的高校,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全日制在校生翻了一翻,超过12000人,各种来校函授及培训的人数也大幅度增长,每年都超过一万人。高校教职工和家属以及大学生均属于高消费人群,据调查,玉林师范学院师生员工及家属每年在玉林市的消费超过一个亿。此外,近几年,玉林师范学院为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投入了近5亿元的建设资金。这种高消费和高投入对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区域独有高校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只有培养大量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才能被打开。区域独有高校具有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替代性。虽然玉林市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都远低于广西的平均水平,但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达到3536元,高于同年广西平均水平3224元的300多元。玉林市农民收入高,得益于玉林农村扎实的基础教育。玉林农村的基础教育水平一直位居广西的前列。大家知道,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而基础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在教育体系建设中处于奠基性、前提性和战略性地位。玉林市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48%,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村教育不兴,则无全市教育之兴。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发挥着巨大的基础性作用。诚如许多专家所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基础教育教师是玉林师范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玉林市现有的6万多中小学教师中超过80%的人曾经在玉林师范学院就读或接受培训。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玉林市高层次人才紧缺和现有的高层次人才贡献率较低,成为制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玉林师范学院深入了解玉林市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状况和对高素质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的要求,调整和增办了一系列地方急需的专业,不断提升人才支撑能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玉林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管理和技术型的高级人才。在充分发挥玉林师范学院质量优势和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举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地方产业相对应的重点专业。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带动各类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发展,提高地方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改善劳动者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构成,培养同21世纪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
  此外,玉林师范学院利用自身教学、科研、图书资料、师资力量、生活设施等办学条件积极举办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为地方培养了数万名公务员、律师、、会计、教师、商人等各种职业的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设。
  3.区域独有高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加快人力、智力资源开发,走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依托的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区域独有高校具有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持的不可替代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多年来,玉林师范学院在学科设置、科研立项等方面坚持以促进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科学研究与创新的取向,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面向地方找课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学校成为“科教兴市”的核心力量。学校通过知识的创新,将创新成果落实到生产领域,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将潜在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深层次意义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根据玉林是全国有名的荔枝之乡、龙眼之乡和沙田柚之乡的情况,玉林师范学院组织专家、学者对荔枝、龙眼、沙田柚等果树的生长、开花与结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喜人的成果。由吕超锦教授开展的“荔枝、龙眼连年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克服了荔枝、龙眼大小年结果的现象,使荔枝、龙眼成倍增加产量,生产出优质、增甜、色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为农村实现水果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甘耀坤教授对玉林市容县的特产——珍贵的天然野生红菇开展系统的研究与培育;蒋玲艳老师针对沙田柚提取柚子皮中的有效物质,以提高沙田柚的综合利用价值,化学与生物科学系教授庞起博士后负责的“桂东南特色资源与材料研发中心”成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积极开展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此外,玉林师范学院充分利用高校图书多、资料全,广大教师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开展针对地方和企业的咨询服务。在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发的同时,加强经济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发,及时向各经济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国内外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为繁荣地方文化服务
  大学是一个专门研究与传播文化的社会机构,是一个社会中优秀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优秀年轻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区域独有高校的文化建设对社会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对地方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玉林师范学院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引领农村先进文化和为地方文化事业培养人才作等方面出了积极的努力。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地方文化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玉林师范学院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设立有社会科学研究联合会,相关教学系部和社会科学教研部等部门,汇集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从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以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为出发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服务。同时,学院依托大学特有的学术氛围,发挥深厚的文化积淀优势,通过举办各种公益学术活动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在丰富地方文化内涵,浓郁文化氛围,塑造人文精神,促进地方文化环境建设的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通过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玉林师范学院主校区坐落在玉林八景之一的挂榜山脚,面临笔架山,充满着灵气的两座名山均有着动人的文化传说。学院在校园建筑物设计、校园绿化、美化方面都能做到独具匠心,努力营造优美、高雅的大学校园,把高尚的大学精神、浓郁的大学文化寓于其中。同时以开放的大学精神把大学的文化艺术向区域辐射。除经常举行文化艺术进社区、下乡村演出、展览外,还经常于节假日在校园举行各种文艺演出、学术报告。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展览都免费向社会开放。此外,上百平方米的校园电子屏、图书馆大厅的多个信息触摸屏,也免费向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影视、信息。现在学院已成为玉林市民双休日、节假日向往的休闲旅游区,当人们徜徉在如画的校园,一边欣赏优美的舞蹈,一边聆听悠扬的琴声时,一种轻松、自由而又高尚的情感就会由然而生。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玉林市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着较为独特的地方文化。玉林师范学院作为本地区唯一的大学,充分发挥人才、科研优势,协助地方政府,努力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学院成立了桂东南文化研究所,组织一大批专家、学者申报研究地方文化课题,调查研究华侨文化、客家文化,定期出版桂东南文化学术期刊、学术专著和召开学术研讨会,对弘扬地方文化做出了贡献。
  引领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也有一些喜人的变化。然而,面对新形势和社会多元化和多种价值取向的冲击,当前在农村文化市场中仍然存有低级趣味、愚昧消极、封建迷信、奢侈腐化的现象。如何在广大农村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培植本土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全面提升农村文化品位,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区域独有高校是所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地域文化研究、传播、开发的主要阵地,拥有雄厚的地域文化研究实力和坚实的文化研究基础。其研究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于所在地区,且部分来自农村,具有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与农村社会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和千丝万缕的广泛联系。他们熟悉农村文化发展现状,了解农民文化需求取向,清楚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玉林师范学院一大批教师深入农村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宣传与推行党的方针政策、先进文化发展取向和新型农村建设标准。并与地方行政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农村文化研发基地,有效地带动农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引领农民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纯朴的乡风民俗、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三)为稳定地方政治服务
  当前,地方在经济开发、文化建设以及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广大农村从温饱走向全面小康的建设中亦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地方的管理亟待改进,农村的稳定有待加强。多年来,玉林师范学院发挥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在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查、比较、研究过程中,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及收入差距、征地拆迁等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重要课题。秉承“创新、独立、批判”的大学精神,用高校学者特有的眼光和求真务实的风格进行深层的理论思考,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理性、客观的改革方案和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政策措施。为地方政府减少工作失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玉林师范学院十分注重研究我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如深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研究回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问题,研究回答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以及研究回答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这对地方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区域独有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社会发展水平的思考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区域独有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社会发展水平,自身的发展是前提。区域独有高校要加快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为此,区域独有高校应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可通过“教授工程”、“博士工程”提升现有教职工队伍水平,还可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外部引进高水平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可以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聘请外校、外地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实行人才强校。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办学体制。应打破陈旧观念,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如打破官本位意识,淡化学校管理人员的行政等级,精简行政管理机构,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突出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不断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以教学为中心,打造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坚持以高深学问的教学为主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共同性,区域独有高校也不例外,高等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区域独有高校应该积极掌控自身服务领域的前沿动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属性及特点,立足全国该层次的行业发展与就业市场,长期坚持进行专门行业、专门服务领域的跟踪研究。系统及时地掌握该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及时调整相关专业培养计划、教学方案与课程重点。创设学习、工作一体化的仿真型教学环境,缩短人才适应实践的“预备过渡期”,使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真正体现出应用型人才较强的特色属性。
  区域独有高校是该区域的智力制高点,是区域文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学校及教师应利用与地方社会有着特殊的地缘、人缘联系的特点,积极地开展面向周边社会、所在社区市民无偿的社会服务。学校应鼓励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之余,主动走向区域社会,为市民、农民无偿地进行医疗卫生、心理健康、社会安全、就业转岗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还可通过地方电视台、科技馆、博物馆开展讲座,积极地参与到区域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为地方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
  
  参考文献:
  1.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蔺楠.高校影响驻地经济发展的路径解析[J].商业时代,2002(7)
  3.邱瑜.地方高校应彰显为地方服务的功能[J].航海教育研究,2006(1)
  4.韩延明.地市高校在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的角色认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6)
  5.江海平.我国地方高校发展道路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国有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处 广西玉林 537000)(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摘 要:山东经济发展不平衡,鲁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从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对济宁作为鲁南经济带增长及进行分析,提出打造济宁为鲁南经济增长极的途径。通过建设济宁增长极,带动鲁南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  关键词:增长极 鲁南经济带 优势分析 济宁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从对高等教育性质的界定入手,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比较适合由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共同合作供给的共用资源类准公共物品。在此基础上探讨政府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关系和限度,并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现状,得出了合理定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职能 准公共物品 职能关系 职能限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变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文章就河南省邓州市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实践中探索出了“4+2”工作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 基层民主政治 邓州“4+2”工作法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273-02    2005年以来,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对贵州在1978-2007年期间经济增长和物流业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经济增长与物流产业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贵州物流业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不是物流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从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物流发展的一个正向冲
期刊
摘 要:连锁经营是当今流通领域先进的经营形式之一,连锁经营的优越性日渐为世人所认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过:“21世纪的金矿在农村,21世纪的黄金产业是农业。”但目前大多数农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时如入雷池、战战兢兢,要么半途抽身草草收场,要么举步艰难勉强度日,让后来者面对极具潜力的农村市场而举棋不定。难道我国农村市场真是一个鲜花遮盖的陷阱,农业企业就不能进行连锁经营吗?文章经过调查研究及企业咨询认
期刊
摘 要: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对促进城乡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基层经验的党政后备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和尝试,具体政策的制定并未全面考虑所有因素,相关配套措施一时还难以到位。文章从大学生需求出发,分析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影响因素,对政策的制定、完善以及吸引更多大学生提
期刊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组织得以越来越精简、高效;政府职能得到了迅速的转变,开始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开始依靠法律规则来施政;政府权力日益分散到经济、社会和基层政治领域,自主治理的市民社会结构正在逐步发育;政府人事选拔任命和决策逐渐公开化、民主化;政府运作逐渐透明化,公民的知情
期刊
摘 要:GDP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相对于GDP,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  关键词:GDP GNP 国民幸福指数  中图分类号:C921.1
期刊
摘 要:在全球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背景下,文章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南京餐饮业的实际调查发现,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中存在“接触差距”,并得出结论:传统服务业只有高度重视接触差距,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在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服务质量 顾客感知 接触差距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80-02  
期刊
摘 要:外向型经济是衡量经济国际化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区域发展理念的拓展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对如何实现从外向型经济到经济国际化的转变,转变的路径、转变的经验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应采取的相关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 经济国际化 转型 发展策略 无锡市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8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