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与挖潜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长期注水开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高含水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总结目前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周期注水、降压开采等剩余油挖潜措施。
  [关键词]高含水;剩余油;控制因素;挖潜
  中图分类号:TE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93-01
  前言
  陆相沉积油田近90%采用注水开采方式,其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早、中期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高。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的分布与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流体非均质、断层、开发因素(注采关系、井网部署)等诸多因素有关,高含水期的剩余油研究内容不仅要搞清楚剩余油分布的准确位置及数量,还要搞清楚其成因以及分布的特点,并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采用相应的挖掘技术,提升油田的开发潜力。
  1、剩余油分布的研究
  1.1 剩余油分布特征
  从平面分布形态看,多为孤岛状或窄条带状;从区域分布看,主要分布在大断层附近、断层边角区和岩性变化带;从纵向上看,主要分布在物性相对较差的低渗透层中。一般来说,研究微观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有两类:一类是占较多孔隙的连片状剩余油,它分为水波及域外的连片状剩余油和水波及域內的簇状剩余油;另一类是占据较少孔隙的分散型剩余油,主要有柱状和孤岛状等形式。(1)片状剩余油。水波及域外的片状剩余油是指在微观模型驱油试验中,由于注入水未驱到而滞留于模型边角处的剩余油。簇状剩余油是指被通畅的大孔道所包围的小喉道控制群中的剩余油,实际上是一种水淹区内更小范围的剩余油块,主要是由于注入水在孔隙空间内的绕流形成的。(2)分散型剩余油。柱状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连通孔隙的喉道处,在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沿着亲水的岩石壁面或壁面上的水膜前进,在孔隙内的油被完全驱走之前,水已占据了油流通道前的喉道,使油流被卡断,油即以油滴的形式留在大孔隙内成为“孤岛状”剩余油。
  1.2 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
  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地质和开发两大因素的控制。地质因素主要指沉积微相,储层微观特征、宏观非均质性,油层微型构造,油藏构造,流体性质等。开发因素主要指注采系统。各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
  1.2.1 地质因素。(1)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的分布。沉积微相决定储集砂体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因此也决定着储层平面和垂向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水的运动方向,从而导致剩余油沿一定的相带分布。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砂体的外部几何形态;砂体的延伸方向和展布规律;砂体内部构造;不同微相带影响井的生产情况。(2)油层微构造和断层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微型构造模式其剩余油富集程度和油井生产情况不同。油层微型构造对剩余油的分布和油井生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层断面构造特征与剩余油分布有关,封闭性断层、断面上的鼻状凸起以及相对高点部位为剩余油富集区。(3)储层微观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相对于宏观储层特征来说,储层微观特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储层渗透性非均质程度及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上。成岩作用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岩作用对原生孔隙的破坏、改造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次生孔隙的形成和不断地改造。钙质胶结的储层在酸性地层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溶解、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孔隙结构有改良作用,从而成为孔渗性良好的储集层。
  1.2.2 开发因素.开发因素主要有注采关系、注水距离、井网密度、累计注水空隙体积系数。注采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注采井比、注采井距及完善控制程度。另外由于防砂工艺、生产压差、窜层窜槽及射孔等开发工程因素以及由于钻井设计、注采井网造成的油砂体边界、形态发生变化等对储层的再认识方面都会对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注采比例、位置分布或井距不适当,往往会使注采受到局限,出现不均一现象。因此,平面上,注入流体未波及和波及程度低的地带,其余油的饱和度较高,剩余油量大。最后,聚合物的注入也会对剩余油的分布产生影响。
  2、高含水剩余油挖潜措施
  从油藏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制定出不同的挖潜措施,挖掘剩余油。以储层及剩余油研究为基础,以注水结构调整为重点,完善剩余油富集区注采井网,并实施分注、挤堵调剖、分层增注、差层单注等手段挖掘剩余油。对停井、事故井逐井分析,对有潜力可以利用的关停井及时修复利用。利用打塞、挤堵等手段封堵高吸水层,有效改善注入剖面。
  2.1 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
  高含水期油水分布复杂,油层非均质严重,水淹不均衡,含水饱和度较高的滞留区多呈零散状态分布。通过改变液流方向在油层中造成新的压力场,引起油、水渗流方向改变,使注入水进入波及较差地区,从而使动用较差的剩余油相对富集区的原油推向井底而被采出,达到扩大注水面积和波及系数,改善注水驱油效果的目的。(1)对河道条带状发育的砂体,停注或控注位于水流方向注水,加强河道两侧方向注水。(2)对于基础井网长期停注层恢复注水,同时停注其周围相应注水井,使液流方向改变,扩大了注入水波及体积。(3)通过关闭一些注水井,转注另一些井,或将注、采井换位来改变液流方向,以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增加水驱油面积。
  2.2 采用各种措施挖掘油层内部潜力
  通过分析厚油层的水洗程度,说明其内还有较多的剩余油,挖掘这部分剩余油潜力是改善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1)开展大面积周期注水,通过周期注水可以在高低渗透层段形成附加压差,压力场的调整使油层内产生附加窜流,可使原来滞留状态的原油动用起来。基于此,加大周期注水的力度,重点选择含水较高、油层性质较好的二、三类厚油层进行周期注水。(2)精心优选顶部挖潜方案。通过对高含水后期厚油层剩余油的研究表明,其剩余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平面上注采不完善形成的;二是由于纵向上非均质层内有薄夹层形成的顶部剩余油。对于平面上的剩余油,主要开展了周期注水和平面调整,对于顶部的剩余油,从补孔、压裂等优化措施人手。
  2.3 非常规调整挖潜技术
  非常规调整挖潜技术是通过改变储层空隙结构和流体l生质等手段达到最大限度地开采剩余油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化学调剖,提高低含水的浸入量;(2)适宜的三次采油技术;(3)物理场驱油技术,包括热场、声场、静电场、磁场等;(4)人工地震采油技术;(5)开窗侧钻水平井挖潜等。
  3、结论
  (1)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应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以弥补某一套方案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2)影响和控制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很多,要从地质和开发两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3)加强对高含水油藏的研究,不断深化剩余油潜力认识,找准挖潜方向,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优质高效方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4)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井网已相对较密,加密井网的作用不大,应采取多种挖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时间经验,简单论述了煤矿采空区,构造及陷落柱等不同地址条件下,应用三维地震和电磁发探测采空区边界及含水性的技术方法与地址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物探法的技术应用前景。  [关键词]综合物探;采空区  中图分类号:B8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86-01  煤矿的防治水工作一直都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采空区的积水构造
期刊
[摘要]胜利采油厂所辖区块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躺井率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生产。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类生产设备进入加速淘汰期、精细管理程度不够、生产参数高,油管和抽油杆磨蚀加剧等因素,必须加强油田单元的综合调整,强化技术推广应用,加大专项治理的资金投入,建立躺井预警机制,才能有效控制躺井率,增强稳产基础,实现老油田生产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油田;油井躺井;精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班组作为电力企业的基层组织,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所以班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而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则是班组管理的灵魂,是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关系着班组所有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具体实施,因此班组长的综合素质是决定班组日常安全生产活动的关键,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电力、班组长、管理  中图分类号:TD6
期刊
[摘要]草27区块为一常温常压、高渗、构造岩性、超稠油油藏。该区块于2008年2月开始产能建设,初期单井日油15t/d,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储层薄,供液能力差,油井周期生产时间非常短。平均仅69d,且早期油井完井方式不配套,导致报废井1313,现有井网储量控制程度较差,本次方案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对区块报废井进行更新,开展转蒸汽驱研究,充分论证了转汽驱可行性及必要性,提高区块采收率。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低碳节能绿色发展趋势的转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渐提高,重点保护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开发林业资源的战略发展规划正在逐步展开,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国家林业经济发展动力,营林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营林发展必须要注重三大效益,要以生态效益发展为主,强调经济效益,注重社会效益。营林经营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建设生态林场,改善生态环境与气候,提高林木资源的发展可持续动力
期刊
[摘要]介绍了电镀废水高效重金属去除膜回用组合工艺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流程,可实现电镀废水的高回收率和回用。实际工程结果表明:在电镀废水的各类重金属离子浓度为TCr 15-20mg/L,Zn2+230-480mg/L;Cu2+70-1120mg/L;Ni2+280-590mg/L,电导率为5000μs/cm时,RO/NF系统可实现95%的水量回收。回用水可稳定达到:重金属离子无法检出,电导率低于250
期刊
[摘要]《盆栽植物租摆与养护》课程是为适应新兴的植物租摆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而新开设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养护技术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定的,是商品花卉专业、园艺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设计无论是整体教学设计还是单元教学设计,全部引用企业元素并运用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高职;租摆;养护;教学设计  中
期刊
[摘要]针对青海油田油井管杆防偏磨现象、原因、危害进行分析,推广使用了内衬油管、防偏磨抽油杆、抽油杆扶正器、防偏磨旋转式悬绳器等工艺,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防止油井管杆的偏磨腐蚀。  [关键词]青海油田;油井;偏磨腐蚀;因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94-01  前言  青海油田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位于青
期刊
[摘要]作为新材料中一个十分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现代行业加强了对有色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加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发展有色金属材料,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有色金属材料的研究,在规模和产量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论文对有色金属材料发展现状以及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有色金属材料;发展现状;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416,3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任何学习的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教学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本文就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及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作一论述。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F4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95-01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