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世界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l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樟柯,著名导演,主要作品《小武》《站台》《三峡好人》等,他的电影以家乡山西为背景,揭示了社会转型期边缘个体的困惑与挣扎,因其浓郁的本土风格和强烈的人文性引发广泛关注。近日,贾樟柯在山西发起创立了平遥国际电影展,再次让古老的家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黄土地》的启蒙
  贾樟柯1970年出生于山西汾阳,父亲是小学语文老师。对于像父亲那样的老辈山西人而言,既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有用,又希望他们内敛含蓄:山西人可以是火,但不灼热;山西人可以是光,但不刺眼。
  年少的贾樟柯可不吃这一套。喝酒、打架、结拜兄弟、蹦迪、看录像,还有写诗,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六年。第一年高考报考南开大学时,贾樟柯毫无悬念地落榜了。
  由于父亲的坚持,1990年,20岁的贾樟柯背上行囊到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求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黄土地》。电影里面一望无际的黄土,一个女孩在挑水,那个女孩从河里用桶一荡,打起水来,挑着从黄土边上走,他的眼泪马上就下来了。因为那个环境他太熟悉了,那土地上的人、腰鼓、油灯底下一家人坐在屋里沉默不语,那完全是他经历过的生活。“从来不知道电影还可以这样拍,把你心里面的感情一下子就勾出来。看完电影出来后,突然就开始觉得有事干了,我想当导演。”
  世俗生活的分量
  为了实现这个导演梦,贾樟柯用了三年的时间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在这里,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1995年他拍摄出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尽管这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但它为后来拍摄《小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小武》这部影片中,他的独特视角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和深入的表达。随后,贾樟柯又拍摄了《站台》《任逍遥》《世界》等几部长片,在国际广受好评。2006年推出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由此,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者的地位得以确立。
  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平遥电影展:
  第一次做“主人”
  2017年10月28日,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山西平遥古城盛大开幕。创始人贾樟柯将电影宫建在古城内的旧工厂里,斑驳的砖墙、虬劲的钢铁、高阔的厂房等等,像极了他镜头下粗粝又有质感的镜头语言。
  首届平遥影展的策展思想十分明确:以非西方电影为主;以年轻导演为主。体现在最终片单中就是年轻导演作品占比过半,非西方国家的影片过半。“明确的策展思想,以及在这个策展思想引领之下寻找到年度值得推荐给观众的影片,这是电影节的核心价值。”当然,“以非西方电影为主”并不是抵制西方电影,而是因为国内观众对于欧美电影资讯了解得比较多,而目前世界上电影创作最为活跃的国家恰恰是非西方国家,“(非西方国家)大部分的电影在面对丰富的复杂的现实社会,它把人类目前存在的普遍的困境、情况及时地传达出来了,它对整个人性跟社会的洞察是即时敏感的,这就是它的文化价值。”贾樟柯希望平遥电影节能以这种方式和西方形成一种对话关系,“这是我们的第一届电影展,它还十分青涩,不够成熟,还会经历一次次实验和试错,但至少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平遥国际电影展要超越戛纳,这是綜合国力的问题,那是需要我们两个100年才能干的事。但向国内一流的产业看齐,我觉得给我们五年的时间就可以。”
  逃离与回归
  贾樟柯这样描述自己和故乡的关系:回去家乡山里走一走像看老朋友一样。被问及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乡为什么能一直成为他灵感的源泉时,贾樟柯回答道:故乡像酿酒一样,你和故乡也不一定会熟悉,只有你不断地去面对它,你才能越来越感觉到它的魅力和所有的美感。
  年少的贾樟柯一直在逃离故乡,熟悉的环境像围城一样框住想象力。他向往着远方的未知,哪怕是骑上30公里的自行车也要去看看火车,“我记得在2000年拍《站台》的时候,那个年代我的家乡还没有火车,而现在已经通了旅游专线。”贾樟柯回忆。
  时间过去20年,从前凭着对电影的一腔热忱连考三年电影专业的贾樟柯,如今成为了蜚声国际的大导演,此时他却选择了回到故乡汾阳。住在村里的贾樟柯开了一间叫“山河故人”的餐馆,这是他一部电影的名字。白天创作剧本,晚上朋友相聚,20年后的贾樟柯开始享受人情社会带给自己的归属感。
其他文献
罗斯福曾说过,人会死,但图书永存。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毁灭记忆。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把思想永远禁闭在集中营里。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拿走那些表达人们永远与任何形式的暴政作斗争的书。   在整本书中,作者使用了非常简单的话语,甚至已到了吝啬的地步。可是,这本书所展示出那发自人们心底的对生命的追求的能量、对自己的尊严的捍卫,都是无可取代的。这样的心灵本身也许已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的了。如果有
期刊
《偷书贼》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叙述的口吻温柔委婉,拨动着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二战期间,死神在德国的大地上飘荡,让战火的硝烟弥漫,在小主人公莉赛尔前往被寄养家庭的路途中,也肆意夺走了她年幼弟弟的生命。但从《掘墓人手册》起,她的人生开始有了变化,这本她从雪地里偷来的书让她头一次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从那天开始,她开始从墓地、镇长夫人宽阔的书房和废墟中“偷”书,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文字一点点
期刊
我毫无方向感,经常成为全家人取笑的对象。有次我们讨论人死后会怎样,儿子开玩笑说:“妈妈,希望天堂里也有导游,否则你永远找不到通往天堂的路。”  我笑着告诉他,我一点儿都不担心:“只要向着有树篱的山坡走,我就能找到天堂。”他惊讶地扬起眉毛,我给他讲了我父亲的故事。  祖父早逝,父亲由祖母一手带大。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政府救济这回事,一家五口历尽艰难才活了下来。贫苦的出身养成了父亲极度节俭的习惯。  童
期刊
垃圾分类,最近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既是新鲜事儿,也是紧急事儿。因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在快消费时代,有些东西被使用后,随手就会被我们扔掉,造成了很多浪费。环保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时尚态度,为此,人们想出了很多妙点子,比如,锻炼身体时骑的动感单车,加上了发电的功能,就会让健身人群产生一种新的环保能源。有趣的发明,除了让人脑洞大开,还大大引起了人们对環境保护的关注。生活中从来不欠缺艺术的想象和环保的创意
期刊
高三暑假的时候,我跟以往假期一樣,到乡下和老人们一起生活。临行前父亲特别叮嘱我多陪奶奶说说话,不仅因为这很可能是我在家乡度过的最后一个假期,更因为一个月前,爷爷去世了。  奶奶的家在村公路的背后。我叫了一声,没有人应。推了推门,门没锁。走进去就是堆满柴火的厨房,奶奶正坐在灶门口的椅子上,抚摸着趴在她膝盖上的条纹土猫。  “这只猫是你爷爷变的!”就在我“吸溜吸溜”地吃下一大碗奶奶做的面条的时候,奶奶
期刊
17岁的时候,我有一半的时光是在“伯伯”的奶茶店度过的。这里是坏学生的沙龙和老师的噩梦,坏学生在里面抽烟打牌补作业,消磨掉翘课的时光。  “伯伯”的奶茶店开在学校对面的巷子里,这里的奶茶不是什么高档货,可是,夏天男生打完篮球,把红茶咕嘟咕嘟大口灌进嘴里,清爽得恰到好处;女生冬天上学前买一杯奶茶捧着取暖,带着工业和糖精的甜蜜像手心里的小太阳。  那年,我在顺发中学念书。这所学校隔壁就是全市最好的高中
期刊
1  中考那年,我的分数过了市重点高中的录取线。初中班主任找我长聊,列举了留下来的种种好处与去市重点的诸多弊端,言之凿凿,情真意切。  我问:“杨洋也会留下来吗?”杨洋是我同班同学,也是班主任的女儿。  “当然。”他点头。  最终,我说服了父母,留在镇上读高中。  开学那天,我才知道杨洋去了市重点,而我的留下为班主任换来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开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该如何报复
期刊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了黄昏。我快步走进楼道,透过玻璃反光忽然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一直远远跟在我身后。我一惊,脑子里瞬间飘过无数个恐怖的新闻,顿时心惊胆战。   “呼——”我呼了一口气,迅速把手机拿出来解锁,然后拨好号码,只差按下那个绿色的按键,就可以拨通妈妈的电话,让她知道我此时的处境。   拐个弯,一片漆黑,跺几下脚,那声控灯,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亮几下,照亮那一方水泥地。走几步便到了电梯口。一
期刊
曾经有一个女孩问我:“渔,你学心理学的,平时是怎么看我的?”  我反问她:“要是我把你夸上天,你信吗?”  “不信!”  “所以,你这是个无效问题。一个人是没法从别人嘴里问出真实自己的,因为他们的评价总带有自己的目的。人想看清自己,只有一种方法,那便是学会冒险卷入冲突,就像在黑暗中,我们能看清路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会撞墙!”  女孩半懂不懂,问我:“怎么样冒险卷入冲突呢?”  我告诉她,我在研一的时
期刊
《水彩绘:角落里的暖暖时光》是一本由时光和情感堆积起来的水彩分享书,通过一个个记忆中的小物到小小的角落,再到一幅幅场景的过程分享,慢慢地记录身边简单而美好的生活,享受日常行走的乐趣。  走过古老的街道、铺满青苔的石板路,回忆起从前的旧时光,幻想着再回到过去和亲人、朋友们说说话、谈谈心,作者周小洛带着我们一起感受生活,感恩美好。她的文字简单朴实,画作也是很柔和走心。水彩画中色彩通透清新,线条轻快流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