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和解读幼儿的基础上围绕“幼儿”“幼儿真正的学习”和“活动有效”来进行,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经验的提升和概括;把握教育的核心价值,关注教学活动的实效;把握幼儿的学习观,提供适宜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幼儿;实际;教学;有效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离不开幼儿的兴趣、经验与实践,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和解读幼儿的基础上围绕“幼儿”“幼儿真正的学习”和“活动有效”来进行。因此认识幼儿的学习需要、认同幼儿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与活动的有效性密切相关。笔者以幼儿园常见的个别教学案例来分析、阐述教师应如何紧扣幼儿的实际,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案例1:小班的主题教学教学活动,名称叫“圆圆的食物”,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说出 并乐意尝试吃各种各样圆圆的食物,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圆圆的食物”包括圆圆的饼干、巧克力,还有做成球状的瓜果蔬菜、小肉丸、小鱼丸,以及切成圆片的胡萝卜、黄瓜、香蕉等。当教师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食物是圆圆的时,不少幼儿不知所措,吞吞吐吐。教师大惑不解:“为什么幼儿平时吃过、见过那么多圆圆的食物,偏偏在此时‘掉链子’?”原来在幼儿看来,胡萝卜、黄瓜、香蕉虽然被切成圆片了,但它们本来不是圆形的。
案例2:“娃娃家”游戏时,一名幼儿说:“老师,我们想给宝宝扎辨子,但我们家里没有宝宝。”教师突然想起布娃娃拿去洗了,就转身叫了一个小女孩子:“来,你来做宝宝吧。”小女孩不太愿意,说不想当宝宝想当妈妈。但教师没有改变主意,执意让她坐在椅子上,并说你这次宝宝当得好,下次就让你当妈妈。小女孩噘着小嘴巴,无可奈何地坐在了椅子上。
我们常常在想:为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反应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在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和不解之后,我们需要追问自己:我们是否“自以为是”了?我们的视角是成人的还是幼儿的?我们是否总是在“想方设法”让幼儿适应自己的活动设计,而忘了活动设计本应是从幼儿实际出发的?
一、关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经验的提升和概括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拿来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假如教师的选材不当,不但体现不出活动的价值性,而且小朋友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激发。从案例一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准备的“圆圆的食物”中既有立体的“圆”,又有平面的“圆”,既有现成的“圆”,也有加工而成的“圆”,分类方法的不统一导致幼儿无法确定该如何回答,显然教师没能很好地了解本班幼儿关于“圆”的认知水平。
幼儿真正的学习是从经验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在做任何活动之前,我们都必须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知识水平,做到对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心中有数。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实质是要找准在获得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定符合幼儿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活动的设计和幼儿的投入有效。当教学活动的内容稍稍偏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有关活动环节,以使幼儿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要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和相应的活动内容,以便幼儿融于、体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也可以及时的调整我们的活动内容,以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有个突显的提升。
二、把握教育的核心价值,关注教学活动的实效
任何教学活动都有核心领域的核心价值,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对教学素材所蕴涵的各种教育要素进行分析推敲,对教材中各种教育点的取舍反复思考,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把握目标的准确定位。《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言下之意就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原有知识经验水平等因素是确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根本依据,教师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近期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确定适宜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但是,有些一线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不当,将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导致目标无法实现或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与浪费。
要教得准,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具有挑战性)。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解读、理解教材的本意与新意,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与重难点,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布鲁姆提出的“目标关键词化策略””主张教师从学期或主题活动的关键词出发将之进行适宜化分解,分解时注重指向幼儿经验的具体化、经验获得范围的具体化、经验获得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化以及经验表现形式的具体化。我们既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又
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预先确定的目标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其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使教学既真实又有效。
三、把握幼儿的学习观,提供适宜有效的指导
从寓学习于活动之中的基本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幼儿的学习有三种主要方式,一是在教学中学习,二是在生活中学习,三是在游戏中学习。这三种方式的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从而构成了幼儿学习的系统。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活动,实质上,是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可能性在于游戏与教育中含有共同的因素即学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也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案例二中教师干扰甚至操纵了幼儿游戏,使幼儿处于“被游戏”之中,幼儿只是按部就班地“表演”,那种本该属于幼儿自然的、宝贵的、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被打破了。这种缺失游戏精神的游戏,实际上是对幼儿天性和发展的漠视和背离。活动时间、内容、材料、空间的“被安排”,反映出教师中心主义的泛滥,教师缺乏对孩子的想法与感受的关注。过度的干预与帮助,折射出教师对孩子自主性的漠视,导致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丧失,也直接影响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他们是通过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他们必须通过经历,才能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经验和知识。教师要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求及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指导和引导的方式,比如课堂的组织与提问、引发幼儿的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而不应采取灌输、传递、强制、命令甚至是阻碍的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加入幼儿操作或活动的内容,让幼儿真正地融入活动,真正地动起手来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提倡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感知和发展,那么操作类的、游戏类活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东西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的智能发展。
总之,任何活动,我们都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方向去考虑!去开发!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有可能离“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从幼儿实际出发”这一目标越来越近,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乌焕焕,唐松玲.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07-08).
[2] 张世义.教育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幼儿教育(教师版),2012(11).
[3] 王黎敏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4] 梁疆 ,冷泽兵.对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幼儿教育,2010(05).
关键词:幼儿;实际;教学;有效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离不开幼儿的兴趣、经验与实践,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和解读幼儿的基础上围绕“幼儿”“幼儿真正的学习”和“活动有效”来进行。因此认识幼儿的学习需要、认同幼儿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与活动的有效性密切相关。笔者以幼儿园常见的个别教学案例来分析、阐述教师应如何紧扣幼儿的实际,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案例1:小班的主题教学教学活动,名称叫“圆圆的食物”,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说出 并乐意尝试吃各种各样圆圆的食物,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圆圆的食物”包括圆圆的饼干、巧克力,还有做成球状的瓜果蔬菜、小肉丸、小鱼丸,以及切成圆片的胡萝卜、黄瓜、香蕉等。当教师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食物是圆圆的时,不少幼儿不知所措,吞吞吐吐。教师大惑不解:“为什么幼儿平时吃过、见过那么多圆圆的食物,偏偏在此时‘掉链子’?”原来在幼儿看来,胡萝卜、黄瓜、香蕉虽然被切成圆片了,但它们本来不是圆形的。
案例2:“娃娃家”游戏时,一名幼儿说:“老师,我们想给宝宝扎辨子,但我们家里没有宝宝。”教师突然想起布娃娃拿去洗了,就转身叫了一个小女孩子:“来,你来做宝宝吧。”小女孩不太愿意,说不想当宝宝想当妈妈。但教师没有改变主意,执意让她坐在椅子上,并说你这次宝宝当得好,下次就让你当妈妈。小女孩噘着小嘴巴,无可奈何地坐在了椅子上。
我们常常在想:为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反应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在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和不解之后,我们需要追问自己:我们是否“自以为是”了?我们的视角是成人的还是幼儿的?我们是否总是在“想方设法”让幼儿适应自己的活动设计,而忘了活动设计本应是从幼儿实际出发的?
一、关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经验的提升和概括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拿来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假如教师的选材不当,不但体现不出活动的价值性,而且小朋友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激发。从案例一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准备的“圆圆的食物”中既有立体的“圆”,又有平面的“圆”,既有现成的“圆”,也有加工而成的“圆”,分类方法的不统一导致幼儿无法确定该如何回答,显然教师没能很好地了解本班幼儿关于“圆”的认知水平。
幼儿真正的学习是从经验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在做任何活动之前,我们都必须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知识水平,做到对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心中有数。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实质是要找准在获得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定符合幼儿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活动的设计和幼儿的投入有效。当教学活动的内容稍稍偏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有关活动环节,以使幼儿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要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和相应的活动内容,以便幼儿融于、体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也可以及时的调整我们的活动内容,以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有个突显的提升。
二、把握教育的核心价值,关注教学活动的实效
任何教学活动都有核心领域的核心价值,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对教学素材所蕴涵的各种教育要素进行分析推敲,对教材中各种教育点的取舍反复思考,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把握目标的准确定位。《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言下之意就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原有知识经验水平等因素是确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根本依据,教师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近期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确定适宜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但是,有些一线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不当,将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导致目标无法实现或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与浪费。
要教得准,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具有挑战性)。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解读、理解教材的本意与新意,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与重难点,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布鲁姆提出的“目标关键词化策略””主张教师从学期或主题活动的关键词出发将之进行适宜化分解,分解时注重指向幼儿经验的具体化、经验获得范围的具体化、经验获得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化以及经验表现形式的具体化。我们既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又
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预先确定的目标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其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使教学既真实又有效。
三、把握幼儿的学习观,提供适宜有效的指导
从寓学习于活动之中的基本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幼儿的学习有三种主要方式,一是在教学中学习,二是在生活中学习,三是在游戏中学习。这三种方式的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从而构成了幼儿学习的系统。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活动,实质上,是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可能性在于游戏与教育中含有共同的因素即学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也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案例二中教师干扰甚至操纵了幼儿游戏,使幼儿处于“被游戏”之中,幼儿只是按部就班地“表演”,那种本该属于幼儿自然的、宝贵的、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被打破了。这种缺失游戏精神的游戏,实际上是对幼儿天性和发展的漠视和背离。活动时间、内容、材料、空间的“被安排”,反映出教师中心主义的泛滥,教师缺乏对孩子的想法与感受的关注。过度的干预与帮助,折射出教师对孩子自主性的漠视,导致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丧失,也直接影响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他们是通过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他们必须通过经历,才能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经验和知识。教师要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求及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指导和引导的方式,比如课堂的组织与提问、引发幼儿的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而不应采取灌输、传递、强制、命令甚至是阻碍的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加入幼儿操作或活动的内容,让幼儿真正地融入活动,真正地动起手来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提倡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感知和发展,那么操作类的、游戏类活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东西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的智能发展。
总之,任何活动,我们都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方向去考虑!去开发!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有可能离“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从幼儿实际出发”这一目标越来越近,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乌焕焕,唐松玲.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07-08).
[2] 张世义.教育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幼儿教育(教师版),2012(11).
[3] 王黎敏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4] 梁疆 ,冷泽兵.对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幼儿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