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母亲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父母离世已有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来,许多往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父母是2004年1月3日同时上山、入土为安的。十年来,每回想起父母生前身后的许多奇异之事,真令人称奇和不解。
  十年前的那个隆冬季节,先是母亲病重、随后父亲也卧床不起,谁料想反而是父亲先撒手西去,享年87岁,母亲病情随之更加严重,父亲定于腊月初十中午迁灵,可就在腊月初十(阳历二00四年元月一日)凌晨一时零十分,母亲竟也长叹一声随仙父而去,享年86岁,故有父母同日迁灵、同时出殯之旷古奇闻罕事,更令人称奇的是父母成婚于七十多年前的腊月,又在七十一年后的腊月里同日上山,人常言:人生七十古来稀,可父母竟能同窗共室生活长达七十一年之久,古今中外,确实少有。父母一生养育我们兄弟姊妹九人,父母辞世时,我们兄弟姊妹九人又齐跪在父母床前。父母生前,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常以杨老令公、佘太君比喻二老,以杨家满门忠孝比喻我们一家老小,母亲没有文化,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常常因之而高兴,可父亲却意味深长地对母亲说:“杨家男人都走的早,我不想当什么杨老令公、你也再不要让人说你是佘太君”,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阴阳相隔,生死两界,这是人们常用来描述人世间生离死别的说法,活人永远都无法见证自己的离去,正是自己至亲的离去,才让人们一次次深深地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痛割心肝。人常言:羔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爱,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生前为我们兄弟姊妹的成长操碎了心,费尽了情。临终之际,又对我们照顾的无微不至,据玉英我姐事后讲,有一次,她曾无意中在门外听到过二老的这样一次啦话,父亲说:“这一次你我病的都很重,咱最好一块上山走吧!”母亲长叹一声说:“唉,只怕咱老两口没有这个福分,要是咱同时走了,能给后人们省好多麻烦。”父亲却又说:“咱们还是分开走得好,听老辈人流传说,两个人一年里过世,对后人们不好。”母亲又说:“那如果咱俩能隔年去世,同时上山,那该有多好。”听到这里,玉英我姐早已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可她在父母生前却一直没有对任何人讲过这件事,因为压根她就不相信世上会发生这么奇异的事情,直到您二老永远的上山走后,她才对众人说起这件事。
  父母对儿女们照顾得竟然这么周到,考虑得这么周全,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悔恨。也许是二老生前致力于修桥补路、济困扶贫的善举得到了回报,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天神照应,更可能是父母的诚心感动了天地神灵,事后的一切竟都如父母所愿。父亲辞世在公元二○○三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当时母亲也已昏迷不醒。我们的哭声把母亲惊醒了过来,母亲虽已身不能动,口不能言,但眼眶里却充满了泪水,儿女们要背她到另一间窑洞里去,母亲却死活不肯,眼瞅着父亲的遗体,“呜呜”地呜咽着、呻吟着、呼唤着,眼里、脸上的表情痛苦至极,母亲的心里一定很清楚这才是真正的生离死别。母亲是公元二○○四年元月一日农历十二月初十凌晨一时十分走的。这中间的二十多天里,她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当时的愿望一定是最盼望能与父亲早日在另一个世界里相聚。这样既遂了心愿,又给儿女们省却了许多麻烦,可为了那句“一年里去世,对后人们不好”的传言,又让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在生死线上苦苦煎熬了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父亲在黄泉路上、奈何桥边也一定徘徊彷徨久久不肯离去,等待着母亲的到来,母亲直熬到“第二年”的一时零十分才撒手离去,与父亲一块踏上奈何桥,站在望乡台上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实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生梦想。此等奇异怪诞之事,如果不是发生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的亲生经历,说出来有几个人能够相信?可这一切又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每当想起这些,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才好,虽然我们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道理,可父母同时离去的事实仍令我们难以接受,睡梦中我们无数次围坐在父母身边,把酒话沧桑,梦醒时却早已泪湿衣枕,长吁短叹。倘若有来世,我们真盼望下一辈子父母还是我们的爹还是我们的娘,还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父亲生前曾在石城的兴文书院教过几年书,他多次对我们说过“要多宣传古城”,并说他“常常梦见旧城”,还给我们兄弟姐妹讲过许多有关石城的故事,可惜我们当时全不在意,竟把许多故事都给忘掉了,为了弥补此遗憾,我们父女俩积多年之工作经验编写了《吴堡石城》一书,并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令人称奇的是我还在父亲工作居住过的窑洞里发现了一块原本竖立在孔庙旁边,已遗失多年不知踪影人称“下马碑”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石刻。或许这块石碑原本就是父亲故意垒放在办公室墙壁间,等待他的后人来让其重见天日的吧?不然事情真的能有那么巧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几十年间,多少人在此居住,又有多少人在寻觅这块石碑?可最终还是让我和我的同事找到了,这虽值不得大书特书,但却毕竟是奇事一桩。
  十年过去了,父母的恩情永远难以忘怀,写下这些文字,聊以安慰。愿天下父母永远平安。
其他文献
修行  是谁打开天上的羊圈?  ……地面上,落叶在匆匆赶路  一位旅人  他向后甩了甩背包。他身上的黑暗  太沉重了……  一股老北风,也不能替他减轻些  他破帽遮颜  走向了旷野的更黑处  早起  早起的有白云,鸟声,一棵树木的摇晃  早起的似乎有一朵花的芳香,一个人无端 的失眠  晨露里晃动的声音  让一列火车有些措手不及。一列火车的经过  弥合我身体里的裂纹  我不再会为一件事情,纠缠不休 
期刊
12日22日00:00  二舅把我从床上拉起来的时候,我以为天亮了。我把被子推到腰间,慢吞吞地憋出一句话:我刚睡下,怎么就亮了?等我擦了擦睡眼缓过神来,二舅又不见了,他的脚步声在卧室门外急促地响着。我竖起耳朵再听,二舅浑厚的嗓音突然发出一种从没听过的尖锐叫声:“阿中,快来帮忙,你姐不行了。”  我赶紧穿上衣服,往表姐房里跑去。当我闯进去时,二舅和二舅母正爬在床边摇着表姐的身体,表姐像被拍死的蚊子一
期刊
秋风,吹灭我  秋风,吹灭我  如同一顆麦子  化为乌有  什么是我曾经拥有的  空空  呜呼,不需要山岗  也不需要风水  甚至不需要墓志铭  丁公路  月亮还在清晨的天空  昨日的尘埃露宿街头  第一声吆喝,叫卖  是清晨里的第一次抒情  我只是一个路人  在热闹的早餐店门前  卸下志向,野心  如果哪一个诗人从这条路出发  去周游世界  那他一定要赶早  才能穿过人群  这条路,不通故乡  
期刊
沿着西宝北线走,一字排开的是古老的村镇还有衍生在村镇上的盛大的集会。被公路串联起来的村镇和集会,俯瞰下去就好比一串诱人的糖葫芦。老家长宁就是这串糖葫芦上最诱人的那颗。在兴平、武功、扶风三县合并的年代,长宁还有一个革命前卫的名字叫“东风”。当年民谣唱到:东扶风,西扶风,中间夹着一个老武功,这东扶风说的就是东风镇。  从我记事起,东风的名字已经够响亮了。古镇街道长、店铺多、买卖好,人气旺。农历一、四、
期刊
金秋九月,微风习习,拂来阵阵桂花清香。家人喜泡茶怡情、乐饮茶养生,时常回老家摘取新鲜落成的桂花,风干成堆,便可与滚热清水共浴,酝酿花茶的幽香。一杯清茶饭后酣,是父母最惬意的片刻。一同享受茶饼中的古韵风情、一同倾说生活趣事,何不乐哉?  直至母亲一日带回一瓶朋友送的高级西洋葡萄酒——父亲却不以为意。母亲一直推荐喝葡萄酒的益处,消腻减肥云云,每天自个儿倒个半杯自娱自乐。我猜度父亲是厌倦了应酬场合上的那
期刊
唱过这首歌的人很多,可我单单只记得一个人的声音,有点幽怨,又有点凄凉。听过这首歌也不止一次,可我也只记住了开头的那一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十多年前,城还很小。转几个弯,穿几条小巷,就能听见街头巷尾始终回荡着的那段固定不变的旋律。蓝白相间的洒水车开着大喇叭,像蜗牛,缓慢地爬行在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上,留下身后一路水渍。飞扬的灰尘变成稀泥,稀泥又变成小泥点,最后趴在过路人的裤腿上,招摇过市。  
期刊
一切皆有定数  她毕业后去了遥远的北方  留给我一根红墨水的圆珠笔  每晚睡觉前我都会弹两下笔帽  让红色的笔芯插一下就缩回来  据说:一根圆珠笔能弹几下  是有定数的。属于我的夜也是  富士山的春天  落在你肩头  不化的积雪  是一场穿越千年  虚妄的表白  每一年,写给你的情书  就像雪花一样  从四面八方飘来  一封,压着一封  我听说:你从来没有  将那些生冷的词句  一一打开,归还人间
期刊
一  我从太湖的南岸绕到东岸,到底没搞清我绕着太湖转,还是太湖绕着我转。淼淼。茫茫。又始终是一副大小姐的模样,楚楚、静雅。慌里慌张中,跌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湖潋滟水光,四围油画山色,陶醉其间,心随景动,款款从容起来。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姑苏城西,像枕着太湖的一位秀女,裙摆飘至“中国刺绣之乡”镇湖。却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时尚休闲景区,生于湿地,占利湿地,看吧,渔业体验区、展示区、生
期刊
1952年,柳青从北京来到长安县。“这年冬天,在皇甫乡互助组长会议上我认识了柳青。第二年春,他的爱人马葳也来皇甫落户,担任皇甫乡的文书。”王家斌还如数家珍地说:“他们来我们皇甫村,先住在常宁宫,很快借住在农户郭林选的院里。后来他打算花一千多元钱,盖三间平房,向乡政府申请批块宅基地。”乡政府把这事交给了农会主任王家斌办理。王家斌就给柳青在村东北的龙尾沟口崖下,找了块向阳幽静的好地方。可柳青来到沟口一
期刊
这是一篇久久萦绊于心,不得释然而又不忍动笔的文章,我不想触及内心深处的柔软与疼痛,不愿拨弄暗夜渗血的创口,让别人读出我的虚弱,我的挣扎,还着实地伤痛了自己。但对故土童年深深的依恋,对血脉亲情刻骨的思念,又辗转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欲罢不能。我应当撕碎内心的虚妄,寄情于对故土的思念,写点文字,祭奠我记忆中的老家、如风远去的爱情、我的父亲、我的儿子。  往事如烟,已成追忆,似水无痕,抚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