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育青年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闻窗外声讨声不断,说什么现代人阅读习惯沦陷,精神世界土地贫瘠。可是,在我的身边,不乏喜爱阅读的朋友。许久之后才发现,声讨的往往是那些早已步入社会的工作者,坚持阅读的大多是还在象牙塔的同学们。也正是他们,怀着赤子之心,怀揣着理想,热爱还未被生活压迫,还有时间与精力去啃一本又一本的文字。今天我不是来声讨的,而是趁着那一份热爱还在,想谈谈对青少年阅读的导向。
  对于读书之要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这里呢,我想引用韩少功先生的一段话:“书是一个好东西,至少能通向一个另外的世界,更大的世界,更多欢乐依据的世界,足以补偿物质的匮乏。当一个人在历史中隐身遨游,在哲学中亲历探险,在乡村一盏油灯下为作家们笔下的冉·阿让或玛丝洛娃伤心流泪,他就有了充实感,有了更多价值的收益,如同一个穷人另有隐秘的金矿、隐秘的提款权,隐秘的财产保险单,不会过于心慌。”
  凤凰出品有一本书叫《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孤单》,这是梁文道先生的一本书评集子,语言简洁直白,内容涵盖广泛,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人物传记无所不包,鞭辟入里。有宽度,有深度。愚以为,青少年的阅读文本,正应该是这样,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有疼痛感,有希望感。
  揭开历史的伤疤,是疼痛的;对疼痛有新的理解,这便是希望所在。近代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可谓疼痛感十足,希望感却也充分。余爱阅读,喜爱中国近当代小说,这是几十年前的中国社会,与我擦肩而过。如昨夜雨,残留在今昉潮湿的气息,怎能不驻足闻嗅?
  阅读,自经典始。
  为什么要读经典,韩少功似乎说过:“所谓人性,既包括情感,也包括欲望。情感多与过去的事物相连,欲望多与未来的事物相关。情感多是守旧的,欲望多是求新的。”当时代飞速发展,人们不断求新,坚守固有已然困难。我们欲望多于情感,向往多于记忆。我们只顾埋头拉车,却忘了应该不时停下来看看来路。致敬经典,便是回忆从前,便是放慢脚步,体味当下。
  谈近当代经典小说,绕不开的便是《活着》。自万贯家财出,至家破人亡老牛为伴叹夕阳而终。福贵,“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骨子里刻着的不仅有隐忍,还有坚韧,向上。疼痛喊从何而来呢?不只是战乱、文革、厄运带给福贵的苦难令我们对命运罹难者同情,更应该是对时代大背景下人民麻木的悲悯。福贵从不感到彻头彻尾的绝望,因为他从未怀揣过希望,他永远走在活着的道路上,却从未穿过希望的田野。他在夕阳下的叹息,是因为时代这块炽热的烙铁烙在了他的心里。希望感又因何而生?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恍如一瞬,近在咫尺,我们看到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发展,思想的飞越。这会让我们对当下的生活有更加厚重的理解。小说中“我”作为一个民间故事收集者对这个故事的传播,这也是希望的存在。因为此类文本,不仅是小说,更是历史。用《尘埃落定》中断舌书记官的话说,“历史,就是可以预知未来的东西”。如黄炎培与毛主席谈“历史周期率”问题,观照当下,避免历史重演,这便是由内而外的希望之光。
  不是有人常说青年人应该读史吗,这便是史,稗官野史般的下里巴人的经典小说,曲尽其妙,更有带入感,更真实,更痛,更有希望……
  苏菲接到匿名明信片,“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于上个时代,以史为镜,观照当下。走出经典,走进时代,这是我们的大时代啊。昨夜雨,今晨湿,只来向,晓去路。有时代气息,做当代青年。
  怎样去觅得这些经典呢?
  不怎么准确地讲,经典就是著名作品。余华著名,《活着》著名,经典;莫言著名,《紅高粱家族》著名,经典。粗暴地讲,名作便是经典,名家名作更是经典。
  读一读莫言,读一读这个“高密东北乡”的魔幻现实主义。读《天堂蒜苔之歌》,看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读《蛙》,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折射出国家为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读《生死疲劳》,拉开高密东北乡的历史画卷,道道轮回,唱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着的颂歌与悲歌;读《红高粱家族》,近观抗战背景下,正义与邪恶化身的英雄,特属于红高粱、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的英雄。
  读一读苏童。读一读《米》,看五龙摆脱饥饿贫苦的人生历程,却伴随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颓败。体会乡村与都市的纠缠与冲突。五龙,随着食欲的满足又落入性欲的陷阱,为米而来,也死在了归乡的米堆上。读一读《河岸》,透过少年的视角,讲述的成长主题、残酷的青春和历史的浮沉,近距离表现时代和政治话语……
  读一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看这部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小说如何描绘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读一读林语堂先生的《风声鹤唳》,品位特殊历史背景下,不同身份对爱情的态度……
  读一读茅盾文学奖作品。如第三届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巨著,刻画了各阶层普通人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交织,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的艰难曲折道路;如第五届阿来先生的《尘埃落定》,以傻子的视角,见证康巴藏族土司制度的兴衰,其清淡的魔幻色彩,展现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如第七届贾平凹先生的《秦腔》,以疯子的眼光,看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
  读读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读读余华,读读名家有历史感的小说。
  或者,来点调味剂。读读饱含人生哲理的小说,读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思考老瞎子为何将这一纸从老老瞎子接过来的欺骗了自己五十载的空白谎言放大了传给小瞎子。读读人情味十足的小说,散文,读读汪曾祺,忆童年之乐,品故乡之味,寻往日之景;看花鸟看虫鱼看人生,谈食物谈故人谈情怀……
  读读麦家,格非,读读王朔,阿城……说不定,哪天读到了自己……
  读经典,育青年。大时代下的新青年,应当具有民族精神,悲悯情怀,怀有时代抱负。致敬经典,致敬大时代。
  不知被近当代经典文学灌溉出的当代青年们是否有兴趣沿着老一辈的路子,将大时代下的中国社会生活续写下去,用时代青年的笔体,写下属于我们的时代……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学生作弊现象也呈现出屡禁不止的趋势。考风反映学风,高校学风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现象,来探究隐藏在考风题背后的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建设进行探讨。A  关键词:高校;考试作弊;学风建设  考试作弊是伴随考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上大学已不是什么难事。但随着高等教育的
摘 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通过学前军训,可以树立更强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在素质教育下得到全面的发展,一次短暂的军训,将对学生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受益终生。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军训,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个知识创新的时代,高等教育更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可见学好数学至关重要。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文章通过阐释了改变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案例概况  学生小L,男,研二学生。某日导师找我反映小L在进入研二后效率低下,常常无法按照导师要求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与其本人进行沟通后发现,小L对于导师布置的任务觉得无从下手,自己根本无法完成,产生畏难情绪,反而将大量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剧、打游戏上,在晚上临睡前又懊悔不已,第二天起床后又重复前一天的行为,在到截止时间时无法完成任务,遭到导师的批评。同时,对于导师没有布置任务的时间段,小L又不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终身学习理念也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基于开放教育的全民继续教育体系的模式和建构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接下来将对基于开放教育的全民继续教育体系的模式和建构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一、基于开放教育的全民继续教育体系的模式和建构研究的意义  基于开放教育的全民继续教育体系的模式和建构研究,对于培养社会学习风气以及提高人民素质就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摘 要: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主观需求、心理感受以及审美情趣对文学作品内容的主动调节作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英译,首先在语言结构及形式上,应以融合视野为原则,转换语言表达。其次,在文化信息表达上,应照应英语读者的文化心理,适度归化文化信息。最后,在审美情趣的衔接上,应弥合英语和汉语读者的审美差异。三者最终均以实现英语读者的融合视野、期待视野为原则。  关键词:接受美学;旅游文
摘 要: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它能够涵盖各种社会实践需要的知识,一方面它能够反映语言文字运用的示范功能。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中容易失分的部分,它能体现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发展状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现状不很理想。笔者想从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本文就是笔者实践心得的分
摘 要:从远古到当代,巫术在华夏大地上担当着宗教、医学等的重任。但是笔者跳出这样一个圈,以热播剧《芈月传》为范例直击巫术的审美特征,立足于楚国和秦国对巫术的重视,以此为根基来探析巫术之美。笔者对全剧巫术现象作了一些有详有略的分析,主要从巫术的乐舞之美,语言之美和结构之美分类阐述。希望能够与大家们达到某些共鸣,通过文字的传播来更加理性的认识巫术。  关键词:巫术;审美特征;《芈月传》  一、乐舞之美
摘 要:后现代语境是目前学术理论界常用的名词,由于后现代语境对历史上的文学叙事存在一些否定,即不再相信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英雄主角和故事,也并不想再去找寻返回宏伟叙事的道路,大大的延伸了现实生活中局部的话语和文本的操作性。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掀起了文艺复兴的潮流,作为新时期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行业也受到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但到了80年代中期,流行音乐等新生代文化在中国兴起,迪斯科
摘 要:《史记·项羽本纪》生动地刻画了项羽的一生。这个力拔山、气盖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的英雄,为何走向末路,而上演一幕时不利、骓不适、叹虞姬而乌江自刎的悲剧呢?本文结合《项羽本纪》中的相关故事情节来分析项羽的性格,以及《项羽本纪》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史记》;项羽;性格;艺术特色  司马迁的《史记》,囊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民俗等各个历史生活领域,涵盖的历史时间长达三千年。而《项